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庄稼生长的好坏,关键看土壤是否疏松,是否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水分和热量,而这些都是靠土壤耕层保证的。耕地是农业生产中一项重要措施,由于农作物生长,耕作层上部土壤遭到破坏,肥力降低,而且容易板结,不利于作物的生长,所以要求对土壤进行深松。通过机具翻转土层,以恢复土壤肥力;通过机具覆盖植被,消灭杂草及病虫害,将作物残茬和肥料翻入土中,增加有机质;松碎土壤,增加孔隙,有利作物根系伸展。这些方法大大提高了耕地的利用率,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2.
机械浅翻深松耕作技术是少耕法的一种,是在深松耕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旱作农业增产新技术.这种耕作法是采用深松铲与浅翻犁铧部件组合技术,实现浅翻、深松一次性联合作业,深松铲对土壤进行深松,以打破犁底层,使下层土壤疏松,有利于积蓄雨水和作物根系的下扎;浅翻犁铧对土壤浅层原茬耕翻,能创造出符合种子发芽和作物苗期生长所需要的苗床条件.  相似文献   

3.
全方位深松技术的试验示范□科兴概述全方位深松技术是在传统耕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耕作方法,它可以在不打乱作物生长活土层的条件下,采用全方位深松机具对土壤进行深松耕作,彻底打破犁底层而不破坏地表植被,在松土层底部形成鼠道(暗道),起到疏松土壤、改...  相似文献   

4.
机械化深松技术是在不翻土、不打乱原有土层结构的情况下,通过深松机械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耕层深度的耕作技术。深松可熟化深层土壤,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强蓄水保墒能力,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提高作物产量。深松按作业方式分为全方位深松、间隔深松、振动深松作业等。全方位深松采用单柱带翼或异型铲等全方位深松机,在工作幅宽内对整个耕层进行松土作业;间隔深松根据不同作物、不同土壤条件,采用单柱振动式或非振动凿形铲  相似文献   

5.
机械化深松技术应用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化深松技术是在不翻土、不打乱原有土层结构的情况下,通过深松机械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耕层深度的耕作技术。深松可熟化深层土壤,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强蓄水保墒能力,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提高作物产量。今年是我省实施机械深松作业补贴的第一年,涉及区域广,实施面积大。在技术应用过程中,要做到四看、四结合、一选择。  相似文献   

6.
正土壤对作物生长至关重要,耕作可改善耕层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水、肥、气、热的比例关系,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深松耕作是利用深松旋耕机将土壤耕松而不翻转表土层,打破犁底层,且不会造成耕层混乱,松土范围大,效果好,在松土底层形成鼠道,可容贮地下水,创造疏松深厚的耕作层,降低土壤容重,提高保水能力,以利于作物的根系发育,为作物的增产提供基础。土默特右旗,简称土右旗,是包头市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模式下,取消铧式犁翻耕,深松作业是代替铧式犁翻耕的有效技术措施,也是保护性耕作的重要内容。保护性耕作主要靠作物根系和蚯蚓等生物松土,但在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初期,土壤的自我疏松能力不足,由于作业时机具及人畜对地面的压实,有些土壤还是有疏松的必要,但不必每年深松。深松机械化技术是指使用深松机械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使雨水渗透到深层土壤,增加土壤蓄水能力,且不翻动土壤,不破坏地表植被,减少土壤水分  相似文献   

8.
<正>深松是提升土壤质量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深松作业能够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增强雨水入渗速度和数量,减少地表雨水径流和水分蒸发,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利于作物的根系生长,增加作物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重庆市是今年南方首次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试  相似文献   

9.
《山西农机》2011,(8):11-11
机械化深松技术是指拖拉机牵引深松机具,在不破坏土壤结构和地表植被的前提下,用机械对深层土壤进行疏松,打破铧式犁深翻或机组压碾土壤形成的坚硬犁底层,以提高天然降雨渗透率,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机械化深松整地作为一种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已开始被农民认识和接受。  相似文献   

10.
<正>深松作业是保护性耕作四大核心技术之一,通过深松可以有效打破土壤犁底层,提高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保墒、抗旱防涝以及作物抗倒伏能力。机械深松技术是指拖拉机带动深松机或有深松部件的深松联合作业机具,进行疏松土壤、加深耕层而不翻转土层的一种耕作技术,是农业部确定的重点推广农机作业新技术。在机械深松  相似文献   

