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潮土有机质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潮土有机质分布有明显的规律性,并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我们应用微机处理了1978 ̄1982年全国土壤普查和1993 ̄1994年土壤养分普查取得的2.8万组有关潮土的化验数据,结果表明,潮土耕层的有机质含量平均值集中分布在1%左右,随地形由高到低,土壤质地由沙至粘,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加,并与人为活动密切相关。土壤有机质与几种主要养分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一般情况下,土壤有机质的年际间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2.
太湖流域苏皖汇流区土壤可蚀性K值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利用土壤普查成果中的土壤图和理化分析等资料 ,采用公式计算法研究了该区土壤的可蚀性K值 ,改进和完善了K值图编制方法 ,并用微机首次制出具有准确几何位置、可与地形图配准的土壤可蚀性K值图。同时 ,还依据该区K值的分布特点讨论了它在水土保持、土壤年流失量监测、生态农业建设和防洪减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区域微机土壤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贺红士  侯彦林 《土壤学报》1991,28(4):345-354
我们用FORTRAN语言和DBASE-1V作为主要支撑软件,在IBH-PC-XT机上建立了区域微机土壤信息系统。系统软件的工作方式是高级语言和数据库的通讯。该系统通过三级功能菜单完成全部系统功能,主要有:1.建立RSIS数据库;2.建立数字地形模型;3.土壤数据库管理;4.统计分析;5.制图与报表;6.信息提取、分析与复合;7.土壤与非土壤信息的合与评价。我们在吉林农安县对该系统进行了试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研究以闽北南平地区为试验区域,采用微机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区域水土流失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建立区域数据库,实现对信息的查询检索,评价分析,乃至自然过程拟信息输出等方面作了初步尝试性的试验,以提出一套有效的建立全省微机水土流失信息系统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土壤动物主要生态特征与生态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海涛  吕宪国  杨青  姜明 《土壤学报》2006,43(2):314-323
土壤动物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土壤动物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主要包括土壤动物生态特征和生态功能两个方面。本文概括了土壤动物的定义和分类,阐述了土壤动物的数量、种类、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等主要生态特征,着重论述了土壤动物的分解、生态指示等功能。认为,目前土壤动物研究发展缓慢,基础研究差,生态特征研究仍处于定性与半定量水平;功能研究单一,缺少土壤动物多样性功能研究。对今后研究提出展望。本文旨在加深对土壤动物的了解,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土壤资源、健全生态指标和实现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黄河三角洲土壤抗蚀性的微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土壤微形态的研究方法观察了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土壤的微观特征,用以研究土壤的抗蚀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土壤发育处于初始阶段,土壤在矿物成分,有机物质,土壤形成物等方面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冲积物的特征,土壤微结构差,抗蚀性弱,微生态系统脆弱,土壤经人为扰动后易发生水土流失,由三角洲顶部向河口地区。土壤发育愈来愈差,也愈容易遭受侵蚀,因而土地开发利用中,必须重视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土壤地理学是研究土壤时空分布规律、形成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的土壤学学科分支,其主要目标和任务是理解土壤形成演化的关键过程与影响因素并预测未来土壤-环境的共同演化特征,揭示土壤资源分布规律、利用前景和保护对策,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支撑土壤普查、耕地保护等国家目标。21世纪特别是新时代10年以来土壤地理学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研究对象和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向以土壤为核心的地球表层系统科学发展,高强度人为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土壤时空演变研究愈加活跃。土壤地理学主要发展趋势包括土壤信息获取方式正在发生变革,数字土壤制图向融合过程机理与数据驱动发展,土壤时空信息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未来土壤地理学优先发展领域包括:以关键带研究带动土壤发生和演变研究的革新,基于多传感器的土壤综合观测原理与技术,多尺度数字土壤制图与时空变化预测等。  相似文献   

8.
张学雷  龚子同  骆国保  张甘霖 《土壤》2000,32(6):301-304
通过与俄罗斯著名土壤学家来访时的交流,作者介绍了当今俄罗斯土壤科学的研究状况,包括俄罗斯主要土壤科学研究研究机构设置、主要研究内容和趋势,使我国土壤科学工作者对曾是近代土壤科学的发源地俄罗斯土壤科学的最新进展有一概括了解。  相似文献   

9.
