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伍国明  李梅  伍国平 《中国食用菌》2004,23(1):21-22,26
报道布袋式覆土栽培草菇的试验总结。结果表明,选取棉质布袋或含棉混纺布袋,采用18%~48%稻草混合78%~48%的棉籽壳作培养基,并覆以2~3cm厚塘泥土,生物学效率可高达47%,且转潮快,生成的菇体质量上乘。  相似文献   

2.
采用脱袋无间距直立、有间距直立、无间距卧式、有间距卧式覆土与袋内覆土5种栽培模式,结果表明,采用脱袋无间距直立覆土模式占地面积少,产量高,生物学效率达到90.7%,实际规模生产也达到了86.67%,在生产中可推广此覆土出菇模式,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王呈  温夏萍  曹淑芳 《食用菌》2005,27(3):40-41
春秋季节利用林地脱袋菇畦覆土栽培杏鲍菇,表明该法栽培杏鲍菇不需菇房、床架,投资少,不占耕地,管理方便,菇质好,生物效率为51%~71.8%,出菇残渣是林木的好肥料,具有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张志轩 《北方园艺》2010,(11):189-190
由于白灵菇具有独特的食用及药用价值,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日光温室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可谓产销两旺.近年来针对本地区白灵菇栽培过程中污染率高,出菇率低,出菇晚,产量低,菇型差等问题,进行了日光温室白灵菇菌袋中间环割单排墙式覆土双向出菇栽培实践,提高了出菇率,改善了产品品质,生物转化率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现就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采用黄伞的优良菌株黄伞1号进行了栽培模式试验,其结果表明:黄伞的最优生产配方为:棉籽壳60%、木屑18%、麸皮15%、磷肥1%、石膏1%、石灰1%,料水比1:1 3,最佳栽培模式为菌袋出第一潮菇,之后采取半覆土栽培出菇模式.  相似文献   

6.
试验表明,出完头潮菇的白灵侧耳菌筒,采用浸泡或覆土措施,能顺利出完二潮菇,提高产量42.19%~83.38%,使白灵侧耳总体生物学效率达到46.70%~94.39%。  相似文献   

7.
采用脱袋直立、脱袋卧式与袋内覆土3种栽培模式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脱袋直立覆土模式占地面积不多,产量高,生物学效率达到90.7%,在生产中可推广此覆土出菇模式,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彭兰 《中国食用菌》1998,17(5):15-15
目前,我国灵芝栽培方法普遍采取以下两种方法:灵芝墙式袋栽和墙式仿野生栽培。为了比较这两种栽培模式的优劣,并找寻相对适应本地区推广的栽培模式。本所于1996年6~9月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及方法11试验菌种韩芝2号。12栽培模式1...  相似文献   

9.
10.
黄伞培养料配方的筛选及出菇技术的优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伞(Pholita adiposa)又称肥鳞伞或多脂鳞伞,其子实体鲜嫩爽滑,美味可口,营养丰富,食药兼宜。2000年我们在五台山区采集的子实体经组织分离纯化选育后定名为WT3菌株,试验表明,该菌株为中、低温品种,适宜在多种人工基质上生长,但是也存在二潮菇出菇较难的问题,为此,我们对其培养料配方及出菇技术进行了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11.
曾爱民  危贵茂 《食用菌》2006,28(4):46-46
目前,茶树菇菌袋栽培常用15cm×30cm或17cm×33cm两种规格的塑料袋作为容器,称菌包栽培法。虽然该法生产周期短,但费时费工,劳动效率低,出菇期短。近几年来,笔者采用大袋两头出菇并结合覆土方式栽培茶树菇,省工省料,产量高,出菇期长,大大提高了茶树菇栽培的经济效益。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栽培季节茶树菇通常在春、秋季栽培出菇,但当季出不完菇,需经越夏、越冬处置,到气温适宜时,菌袋才能出完菇。这样,不仅菌袋营养损耗大,而且又降低了栽培设施、资源的利用率。因此,茶树菇大袋栽培法,宜选择在冬季或秋末冬初进行,在此期间创造茶树菇菌丝…  相似文献   

