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琢  庞颖 《绿色科技》2022,(23):40-45+51
在我国老龄化时代背景下,作为老年居民日常生活的必要场所,老旧住区的适老化改造不容忽视。为了打造具有生态及社会价值的宜居景观环境,提升居住区的空间品质,对哈尔滨闽江住区进行了分析,结合住区主要使用人群及现状环境,从老年人与其所处空间关系的角度,基于空间句法数据综合分析得出了目前闽江住区道路空间整体可达性、室外公共活动空间可视性以及场地人流模拟分析的优劣性,得出闽江住区道路系统整体可达性良好。但深度值较高的空间其导向性与可识别性较差,闽江住区中面积较大的公共活动空间区域视域性效果不理想,人流量大的区域其空间环境质量较差,场地内缺乏无障碍设施。为此,提出了其室外公共空间系统无障碍安全设施改造、可憩性设施场地及可识别交流性空间的适老性改造策略,优化可达性良好区域绿地系统景观质量,从而达到满足老年人的切实需求、创造适宜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的效果,同时为我国老旧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武汉大学珞珈山路改造工程的设计及技术分析,提出校园道路改造工程不仅要满足交通功能,而且要体现其整合校园环境、完善校园绿地系统、体现校园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国家森林公园具有较高生态效益和观赏价值,积极开展林相改造工作,可以呈现出更好形态,提升森林公园的品质.在进行改造过程中,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科学合理方案,保证达到预期改造目标.以百山祖国家公园为例展开探讨,介绍了有关国家森林公园林相改造的意义、原则、方法等.  相似文献   

4.
以老工业区历史住宅建筑为创意改造设计案例,分析了人、自然与建筑的相互依存关系;采用早前工业城市常见的管道形态联结新老建筑,对管道进行细节处理,用以实现水体循环及人员穿行,解决了老旧建筑中存在的公共交流活跃度和社区文体活动缺失的问题,勾勒了新老建筑自然沟通融合、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有序循环、建筑环境低碳环保的设计远景。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废弃后的生活垃圾填埋场会成为环境污染源,结合嘉兴市对生活垃圾填埋场改造为休闲绿地的工程实例.从改造思路、可燃性气体、污水的处理等方面探讨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改造过程.  相似文献   

6.
赵天宇 《绿色科技》2019,(16):217-221
指出了建筑的核心是人,建筑的主要的目的便是能够与人产生互动,离不开与人发生关系。因此,人居环境科学便是建筑师在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以亲身参与的石景山街道改造项目为例,分析并总结了在街道改造中,人居环境科学所考虑的问题与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林相改造就是在保持原有林窗的基础上改造现有单一林相,使之形成树种多样、色彩丰富、季相变化明显、群落稳定性高、生态功能强的林分。以南京老山森林公园为例,以建设森林生态景观为目标,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改造思路,发挥出林相改造的作用,创造出优美的森林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8.
陆卫民  宰正浩 《绿色科技》2013,(12):191-193
指出了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飞灰,经稳定化处置后进入填埋库的作法,不能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l6889—2008)的要求,经过对比新旧标准的差异,对常熟市南湖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了防渗系统改造、增加分坝区和渗滤液导排系统,达到了新标准关于飞灰卫生填埋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张强 《林业调查规划》2011,36(1):99-103
从自然保护区的定义出发,讨论了自然保护区在现实经济性、人类情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满足以及动植物自身权利的保护需要的利益追求中可能给当地居民带来的利益和损害,论证了保护区居民的权利项,最后提出以法治原则、公益优先原则、合理补偿原则和社会参与原则来解决保护区的环境公益与居民个人利益的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的开展珠三角森林城市群建设,以佛山市南海区森林景观改造为例,从总体现状、总 体布局、主题树种、构建技术等方面总结森林景观提升的过程和方法,针对南海区城市森林景观,打造 了“一环、二线、三带、四面”的总体布局和“一镇一主题,一山一景观”的景观特色,并明确了树种 选择和配置模式。通过森林景观改造,南海区将呈现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景观,森林的生态 功能和景观功能得以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