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韩国人参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栽培人参有千余年 ,一直采用伐林栽参的生产方式 ,由于人参忌连作 ,砍伐森林面积不断扩大 ,以至造成参、林矛盾 ,水土流失严重。韩国从本世纪 4 0年代开始采用农田栽参 ,其方法便于施肥改土、灌溉和其它田间管理 ,也便于实现参业生产机械化 ,有利于人参产业化生产。现在退耕还林人参下山势在必行 ,集国内 5 0年人参生产经验 ,引进了韩国现行栽培方法 ,推广平地栽参 ,是当务之急。高丽参在国际市场上负有盛名 ,其特点是 :平地栽参、人工施肥、栽培期短、质量好、产量高。韩国人参栽培有直播栽培和移栽栽培两种方法 ,直播栽培是把催芽的种…  相似文献   

2.
老参地(参后地)永续栽参的土壤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参地土壤改良及永续栽参是目前人参、西洋参栽培行业中急需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也是五十多年来众多参业生产者和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由于人参、西洋参的生长需要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和优质的林地土壤 ,在我国东北从 2 0世纪 50年代开始人们一直是靠毁林开地来发展人参和西洋参。由于该行业产值高、利润大 ,所以山林中具有最好的土壤和植被的地块几乎都被用做伐林栽参。据不完全统计 ,每年有近 6万亩林地被伐做栽参。由于人参、西洋参对光能的利用率很低 ,加之大面积土壤的裸露 ,因此参地的蓄水、生物多样性、生物量等森林生态效益日趋减少。…  相似文献   

3.
参地土壤改良及永续栽参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参地土壤改良及永续栽参是人参、西洋参栽培行业急需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它也是五十多年来众多参业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由于人参、西洋参生长需要森林生态环境和优质的林地土壤 ,在我国东北从 2 0世纪 5 0年代开始到现在 ,人们一直是靠毁林开地来发展人参和西洋参种植业。由于该行业产值高、利润大 ,所以山林中最好的地块 ,最好的土壤和植被几乎都被伐林栽参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将有近 6万亩林地被伐做栽参之用。由于人参、西洋参对光能的利用率很低 ,加之大面积土壤的裸露 ,因此参地的蓄水、生物多样性、生物量等森林生态效益日趋减…  相似文献   

4.
人参是我国东北三宝之首 ,被誉为百草之王 ,多年来我国人参在栽培、加工、产品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韩国也是世界上栽培人参的主要国家 ,“高丽人参”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由于人参的忌地性很强 ,种过一茬人参的土壤不能再用做人参栽培之用。在我国主要是采用伐林栽参 ,这种做法 ,人参产量高 ,病虫害少 ,但却带来了极大的弊端 ,破坏了森林生态环境 ,造成大量水土流失。世界上韩国、朝鲜、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采用农田栽培人参和西洋参 ,他们的人参产量相对低 ,并且病虫害比较严重。为了解决人参栽培…  相似文献   

5.
人参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宿根性药食两用植物,素有百草之王和灵丹妙药之美誉。传统的伐林栽参模式使森林生态破坏严重,随着新时代生态农业发展思想的提出与落实,现有的人参产业发展模式正面临着严峻挑战,调整、创新人参种植方式已势在必行。非林地种参是未来参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土壤改良、土壤消毒杀菌和灭虫、土壤微生物区系调整等措施,使土壤具有适宜理化指标,达到能够栽培人参并获得较高产量和效益是非林地种参的基本技术路径。按照非林地种参的技术路线,我们开展了白浆土农田地不同玉米秸秆施用量栽参试验,现将试验效果总结如下,旨在为非林地种参技术的推广提供例证。  相似文献   

6.
人参种植在阔叶林皆伐后的土壤里,种植一茬人参得砍伐一茬林木地,传统上需要30-50年的恢复后才能再种参。由于人参需要森林生态环境和林地土壤,从栽培人参开始至今,都是靠毁林开地来发展人参种植的。人们常常在林中选择最好的地形、土壤、植被来开垦参地;人参具有强烈的忌地性,  相似文献   

7.
正人参产业是吉林省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是东部山区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张重要名片。作为吉林省的特色产业,长久以来,人参栽培主要采用伐林栽参模式,每年都有不少的森林资源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水源涵养能力下降等一系列不良后果,显而易见,伐林栽参模式下的参业发展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当下,伐林栽参的适参地资源已面临枯竭,而且每年政策允许伐林栽参的适参地指标又极为  相似文献   

8.
老参地问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老参地问题作为人参栽培领域的“瓶颈”限制性因素至今尚未彻底解决。这不仅制约着人参的生产方式,使一些现代化栽培手段不能应用到生产实践,而且使参地来源大部分局限在“伐林栽参”的原始作法上,极大地破坏了参区的生态平衡。文献报道,老参地连作障碍因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病原微生物增多。②土壤理化性状恶化。③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④参根分泌物增多。而解决的方法包括施肥改土、土壤消毒、绿肥轮作及绿肥盖膜发醇等手段,使原来的33年轮作缩短为6年。此外,有些地方采取西洋参与人参短期轮作的栽培方法也初步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9.
深化我国参业生产和管理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毁林栽参所带来的副作用,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建立农田栽参、林下种参两条腿走路的人参栽培生产制度,健全人参政策法规,促进人参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关于人参栽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参是吉林省的主要特产之一。吉林省东南部山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以及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和优质的林地土壤成为人参的主产区,人参被誉为吉林特产品。吉林人参栽培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其产量已占世界的70%,成为我省农业除玉米以外的又一大产业,也是世界级的一大产业。人参产业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人类的需求举足轻重。经营好这份独特的产业,发挥其优势,造福吉林人民,惠及全国乃至世界大众,都具有重要意义。基础建设尤为重要,首先就是要解决好与人参栽培相关的问题,实现人参栽培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11.
自然资源是参业赖以发展的基础条件,如果自然资源遭到破坏,人参的发展就失去后劲和依托。吉林省人参栽培仍采用伐林栽参和参后还林的方式,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综合效益并不高。建议积极发展农田栽参、参粮轮作和林下育参,开辟参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关于人参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人参加工产品分等质量标准》从今年9月1日起正式执行,标准中对有机氯农药的允许残留量作了明确规定.在1970年前,日本栽培人参曾一直推荐在播种前翻土时施入艾氏剂,残留部分由于土壤微生物作用转变为狄化剂.所以,日本人参检测狄氏剂残留量.朝鲜人参则检测七氯和七氯的环氧化物.我国栽培人参过程中主要使用五氯硝基本(PCNB)作为土壤杀菌剂,BHC和DDT则是由于森林施药而造成土壤残留.1983年我国公布停止生产有机氯农药,1984年禁止使用.  相似文献   