12.
榆黄蘑又名金顶侧耳、金顶蘑。在自然条件下 ,秋季生于北方榆、栎、桦等阔叶树的倒枯木、立木桩上。榆黄蘑味道鲜美 ,营养丰富 ,有滋补强壮的药用保健价值。近年来在北方栽培较多 ,而在南方市场却少见。本中心于 2 0 0 3年 1~ 5月间进行仿野生栽培试验 ,并获得成功。现将栽培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菌种 来自本中心培养保存母种。1 2 培养基配方1 2 1 母种培养基 马铃薯 2 0 0g、葡萄糖 2 0g、琼脂 2 0g、硫酸镁 1 5g、磷酸二氢钾 3g、维生素B14 0mg ,加水 10 0 0ml,pH自然。母种移接后于2 5℃温度下培养 10d满管…  相似文献   

13.
灰树花菌棒式栽培及覆土二次出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知群  叶长文  毛可荣  练长勋 《食用菌》2007,29(3):43-44,47
目前全国仅有浙江庆元和河北迁西两县形成规模化栽培格局,其中庆元县的年栽培量达到1 500灰树花余万袋,为全国最大的灰树花生产地。近年来庆元科技人员研究成功灰树花菌棒式栽培及覆土二次出菇技术模式。与传统的菌包栽培、  相似文献   

14.
代料栽培黄伞配方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兰芝  肖胜刚  翁垂芳 《食用菌》2011,(5):30-30,45
近年来,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阔叶林杂木屑资源大幅减少,制约了食用菌生产的发展,松木屑作为木材生产的下脚料,菌草(五节芒)来源广泛,资源丰富,价格便宜。2009年笔者利用松木屑、菌草粉、杂木屑、棉子壳等代用料为培养基主料栽培黄伞试验,取得较好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株黄伞(引自三明市真菌研究所)。  相似文献   

15.
马晶 《食用菌》2009,(6):13-13
杏鲍菇覆土栽培能显著提高产量,覆土后可以有效的补充菌棒的水分和营养液,同时覆土后的地温比较恒定,湿度大。有利于催蕾和子实体的生长。现将这一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张印  迟峰  阎玉慧 《食用菌》2014,(3):20-21,40
通过不同配方对比试验,最终确定最佳的母种和原种及栽培种配方;栽培料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芯和稻草培养料经过短期发酵,然后灭菌,能够促进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都能分化出子实体。玉米芯配方的生物转化率高于稻草配方。  相似文献   

17.
黄伞分生孢子对菌丝生长及子实体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采自山西省五台山区野生黄伞的纯化选育菌株WT3为材料,通过对黄伞试管母种、原种及出菇菌袋菌丝生长动态的镜检观察,均发现分生孢子。进一步培养试验表明,该菌株产生的分生孢子萌发菌丝对转管母种的菌丝复壮有促进作用,但在栽培后期产生的大量不易萌发的分生孢子,堆积在菌丝纽结处,对子实体产生却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7个榆黄菇菌株在形态特征、生物学效率等方面进行对比试验。经调查、统计分析,综合评价,最佳栽培菌株为榆黄菇泰山-2,生物学效率达到107.08%,且抗逆性强,其次为榆黄菇1号、榆黄菇泰山-1。  相似文献   

19.
李彩萍 《食用菌》2011,33(1):28-28
台党参属桔梗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著名的常用滋补中药材,具有可靠药性,且无毒副作用。近午来笔者在研究开发功能性食用菌中,选择台党参作为配制栽培食用菌的原料之一栽培黄伞,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杏鲍菇的产量主要集中在第1潮,头潮菇如果出得不好,就会影响后潮出菇,进而影响到整个栽培季节的产量和质量。由于后熟期对头潮菇出菇影响很大,为此,我们就杏鲍菇菌袋后熟期长短对杏鲍菇出菇的影响进行了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