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芦笋茎枯病也叫茎腐病,由天门冬拟茎点霉真菌引起,是芦笋的毁灭性病害。芦笋茎枯病发病快,危害严重,给广大笋农造成巨大损失。1症状及危害芦笋茎枯病发病初期,在主茎及分枝上,出现暗褐色水浸状丝条形或纺锤形病斑,病斑迅速扩大,周边变成红褐色,病斑中心着生许多小黑点。感病植株生  相似文献   

2.
芦笋茎枯病是严重威胁芦笋生产的毁灭性病害,发病后造成茎枝成片死亡,导致翌年嫩茎严重减产。防治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棉花红叶茎枯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发生在棉花中后期,遇干旱年份,红叶茎枯病的危害程度超过其他棉病造成的损失.2003~2005年棉花红叶茎枯病在我市连续大发生,病田率在60%以上,一般病株率在30%~60.1%,最高达92.3%.发病植株矮小,结铃少而小,吐絮早,纤维品质差,部分严重田块可造成绝产.  相似文献   

4.
芦笋茎枯病的预测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茎枯病是芦笋主要病害,其发生面广,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轻则影响单产,重则造成绝收。福建中南部地区及我国台湾省,由于气候、土壤条件适于病菌之存活,茎枯病发生特别重,一般茎发病率达20%~100%,有的县因茎枯病影响,种植面积逐年下降以至无法栽种。因此,应做好芦笋茎枯病的预测预报,以便提早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现就笔者多年来对芦笋茎枯病预测预报的经验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1999,(2)
芦笋,属多年生百合科作物,其嫩茎是一种高档保健蔬菜,适合在温、寒带的中性砂质壤土上栽培,因多采取留母茎方式采笋,故易于病害潜伏蔓延,尤以茎枯病发生最为严重。芦笋茎枯病,是温暖多雨地区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病蔓延,轻则使翌年芦笋严重减产,重则全园茎杆枯死,造成绝产。1.茎枯病的症状本病主要发生在  相似文献   

6.
茎枯病是对芦笋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一旦发病,严重时会阻断芦笋光合作用、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导致整个株体迅速枯死.茎枯病传播速度很快,如果防治不及时,很容易造成整个笋田严重减产.其病理特性及防治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7.
茎枯病是对芦笋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一旦发病,严重时会阻断芦笋光合作用、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导致整个株体迅速枯死。茎枯病传播速度很快。如果防治不及时。很容易造成整个笋田严重减产。其病理特性及防治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8.
芦笋茎枯病是芦笋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在我国的南方和北方都有发生.近年来,随着芦笋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茎枯病的发生也越来越严重,受害笋田轻者减产30%左右,重者减产80%以上,有的甚至绝收,给广大笋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着芦笋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芦笋茎枯病病株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芦笋茎枯病病株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芦笋茎枯病病株在新栽芦笋田多为随机分布,在栽植3年以上的芦笋田以聚集分布为主,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聚集强度的大小与发病轻重无关.造成多种分布的原因主要与病害本身的侵染和传播特性有关.抽样方法中,以棋盘式抽样最佳,其次是对角线式.同时给出了不同病株率下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芦笋主要病虫害种类及为害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2008年对河北省芦笋主产区的病虫害种类和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河北省芦笋病害有8种,其中主要病害2种,分别是芦笋茎枯病和芦笋褐斑病。保定以南地区芦笋茎枯病发病重,芦笋褐斑病为害较轻 承德和秦皇岛芦笋褐斑病为害严重,芦笋茎枯病为害较轻。虫害有10种,其中主要害虫是蓟马和十四点负泥虫。蓟马主要集中在保定地区,发生普遍,为害严重。负泥虫在全省都有分布,以衡水和邯郸2地较为严重。在明确病虫害种类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综合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芦笋茎枯病是影响当前芦笋生产的一项重要问题。芦笋茎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亚洲各芦笋产区几乎都有发生。近年来我国芦笋面积不断扩大,其危害程度也随之加重。一旦得了茎枯病,轻则减产,重则毁园绝收,给广大笋农造成巨大损失。同时,因为一旦感染茎枯病将很难根除,因此,芦笋茎枯病被称为"芦笋癌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芦笋茎枯病的病原种类、发生规律、病害流行条件及防治方法等研究,对芦笋茎枯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防治方法进行综述,在理论和实践上为防治芦笋茎枯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作者于1986-1989年连续4年在砀山果园场对芦笋茎枯病Phoma asparagi Sacc的发生规律及防治进行了研究.提出上年越冬病残体是当年茎枯病的主要初侵染源,采笋田在停采后10天左右即6月上、中旬开始发病,6月中旬至7月中、下旬为病害流行初盛期,7月下旬至9月中、下旬为病害流行盛期.降雨是茎枯病的主要影响因子,6-9月间降雨量与同期发病率或病情指数呈明显正相关.通过药剂防治使翌年芦笋产量增加50%以上,并总结出芦笋茎枯病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芦笋茎枯病是我国芦笋生产中一种分布广、危害严重的毁灭性病害,被称为芦笋的癌症,在夏季多雨季节常造成大面积毁园.  相似文献   

