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泰玉D2不育系的花药发育进程,探明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泰玉D2花粉败育的细胞学机理。研究发现,花药绒粘层在二分体时期发生异常,小孢子在单核前期开始败育,至单核后期完全解体,花药发育后期不育系药腔中只观察到少量的小孢子残体,花药壁的4层细胞依然存在,绒粘层细胞已经彻底液泡化, 占据了药腔的整个空间,花粉成熟期不育系花药维管束消失。泰玉D2不育系花药绒粘层在二分体时期成辐射状膨大,小孢子在单核期败育,花粉败育完全,属无花粉类型。  相似文献   

2.
三种甘蓝型油菜CMS花药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三种甘蓝型油菜CMS花药发育败育时期和细胞学特征;比较它们的花粉活力和微粉率。[方法]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301A、212A与陕2A为材料,保持系中双2号作为对照,采用常规的石蜡组织切片技术,对三种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油菜败育时期和败育特点进行细胞学研究;花粉活力测定用醋酸洋红染色观察法。 [结果] 不育系301A、212A与陕2A败育均发生在孢原细胞时期,在造孢细胞时期不能正常的形成药室,属于无花粉囊败育型;花粉活力分别为:81.7%、95.6%、100%;微粉率分别为:42.8%、42.8%、14.3%.[结论]新发现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301A与212A、陕2A花药发育败育时期相同,败育特点相似;不育系301A的花粉活力和212A与陕2A比较起来差异较大、较低;不育系陕2A微粉率最低。  相似文献   

3.
大豆花粉育性分类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完全不育的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完全可育的保持系、恢复系为对照,以5个分离群体为主要试材,将花粉败育率分为11个等级,观察、分析了花粉败育率的分布情况.不育对照花粉败育率均在95.1%以上,实际观察值为99%以上.可育对照败育率均在10%以内,实际观察值在5%以内.分离群体花粉败育率有三个高峰,第一个峰值出现在败育率0~10%,植株高度可育,其中95%植株集中在0~5%之间.第二个峰值出现在败育率为95.1%~100%,实际观察值均高于98%,植株高度不育.另一个峰值出现在败育率40.1%~60%之间,是典型的半不育.以此为中心向可育和不育两个方向递减.花粉败育率10%和95%是两个明显的分界点.依据分离群体和对照的花粉败育率的分布情况,将大豆花粉育性分为4类.1、可育:花粉败育率0~5%.2、不育:花粉败育率95.1%~100%.3、半不育:花粉败育率10.1%~95%.4、典型半不育:花粉败育率40.1%~60%.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核糖核酸酯及可溶性蛋白质与小麦育性的关系,以1B/1R类和非1B/1R类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为材料,对花粉发育过程中倒二叶和花药中核糖核酸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花药中核糖核酸酶活性在二核期之前显著高于保持系,呈上升趋势,二核期以后急剧下降,不育系花药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二核期显著下降,明显低于保持系.不育系叶片中的核糖核酸酶活性与相应的保持系差异显著,不育系和保持系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变化没有花药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明显.两类不育系间核糖核酸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由此说明,不育系雄蕊的核糖核酸酶活性异常升高致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导致细胞生理代谢紊乱,可能是花粉败育的重要原因,而不育系花粉败育的关键时期可能是二核期.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核糖核酸酯及可溶性蛋白质与小麦育性的关系,以1B/1R类和非1B/1R类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为材料,对花粉发育过程中倒二叶和花药中核糖核酸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花药中核糖核酸酶活性在二核期之前显著高于保持系,呈上升趋势,二核期以后急剧下降,不育系花药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二核期显著下降,明显低于保持系。不育系叶片中的核糖核酸酶活性与相应的保持系差异显著,不育系和保持系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变化没有花药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明显。两类不育系间核糖核酸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由此说明,不育系雄蕊的核糖核酸酶活性异常升高致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导致细胞生理代谢紊乱,可能是花粉败育的重要原因,而不育系花粉败育的关键时期可能是二核期。  相似文献   

