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楸树造林密度及其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楸树造林密度7年试验总结。在7种造林密度中,树高最高(平均5.13m)的密度为21m×1m、3m宽窄行,最低(平均4.40m)的密度为2m×2m,相差16.6%;最大胸径(平均7.4cm)和最大单株立木材积(平均0.00866m ̄3)的密度为3m×4m,最小胸径(平均5.7cm)和最小单株立木材积(平均0.00471m ̄3)的密度为2m×2m,胸径相差29.8%,材积相差84.9%;密度居中的2m×1m、6m宽窄行及3m×3m,对光照的利用较佳,冠下平均光照强度0.80—0.95万勒克司,冠下、株间、行间光照平均透过率分别为12.4—14.4%、16.0—21.2%、50.8—59.1%;2m×1m、6m宽窄行的光台强度较2m×2m增加20.1%;密度愈小,郁闭愈晚,径阶偏向大径阶分布,密度愈大,郁闭愈早,径阶偏向小径阶分布,并需较早的间伐。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9年生火炬松(Pinustaeda)不同造林密度对比试验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间树高生长无显著差异但胸径、冠幅、单株材积和公顷蓄积均有显著差异。其中公顷蓄积随密度加大而增加,胸径、单株材积和冠幅则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从林分结构来看,以密度为1666株/hm2较为合理,平均胸径为115cm,≥10cm的林木株数占总株数的90%,而密度为4444株/hm2的平均胸径仅为8.8cm,≥10cm的林木仅占38.9%。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武平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于1994年从云南省富民县引入直干蓝桉种子,进行容器育苗,采用杉木60cm×40cm×40cm标准挖穴,密度2m×2m规格造林,共栽植2-3hm2。种植后第一年进行挖穴培土,全铲抚育,第二、三年各进行一次全铲抚育措施。1998年底调查,直干蓝桉平均胸径6-19cm,最大胸径11-6cm,平均树高6-67m,最高达10-8m,平均每公顷立木蓄积17-82m3。该树生长较快,与5年生的马尾松生长相比,平均树高大于马尾松的3-2m,平均胸径大于马尾松的3-09cm,与5年生…  相似文献   

4.
新技术文摘     
水瓶扦插杨条造林新技术水瓶扦插杨条造林,不仅造林成活率高,省工、省时、省水,而且造林费用低,是干旱缺水的沙区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干旱山区、丘陵区造林的一项创新技术。1986年吉林省洮南市林业局在四海林场采用此法栽植杨树(品种为小×黑杂交杨)萌条30株,当年成活率100%。初植密度1-0m×1-5m,现保留密度2m×3m。1998年调查,平均胸径18cm,树高16m;而1981年的植苗造林成活率仅78%(初植密度1m×3m,现保留密度3m×3m),平均胸径12cm,平均树高12m。前者与后者比较,仅造…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长白落叶松林分质量,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认为,林木出现竞争,影响生长时,一般在11~13年生,胸径达8cm左右,进行间伐.能起到调整密度,改善生长环境,保持良好结构,缩短培育周期,提高生产力的目的.间伐强度采用株数40%~45%,蓄积在19%~30.9%,每公顷保留2200~2600株为最佳.  相似文献   

6.
根据子代测定结果和当代表现等因子对湿地松种子园进行强度疏伐(伐64%),可使种子园的结实量成倍增加。当种子园进入结实盛期时,每公顷保留120~150株较合理,如果无性系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能力极强,则每公顷保留90~120株即可。当具有结实能力的母树直径达30cm以上,冠幅8~10m时,每株年产种子可达0.5~1.5Kg。  相似文献   

7.
湿地松种子园合理疏伐增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子代测定结果是当代表现等因子对湿地松种子园进行强度疏伐(伐64%),可使种子圆的结实量成倍增加。当种子园进入结实盛期时,每公顷保留120~150株较合理,如果无性系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能力极强,则每公顷保留90~120株即可。当具有结实能力的母树直径达30cm以上,冠幅8~10m时,每株年产种子可达0.5~1.5Kg。  相似文献   