土壤质量是现代土壤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它不仅注重土壤在生态系统内支撑生物生产力、保持环境质量的功能,而且还强调食物安全和动植物的健康。近年来,土壤质量问题为国内外土壤学研究的热点,就土壤质量的概念、评价指标、土壤质量与生产力、土壤质量与环境质量及动物、人类健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及报导。土壤质量物理指标是土壤最基本的质量指标,土壤结构是土壤质量物理指标重要内容,他控制了生态系统内的许多功能,特别是在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为化学物质成分均一且抗侵蚀较弱的黄土,土壤结构特性决定了该区土壤质量的主要功能。对黄土高原开垦林地土壤质量的结构性指标体系的建立及量化方法进行探讨,对林地开垦过程土壤孔隙的变化及其对士壤质量影响讲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砷对土壤微生物及土壤生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杨居荣  任燕  刘虹  王力平 《土壤》1996,28(2):101-104,109
通过模拟试验及污染现场调查,研究了砷对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呼吸作用的影响,综合砷对农作物,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效应,拟定了土壤中砷的生态基准。  相似文献   

11.
长期施肥对酸性土壤磷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颜晓军  苏达  郑朝元  叶德练  吴良泉 《土壤》2020,52(6):1131-1136
为明确长期施肥对集约化果园土壤磷形态、分布特征及其有效性的影响,本研究对琯溪蜜柚主产区29个果园的土壤进行调查研究,采用张守敬和Jackson的酸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蜜柚果园土壤磷素累积对土壤磷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集约化蜜柚果园中,土壤磷素累积丰富,随树龄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上升显著,且土壤磷形态在不同土层存在显著性差异;当全磷含量≤0.5 g/kg时,土壤磷形态主要以有机磷、铁磷为主,随着全磷含量的上升,铝磷含量、占比均显著上升;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中铝磷与速效磷相关性最好。果园土壤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磷库,且有效性较高,可适当减少磷肥投入,降低土壤磷含量,减少经济成本,提高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地理信息系统辅助土壤质量变化图的编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效举  龚子同  张西森 《土壤》1997,29(1):37-42
通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技术,并引入相对土壤质量指数(RSQI)的概念,以千烟洲试验站为例,建立了在小戏域水平上编制土壤质量变化图的方法,研究表明,地理信息系统与多时段土壤变化数据库相连,可以方便有效地实现土壤质量变化编制,土壤相对质量指数可以使得区域土壤有一个统一的比较标准,其变△RSAI可以作为在区域水平上编制土壤质量变化图和评价土壤质量变化的依据,本研究为土壤质量变化图的编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农田土壤螨群落变化与环境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农业大学实验站农田土壤螨群落变化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螨种类与数量随土壤养分的增加而增加,随土壤容重和pH值的增大而减少;长期施用EM堆肥,土壤孔隙多,通气性好,土壤耕层增厚,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螨种类与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4.
农业生态与土地退化的土壤微形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简要地介绍了土壤微形态研究方法及其在农业生态与土地退化研究中的应用,并回顾了近20a的国际土壤微形态研究的内容与进展,在过去的20a中,土壤微形态学在概念,现象的解释,分析技术以及应用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特别在样品脱水方法,荧光分析,图象处理及定量分析技术上得到很大的发展,植物根系与土壤微结构的关系,土壤改良对结构的影响等方面研究取得一定的成就,利用土壤微形态研究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根系与根际的生态过程,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过程,人为活动对土壤退化,熟化的微形态指标,以及利用微形态指标评价人为因素的现代土壤过程中的作用等,是土壤微形态研究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15.
土壤容重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土壤属性,也是土壤改良的重要依据,对土壤容重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的了解有助于生产管理及土壤改良方案的实施。本研究通过系统采样,测定了毕节市植烟区653个样点的土壤容重、机械组成及有机质含量,分析了土壤容重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影响土壤容重的因素。结果表明:毕节市植烟土壤容重平均为1.20g/cm~3,变异系数为12.4%。在空间上,土壤容重以西部为高,中部略低。土壤母质及土壤类型对土壤容重影响较大,其中,红色风化壳及砂页岩类土壤容重较高,而粗晶岩发育土壤容重最小;土壤类型中,以紫色土容重最高,而水稻土最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P<0.01)。依据植物生长特性,结合土壤质地分级,本研究给出了七星关与威宁的部分地区为土壤容重改良的重点区。  相似文献   

16.
