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棉种染色体倍性与叶片气孔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了棉属(Gossypium)中不同染色体组的二倍体棉种、四倍体棉种及种间杂种共9个材料的叶片气孔,测定了气孔密度、气孔保卫细胞的大小、气孔最大开张程度及保卫细胞内叶绿体数目。结果表明,不同染色体组问、不同棉种间和不同染色体倍性间在这些性状上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随着染色体倍性提高。四倍体棉种的气孔保卫细胞的大小和叶绿体数目增加,而气孔密度则比二倍体棉种的小。因此,认为通过对上述叶片气孔性状的测定分析,可以用于鉴定不同染色体倍性的棉花植株。  相似文献   

2.
用染色体工程技术将G染色体组的野生二倍体比克氏棉种与A染色体组的栽培二倍体亚洲棉种合成 [AG]复合染色体组亚比棉 ,再与 [AD]复合染色体组的陆地棉种、海岛棉种组合成 [A、D、G]三个染色体组的异源四倍体 ,拓宽了棉属遗传资源 ,为选育具有突破性状的棉花新品种创造培育出了新种质 ,并探索出棉属种间基因转育的创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缩节胺(DPC)对棉属4大栽培种的化控效应.[方法]用不同剂量缩节胺(0、21、42、63 g/hm2)对不同棉花栽培种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L)新海32号、非洲棉(G.herbadense L.)草棉、亚洲棉(G.arboreum L.)中棉和陆地棉(G.hirsntumL.)新陆中48进行喷施,观察化控效果,分析其对DPC化控的敏感性.[结果]喷施DPC对4大棉种均有显著的化控效果,表现为双向调节,二倍体棉种调节效应主要体现在植株横向抑制方面,四倍体棉种的调控效果表现较为复杂,与品种特性有关.[结论]4大棉种对DPC化控的敏感度不同,非洲棉反应最敏感,陆地棉敏感度最弱.  相似文献   

4.
为了将野生比克氏棉的种子无腺体(无棉毒素),而植株上有腺体的珍贵特性,转育到栽培四倍体棉种上。先用栽培二倍体亚州棉(A_2A_2)与二倍体比克氏棉(G_1G_1)杂交成异源二倍体A_2G_1。将杂种染色体加倍,合成异源四倍体A_2A_2G_1G_1。再与栽培四倍体陆地棉杂交,组成三交种合成异源四倍体。并分析了三种杂种的性状遗传学及细胞学。为培育棉、油、蛋白质三位一体的抗虫新棉种,提供了种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棉属异源四倍体棉种的起源是棉属进化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模拟自然界异源四倍体棉种形成过程,以草棉作母本,野生雷蒙德氏棉作父本进行远缘杂交,获得杂种F1,然后采用秋水仙碱对杂种进行染色体加倍,合成人工异源四倍体,旨在探究人工异源四倍体物种形成后的遗传规律。[方法]进行形态性状鉴定和流式细胞检测,以及细胞遗传学和分子水平鉴定。[结果]形态性状分析表明:多倍体植株叶片形状与母本相似,叶片大小介于两亲本之间。流式细胞检测结果表明:对照陆地棉的荧光峰值为215.94,所选5株多倍体植株荧光峰值在195.52与258.46之间,与陆地棉接近。细胞遗传学鉴定表明:人工异源四倍体S2代正常四分体比例为23.4%,S3代正常四分体比例为44.8%;S2代正常花粉粒比例为55.4%,S3代正常花粉粒比例为64.4%。SRAP分子标记分析说明:人工异源四倍体不仅扩增出与陆地棉和草棉相同的条带,还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其遗传比例分别为46%、31%和23%。[结论]本研究结果证明了人工合成多倍体的真实性以及多倍体育性在逐代恢复,并且表明多倍体在分子水平上出现了染色体重排,和陆地棉具有一定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6.
棉属多倍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倍化在许多植物的物种形成及其随后的进化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棉花是一个大属,一些棉种的起源发生过多倍体化,部分二倍体种是染色体二倍化的多倍体,比克氏棉最典型,拟似棉最复杂,还有D基因组的旱地棉和B基因组的3个种。陆地棉等5个异源四倍体种是多倍体化典型,是由A与D基因组近似的祖先种经过杂交和染色体加倍的双二倍体。它们的D亚组供体亲本种,前人认同的是雷蒙德氏棉,然而近期荧光原位杂交和叶绿体基因组学研究,提出了雷蒙德氏棉可能不是陆地棉亲本种的观点。四倍体棉种形成的多倍体化过程有多种推论,较为共识的时期是中更新世,结合近期包括叶绿体在内的基因组学的研究支持中更新世或更后些时候。荧光原位杂交、包括叶绿体在内的基因组学将为棉花多倍化分析提供更多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辣椒体表茸毛的形态结构与分布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辣椒体表茸毛的特点。[方法]以有茸毛与无茸毛辣椒植株为试材,观察辣椒体表茸毛的形态结构和分布特点。[结果]辣椒植株茎和叶片表皮的茸毛是茎和叶片表皮层的一部分表皮细胞突起形成的多细胞毛,大多数为没有分枝的单茸毛。同一辣椒植株上不同部位的茸毛数量不同,植株上部茸毛多于植株下部;生长点及幼茎茸毛最多,其次是叶片背面,再次是叶片正面。随着叶片的逐渐长大到定型,叶背主脉的茸毛密度逐渐降低。[结论]揭示了茸毛的分布特点,为茸毛性状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 1991年,从北京农业大学引进五种不同型号种衣剂包衣棉种。设种衣剂包衣棉种和光籽与毛籽共7个处理,在三种栽培方式上进行,即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地膜覆盖栽培、露地直播栽培,观察了棉花出苗、死苗、病苗情况和棉苗素质。结果表明,脱绒包衣棉种比毛籽橎种的提早出苗2—3天,三  相似文献   