11.
《河北农机》2014,(10):64-65
<正>机械化深松技术是在不翻土、不打乱原有土层结构的情况下,通过深松机械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耕层深度的耕作技术。深松可熟化深层土壤,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强蓄水保墒能力,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提高作物产量。2014年是我省实施机械深松作业补贴的第一年,涉及区域广,实施面积大,在技术应用过程中,要做到四看、四结合、一选择。1看天、看地、看时间、看作物,确定深松方式、作业深度、搞好作业衔接,实现农机农艺融合  相似文献   

12.
机械深松整地技术可以破坏坚硬的犁底层,加深耕作层,增加土壤的透气和透水性,改善作物根系生长环境.进行深松时,由于只松土而不翻土,不仅使坚硬的犁底层得到疏松,又使耕作层的肥力和水分得到了保持.  相似文献   

13.
土壤深松技术是具有改善农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增加作物产量的一种土壤耕作新技术。为了确定该技术对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生长的影响程度,在新疆焉耆县大田开展常规翻耕和深松耕作方式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深松处理同常规翻耕处理相比,增加了土壤耕层的蓄水,减少了土壤容重,改善了土壤肥力和土壤盐碱度,提前了作物生育期,增加了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4.
<正>机械旋耕播种节约农时,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在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上起到过一定的作用,但此耕作模式也存在着不利因素,诸如农户普遍反映作物抗旱能力差;小麦易倒伏;土壤容水量变小和土地板结,易受后期干旱影响,水分不能满足小麦吸水量,造成小麦灌浆不足,饱满度达不到预期目标而影响产量。为了探索机械化深松对土壤含水量及作物根系的影响,我们对保护性耕作地块深松及未深松地块进行跟踪检测。  相似文献   

15.
所谓保护性耕作是指在能够保证种子发芽的前提下,通过免耕(或少耕)播种施肥、秸秆残茬处理、土壤深松、杂草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的综合应用,尽可能保持作物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水蚀、风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农业耕作技术。 振动深松机的主要作用是疏松土壤,打破犁地层,增强水份人渗速度和数量。深松作业基本不破坏地表覆盖,不翻动土壤,动土量小,不仅减少了机具作业量,且减少了由于耕翻土壤而造成的水分蒸发损失。  相似文献   

16.
一、机械深松整地技术的意义机械深松整地技术就是利用机械疏松土壤,深松深度要达到30 cm以上,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使下层土壤疏松,增强雨水渗入速度和数量,减少地面径流,形成土壤水库,减少水分蒸发损失。同时,由于土壤疏松,有利于作物根系的下扎,不但能使农作物  相似文献   

17.
机械深松是一种运用机械进行疏松土层的耕作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在疏松土壤的过程中,不打破土层,能减少土壤水分的散失,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为作物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条件。(1)有利于保墒蓄水机械深松不翻转打乱土层,减少耕作中土壤水分的蒸发消耗,有利保墒;深松又可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能力,特别是全方位深松形成的鼠道,是个地下小水库,具有很好的蓄水能力。据试验测试,采用ISQ系列全方位深松机松土后,一般土壤容重可降低0.03g/cm~3,土壤空隙度提高1.55%,形成的鼠道有很强的透水和保水能力,既使下大暴雨也不会形成径流,在干旱情况下,每0.067hm~2可多蓄水10m~3~  相似文献   

18.
正1农机深松整地技术含义农机深松整地技术是通过拖拉机牵引深松机或带有深松部件的联合整地机等农用机具,进行行间或全方位深层土壤耕作的机械化整地技术。农机深松整地是为了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增强雨水渗入速度和数量,减少径流,减少水分蒸发损失。因为农机深松时松土但不翻土,作业后耕层土壤不乱,动土量小,所以特别适合黑土层浅、不宜耕翻作业的土壤。2农机深松整地的背景及必要性过去,全国大部分土地是以传统耕作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19.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施免耕、少耕,用农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1主要技术内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四项技术内容:一是改革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实行免耕或少耕。免耕就是除播种之外不进行任何耕作;少耕包括深松与表土耕作,深松即疏松深层土壤,基本上不破坏土壤结构和地面植被,可提高天然降雨入渗率,增加土壤含水量。二是将30%以上的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在培肥地力的同时,用秸秆盖土,根茬固土,保护土壤,减少风蚀、水蚀和水分无效蒸发,提高天然降雨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机械深松整地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1.深松耕作法与机械深松整地技术 土壤耕作的各项作业往往根据气候、土壤、作物、作业手段等条件的不同,需要有多种土壤耕作措施配合完成.多种土壤耕作措施相互协调配合的土壤耕作体系,称为土壤耕作方法.从目前世界范围来看,主要有翻耕耕作法、深松耕作法、耙茬耕作法和保护性耕作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