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彩虹鲷是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突变型的杂交种。其体色纯红、个体大、生长快、产量高兼具观赏价值,适合农户小规模池塘养殖。  相似文献   

2.
彩虹鲷又称红罗非鱼、红吴郭鱼,为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突变型的杂交良种,具有食性广、生长快、抗病力强、耐低氧等优点。因其形似真鲷,且肉质细嫩.生产效益好,故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3.
彩虹鲷又称红罗非鱼、红吴郭鱼,是尼罗罗非鱼和莫桑克罗非鱼突变型的杂交新品种。其体色红艳,无黑腹膜,看似红鲷美丽可人,故名彩虹鲷。其肉厚刺少,含有多种人体所需氨基酸,肉味既鲜嫩爽口,又可养颜润肤,是一种集观赏食补于一身的养殖优良品种,彩虹鲷具有体色鲜艳、食性广、生长快、抗病力强、耐低氧、易饲养、个体大、肉质好、产量高、效益好等优点,极适合农户小规模家庭池塘养殖。2005年,我们对彩虹鲷进行了池塘养殖,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现将彩虹鲷养殖技术作简要介绍。[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两种罗非鱼主要生物学性状及杂交F_1代生长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量了荷那龙罗非鱼(O.hornorum)和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O.mossambicus)的主要生物学性状。结果得出:①2种罗非鱼通过外形能够清楚区分,荷那龙罗非鱼体色暗黑,有纵纹,体型呈纺锤型;莫桑比克罗非鱼体色橙色,无纵纹,体型呈长梭型。②2种罗非鱼最小性成熟年龄均为6个月,最小体长荷那龙罗非鱼为8·64cm,莫桑比克罗非鱼为6·60cm,绝对繁殖力前者为810粒,后者为702。③水温16~32℃时,荷那龙罗非鱼(体重10·40~116·28g)耗氧率在0·07~0·61mg/(g·h)之间,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体重18·98~102·53g)耗氧率范围是0·06~0·43mg/(g·h)。水温24℃时,前者溶氧临界窒息点是0·33~0·55mg/L,后者是0·24~0·31mg/L。④两罗非鱼均属于耐盐性较强的鱼类,荷那龙罗非鱼的MLS-96(96h半致死盐度)为21·56,莫桑比克罗非鱼为22·29。⑤荷那龙罗非鱼的低温致死范围是9·5~15·1℃,莫桑比克罗非鱼的低温致死范围为8·0~9·9℃。前者对低温的耐受较差。⑥两罗非鱼的杂交F1代,雄性率高,养殖性能较好,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3个罗非鱼品系的线粒体DNA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mtDNA标记技术对3个罗非鱼品种(系)(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美国品系尼罗罗非鱼、埃及品系尼罗罗非鱼)的DNA多态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测定3个品种的罗非鱼mtDNA Cytb基因的一段长为435 bp的序列.发现2个碱基发生转换,1个氨基酸被替换;(2)将3个品种的罗非鱼mtDNA Cytb基因部分序列与马氏蛰丽鱼、迪氏康尼丽鱼、洛氏帚齿非鲫、加利略帚齿非鲫、彩虹鲷、莫桑比克共9个个体的mtDNA Cytb基因进行同源序列分析,系统关系可表示为:[(尼罗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马氏蛰丽鱼],这与传统的分类学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彩虹鲷又名红罗非鱼,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广受消费者的欢迎。但由于该鱼属热带鱼类,在我国广东、福建等沿海省养殖较为广泛,而北方由于受气温条件限制,彩虹鲷的养殖一直没有推广开。针对这一情况,2004年8月我单位从西安引进了一批彩虹鲷夏花鱼种,  相似文献   