9.
[目的]棉属A、D组棉种是研究物种形成过程中生殖隔离机制和基因组互作的良好材料,本研究旨在获得AD远缘杂种并从形态学初步鉴定杂种的真实性,探讨A、D组棉种间生殖隔离的先后顺序,并进一步探究亲本基因组在杂种中的互作模式。[方法]选用A组亚洲棉、草棉为母本,D组雷蒙德氏和瑟伯氏棉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获得杂种并进行统计分析和形态性状鉴定。[结果]结果表明四个组合中只有亚雷、草雷和亚瑟获得杂种并长成植株,亚雷和草雷组合的杂种植株长势旺盛并能开花,且杂种大部分性状间于双亲之间;亚瑟组合收到种子并能成苗,但植株生长受阻不现蕾;草瑟组合没有收到饱满种子。[结论]草瑟组合属于合子前生殖隔离;草雷、亚雷、亚瑟生殖隔离是由合子前和合子后生殖隔离共同起作用。且草雷、亚雷杂种基因组互作亲和,而亚瑟杂种基因组互作不亲和。D组雷蒙德氏棉能同时和A1、A2组杂交成功并获得杂种后代,进一步验证了雷蒙德氏棉被视为四倍体棉种祖先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0.
野生棉种多茸毛是一种形态抗蚜性状,其抗虫机理在于阻碍害虫特别是刺吸式害虫的取食,对幼虫的移动产生机械障碍作用,对棉蚜、棉叶螨、棉叶蝉、红铃虫等棉花害虫具有抗性。通过远缘杂交方式将野生棉种的多茸毛性状转育到栽培种陆地棉上,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Bt基因导入形态抗蚜棉,获得转Bt基因形态抗虫棉纯合系;对纯合系2种害虫的抗性检测表明,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将高抗棉铃虫特性导入到形态抗蚜棉,但转化株系仍然保留了受体材料的抗蚜性状。表明通过远缘杂交与转基因技术可以实现多茸毛抗蚜性状与转基因抗棉铃虫性状的融合,并可有效解决棉花生产上的主要虫害。  相似文献   

