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杂交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免耕抛秧与翻耕抛秧同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免耕抛秧栽培技术具有一定的增产优势。对免耕抛秧不同秧龄、不同密度及不同施肥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初步分析了免耕抛秧栽培技术增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免耕抛秧增产原因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免耕抛秧和翻耕抛秧的分蘖动态,经济性状,茎叶夹角、叶面积大小及根系进行调查,初步分析了免耕抛秧栽培的增产原因,并简单介绍了其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试验结果表明,适当增施氮肥能促进免耕抛秧水稻立苗,有利于加快分蘖速度,提早够苗,增加穗粒数,从而提高产量。增施氮肥对晚稻免耕抛秧生育期无明显影响。以每公顷施纯氮181.5~198.0 kg为宜。  相似文献   

4.
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草还田有利于免耕抛秧稻根系生长、早分蘖、低节位分蘖,可提高有效穗、成穗率、实粒数、结实率,进而提高产量。多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栽培平均单产7.88 t/hm2,比常规翻耕抛秧栽培增产7.69%,稻草不还田免耕抛秧平均单产7.72 t/hm2,比常规翻耕增产5.47%。  相似文献   

5.
在不采取防治措施的情况下,抛秧田病虫发生总体重于插秧田。其中稻纹枯病发生从重到轻次序是:常规抛秧→免耕抛秧→常规插秧;稻飞虱的发生从重到轻次序是:常规抛秧→常规插秧→免耕抛秧;稻纵卷叶螟以常规抛秧发生最重,常规插秧和免耕抛秧相当。对3种栽培方式病虫发生的特点及其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通过试验初步认为,免耕抛秧和稻草还田免耕抛秧的病虫发生差异小,且不会重于常耕抛秧栽培。免耕抛秧、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和常耕抛秧在不同的肥水管理条件下,稻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发生差异各有不同,在科学肥水管理情况下,稻飞虱、纹枯病轻于常耕栽培,特别是稻草还田免耕抛秧,稻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发生推迟,发生危害明显减轻。但不论肥水管理如何,免耕抛秧的病虫危害总体轻于常耕抛秧栽培,在同等条件下,肥水管理较差的田块还轻于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免耕抛秧和稻草还田免耕抛秧稻因具有发根早、根系发达粗壮、长势旺盛、群体结构协调等特点而增强了植株的抵抗力,从而减轻了稻飞虱、纹枯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总结示范推广的成效表明,水稻免耕抛秧技术增产2.9%,节本增效940.65元/hm2,节省用水22%。  相似文献   

8.
双峰县双季稻免耕抛秧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在双峰县开展了双季稻免耕抛秧与翻耕抛秧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翻耕抛秧比较,早晚稻免耕抛秧栽培均表现有效穗数多,结实率高,节省成本,每公顷增收达684~1629元。双季稻免耕抛秧栽培,有利于减轻劳动强度、节省劳力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可以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3年晚造在阳朔白沙镇观桥村的对比试验,低割禾桩有利于减少再生稻的发生,增加产量。早稻平泥收割(留桩高度0~2 cm)处理,再生蔸率为4.67%,比早稻留桩高度25~30 cm处理再生蔸率18.67%减少14.00个百分点;平均产量6 534kg/hm2,比留桩高度25~30 cm处理增产454.5 kg/hm2,增长7.48%。  相似文献   

10.
水稻免耕抛秧的产量结构与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稻免耕抛秧产量诸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构成免耕抛秧产量的4个构成因素对产量均呈正向相关.4个产量因素是相互制约、相互统一的整体,其中有效穗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每穗粒数次之,结实率居第3,千粒重最小.因此,要提高免耕抛秧产量,首先要在确保有足够有效穗数的基础上,力争增加每穗粒数,同时也要兼顾结实率和千粒重.栽培上,要结合免耕抛秧稻的生育特性并加以相应的配套技术,确保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1.
陈猛 《园艺与种苗》2022,(2):87-88,90
总结了近年苏北地区水稻钵体抛秧技术,从前期准备、品种选择、育苗技术、苗期管理、抛秧移栽和推广前景等环节进行阐述,合理选择栽培管理措施,以期为该地区水稻种植者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万明 《中国稻米》2005,11(5):41-41
本文总结了稻田固定厢沟免耕旱育抛秧的男单做厢、旱育传苗末管理、抛秧以及秋种、秋管等各项技术,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杂交水稻Y两优143号为材料,采用30 cm×60 cm机插硬塑秧盘,分别以50、60、75、100 g/盘播种密度进行育秧密度对比试验,设4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结果表明:秧苗质量与播种密度相关,适当稀播有利于秧苗质量的提高;机插漏蔸率与播种密度相关,在一定播种密度范围内,密度增加有利于降低漏插发生率;在经济效益上比较,50 g/盘、60 g/盘和75 g/盘等3种处理的经济效益相差不大,而75 g/盘处理要比100 g/盘处理的效益高802.65元/hm2。  相似文献   

14.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在生产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水稻免耕抛栽生产实际情况,提出了化学除草灭茬、有机肥料施用、立苗难、根倒伏、高产稳产和后期早衰等在生产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及其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水稻抛秧栽培是一种高产、节水、节能、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适于集约化生产的新的栽培模式。水稻钵体育苗抛秧栽培技术研究表明:此项技术与常规插秧栽培相比,每667m2省工3个,节水230~240m3,节省种子3kg,农膜1kg,增产31~35kg,节省能量262.5J×106,能流比提高1.374,节支增收近100元;在诸多栽培技术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在辽宁西部早春温室大棚条件下,以北方粳型超级稻辽粳399为参试品种,探讨了不同育秧基质与秧盘组合处理对机插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采用客土作育秧基质相比,其他3种育秧基质均具有提升秧苗素质的作用;与对照(客土+盒式秧盘)相比,其他7个组合处理下的秧苗素质更好,且运输更加方便,移栽根系损伤轻、缓苗时间短,并以M2K2组合处理(有机育苗基质+钵形毯状秧盘)表现最优,产量也最高,比对照增产11.91%。  相似文献   

17.
以岗优188和南粳9108为材料,研究了泥质法露天育秧、营养土露天育秧和营养土工厂育秧3种育秧方式对秧苗素质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秧方式对供试品种的大田生育期并无明显影响;泥质法露天育秧所育秧苗茎基宽最高,但秧苗叶面积最小,营养土工厂育秧所育秧苗的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明显高于泥质法露天育秧;泥质法露天育秧所育秧苗根数最多,但根鲜质量和根干质量以营养土露天育秧最高;产量方面,2个供试品种均以泥质法露天育秧最高,其次是营养土露天育秧,营养土工厂育秧最低,泥质法露天育秧产量较高的原因在于其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甬优9号是由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作物所与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用不育系甬粳2号A与恢复系K306093配组育成的籼粳交杂交水稻新品种,适宜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介绍了甬优9号在福清市镜洋镇示范种植表现及抛秧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晚稻无盘旱育抛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示范表明,采用“旱育保姆”培育晚稻旱育秧苗。秧龄弹性大,与双季稻生产茬口要求相适应,控苗效果好,根部带土多,易抛易立,省工省力,节本增收。  相似文献   

20.
刘和平  刘丛江 《北方水稻》2010,40(2):36-36,39
采用对比的方法探讨钵体毯状硬盘育苗与普通子盘育苗对比效果。结果表明,钵体毯式育苗株数较常规苗增加23.1株/m2,平均粒数增加2.2粒/穗,平均实粒数增加3.8粒/穗,空瘪率提高2.0%,千粒重提高0.2 g,产量提高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