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褐飞虱是安徽桐城县县单季稻、双季晚稻后期主要害虫,以70年代为害最重。近年来略次于白背飞虱。灯下初见期为6月中下旬,迁入峰在7月。常年迁入后发生4代:四(2)代一般7月下旬在迟早稻、单季稻田发生,不需要防治;五(3)、六(4)代为害单季稻和双季晚稻,为主害代;七(5)代为害双季晚稻。田间虫量呈单峰曲线消长,群体高峰出现期:双季晚稻田六(4)计在9月中旬末,10a虫量平均百丛500头;单季稻田六(4)代在9月上旬本.10a虫量平均百丛639头;七(5)代在10月上旬,10a虫量平均百丛241头。 相似文献
2.
3.
褐飞虱是一种远距离迁飞能力强、繁殖速度快的水稻单食性、常发性害虫,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易于水稻穗期暴发成灾。本世纪初以来,江苏省先后于2005、2006年连续特大暴发。一般危害损失10%~20%,严重危害损失超过50%、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4.
5.
褐飞虱在桐城市演变可划分为 3个阶段 :1971年以前 ,1972~ 1982年 ,1983年至今 ;灯下迁入期、迁入量、大发生频率、主害代别等在 1977~ 1983年、1984~ 1991年、1999~ 2 0 0 3年均有所不同 ;2 0世纪 80年代以前六 ( 4 )代为主害代 ,80年代后发生为害盛期提前 ,五 ( 3 )代为主害代 ;褐飞虱短翅型成虫单季稻田初见期在 7月下旬至 8月上旬 ,双晚稻田初见期在 8月中下旬至 9月上旬 ;影响褐飞虱发生的主要因素有气象、耕作制度、药剂、迁入量等 ,品种、天敌对发生量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褐飞虱是一种远距离迁飞能力强、繁殖速度快的水稻单食性、常发性害虫,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易于水稻穗期暴发成灾。本世纪初以来,江苏省先后于2005、2006、2012年连续特大暴发。一般危害损失10%-20%,严重危害损失超过50%、甚至绝收。一、发生规律褐飞虱为喜温性害虫,在江苏省不能越冬。成虫有趋光性、趋绿性和远距离迁飞特性。江苏省每年初来虫源均由南方(主要是南岭地带及其以南)随暖湿气流长距离迁飞而来。常年苏南和沿江在6月下旬初见迁入,7月上中旬出现第一迁入高峰,7月20日左右出现全省迁入高峰。 相似文献
7.
8.
褐飞虱是一种远距离迁飞能力强、繁殖速度快的水稻单食性、常发性害虫,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易于在水稻穗期暴发成灾。一般危害损失达10%-20%,严重危害时损失超过50%,甚至绝收。为加强水稻褐飞虱的防治,从褐飞虱生活习性、生物型变化、褐飞虱造成的危害及大发生征兆等方面入手,了解稻褐飞虱的概况,提出稻褐飞虱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上海地区单季晚稻褐飞虱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77-1990年2614次田间种群消长系统调查及对15417头长,短翅型雌成虫卵巢发育系统解剖证实,本地区单季晚稻最初虫源由南方迁入,迁入期通常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繁殖产生长、短二种翅型的成虫,从过入建立各到种群最终消失,可发生3-4个世代,田间种群数量动态与迁入基数,气温、食科及天敌等因子有关。其中,虫口基数和气温是种群大发生的主导因子,短翅型成虫大量出现是种群数量激增的预兆。 相似文献
10.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77,(1)
1674年枝江县安福寺公社二晚总面积为16437亩,为害80%的占总面积的7%,为害50%以上的占18.7%,为害50%以下的占37.5%。为了进行有效防治,1975年我们对褐飞虱为害最重的第五代进行了室内及大田观察,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通过1977~1990年2614次田间种群消长系统调查及对15417头长、短翅型雌成虫卵巢发育系统解剖证实,本地区单季晚稻最初虫源由南方迁入,迁入期通常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繁殖产生长、短二种翅型的成虫。从迁入建立种群到种群最终消失,可发生3~4个世代。田间种群数量动态与迁入基数、气温、食料及天敌等因子有关。其中,虫口基数和气温是种群大发生的主导因子。短翅型成虫大量出现是种群数量激增的预兆。 相似文献
12.
13.
14.
本文以2007—2016年浙江省龙游县站点褐飞虱灯诱数据为依据,借助NOAA的HYSPLIT平台做迁飞轨迹分析,旨在明确龙游县褐飞虱迁入可能的虫源地,了解迁入过程对田间褐飞虱种群的影响,以期为该地褐飞虱迁入的预报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77,(1)
水稻褐飞虱是一种发生隐蔽的害虫。一九七四年在湖北省爆发成灾,一九七五年仍持续为害,为了弄清褐飞虱的发生规律,我们进行了系统调查观察并总结了广大群众的防治经验,现小结如下:一、发生期和发生量稻飞虱一年发生六代,晚稻田中三代(即全年中的四、五、六代)。双晚移栽后,第三代长翅型成虫由早稻田迁入双季晚稻田,产卵繁殖,成为双季晚稻飞虱的主要虫源,成虫迁入时间和若虫出现的迟早,因双晚的插期而异。早插田迁入早,若虫出现亦早,反之亦迟,成虫迁入期距插期最短4天,最长7天,平均5.4天。若虫出现期距插期最短10天,最长15天,平均12.6天。 相似文献
16.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4,(4)
为明确褐飞虱灯下种群发生规律,对贵州省惠水县1984~2013年30年间褐飞虱灯光诱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褐飞虱在惠水县的始见日主要出现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始盛日集中出现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末见日为9月中下旬;惠水县褐飞虱为害表现为双峰型,且第二次峰为害较为严重,30年间1994~2003年是褐飞虱灯下种群沉寂时期,1984~1993年和2004~2013年为灯诱种群猖獗时期;始见日和始盛日到高峰日时间间隔存在显著相关性(r=0.736**)。 相似文献
17.
18.
褐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主要危害水稻。江苏省洪泽农场发生有3种:褐飞虱、伪褐飞虱、拟褐飞虱;拟褐飞虱、伪褐飞虱在灯下和游草上可见,但不危害水稻。2005年夏季不热,秋季不冷,多阴雨天气,导致褐飞虱暴发。1发生世代江苏1a发生5代,我场9月下旬至10月初发现4代若虫,10月6日发现5代若虫回迁代。2虫源初次虫源由远距离迁飞。3危害特点褐飞虱有趋光性,喜阴性,闷热夜晚趋光更强,每晚8∶00~11∶00扑灯量为全晚的90%(双色灯,200W黑、白日光灯)。成、若虫怕阳光直射,喜阴性。一般栖息于稻丛下部的叶鞘上取食产卵,很少到叶片上活动。当虫口密度大… 相似文献
19.
20.
1992~1993年试验观察,褐飞虱在济宁市每年发生3~4代,一代发生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世代历期24.25天;二代发生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是主要为害世代,历期25.75天;三代发生在9月中旬至10月下旬,历期38.75天;四代卵和低龄若虫出现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后期低温而死亡。以25%扑虱灵防治效果较好,其次是50%甲胺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