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建设,是市委、市政府为改善首都生态环境、办好绿色奥运、建设生态城市的重大举措。按照规划设计方案,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在大兴区总用地面积268平方公里,绿化面积105.01平方公里,共涉及亦庄、旧宫、瀛海、青云店、西红门、黄村、北臧村7个镇。积极探索运用于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进行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建设,是大兴区加快生态公益林、经济林以及绿色产业建设的创新之路。一、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凉水河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积极性。凉水河大兴段流经赤庄镇,在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规划范围内,由…  相似文献   

2.
城市隔离地区、平原和山区的森林建设构成首都完整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绿化隔离地区距城中心区最近,是城市中心区的第一道生态屏障,对改善城区生态环境起最直接最重要作用,是北京城市生态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房山区作为首都北京西南绿色生态屏障,林业建设的任务重大,为加快全区林业建设步伐,近两年,启动了绿色通道工程、生态示范区建设工程、前脸山爆破造林工程、太行山绿化造林工程、风沙区治沙造林工程、农田林网建设工程、小城镇绿化美化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以及中幼林抚育工程等十几项国家和市级林业绿化重点工程。近期还要启动新建六环路两侧及内部环绕北京的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建设工程。工程项目之多,规模之大  相似文献   

4.
2001年7月13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的第二轮投票中,北京以56票的巨大优势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从此正式拉开了北京城乡一体,建生态城市、办绿色奥运的帷幕。此后几年,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以植树造林、绿化美化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以城市中心区大绿地建设、隔离地区绿化建设、“五河十路”绿色通道建设和山区造林、中幼林抚育等为龙头的园林绿化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随着2008年的一天天逼近考虑到城区地面可绿化用地越来越少,加之植树造林周期性长的特点,屋顶绿化这种周期性短,能迅速改善首都城市生态环境面貌的绿…  相似文献   

5.
去年,顺义区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21943亩,植树177.5万株,全区森林覆盖率增加1.7个百分点。重点实施了十项绿化工程:一是潮白河森林公园一期建设工程。二是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绿化工程。三是辛凡路绿化工程。四是彩叶树造林工程。  相似文献   

6.
今年丰台区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绿化建设共落实基本农田以外的绿化建设任务7155亩,其中景观生态林1471亩,一般生态林4084亩,经济林1600亩。分布在我区永定河以西  相似文献   

7.
今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下,北京市干部群众振奋精神,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摈弃畏难情绪,转变植绿观念,拆房建绿,拆违植绿,在绿化隔离地区建设中打了个漂亮仗,建成绿地35440亩,初步形成了8种类型的绿色产业和10块面积在5000亩以上的大型绿色板块,提前超额完成了今年任务。今春,北京市委、市政府从建设首都优美生态环境的战略高度,顺应市民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提出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出色完成100公里隔离地区绿化工作,把原定10年完成的任务,在3年内完成。按照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至2010…  相似文献   

8.
目前,北京正在加紧城市隔离地区绿化建设,计划建设240平方公里绿化带。这是首都绿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它的建成必将大大改善首都的生态环境,提高首都的国际形象。为使这项利国利民的生态工程能够充分发挥他的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对这项工程的建设特提一点建设,以供参考。 植树造林,种花种草,乔灌草相结合这些绿化措施同以往单一品种大面积绿化造林相比已是很大进步。而这些措施和经验的取得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为纯林、纯草的生态功能较低,抗病虫害的能力较弱,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去维护和管理。尤其是病虫害的危害更…  相似文献   

9.
一、北京郊区绿化的背景及其展望在城市建设中,随着规模的扩大,绿化已成为必不可少的“生命工程”。因此,北京一直强调从城市到郊区全面开展造林绿化,并强调城市要坐落在绿色森林的海洋中,“增绿、加肺、添景”,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城市生机。40多年来,北京郊区的林木覆盖率由建国初期时的1.3%提高到现在的28.2%,林地面积55万多hm~2,城区绿地面积1.36万hm~2。建成了以市区为中心、4个绿化带、平原山区绿化环绕,5条干线公路和各道环带与绿化林带相连,城乡结合部发展隔离片林的首都绿化框架。形成了城区到郊区,平原到山区,点、线、面、片、网、带相结合的首都大环境绿化体系。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第一道绿化隔离区树冠覆盖特征与景观生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北京市第一道绿化隔离区建设为例,利用高空间分辨率的航、卫片信息源,分析城市林木树冠覆盖特征,力图一方面准确揭示北京市第一道绿化隔离区的生态建设成效,另外也试图从景观生态学视角揭示其格局内在变化过程与趋势,进而为北京市及其他城市未来的生态建设提供借鉴。【方法】以0.5 m分辨率的2002年航片和2013年的worldview2卫片为基础,利用econgnition面向对象的解译技术平台,以城市树冠覆盖为核心,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分析方法,从景观动态、景观格局变化和景观斑块尺度变化等方面,探讨一道绿化隔离区内的林木树冠覆盖特征。【结果】一道绿化隔离区林木树冠覆盖面积从2002年的4 832.98 hm~2增加到了2013年的10 095.01 hm~2,11年间共增加了20.57%;绿地率净增23.94%,生态用地率净增24.11%;斑块平均分维数和斑块面积形状指数呈现不断增加的特点;小型斑块和巨型斑块的数量和面积变化幅度最为显著,11年间数量分别减少了42 286个和130个,面积分别减少了186.08和5 457.75 hm~2;城市总体规划、2008奥运会的绿色需求、城市公园环建设决策和首都百万亩平原大造林是其变化的最重要驱动因素。【结论】与建设之初相比,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内的林木绿地斑块更趋向于向自然化的方向变化,同时斑块规模呈现了小、中、大型斑块数量与面积同步减少,而特大型斑块与巨型斑块的斑块数量和面积同步增加的变化趋势。第一道绿化隔离区域城市林木和绿地不仅取得面积上的急速扩大,而且其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