6.
野败型不育系的花粉 败育时间,大多在单核边 位期和二核初期。这时大 多数细胞壁尚未充实,细 胞内容物很少,所以用 KⅠ-I溶液将花粉染色在 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粒呈 皱缩而不染色,称为典败 花粉。还有一部分花粉的 细胞壁已经加厚。败育时 花粉壁不皱缩,也不染 色,称为回败花粉。有时 生殖核败育后,细胞质和 营养核尚有部分功能或败 育稍迟,花粉中积有淀粉 颗粒,KⅠ-I溶液可以着 色,称为染败花粉。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花粉中典败、圆败和染败花粉所占的比例;称为不育系的花组成。 一株水稻由于发育进度的不一致,花粉败育时间上稍有参差,加上取…  相似文献   

7.
苎麻雄性不育系生理生化特点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雌雄性器官发育期取盆栽植株顶部展开叶往下数第7叶,比较分析苎麻( Boehme ria nivea(L.)Gaud.)雄性不育系及其近等基因可育系的蛋白质、氨基酸、可溶性总糖及全钾含量等的差异.同可育系比较,苎麻雄性不育系的叶片粗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减少,但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在不育系叶片水解氨基酸中,以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胱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和精氨酸减少尤明显.这些物质代谢的变化,可能是导致苎麻雄性不育的原因.叶片可溶性糖及全钾含量与苎麻雄性不育似无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8.
于雌雄性器官发育期取盆栽植株顶部展开叶往下数第 7叶 ,比较分析苎麻( Boehmeria nivea( L.) Gaud.)雄性不育系及其近等基因可育系的蛋白质、氨基酸、可溶性总糖及全钾含量等的差异。同可育系比较 ,苎麻雄性不育系的叶片粗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减少 ,但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在不育系叶片水解氨基酸中 ,以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胱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和精氨酸减少尤明显。这些物质代谢的变化 ,可能是导致苎麻雄性不育的原因。叶片可溶性糖及全钾含量与苎麻雄性不育似无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9.
苎麻雄性不育系生理生化特点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雌雄性器官发育期取盆栽植株顶部展开叶往下数第7叶,比较分析苎麻(Boehmeria nivea(L.)Gaud.)雄性不断育系及其近等基因可育系的蛋白质,氨基酸,可溶性总糖及全钾含量等的差异。同可育系比较,苎麻雄性不育系的叶片粗蛋白质,氨基酸,可溶性总糖及全钾含量等的差异。同可育系比较,苎麻雄性不育系的叶片粗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减少,但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在不育系叶片水解氨基酸中,以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胱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和精氨酸减少尤明显,这些物质代谢的变化,可能是导致苎麻雄性不育的原因,叶片可溶性糖及全钾含量与苎麻雄性不育似无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非1B/1R及1B/1R类型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雄性败育的生化机制,在不同发育时期对K型非1B/1R小麦雄性不育系KTSP3314A及同型保持系TPS3314B与K型1B/1R小麦雄性不育系K3314A及同型保持系3314B幼穗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非1B/1R类型的K型不育系幼穗的这些生理指标与1B/1R类型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变化不同.1B/1R类型不育系除可溶性糖含量在整个发育时期与其同型保持系差别不明显外,其它物质的含量在单核小孢子时期均差异明显;非1B/1R类型不育系这四种物质含量在二核小孢子时期均差异较大.由此说明,这两类K型不育系的雄性败育进程有所不同,非1B/1R类型K型不育系的雄性败育时间晚于1B/1R类型K型不育系,并在雄性败育的过程中伴随着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掌握红麻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败育发生的时期、发生方式以及花粉发育过程,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其小孢子发育过程进行花粉发育时期的准确划分,为红麻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花粉发育分为6个时期,发育天数在25-28天,不育系发生败育的主要时期为单核期。不育系和保持系均能形成四分体,但在单核期时,不育系的绒毡层退化严重,明显早于保持系,小孢子出现畸形,不能形成正常的花粉粒,导致最后败育。  相似文献   

