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三唑酮引起胶锈菌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病菌单核菌丝和吸器内液泡明显增加,菌丝壁和吸器壁不规则地加厚,菌丝隔膜发育受阻而不能形成完整的隔膜,吸器外间质变宽并充满染色较深的物质,部分吸器发育受阻而使吸器畸形,大量染色较深的物质在性孢子梗顶瑞沉积,使得孢子梗失去产孢能力。病菌以上细胞学变化可能导致了病菌的进一步发育受阻。  相似文献   

2.
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三唑酮引起胶锈菌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病菌单核菌丝和吸器内液泡明显增加,菌丝壁和吸器壁不规则地加厚,菌丝隔膜发育受阻而不能形成完整的隔膜,吸器外间质变宽并充满染色较深的物质,部分吸器发育受阻而使吸器畸形,大量染色较深的物质在性孢子梗顶端沉积,使得孢子梗失去产孢能力。病菌以上细胞学变化可能导致了病菌的进一步发育受阻。  相似文献   

3.
边东波  周建波  王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3777-3779,3786
[目的]了解贴梗海棠开花结果习性.[方法]观察贴梗海棠的花蕾变化,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授粉.[结果]不同发育时期花朵的形态有着微妙的变化,花长在4月18 ~ 19日达高峰期,花径在4月16日以后出现急剧增大的现象,经过去雄套袋不授粉的植株收获3个果实,共有种子194粒.[结论]在不同的发育阶段花蕾的形态有很大的差别,花长和花径随着植物的生长而变大,到花期的最后出现短暂的变小,属于异花授粉植物.  相似文献   

4.
贴梗海棠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生根粉不同浓度溶液处理贴梗海棠嫩枝半木质化插条做扦插试验。结果表明:生根粉500mg/kg的滑石粉液速蘸插条基部与生根粉250mg/kg的水溶液浸泡插条基部30min能有效诱导插条形成愈伤组织,缩短生根所需时间,促进插条多生根,进而提高插条的扦插成活率,尤为生根粉500mg/kg滑石粉液速蘸插条基部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根据贴梗海棠生长及结实习性,在长期的实践中,参考同科果树苹果、梨等的丰产剪枝技术,总结出了适合灌木贴梗海棠的单株定植、单干定形、树冠分层剪枝整形方法,该方法具有高产稳产、简便易学等优点,在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塑造了良好的树形,提高了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6.
 梨锈病(Gymnosporangium asiaticum Miyabe ex Yamada),病叶率高达100%,造成梨品质下降,产量锐减.防治该病长期采用砍伐转主寄主(桧柏类植物)和化学农药,防效不近人意且破坏生态平衡和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7.
干旱胁迫对西府海棠和贴梗海棠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桂彬  李月华  窦德泉  肖婧  蔡婧  彭小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202-5203,5309
[目的]探究干旱胁迫对西府海棠实生苗、贴梗海棠实生苗和贴梗海棠扦插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利用盆栽控水方法对各种苗木叶片水势、电导率、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随着干旱加剧,各种苗木土壤含水量不断下降,西府海棠实生苗叶片水势和电导率普遍低于贴梗海棠,其脯氨酸含量积累峰值出现较晚,SOD酶活性最高,3种苗木POD酶活性上升趋势基本一致。[结论]西府海棠实生苗抗旱能力强于贴梗海棠实生苗和扦插苗。  相似文献   

8.
贴梗海棠又名铁角海棠,皱皮木瓜,花色艳丽迷人,枝干虬劲有力,非常适宜制作观花观果的盆景。本文根据贴梗海棠的生物学特性,总结了其盆景制作与养护技术,包括繁殖、上盆、盆景制作、养护管理等内容,以期为贴梗海棠盆景制作在家庭美化及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贴梗海棠组培快繁育苗技术做出系统总结,内容涵盖外植体采集与处理、培养基配制、接种、培养条件、温室炼苗、试管苗驯化、移栽和定植等,以期为加速贴梗海棠的推广应用进程和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推力。  相似文献   

10.
贴梗海棠乔木化嫁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贴梗海棠是一种著名的园林绿化植物,原产我国西南地区。20世纪70年代引进伊犁,在场圃、庭院、街道花坛等处广为栽培。4月初开花,花期1个月左右,开花盛期,其花色鲜艳,恰如早春红梅绽放,十分美观。  相似文献   

11.
白菜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三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白菜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研究中,一般只能获得不育率50%的两型系.将两型系的相应保持株自交,自交子代100%可育的原两型系称杂合两型系;自交子代出现1/4不育株的原两型系称纯合两型系.用纯合两型系中的不育株,与杂合两型系内的可育株测交,可获得100%不育株的全不育系.全不育系与原父本回交,回交子代出现50%的可育株,所以把杂合两型系中的可育株称为临保系.用全不育系与恢复系测交,选育出强优势的杂种组合.  相似文献   