7.
彩虹鲷是尼罗罗非鱼的一个杂交变异种,俗称红尼罗罗非鱼、红非鲫,又称淡水红鲷,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对饲料要求低、肉味鲜美、体色鲜艳等特点,深受市场欢迎,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罗非鱼是热带性鱼类,当水温下降至12℃以下就会逐渐死亡(死亡温度点为7℃)。我国大多数地区冬季水温在10℃以下。除海南省、台湾省和广东、云南的小部分地区能正常越冬外,其它地区都需要利用地热水、温泉水和工厂余热水以及搭盖防霜塑料棚、玻璃房等方式越冬保种。由于罗非鱼死亡温度点高,越冬时间长,难度大,因此,要做好下列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澳洋彩鲷     
普通的罗非鱼价格一般为30元/kg,而彩鲷鱼的价格一般为76元/kg。尽管身价相差不少,可是单看外形,澳洋彩鲷和普通的罗非鱼区别并不是很大,秘密在鱼的肉质上。彩鲷的肉是发亮的,而普通罗非鱼的肉看起来却有点暗。与普通的罗非鱼的味道不同,彩鲷的肉有一股螃蟹的味道,而且很黏,肉质确实不错。  相似文献   

10.
罗非鱼是热带性鱼类,当水温下降至12℃以下就会逐渐死亡(死亡温度点为7℃)。我国大多数地区冬季水温在10℃以下。除海南省、台湾省和广东、云南的小部分地区能正常越冬外,其它地区都需要利用地热水、温泉水和工厂余热水以及搭盖防霜塑料棚、玻璃房等方式越冬保种。由于罗非鱼死亡温度点高,越冬时间长,难度大,因此,要做好下列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贵州冷水鱼养殖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冲 《贵州农业科学》2006,34(6):116-117
冷水鱼,顾名思义,就是指适应在较低水温中生活生长的鱼类。根据鱼类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将鱼类分为温水性、热水性、冷水性和亚冷水性鱼类。以鲤鱼、草鱼、鲢鳙鱼、鲫鱼等为代表的常见鱼类,适温范围较广,称为温水性鱼类;以罗非鱼、淡水白鲳、彩虹鲷等为代表的一类鱼,要求有较高的  相似文献   

12.
彩虹鲷是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杂交的一个突变种.由于形似真鲷,而体色又以红、黄为主,艳丽多姿,故此而得名.它比常规养殖的罗非鱼更具有生长快、食性杂、繁殖力强、适应性好、耐低氧、抗病力强、海淡水均可养殖的优点,且该鱼肉厚无肌间刺,味道既鲜美又能养颜润肤,是一种食补兼具的佳肴,深受人们欢迎.  相似文献   

13.
罗非鱼是热带鱼类,抗寒能力极差,当水温下降到14℃以下时就会逐渐死亡.因此,罗非鱼的越冬管理极其重要,综合我地养殖户的经验,应注意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五种罗非鱼的亲缘关系。[方法]从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杂交种尼奥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和红罗非鱼基因组中提取DNA,通过PcR扩增其ITS1基因序列及18S、5.8S部分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扩增片段大小约700bp。测序结果显示获得的序列包括完整的ITSI区以及18S和5.8S部分序列。序列长度变异主要在ITS1区,18S和5.8S片段的序列长度没有发生变化。罗非鱼5个种的ITS1序列的碱基组成差别不大。从UPGMA聚类结果上看,尼罗罗非鱼与尼奥罗非鱼聚为一支;莫桑比克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聚为一支,红罗非鱼再与莫-奥聚合。[结论]五种罗非鱼的ITS1及18S、5.8S部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尼罗和尼奥罗非鱼亲缘关系较近,奥利亚与莫桑比克罗非鱼亲缘关系较近,红罗非鱼可能与奥利亚和莫桑比克罗非鱼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以色列红罗非鱼耐盐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0、15、25及32四种盐度梯度下,测试了以色列红罗非鱼仔鱼、稚鱼及幼鱼的耐盐性。结果表明:以色列红罗非鱼的耐盐性高于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低于佛罗里达红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与莫桑比克和尼罗罗非鱼的杂交种相当。以色列红罗非鱼的耐盐性与其日龄有关,日龄越大,其耐盐性越强。幼鱼与仔、稚鱼间耐盐性存在极显著差异,仔鱼和稚鱼间耐盐性差异不显著。几种耐盐指标中,ST50最灵敏,MST和BT次之,MLS-96和死亡率较差。  相似文献   

