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闲来绿荫散步,偶见林中长石上无名氏写的一首护树诗,读后深得教益,随即抄来:“栽植诚可贵,养护品更高,植保相攀附,人树乃同胞。”作者把栽树同养护比喻成藤树般地相附相依,保树就是保护自己,见解独到,由此可见,能否自觉护树,着实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位。遵照护树诗的思路想开去,就令人感到护树是爱树传统的具体发扬,我们中华民族,从古至今,人们历来爱植树,喜欢树,到山东孔府参观的人,总愿在先圣亲自栽植的那颗树前照像留念,以解喜古爱树之情怀。唐代大诗人柳宗元在任广西柳州刺史时,就带头植树“手种黄柑二佰株,…  相似文献   

2.
桃红又是一年春桃花,是春天来的象征。桃花开时,大地已是姹紫嫣红,春回自然界了。它与婆娑的垂柳相映,桃红夹杂柳绿,观之成趣。《本事诗》中曾载:“唐代,崔护考进士落第,在清明时独自去郊外游,因口渴,向一美貌姑娘索水。她倚在桃树边,显得情深念厚,给他印象很...  相似文献   

3.
雪之舞     
写雪的诗,最喜欢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山上无鸟,路上无人,在一条孤零零的小船上,一位老者穿蓑衣戴斗笠,独自在大雪覆盖的江面上垂钓.意境清凉唯美,带着淡淡的禅心和禅意. 喝一口清茶,闭上眼睛,然后独自体味这首诗的意境,有如一幅水墨图,呼之欲出.阴暗的天空之下,风走云垂,远山沉默,近树光秃,暗淡的光线,乌蒙蒙的背景,被雪这个精灵,映衬得有了些许的光亮,有了些许的生气.片片的雪花,仿佛天国的信使,悄然来访人间.  相似文献   

4.
花是美的文明象征。华夏农历每月有一种代表性的花开放,民间称谓“十二姐妹花”,即梅、杏、桃、蔷薇、榴、荷、凤仙、桂、菊、芙蓉、水仙、腊梅。正月梅花凌寒开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梅花》诗曰:“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唐代黄蘖禅师有“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佳句。北宋诗人林逋的《梅花》诗写得最为动人:“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二月杏花满枝来“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唐·罗隐《杏花》)宋代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注,一…  相似文献   

5.
唐曾孝 《湖南林业》2006,(10):35-35
柳宗元在《游黄溪记》中云:“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数,黄溪最善”,断言居永州第一。可是人们似乎只知道他的《永州八记》。以溪称道胜景,人言“永州三溪”,即愚溪、浯溪和濂溪。黄溪是湘江上游仅次于潇水的第二大支流,文化底蕴丰富,却无名溪之份。这《游黄溪记》的胜景佳作全丢到爪哇国去了,成了“锁在深闺人不识”。这个千古之密困扰着多少代人啊!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后,云南省委在建设“森林云南”的同时又迅速作出建设“美丽云南”的决定。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花卉王国”“生物基因库”美誉的彩云之南,森林覆盖率达到54.64%以上,云岭大地到处郁郁葱葱,云岭大地到处是“美丽云南”的护绿使者——云南森防人  相似文献   

7.
我的森林诗     
我写森林诗的历史,与我写诗的历史,几乎一样久:算来,已经四十又二年了1956年底,《湖南文学》发表了我的《沿着领袖的脚印》,第三段是这样的:“红日落山;倦岛归林/美丽的夜已悄悄来临7我梦见和领袖睡在草地上J歌声震天,笑语盈盈”。毛主席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常利用暑假,与同学蔡和森等去岳麓山中的林子里露宿,畅谈革命理想。我的诗,就是为怀念毛主席而作的。当时,我在岳麓山的一所高等学校工作业常进林子里去。如果说担首诗还不是正宗的森林诗,1958年,我的正宗的森林诗;便堂而皇之于许多报刊了。这年,我去湖南省国有…  相似文献   

8.
风庆县雪山乡有一个新民村,盛产核桃。这里的泡核桃以果大、壳薄、肉厚、味美而远近闻名。当地农民把核桃树称为“摇钱树”、“致富树”,核桃成为新民村的经济支柱,绿色托起的致富梦正在变为现实。8月下旬,正是核桃成熟的时节,我们前往新民村采访。站在山坡上举目远眺,只见新民村公所被核桃林环抱,村民的砖瓦房以及正在新建的教学楼,都掩映在绿树丛中。到处是绿色,到处是生机。第二天,村长李新带我们去看核桃林,只见核桃W工住俩I乐系来头,k得仰攸县小区脸术,西术今年又是一个好收成。村长边走边谈,向我们介绍情况。新民村是…  相似文献   

9.
眼下的人读游记、读名胜、读各种景物诗——包括田园诗、草木诗、风月诗、恕我直言,越写得美越写得假,充满着强造、人为之意。道理很简单:大自然本身已经失去了原质原色。读这样的诗、文,书,远不如回过头来去读久已成为古籍、古典、古诗、古文的“原品”。那些文化品...  相似文献   

10.
蟒河山萸肉     
唐朝诗人王维,有首流传千古,脍灸人口的诗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是这样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诗中的茱萸指的就是山茱萸。山茱萸属山茱萸科,是一种落叶小灌木,其果实去籽后学名为萸肉或山萸肉,是我国...  相似文献   

