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养分需要量玉米植株高大,对养分需求较多,其一生所吸收的养分因种植方式、产量高低和土壤肥力水平高低而异。玉米总体施肥原则是:施足基肥,轻施苗肥,巧施拔节肥,重施穗肥,酌施粒肥。一生需肥规律是:氮肥最多,钾次之,磷较少。而玉米在不同生育阶段对氮、磷、钾的吸收是不同的,一般每生产100千克籽粒需要纯氮2.5~4.4千克、五氧化二磷1.15~1.60千克、氧化钾3~4千克;氮∶磷∶钾约为2∶1∶2。  相似文献   

2.
据我们试验,在长江沿湖多雨的马干土地区,平均亩产50千克油菜籽需要纯氮5.5千克、磷素1.7~2.3千克、钾3~3.5千克.因此,我们要保证亩产100千克油菜籽,必须亩施纯氮10千克、磷素5千克、钾素6千克以上.由于油菜生育期较长,需要肥料较多,加之油菜属越冬籽粒性作物.因此,要注意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多施有机肥,少施无机肥.冬前促使苗发壮实,开春利于结角、壮籽.  相似文献   

3.
黄瓜施肥有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的采收期较长,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量大,一般每生产1000千克果实,需吸收氮2.8~3.2千克、磷1.2~1.8千克、钾3.6~4.4千克,其比例约为1∶0.5∶1.4。黄瓜幼苗期需磷量较高,以后逐渐加大,但增加幅度较小。幼苗需氮、钾较少,到  相似文献   

4.
1、甘蔗的需肥特点 (1)需肥量大.甘蔗对氮、磷、钾的吸收量都很大,每生产1吨蔗茎,需吸收氮1.5~2千克,磷1~1.5千克,钾2~2.5千克.甘蔗属高产作物,一般亩产蔗茎5吨以上,高产可达10吨,所吸收养分比其它作物多.  相似文献   

5.
王迪轩 《中国农资》2014,(13):21-21
<正>生姜全生育期吸收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每生产1000千克鲜姜约需吸收氮10.4千克、磷2.64千克、钾13.58千克,其养分吸收比例为3.9∶1∶5.1。生姜耐肥,一般在耕地时每亩用腐熟优质厩肥5000-8000千克,随即翻入土中。将地做好垄,在播种前,再在沟中施种肥,一般每亩施饼肥75千克、复合肥15-20千克,与土混匀,浇水、播种。也可采用"盖粪"的施肥方法,即先摆放姜种,然后盖上一层细土,每亩再撒入5000千克农家肥或少许化肥,最后盖土2厘米左右。  相似文献   

6.
油菜越冬期间易遭冻害,抓好防冻保暖工作,是夺取油菜高产的重要一环. 1、增施磷钾肥对氮肥施用过量,生长过嫩的油菜田,应及时增施速效磷肥和钾肥,磷能促进油菜根系发育,增强抗性;钾能提高油菜抗寒、抗倒伏力.一般可每667平方米施草木灰400~500 千克,或过磷酸钙10~15千克,加氯化钾5~8千克.也可用0.2%磷酸二氢钾喷雾2~3次.  相似文献   

7.
水稻对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及合理施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对主要营养元素吸收的总量,一般都是从收获物中的含量计算出来的,产量不同,吸收养分的总量就不同。一般情况下,每生产稻谷和稻草500千克时,水稻对三要素吸收的总量分别为氮素7~9.6千克、磷素4.05~4.75千克、钾素9.15~19.1千克,氮、磷、钾的比例为2∶1∶(2~4)。水稻对营  相似文献   

8.
一、夏玉米营养特性 研究表明,夏玉米在生长过程巾每生产100千克子粒需吸收氮2.5~2.7千克、磷1.1-1.4千克、钾3.7~4.2千克,氮、磷、钾吸收比例为1:0.5:1.5。玉米不同生育期对养分吸收不同,夏玉米与春玉米相比对氮、磷、钾的吸收更集中,吸收峰值也早,一般夏玉米苗期吸收氦占9.7%、中期占78.4%、后期占11.9%;磷的吸收苗期占10.5%、中期占80.5%、后期占9.0%;钾的吸收在拔节后迅速增加,到开花期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高产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为茄科茄届的草本植物,是一种营养全面的粮菜兼用作物。需肥量大,每生产1000千克块茎,大约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5~6千克、磷1~3千克,钾12~13千克,在肥料三要素中,需钾最高,氮次之,磷最少,氮磷钾三要素之比为2.2:1:4.6。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要求,针对马铃薯生长特性及其需肥规律,提出如下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一、肥料准备 啤酒花是喜肥作物,每生产1千克鲜花需氮25~28千克、磷13~15千克、钾15~18千克. 啤酒花对农家肥的要求:以鲜花产量1:2的比例,优质肥达到50%以上,发酵腐熟后使用,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每667米2施油渣80~100千克、二铵30千克或三料磷复合肥40~50千克、尿素40~50千克.  相似文献   