8.
杨树人工低价林皆伐后主要更新技术有两种。一是清除伐根全面整地造林;二是保留伐根局部整地(开沟、穴状)造林,前者公顷成本为1715.25~2034.00元,后者为197.10元,后者比前者降低成本1518.00~1836.90元/hm ̄2。保留伐根开沟(穴状)整地适宜更新樟子松、落叶松、云杉,而不宜更新杨树。开沟整地营造的樟子松、落叶松、云杉林分比全面整地的林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都有所提高。保留伐根开沟整地方式营造的11年生落叶松林分,平均树高6.46m,平均胸径6.01cm,分别比同龄的常规整地林分高25%和46.5%;保留伐根开沟整地营造的18年生樟子松林分子公顷蓄积量为83.68m ̄3,比同龄的常规整地林分高39.6%。由于开沟整地方式造林不清除伐根,伐根腐烂后可比全面整地林分每公顷土壤增加有机质23112.5kg,增加孔隙量约20m ̄3,增加无机盐类652.5kg,开沟整地的林分,比全面整地林分提高了土壤肥力和含水量,改善了土壤结构,促进了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9.
对尾巨桉不同处理更新3.2a生林分的生长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密度1 110株/hm2时,植苗更新林分平均胸径比萌芽更新林分高6.8%;平均单株材积比萌芽更新高11.4%;萌芽更新林分平均胸径随保留密度的增大而减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尾巨桉林分胸径生长有极显著差异。萌芽更新林分平均单株材积随保留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萌芽保留1 110株/hm2平均单株材积比2 100株/hm2减小26.5%。在相同密度1 110株/hm2时,植苗更新林分每公顷蓄积比萌芽更新高23.1%。萌芽更新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林分密度2 100株/hm2的林分每公顷蓄积量比密度1 110株/hm2高53.7%。  相似文献   

10.
1 土地要求1-1 质地要求土壤含盐量在0-3%以下,地下水位在1m以下,灌溉方便的沙壤土或壤土地,种植前每公顷施45~75t厩肥,深翻,作为基肥。1-2 栽前准备为适应北疆地区种植枣树矮、密、早,冬季易于培土防寒的需要,种植密度以每公顷3330~6660株为宜,即株行距为1~1-5m×1-5~2-0m,嫁接部位低的可平畦栽植(充分利用肥沃表土),嫁接部位高的开沟栽植(以便培土越冬)。所挖树坑大小为50cm×50cm,表土和底土分别堆放,以备植苗时苗坑下垫10cm虚土和放苗后封土使用。2 栽培要…  相似文献   

11.
1985年选择长白落叶松种子园优良无性系进行芽接,于1987年营造丰产林0.48hm^2,以普通长白落叶松作对照。树龄8年生时,优良无性系树高,胸径,材积及每公顷蓄积量平均分别为3.99m,3.48cm,20.2×10^0-4m^3,和2.244m^3,分别和对照106.2%,103.3%,123.9%和123.8%;13年生时上述各因子平均值为7.18m,7.94cm,22.6×10^-4m^3  相似文献   

12.
依据管涔山华北落叶松次生林37a抚育试验资料,先编制出标准表,再分别不同生长阶段和立地条件根据生长量大小优选出最佳密度组成适宜密度中心线。当林分平均胸径在7~21cm时,其适宜密度中心值相对应的相对密度为0.76~0.80,逐渐递增  相似文献   

13.
黄连木水土保持林不同径阶适宜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黄连木本然次生林胸径和冠幅的相关关系,编制了适宜经营密度表。通过10年观测,侵蚀模数与植被覆盖率的定量关系,石灰岩低山区土壤允许流失量60t/km^2.a作为无明显侵蚀的界限。当水土保持林覆盖率为49.3%时,土壤流失量等于允许流失量,此时径阶4、6、8、10、12、14、16、18、20、22、24、26、28cm的黄连木每667m^2保留株数应分别为173、99、69、49、36、29、1  相似文献   

