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旅游业迈向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发展全域旅游是战略选择。近年来全域旅游发展如火如荼,成为地方推进旅游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当前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从全域旅游的提出和概念内涵出发,对全域旅游发展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未来研究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相应的,学术界对旅游的研究也不断增加,但对于非优旅游资源区域的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研究不是很多.以阜阳市颍上县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以及其发展的现状和相应阶段的动力机制,丰富了有关旅游研究的理论体系,同时也有助于指导旅游的规划等工作,从而推动旅游业和区域经济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赵鑫 《西南大学学报》2023,(11):106-114
为了提高我国旅游业竞争力,促进我国旅游业良性发展,该研究引入系统动力学方法,对我国旅游业经济增长背后的影响因素和内部机制进行分析.将旅游经济增长系统划分为资源、收入及社会3个子系统,分析系统要素并绘制动力学因果关系流程图,构建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证明综合考虑3个子系统的政策对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强.针对研究结果进一步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拉动旅游经济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4.
主要对曲阳县旅游资源进行了科学评价,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确定了曲阳县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和发展框架,并提出了发展旅游业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为了缓解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人们在节假日就会选择出门旅游,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智慧旅游管理不仅提高了旅游业的管理水平,同时也带动了我国乡村地区的旅游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智慧旅游环境下我国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依然还存在很多问题,对乡村旅游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因此,本文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支撑进行阐述,同时也分析了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限制因素,结合乡村旅游经济的实际需求对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模式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路径的选择,乡村旅游作为落实乡村振兴的关键突破口与路径,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此环境下,必须明确乡村旅游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不断探索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路径,通过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主导作用、升级优化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彰显乡村旅游业的区域特色、深化乡村各产业的融合发展等方式,实现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考察大丰港区周围的自然条件和旅游资源现状,从发展休闲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出发,分析了影响休闲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因素,提出了在港区发展休闲旅游经济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论体验经济时代乡村旅游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孙飒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78-379
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要求我们用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旅游业。笔者在分析了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新趋势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如何将“体验”引入乡村旅游,并提出了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旅游信息化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兴起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旅游信息在旅游业中所处的地位日显重要,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安徽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信息化也有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对安徽省旅游信息化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通过旅游信息化提高旅游业竞争力,从而加快安徽省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寇萌  黄德娇 《湖北农业科学》2021,60(4):49-51,60
古镇旅游的发展为旅游业经济快速增长注入新的源泉,成为旅游业发展新的方向标.双河口古镇历史悠久,拥有深厚的古道驿站文化、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为其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优势,但因其旅游业发展起步晚,地处偏僻,基础设施薄弱,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分析了古镇旅游发展现状,为未来双河口古镇旅游发展提出可行性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生活节奏加快,在工作和生活的重压下,人们越来越向往田园生活,返璞归真,这就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在大众休闲时代背景下,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就是乡村旅游,但是乡村旅游发展中也存在着种种问题,阻碍和制约了乡村旅游业和乡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只有重视乡村旅游全域发展的研究,才能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体验式经济来临,文化旅游成为了体验经济下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的汾酒集团是中国最早进行传统民族文化型旅游开发的工业企业之一,是国内白酒业清香的鼻祖。其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内涵深厚,旅游开发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体验经济视角下的旅游产品相对欠缺。文章通过研究汾酒景区发展文化旅游的现状,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体验经济下景区开发的原则、步骤、思路,并提出开发策略,以其对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产业优化与产业升级逐步成为繁荣地方经济的新出路。旅游业作为绿色产业的代表性行业,由于其延伸的产业链涉及许多行业,对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率、打造城市品牌等方面,具有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大力发展旅游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共识。本文通过对海南省乡村旅游经济现状进行梳理,对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以期使乡村旅游经济作为海南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为海南省整体经济繁荣做出贡献,也为其他区域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4.
旅游边缘地带旅游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782-5783
基于旅游系统的经济结构对旅游边缘地带的边缘性特点进行剖析,指出该类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不再只是物质上的享受,开始重视精神上的享受,因此旅游业也变得越来越红火。针对这一国情,国家提出了全域旅游这一概念。用全域旅游的方式带动全域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也因此得到了重大发展。乡村旅游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但在发展中面临着很多问题。本文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展开讨论:我国乡村旅游的特色、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希望可以为全域视角下乡村旅游的市场营销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蔬菜旅游是一种以蔬菜业和菜园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蔬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蔬菜旅游业应运而生。这拓展了蔬菜业发展的新空间,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就已形成产业规模,  相似文献   

17.
浅谈旅游电子商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4):131-132
随着科技发展,"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也成了全社会最为关注的信息化概念,然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中国的网上旅游电子商务也日见兴旺。如携程、同程等旅游电子商务网站落地,实体企业大批上线,由于基本无物流瓶颈的制约,如今旅游电子商务大发展趋势势不可挡。在欧美发达国家,旅游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占有大份额的经济收入。如今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开始从新的经济增长点迈向新的支柱产业,从世界旅游大国迈向世界旅游强国。旅游市场营销是发展旅游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研究旅游市场营销无疑会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旅游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由生产导向观念转向市场营销观念,但我国大多数旅游企业在营销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研究、分析了我国旅游企业市场营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旅游产品和服务始终是旅游市场营销活动的基础性和核心性竞争要件,三维定位法在旅游市场营销活动中的运用将改变人们的认识偏见从而走出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信阳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条件,提出以战略联盟思想整合信阳旅游支撑系统,从旅游空间布局、旅游形象、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产品开发以及区域旅游合作等角度对信阳旅游业的发展提出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20.
王恒松  李炳昌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3147-3152
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灵魂.民族文化旅游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是中国特色旅游的要求,也是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积极发展经济的强有力措施.黔东南地区发展旅游应以原生态民族文化为导向,凭借优势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努力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在开发原生态旅游方面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原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发展入境旅游战略等三个战略,着力建设两个发展模式:自然生态旅游模式和生态城镇发展模式,以打造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精品,提升黔东南旅游形象,让黔东南成为对国内外游客有强大吸引力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