16.
以色列红罗非鱼耐盐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0、15、25及32四种盐度梯度下,测试了以色列红罗非鱼仔鱼、稚鱼及幼鱼的耐盐性。结果表明:以色列红罗非鱼的耐盐性高于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低于佛罗里达红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与莫桑比克和尼罗罗非鱼的杂交种相当。以色列红罗非鱼的耐盐性与其日龄有关,日龄越大,其耐盐性越强。幼鱼与仔、稚鱼间耐盐性存在极显著差异,仔鱼和稚鱼间耐盐性差异不显著。几种耐盐指标中,ST50最灵敏,MST和BT次之,MLS-96和死亡率较差。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主要养殖的尼罗、奥利亚、莫桑比克、杂交种尼奥(尼罗♀×奥利亚♂)和红罗非鱼(莫桑比克×尼罗)的线粒体16S rRNA部分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分析,探讨罗非鱼种间亲缘关系和种类鉴别标记。PCR产物经直接测序,5种罗非鱼中大部分个体均获得长546 bp的基因序列。其碱基组成GC含量为47.4%。序列比对分析显示变异位点18个,没有插入/缺失位点,转换/颠换比率为2.7。序列分析表明,红和奥利亚各有2个单倍型,尼奥、莫桑比克与尼罗各有1个单倍型。其中,尼奥与尼罗的单倍型序列相同,莫桑比克与红罗非鱼的1个单倍型序列相同。表明部分红罗非鱼的母本为莫桑比克。UPGMA聚类分析表明,尼奥与尼罗聚成一支、红罗非鱼与莫桑比克成一支、奥利亚独成一支。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主要养殖罗非鱼的16S rRNA序列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主要养殖的尼罗、奥利亚、莫桑比克、杂交种尼奥(尼罗♀×奥利亚♂)和红罗非鱼(莫桑比克×尼罗)的线粒体16S rRNA部分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分析,探讨罗非鱼种间亲缘关系和种类鉴别标记。PCR产物经直接测序,5种罗非鱼中大部分个体均获得长546 bp的基因序列。其碱基组成GC含量为47.4%。序列比对分析显示变异位点18个,没有插入/缺失位点,转换/颠换比率为2.7。序列分析表明,红和奥利亚各有2个单倍型,尼奥、莫桑比克与尼罗各有1个单倍型。其中,尼奥与尼罗的单倍型序列相同,莫桑比克与红罗非鱼的1个单倍型序列相同。表明部分红罗非鱼的母本为莫桑比克。UPGMA聚类分析表明,尼奥与尼罗聚成一支、红罗非鱼与莫桑比克成一支、奥利亚独成一支。  相似文献   

19.
在上海地区室外自然降温条件下,连续3年观察测定了“新吉富”罗非鱼、“吉丽”罗非鱼(“新吉富”罗非鱼♀×萨罗罗非鱼)及萨罗罗非鱼对低温的耐受力,计算和分析了平均半致死水温。2008年,“新吉富”罗非鱼死亡水温范围是7.5~5.8 ℃,平均半致死水温是6.8 ℃,对水温降低过程中罗非鱼行为活动的变化进行了观察;2009年,“新吉富”罗非鱼和“吉丽”罗非鱼的死亡水温范围分别是10.8~7.6 ℃、12.4~9.2 ℃,平均半致死水温分别是9.2 ℃和11.4 ℃;2010年3种实验鱼的死亡水温范围分别是11.0~7.0 ℃、12.8~11.4 ℃、13.8~12.4 ℃,平均半致死水温分别是8.3 ℃、12.5 ℃、13.1 ℃,且3者间差异显著(P<0.05)。综合3年实验结果,开始死亡和100%死亡的水温为“新吉富”罗非鱼11 ℃、5.8 ℃,“吉丽”罗非鱼12 ℃、9.2 ℃,萨罗罗非鱼13.8 ℃、12.4 ℃。3种遗传型罗非鱼耐寒力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种间差异,杂交能一定程度地改良耐寒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一、罗非鱼越冬死亡原因罗非鱼属热带鱼类,最适生长水温为25~35℃,致死温度在10℃以下(一般低于7℃时死亡)。进入冬季,罗非鱼的死亡大多发生在气温骤降后又有所回升之时,有的连续几天断断续续死亡。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1.患病死亡。进入冬季,罗非鱼往往在水温由冷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