12.
小麦雄性不育系WR9501选自小麦-黑麦远缘杂交后代,具有不育性稳定、遗传力强和易转育等特点。为给小麦雄性不育的研究和利用提供新的种质基因资源,对WR9501及其衍生不育系败育的生物学特征、遗传模式及与黑麦1RS染色体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WR9501及其衍生不育系具有典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形态特征;WR9501花粉碘-碘化钾(I2-KI)染色呈典型败育特征,其育性受显性核不育基因和抑制基因两对主效基因和多个微效基因共同控制,属于基因互作型显性核不育类型;黑麦1RS染色体与WR9501的育性相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nA的花药、花粉形态观察,恢保关系鉴定,F2代育性分离观察及F1代花粉碘液染色镜检,初步确定JnA应属于S组细胞质雄性不育。从JnA×恢313的F2出现少量不育株和半恢株的情况看,JnA不育性的恢复既受主效基因控制,又受微效多基因控制。细胞学观察发现,JnA的败育时期发生在单核晚期至二核花粉期,败育发生与绒毡层解体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4.
小麦雄性不育系WR9501选自小麦-黑麦远缘杂交后代,具有不育性稳定、遗传力强和易转育等特点。为给小麦雄性不育的研究和利用提供新的种质基因资源,对WR9501及其衍生不育系败育的生物学特征、遗传模式及与黑麦1RS染色体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WR9501及其衍生不育系具有典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形态特征;WR9501花粉碘-碘化钾(I2-KI)染色呈典型败育特征,其育性受显性核不育基因和抑制基因两对主效基因和多个微效基因共同控制,属于基因互作型显性核不育类型;黑麦1RS染色体与WR9501的育性相关。  相似文献   

15.
以雄性不育系郑 58cms-M084和郑 58cms-Q1261为材料,鉴定其育性稳定性和胞质类型,观察小孢子败育过程和不育性的遗传特性,并对不育系的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个不育系在不同生态环境下均表现为花药不外露,干瘪皱缩,无花粉粒,属于 CMS-S型胞质不育类型。其小孢子均在单核晚期至双核期开始出现崩溃解体现象,到成熟花粉期完全降解消失。两个不育系的穗位高极显著低于郑 58,郑 58cms-Q1261子粒蛋白质含量极显著高于郑 58,其他性状与郑 58均无显著差异,表明郑 58cms-M084和郑 58cms-Q1261均为 CMS-S型不育系,不育性状稳定、无明显不良胞质效应,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自育的S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MD32为供体,京科968的母本京724为受体,利用回交转育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背景选择,仅回交3代即获得京724遗传背景的S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经花粉I2-KI染色鉴定,京724不育系花粉败育完全。  相似文献   

17.
温光敏核雄性不育小麦花药中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揭示温光型核雄性不育小麦花粉败有的生化机制1,比较研究了温光型细胞核雄性不育小麦C49S的不育和可育花药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温光型核雄不育小麦不育花药SOD活性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至小孢子早期的下降速率是可育花药的4.34-4.35倍,在成熟花粉期,可育花药的活性比不育花药高1-2倍,不育花药的CAT活性从花粉母细胞到小孢子中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发育早期,不育花药MDA含量极显著高于可育花药;在花药发育的整个过程中,不育花药的POD活性一直比同一发育时期的可育花药高;可育花药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不育花药。以上结果说明,温光型核雄不育小麦C49S在早播低温短日照条件下,花药中有机自由基酶保护系统遭到破坏,花药中膜酯过氧化作用加剧,生化代谢出现异常,是其花粉败育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芥菜型油菜不同来源的不育系柱头突出营外长度及花粉活力研究表明,所观察的不育系柱头均突出蕾外,但突柱的长短与不育性无显著相关。无论柱头突出长或短,它们均表现雄蕊退化,花粉败育,有生活力花粉数量很少且不萌发。  相似文献   

19.
大麦核质互作雄性不育三系的选育和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大麦核质互作雄性不育三系的选育,主要研究了不育的保持与育性的恢复;花粉败育的细胞学观察;三系及杂种不同时期酯酶同工酶的表现;开花性状;不同棱型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另外,就大麦杂优的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大麦核质互作雄性不育三系的选育,主要研究了不育的保持与育性的恢复;花粉败育的细胞学观察;三系及杂种不同时期酯酶同工酶的表现;开花性状;不同棱型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另外,就大麦杂优的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