14.
依据管涔山华亲落地检次生林37a抚育试验资料,先编制出标准表,再分别不同 立地条件根据生长量大小优选出最佳密度组在适宜密度中心线,当林分平均胸径在7-21cm时,其适宜密度中心值相对应的相对为0.76-0.80,逐渐递增。  相似文献   

15.
在15a生水杉人工林内设立标准地,定量机械间伐,定期测定生长量,对抚育间伐7a后的效果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初植密度的林分采用较小的强度pn=25%,33%进行间伐,与对照林分相比,平均每公顷生长量分别提高5.97,9.27m3,增加9.57%,14.87%;采用较大强度pn=50%进行间伐,与对照林分相比,平均每公顷生长量下降9.7m3,减少15.57%。(2)抚育间伐过的林分(间伐强度pn=25%,33%,50%)与对照林分相比,单位面积保留木平均生长率分别提高1.34%,2.00%,1.97%。(3)抚育间伐的林分与对照林分相比,平均每公顷总产值和利润分别增加6278,5784元,增长7.7%,9.5%。  相似文献   

16.
兴凯湖松引种造林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0年从黑龙江省东部的密山引进兴凯湖松(Pinusussuriensis)种子,在错海林场播种育苗,1982年春造林。14年的弓1种实践证明,兴凯湖松在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半干旱、土质瘠薄、岩石裸露的山地上造林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长力;10年生时开始结实;14年生时其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公顷蓄积量分别达到4.77m、8.02cm、0.0140m ̄3和32.9m ̄3,比同龄的子松分别大22.9%、33.4%、72.8%和74.1%;经分析,两树种各因子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经预测,在18年生时,兴凯湖松的公顷蓄积量将是樟子松的2倍以上;为我省西部地区增添了一个新的造林适生树种。  相似文献   

17.
有机肥对绿化树种珊瑚朴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绿化树种珊瑚朴进行6个不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药渣+追肥的处理对珊瑚朴生长影响显著,2年生平均树高4.61m,平均胸径2.79cm,分别比对照增加18.81%和24.55%.在0 ̄20cm土层中,施有机肥的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均比对照高。土壤微生物总量比对照高29.6% ̄41.63%,并对土壤物理性质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次生林冠下红松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次生林冠下营造红松,应选择下阴坡、半阴坡的中下腹下缓坡、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段,实行顶浆造林。栽植密度:郁闭度在0.4-0.6时,2000-3300株/hm^2,郁闭度0.3以下时,3300-4400株/hm^2;0.6以上为1500株/hm^2左右。幼林抚育要进行5a,造林10a进行透光抚育伐,20a左右伐除上层阔叶树时,保留具有培育前途的阔叶幼树,从而形成高稳产的阔叶红松林。  相似文献   

19.
水杉人工林抚育间伐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建湖县林场水杉人工林内设立标准地,进行定期生长量测定,对水杉人工林抚育间伐开始期、间伐强度、间隔期等主要技术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初植密度的从分,采用较小的强度pn=25%~33%进行间伐,与对照林分相比,其每公顷生长量平均提高7.95m3,约增加22.3%;若采用较大的强度pn=50%进行间伐,与对照林分相比,每公顷生长量平均下降7.5m3,约减少17.7%。(2)抚育间伐过的林分与对照林分相比,单位面积林分保留木生长率均有所提高,绝对生长率约增加2.4%,相对生长率约增加60.5%。  相似文献   

20.
人工杉木中幼林经营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杉木中幼林经营以林分密度调控为主,当小径木的比例达到30%,自然整枝高度达1/3,郁闭度达到0.8以上时为间伐的起始期,根据培育目标确定间伐强度及间隔期,间伐采用下层抚育法进行间伐,效果明显,在16立地指数条件下,同样的造林密度,12年生林分,间伐强度为46.9%,间伐后平均胸径在20.48cm以上。未间伐的林分平均胸径为15.5cm;每公顷蓄积高于未间伐的5.2%,间伐蓄积97.93m^3,增加蓄积124.02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