11.
梅花神、韵、姿、香、色俱佳,历来与广大人民生活、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有诸多联系。中国人很早就有用梅、爱梅、赏梅、吟梅、艺梅的习惯,对梅花有着深厚的民族感情。元代杨维桢《吟梅》诗中的“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成为传世名句,表达了梅花“凌寒独自开”、“梅花香自苦寒来”的不畏强暴、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和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坚信未来的崇高品质。梅花所体现的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梅花属落叶小乔木,高可达10米,常具枝刺,喜温暖稍湿气候,喜阳光充足,耐干旱瘠薄,但需排水良好。对温…  相似文献   

12.
在童年的记忆里,家乡真美,美得像一首诗,一幅画。那时的人没有现在这么多,一个村子就十多二十户人家,几十口人。村寨倚山傍水,村子背后就是茂密的森林,一条清清的小河从村边流过,村民们用几棵龙竹凿去节巴连接起来就能把山泉引进家里,立地条件好的人家甚至不用任何引水器具,挖一条小沟就可以把水引到需要的地方。这里到处可见山青青,水长流,小桥、流水、树荫、人家。清早,雄鸡报晓,花香鸟语。由于山宽人稀、人少地多,坝子里到处都是待开垦的荒滩、处女地,成片的芦苇荡一望无际,芦苇丛中长满了一种名为“朝天一柱香”的植物…  相似文献   

13.
蝶翅     
蝴蝶是一种美丽的昆虫。它喜欢白天活动,在林间草地上飞舞,不时地落在花间,吸食花蜜。蝴蝶被誉为“会飞的花朵”、“大自然的舞姬”,这源于它那美丽的双翅,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变幻着色彩,点缀着大自然,惹得人们去追逐、欣赏、赞美它,因此才有蝴蝶入诗入画的蝴蝶文化。  相似文献   

14.
蒋南桦 《新疆林业》2007,(4):35-36,46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乏发现。 ——罗丹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死亡之海”的代名词,世人皆知的“生命禁区”。  相似文献   

15.
对4 种甜樱桃砧木,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酸樱桃紫冠、莱阳矮樱桃,作砧木与甜樱桃亲和力强,无根癌病;中华樱桃、辽宁山樱桃,根癌病发病率高,“小脚”严重。  相似文献   

16.
芷溪古韵     
“沉有血兮配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育。荒忽兮远望,现流水兮潺。”屈原的《湘夫人》这首歌颂舜帝和娥是、女英二妃分别后的朝暮相思,忠贞不渝的爱情诗,不仅是“爱情”这一‘十恒主题”的千古绝唱,为后世文人学上传诵,更因诗中的芳“立”与左江之得名有着直截的渊源关系,故尤为游江人所钟爱。据旧志载:“芒一系生长在县北足溪山间的一种极其珍贵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开花时一香远而久,不可常得一。正因为此,数年前笔者使产生出一种操的访古的意念,企盼能亲临范汉,领略屈老夫于诗中那白武意境,去寻觅深形于溪畔林莽间“立一草的芳影。…  相似文献   

17.
郭耕 《森林与人类》2002,22(9):26-27
“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这首美妙动人的新疆民歌是我上中学时就已熟悉的、神往的,可从未奢望真能到新疆、到天山、去亲身领略这如诗如梦的西部风情。2001年初夏,在新疆库尔勒召开的“湿地保护国际研讨会”,终于使我梦想成真,此番西行,我不仅是作为会议代表带了一篇题为“湿地生态与龙文化”的发言来到新疆的,而且是以一种特别的情怀,可以说是循着当年斯文赫定、普尔热瓦尔斯基等探险家的足迹和踏着古代戍边人、甚至流放者的出塞诗的节拍、从南疆到北疆、几乎绕天山一圈,行程数千里完成整个考察的。一、达成“…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历每月都有一种代表性的花开放 ,民间称为“十二姐妹花”,即梅、杏、桃、蔷薇、榴、荷、凤仙、桂、菊、芙蓉、水仙、腊梅。正月梅花凌寒开 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梅花》诗曰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唐代黄蘖禅师有“不是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的佳句。北宋诗人林逋的《梅花》诗写得最为动人 :“众芳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二月杏花满枝头 “暖气潜催次第春 ,梅花已谢杏花新”(唐·罗隐《杏花》) ;宋伐叶绍翁的“满园春色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些…  相似文献   

19.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远在公元815年,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就这样形象地描绘柳州的风光。而位于广西柳州东郊6公里的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奇峰环列,森林茂密,柳江和洛清江从中曲折穿过,确实是柳宗元诗句的完美印证。  相似文献   

20.
禽兽无言     
在一次作家关注环保的座谈会上,一位老诗人发言,呼吁要善待动物。他不解 ,何时街上或公园的垃圾筒全制成动物状,而且都是可爱的熊猫、青蛙、企鹅之类。凭什么让它们张着大嘴吞垃圾?他说牛并不笨、猪也不蠢,狗更无奴性,连“牛鬼蛇神”也是杜牧夸李贺的诗诡奇荒诞的褒辞,怎么竟变为“坏人”的总称了呢?糟践欺辱动物是没道理、没文化、没人性的表现!   老人的一席话说得很有见地,深得我心。在国内的确是这样,到处可见那种“美化”的垃圾筒。或许自古皆然,老祖宗留下的思维定势一贯如此,认为动物就是该给人奴役和啖食的,我们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