11.
对华东地区的木兰科植物地理分布状况进行了整理修订,理清了不同种在该区的分布范围及分布规律,对木兰科特有种较多的几个地区以及狭域分布的特有种进行了探讨,并将该区分布的木兰科植物与其他相邻省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国家珍稀濒危植物区系地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调查研究与统计,湖北省自然分布的国家珍稀濒危植物有58种。论述了该地区国家珍稀濒危植物的属和种的区系地理分布特点,并提出了开发利用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数据库为源数据,探讨了云南地区维管植物标本密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保护生物学意义。结果表明,标本密度在各研究单元的分布表现出明显的非均质性。标本密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包括昆明周边地区、滇西北地区和南部的西双版纳和文山地区。随着标本密度的增加,由植物标本所代表的物种密度呈明显的线性递增趋势,意味着标本的采集强度的增加,可能有利于发现更多的植物类群。过去有关云南地区植物多样性的研究可能更多地集中在地形复杂、生境多样,尤其是著名山体所在的区域以及南部植被相对原始、热带区系性质明显的区域。对标本采集的空白地区或边缘化地区进行标本采集,更有可能发现新的植物类群。标本采集强度的地理格局可能是影响植物多样性格局认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木犀科植物在安徽省的地理分布及其园林应用等情况,对安徽省木犀科植物种质资源进行调查。通过实地调研、查阅文献等方法,了解安徽省木犀科植物的种质资源和园林应用,最终掌握安徽省木犀科植物资源、地理分布情况、观赏价值和园林应用方式。安徽省木犀科植物种类现存9属,31种,16变种。结论:木犀科在安徽省树种种类分布较多,在园林应用方面的树种较为单一。从地理分布情况中看,木犀科植物在安徽省分布广泛,主要存在于皖南地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黔产凤尾蕨科药用植物的种类及地理分布进行研究。[方法]通过野外考察、标本鉴定以及资料的收集、分析和研究等。[结果]基本弄清了黔产凤尾蕨科药用植物的种类和地理分布情况。[结论]黔产凤尾蕨科植物共有33种,可作药用的植物18种,贵州各地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兰科Orchidaceae植物已经成为旗舰保护类群,科学规范识别长江流域兰科植物的迁移规律,探究濒危兰科植物的空间分布,确定重点保护物种和热点地区,对于更好地研究和保护珍稀濒危兰科植物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长江流域1981—2019年的代表性兰科植物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考察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资讯机构(GBIF)数据库选取兜被兰属Neottianthe、独蒜兰属Pleione等130个(10种)物种分布点为代表,根据植物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理论,采取核密度、莫兰指数和热点分布等方法,对长江流域濒危兰科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1)1998—2019年长江流域代表性兰科植物的密度高值区减少,分布在广西、贵州的兰科植物消失。密度中值区发生变化,兰科植物由四川中部向四川北部迁移;(2)长江流域代表性兰科植物的濒危等级值和空间位置呈显著正相关水平,1998—2019年比1981—1997年相关性更强;(3)高危险区发生变化,1981—1997年兰科植物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贵州和湖北,而1998—2019年主要分布在湖北。【结论】全球变暖、基础设施建设、非...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导了中国产四种华枝(虫脩)的形态特征,寄主及其分布。它们是:垂臀华枝(虫脩)(Sinophasma brevipenne Günther),克氏华枝(虫脩)(S.klapperichi Günther),异尾华枝(虫脩)(S.mirabile Günther),瓦腹华枝(虫脩)(S.hnei Günther)。并附有这四种华枝(虫脩)雄虫的检索表,最后对其地理分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郑州市光肩星天牛寄主植物种类及危害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0年,对郑州市城市园林绿化常见树种中易受光肩星天牛危害的寄主植物进行全面调查,以了解郑州市光肩星天牛的分布及危害情况.调查发现,郑州市光肩星天牛分布广泛,有较为明显的空间聚集状态;市区西部、北部聚集区域光肩星天牛较东部、南部密集,虫口密度从西向东、由北往南呈递减趋势;聚集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北部>西部>...  相似文献   

19.
中国马钱科植物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国马钱科植物地理分布的研究,把中国马钱科8属划分为5个分布区类型:1.泛热带分布:马钱属、度量草属、醉鱼草属;2.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钩吻属:3.旧世界热带(热带亚洲、非洲和大洋洲间断)分布:髯管花属;4.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灰莉属、尖帽草属;5.东亚(东喜马拉雅-日本)分布:蓬莱葛属。云南是我国马钱科植物的分布中心,拥有的属、种数分别是全国属、种数的87.5%和77.8%。  相似文献   

20.
咸宁因其特有的地理环境优势,力求将“香化”这一独具特色的设计理念运用到园林绿化中,运用芳香园林树种打造“中国第一香城”。调查了咸宁几个重要的植物分布区,对咸宁芳香园林树种资源进行了统计,乡土芳香树种43科,170余种。主要的有26科、118种。阐述了咸宁芳香园林树种在园林上的应用现状,并结合当前芳香植物的实际运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