14.
<正>炭疽病是芦笋的常见病,分布较广。一般发病率20%~60%,严重地块可达100%,对芦笋生产影响较大。田间前期症状易与茎枯病混淆。此病主要为害茎秆、侧枝和拟  相似文献   

15.
芦笋主要病害及其无公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年栽培的芦笋发病较轻,病害亦少,基本不用药剂防治,而栽培老区病害较重,主要有褐斑病、茎枯病、根腐病、紫纹羽病等病害发生;现就芦笋病害的症状及无公害防治措施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正> 芝麻是我省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长期以来在芝麻产区流行一种严重的病害-芝麻茎点枯病,群众称之为"烙炼"、"泣死",一般田块发病率约60-80%,重的可达90%以上.现简述如下:一、症状:发病部位主要在茎杆和蒴果上,病斑开始为暗褐色小斑点,后扩大成  相似文献   

17.
芦笋又称石刁柏,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而茎枯病是对芦笋产量和生产周期影响最突出的重要病害。茎枯病在田间自然发病率高达10%~20%,多年连作地块更为突出在30%以上,主要危害地上茎,也可以侵染枝梗。茎上病斑多发生在中下部,初期呈水渍状条斑,界限不清晰,后期逐渐变为暗褐色菱形或条形斑。湿度大时,病斑扩展绕茎周,上部植株枯死,并迅速传染给相邻的植株,造成成片死亡。  相似文献   

18.
芦笋茎枯病是芦笋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发病轻的生长发育不良,降低产量与品质;发病重的田块,病株率达85%以上,病情指数为51.5,甚至全田毁灭.因此,必须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才能控制其扩展蔓延.  相似文献   

19.
<正> 芦笋茎枯病(Phoma asparagi Sacc)是我省芦笋的主要病害,每年4月上旬至10月底,芦笋整个生长期都可受其危害,历期长达200余天,给该病防治带来了困难。目前还没有对芦笋茎枯病有明显治疗作用的杀菌剂,在病害较重,特别是在7、8月(雨季)病害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即使连续喷药防治,也很难彻底控制病害。同时由于该病害历期长,连续喷药,药费开支亦大。为探求简单可靠、高效的防治方法,1987—1989年作者对该病进行了防治策略及措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蔓枯病是西瓜主要的病害之一,西瓜蔓枯病发病株率一般为15%~25%,严重时高达60%~80%,病害流行时可使瓜田出现大量死蔓,减产30%以上,严重影响西瓜的产量和品质。由于西瓜重茬面积较大、抗病品种较少等原因,西瓜蔓枯病发生与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