张甘霖 《土壤》2001,33(2):111-112
城市土壤对传统土壤学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一方面因为传统地认为城市“没有土壤”,更重要的是因为传统土壤学占优势地服务于农业,虽然70~80年代以后土壤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成为土壤学的重要组成和发展方向。 80年代后期城市和工矿区土壤(通称城市土壤)逐渐被重视。一系列城市土壤制图最先在德国的一些城市开展,美国也在90年代初开展了纽约的城市土壤调查和制图,并提出了几个城市土壤土系。这些研究的兴起,重要的原因在于逐渐认识到城市土壤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其对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1989年德国土壤学会成立了城市土壤工作组,这可能是世界上首个成立的城市土壤研究专门学术组织,它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土壤研究在德国和其他地区的影响。 与此同时,人为土的研究在国际土壤学界逐渐得到重视。中国、俄罗斯、荷兰、美国、比利时等国家的土壤学家差不多同时开展了专门针对人为土的研究。在1994年成立的国际土壤学会WRB(World Reference Base for Soil Resources,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工作组中,中国(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龚子同研究员)被授权协调WRB中人为土的研究。中国在人为土研究中领先的重要原因是其悠久的农业历史,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时期开展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研究”(中国科学院特别支持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将人为土纲单独设立并发展了一系列完整的人为土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城市土壤本质上讲是一类扰动人为新成土。因此这两个方向有诸多重要的共同点。正是在这种背景,1998年在法国Montpellier第16届国际土壤学大会上正式成立了“城市、工业、交通和矿区土壤”工作组(Soils in Urban, Industrial, Traffic and Mining Areas, SUITMA)。德国ESSEN大学的W.Brughardt教授和法国NANCY大学的Morel教授分别担任正副主席。有趣的是,他们都来自现代工业发源地的Ruhr(鲁尔)地区。 SUITMA成立后首次正式活动就是2000年7月12~19日在德国ESSEN大学召开的首届SUITMA国际会议。会议受到全世界有关土壤工作者的关注。来自40多个国家的200多名土壤学家首次专门地研讨城市土壤研究中各方面的问题,因此这次会议是城市土壤研究的国际性检阅,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各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从这次会议来看,在最近几年时间内,城市土壤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在内容上更加深化,在范围上更加广泛,在方法上更加成熟,在目的上更加多元。 首先,在研究内容上广泛和深化。目前主要内容包括:1.城市土壤物质来源和组成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2.城市土壤的形态学特征;3.城市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4.城市土壤的分类;5.城市土壤的退化和环境质量;6.城市土壤与水质的关系;7.城市土壤与大气尘埃的关系与大气质量;8.矿区、工业区土壤的恢复(包括腐殖质的形成与水分性质改良,污染土壤的恢复治理则已经成为一个相当大而新的领域);9.人为(工)土壤物质的特性和应用。 在更为广泛的一些范围内,关于人为土壤与过去人类活动关系的研究,实际上是土壤学与考古学的结合,现在也成为英国、东欧(罗、匈、捷)、美国土壤学家的课题。 这次会议展示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他们虽然在其他学科中已经应用,但在土壤科学中主要是针对城市土壤的特性发展起来的。如GPR在城市土壤调查和制图中的作用受到重视。因为城市土壤的准石质性和层次混乱性,传统的采样方法很难定义土壤的空间变异。GPR能提供连续的层次变异特征,为城市土壤的空间分布研究和制图提供了十分有力的参考。 另一个重要的方向是磁学方法的应用。磁学方法在传统土壤学中已有应用,但由于常规方法已普及并且能解决一般土壤学问题,所以磁学方法并没有在常规实验室中普及。而对于城市土壤而言,磁学性质与土壤诸多性质,特别是重金属含量有密切关系,因而在专题制图(如重金属污染程度)中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土壤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诸多分支甚至学科的综合。如传统的土壤制图多以土壤形态学指标作为区分单元的依据,而在城市土壤中则常以污染物、石质性、粗骨性或物质来源为单元划分标准,因此常需要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研究作为前提。又如城市的地表封闭特征又使城市土壤研究涉及城市水文学理论和方法。 短短几年时间内,城市土壤研究对象和目的有明显的发展。虽然大多数国家目前还处在最基本的认识与调查阶段,但从趋势来看,研究目的更加多元化,包括水、气环境质量保护,土壤恢复与重建,城市生态建设,城市规划,甚至法律法规标准的制定(如德国制定了联邦土壤保护法,各州还有和城市土壤相关的城市径流入渗条例)。 我国的城市土壤学研究已经起步,对南京城市土壤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培养了首位专攻城市土壤研究的博士。本次会议,作者是学术组织委员会成员之一,并作为“未知的城市土壤”专题召集人召集分会,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在城市土壤研究的地位。假以我国在人为土研究方面的特色和经验,充分注重古老而又迅速扩展的我国城市群中的特点、问题,相信我国城市土壤研究将迅速扩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17.