11.
1增加单果重技术 加强肥水管理每年8-9月份,通过深翻改土,配施优质有机肥,结果南果梨树每株施有机肥150~200千克。追肥,采取配方施肥.根据辽西地区南果梨园土壤营养分析结果,按氮:磷:钾=2:1:1的比例追施梨树专用肥,追肥量以每生产100千克南果梨追纯氮0.75千克,纯磷0.38千克,纯钾0.38千克。  相似文献   

12.
《现代农业》2006,(3):29-29
由于气候、土壤、栽培措施、品种特性的不同,小麦一生中吸收的氮、磷、钾的数量及其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分配也有变化。一般认为亩产500公斤的麦地,需吸收大约纯氮14~16千克,磷(P2O5)5~7.5千克,钾(K2O)10~20千克。根据小麦的生育规律和营养特点,应重施基肥和早施追肥。基肥用量一般应占总施肥量的60%~80%,追肥占40%~20%为宜。基肥应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化肥。小麦在不同生育时期吸收养分的数量是不同的,一般情况是苗期的吸收量比较少,返青以后吸收量逐渐增大,拔节到扬花期吸收最多,速度最快。钾在扬花以前吸收量达最大值。一、小麦施…  相似文献   

13.
<正>据报道,每生产100千克玉米籽粒,约吸收氮(N)2.5~4千克、磷(P2O5)1.1~1.4千克、钾(K2O)2.1~5.5千克。可见,玉米需氮、钾高于磷。玉米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各异。苗期由于植株小,生长慢,对养分吸收数量小;拔节孕穗到抽穗  相似文献   

14.
<正>1花生吸收肥料的特点花生吸氮高峰为结荚期,其次为花针期,苗期最低,吸磷高峰也在结荚期,吸钾高峰在花针期。一般亩产150~250千克的花生田,需要施纯氮4~5千克,磷4~6千克,钾6~10千克。氮肥品种应选择硫铵、尿素和碳铵。  相似文献   

15.
<正>一、施用时间和用量苹果品种不同、栽培地区不同以及树龄不同对苹果园内氮、磷、钾的适宜配比均不同。成龄丰产园氮、磷、钾的适宜配比为2∶1∶2,幼树为2∶2∶1或1∶2∶1。施肥时可先按产量高低计算出施肥量,再根据氮、磷、钾的比例施肥。山东省苹果园的施肥量标准为,每生产100千克苹果施氮1.54千克、五氧化二磷0.64千克、氧化钾1.60千克,另施有机肥160  相似文献   

16.
<正>夏玉米苗期需肥量少,穗期至花粒期需肥量大,以后逐渐降低。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超过.500千克的夏玉米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大体为2.9:1:2.9。每生产100千克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纯氮2.62千克,五氧化二磷0.9千克,氧化钾2.64千克。  相似文献   

17.
《现代农业》2006,(3):29
由于气候、土壤、栽培措施、品种特性的不同,小麦一生中吸收的氮、磷、钾的数量及其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分配也有变化.一般认为亩产500公斤的麦地,需吸收大约纯氮14~16千克,磷(P2O5)5~7.5千克,钾(K2O)10~20千克.  相似文献   

18.
高寒旱区春油菜氮磷钾元素的需肥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青海省旱地进行春油菜"青杂5号"需肥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春油菜生育期中干物质累积量随植株生长发育呈快速增长趋势,结角期干物质积累量达到高峰,为9 951.00 kg/hm2.春油菜需氮期主要在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磷、钾养分在开花期、成熟期吸收积累增加;每生产100 kg春油菜籽粒吸收氮7.98 kg、磷1.22 kg、钾8.03 kg,氮、磷、钾比为1:0.15:1.01.春油菜苗期和抽薹期氮磷钾的积累分配中心都为叶片,开花期为茎秆;结角期氮磷钾的分配中心转移到角果,此生长期钾素还大量积累在茎秆中;成熟期氮和磷分配中心转移到籽粒,钾为茎秆.  相似文献   

19.
<正>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对氮、磷、钾等养分需求量较大,一般生产100千克玉米籽粒,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2.5千克、磷1.2千克、钾2千克,氮、磷、钾的比例为1.25:0.6:1。由于不同地区土壤质地与养分含量天差万别,所以在选择玉米控释肥时要注意配方的合理性。玉米控释肥一般是高氮的配方,南方土壤缺钾,应选择钾含量稍高的品种;北方土壤易缺磷,配方应选择磷含量稍高的品种。玉米不忌  相似文献   

20.
1.适时移栽移栽期确保在11月上中旬前结束,苗龄4~5叶,打洞移栽.行距35厘米,株距17厘米左右,移栽密度每亩为6000~8000株.为确保移栽密度,可采用一穴双株栽培方法,以减少破膜孔数,提高覆膜效果.2.精细整地,增施基肥覆膜油菜要求做到畦面平整、细碎、无杂草.畦面宽1.5米,沟宽30厘米,沟深20厘米左右.地膜油菜根系发达,吸收养分多,生长快,加上覆膜后施肥不便.因此,要一次性施足底肥,并做到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硼配合施用,于耕整地时施下.一般每亩施土杂肥1000~2000千克,人畜粪400~500千克,油菜专用肥30千克,碳铵25千克,硼肥1千克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