13.
土壤、参苗、管理是人参栽培三大要素.参苗的好坏决定着本田栽培期人参产量和质量,所以各栽参国家都非常重视培育优质参苗.朝鲜是世界上人参生产和加工水平较先进的国家之一,出口的“高丽参”目前在国际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朝鲜培育参苗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原土苗圃,即自然土壤经耕翻、做床、播种,这是一种较粗放的育苗方式,目前很少采用;另一种是配制苗圃,即利用原野土及药土按一定比例人工混配而成的床土进行播种育苗,这种育苗方式可人为控制土壤条件,结合科学的施肥与灌溉、可培育出优质参苗,但也存在着用工多、生产费用高等缺点.我国目前人参育苗耕作制同本田栽培一样,为生荒耕作制,即选用适于栽培人参的林地,进行毁林开荒,种植几年人参后即行废耕,再另垦林地,育苗播种方式主要是撒播.也有少量条播或点播,前者由于播种密度大,导致参苗小,质量差,1、2路苗少,4路以下苗占一半以上;后者育出的参苗虽优级苗多,但由于病虫害等原因,掉苗严重,单位面积参苗少,资源浪费严重,育苗成本高.在可开垦植参的林地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改进传统的育苗技术,探讨新的育苗方式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老参地即栽种人参作货后的闲置地。人参有一重要特点,是不能连作,种过人参的参地,再栽种人参,则人参病害多,产量低。因此,老参地再利用一直是人参栽培领域的重要课题,也是长期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由于我国老参地栽参和农田栽参技术一直没有重大突破,使我国人参栽培方式仍然限制在“伐林栽参”的原始做法上,极大地破坏了人参主产区的林业资源和生态平衡。科研工作者为解决老参地问题不懈努力30多年,已取得一些重要的进展,摸清了人参连作障碍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土壤消毒、有机肥改土、绿肥轮作等技术,使人参轮作由33年缩短至6年左右,近年杨继祥等在人参与西洋参轮作方面又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解决老参地问题除了研究利用老参地继续栽种人参以外,尚有  相似文献   

15.
人参是"百草之王",在中医药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野生人参资源逐渐枯竭,林下栽参作为一种新型的栽培模式,可以保证人参药用价值,本文对生态环境对林下参的影响进行了概述,包括海拔高度、土壤环境、光照、温度及水分等生态因子对林下参生长的影响,并对林下参栽培技术及现状以及人参差异蛋白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对林下参生态种植进行展望。提出了林下参栽培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研究策略: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对林下参环境进行动态监测,综合分析生态环境对林下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老参地、农田地土壤及作货人参、西洋参农残含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参地 ,即栽培过人参的土地 ,长期以来 ,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再栽培人参、西洋参。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对生态意识认识的增强 ,在广大人参栽培区已不允许再毁林栽参 ,这样就导致了栽培用地日益紧缺 ,现已影响到人参业的生存和发展。由吉林人参研究院承担的吉林省科技厅计划项目“参地土壤改良及永续栽参研究”项目 (合同编号 :吉科合字第2 0 0 0 0 2 0 3 -0 4号 ) ,其研究内容就是利用处理的老参地、农田地栽培人参、西洋参 ,现已取得重大研究成果 ,该项目整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在土壤改良菌剂、复合微生物菌剂和人参、西…  相似文献   

17.
在长白山区自古一直采用皆伐林地栽培人参,而且只能栽培一茬人参,土地利用率很低、至今老参地大多荒废,参后还林也是近几年才采取的措施,研究解决老参地再栽参问题已是人参发展的关键。 传统的人参栽培技术,参地不使用肥料,怕烂参,但近十几年由于透光棚等一系  相似文献   

18.
2021年3月,吉林省人民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着力打造包括人参产业集群在内的十大产业集群.集安是中国人参之乡、吉林省人参主产区之一、全国边条参唯一产区,成功创建国家人参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传承着1700多年人参应用历史和500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在吉林省乃至全...  相似文献   

19.
各位同仁 :我国发现和利用人参已有 40 0 0多年历史 ,可以说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生产人参的国家 ,目前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吉林省是中国人参的主产区 ,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85%以上。吉林省人参产地主要集中在通化、白山、延边地区。在这些地区 ,人参业已成为重要经济支柱。人参在吉林省种植业中产值排名第二 (玉米排第一位 ) ,是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在吉林省农业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我国人参栽培历史已有 1 60 0多年 ,但目前仍是以传统的伐林栽参为主 ,致使大片的森林遭到破坏。每年因种值人参要毁掉的林地约 2 5…  相似文献   

20.
人参土壤改良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我国人参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中土壤改良技术进行综述,从传统的伐林栽参、农田栽参、林下参栽培等方面阐述了人参土壤在改良过程中的优缺点,并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对今后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