人为干扰对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从土壤N,P,K及土壤有机质等方面研究了人为干扰(包括放牧、开垦和禁牧)对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开垦和放牧会导致土壤,主要是表层土壤养分含量的下降,而开垦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更为明显;禁牧会提高土壤各种养分的含量,而且随着禁牧时间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对深层土壤养分含量没有明显影响。同时,草原生态系统土壤全氮、速效氮及有机质含量与土层深度呈明显的负直线相关关系;速效K、速效P含量则与土壤深度的关系符合二次幂函数关系;全磷含量随深度的增加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土壤全钾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微弱的降低趋势,但变化不明显。本研究表明,禁牧可以提高典型草原土壤养分元素的含量,有利于遏制草原土壤的退化。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草地土壤种子库与草地更新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土壤种子库是指存在于表层土壤(包括凋落物)中具有生命的种子,是植被天然更新的物质基础。土壤种子库时期是植物种群生活史的一个重要阶段,有人称为潜种群阶段,它能部分的反映群落的历史和现状,对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土壤种子库中的长命种子不仅具有重要的遗传学意义,而且还被认为是植物种群基因多样性的潜在提供者。所以,土壤种子库在维持种群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中,土壤种子库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国外近20a来,对土壤种子库的研究一直是植物种群生态学中比较活跃的领域。目前,国内外的报道多集中于森林或湿润半湿润地区土壤种子库的研究,对草地或半干旱区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19.
干湿处理对灰漠土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晨华  唐立松  李彦 《土壤学报》2007,44(2):364-367
土壤风干.润湿过程可加剧土壤有机质矿化反应,其矿化来自于土壤非生物有机质分解和土壤微生物在干湿变化过程中死亡两个过程。因此,干湿变化可能对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循环产生重要的影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干湿变化过程中土壤对磷素的吸附作用及有机磷矿化作用微生物量碳的变化及有机碳矿化作用等等,实验对象多为肥沃或酸性土壤。灰漠土是干旱区的典型土壤类型之一,本文以阜康绿洲与其毗邻荒漠为研究对象,对干湿处理后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呼吸作用所发生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了解干湿变化过程对荒漠一绿洲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为荒漠土壤的演变机制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对干旱区土壤样品长期贮存后的再利用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磷酸盐吸附对可变电荷土壤正负电荷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安珍  张效年 《土壤学报》1997,34(2):123-129
本文研究了华南地区不同类型的可变电荷土壤,并对磷酸盐的吸附量和吸附磷后土壤的正、负电荷的变化,以及pH和游离氧化铁对这种变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吸磷量与土壤游离氧化铁含量成良好的正相关。土壤吸磷后正电荷减少,负电荷增加,土壤电荷量与吸磷量之间呈抛物线状相关。吸附1摩尔磷酸盐对土壤净负电荷的贡献在0.3-1.0摩尔之间。土壤中的游离氧化铁使吸附的磷对土壤负电荷的贡献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