12.
对二棱大麦白色胚性无性系细胞与豌豆绿色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在PEG和Ca的共同作用下,异源融合研究结果表明:将含有20mmolCaCl2·2H2O的0.3mL和0.2molPEG(2000)溶液滴入0.1ml二棱大麦与豌豆原生质体混合物中。(原生质体密度为1×107/ml),静置15min,后得到37.45%高频率异源原生质体融合。  相似文献   

13.
接德雷痊霉Phytophthora drechsleri游动艳子于甜瓜(Cucumis mel L.)叶片上,24℃下培养,住入前形成静止胞,萌发产生压力胞,经由气孔保卫细胞问隙任入.使染菌丝在叶肉细胞问和细胞内扩展,也有从气孔神出在叶面更延的.菌丝状饱于t梗由气孔神出或在神出的菌丝上长出抱子囊使,在顶端形成饱子囊.24℃下袍交直接萌发出芽管.用德雷疫霉A1型和辣椒疫霉A2型的游动饱子悬浮液等贡混合,接于白兰瓜叶片上能产生大蚤藏印容、印袍于.接菌后72h整个叶片呈水浸状暗褐色病变.  相似文献   

14.
黑水鸡卵壳超微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黑水鸡卵壳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壳膜层由膜带状,沟状和线状纤维构成。纤维上有球状、茬状芽突和纤维孔,有的纤维伸向锥体内,可能参与气孔的形成;乳锥层的锥体为多角形,锥突有盘状花瓣状多种形态,有纤维锚连其上,锥核也有多种;柱状层气孔管内有球形塞和膜状横隔,有助于控制气流;表层下尚有块状结晶层。  相似文献   

15.
为从蜂巢珊瑚中寻找具有高抗氧化活性的共生真菌,采用组织研磨法分离蜂巢珊瑚共生真菌,通过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及对高价铁离子的还原能力的测定筛选高抗氧化活性的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18S rDNA序列分析对高抗氧化活性菌株进行鉴定。从蜂巢珊瑚中共分离9株共生真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9株真菌发酵液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S-1-5菌株的抗氧化活性最好,其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70.60%和67.18%,对高价铁离子还原能力强。依据S-1-5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18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将菌株S-1-5鉴定为球孢枝孢(Cladosporium sphaerospermum)。该菌株具有进一步开发应用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从国内外收集生于十字花科植物上的3种链格孢属真菌21个菌株,进行菌体可溶性蛋白质的凝胶电泳分析.对可溶性蛋白质图谱资料的模糊聚类分析,在较高的相似性水平上将参试菌株分为3大类群,每一类群所包括的菌株与形态学的鉴定结果完全一致,即1个类群代表1个种.种间蛋白图谱差异明显,而种内菌株间基本一致.各菌株的归类关系与其寄主植物、地理来源无关.表明可溶性蛋白质凝胶电泳在Alternaria种级分类鉴定中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可以明确地将各菌株鉴定到种级水平.  相似文献   

17.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福8-4,笑多吉1号和北青1号始发病及早,肚里黄及晚,但肚里黄任染速率最快,从青裸的生育阶段与发病的关系来看,各品种均以乳熟至蜡熟期任染速率策快,从环境条件与发病关系来看,施尿紊重与密度与发病程度呈高度正相关(r=0.9922**和0.9997**),施三料碑与发病程度呈高度负相关(r=-0.9754**).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明确引起美丽崖豆藤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并筛选其防治药剂。方法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后,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依据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种类;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病原菌对生产上常用于炭疽病防治的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 分离得到的6株菌中有2株菌可侵染美丽崖豆藤叶片引起褐色病斑;结合形态学鉴定和多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引起美丽崖豆藤炭疽病的病原菌为暹罗刺盘孢Colletotrichum siamense。该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吡唑醚菌酯和甲基硫菌灵的敏感性均高,抑制中浓度(EC50)均小于0.1 mg/L,其中,以咪鲜胺的防效最佳,EC50为0.015 mg/L。结论 美丽崖豆藤炭疽病的病原菌为暹罗刺盘孢,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吡唑醚菌酯和甲基硫菌灵可作为防治美丽崖豆藤炭疽病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美洲棘蓟马体内共生菌Wolbachia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蓟马体内Wolbachia的进化位置,为进一步探讨Wolbachia对其生殖作用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wsp基因为目的基因,对美洲棘蓟马体内的共生菌Wolbachia进行特异性扩增和测序,使用Clustal X 1.83软件对所得DNA序列进行比对;在MEGA 4.0软件中采用邻接法对Wolbachia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利用wsp基因的特异性引物从美洲棘蓟马体内扩增出了632 bp的Wolbachiawsp基因片段(GenBank登录号为JN315668),580 bp的Wolbachia A群的wsp基因片段和405 bp的Mel亚群的wsp基因片段。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美洲棘蓟马体内的Wolbachia与黑腹果蝇亲缘关系较近。【结论】美洲棘蓟马体内感染的Wolbachia属于A群Mel亚群。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McGregor)对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e(Ehara)的捕食潜力,采用捕食者功能反应方程及参数研究加州新小绥螨对截形叶螨各螨态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加州新小绥螨对雌成螨、若螨、卵的选择性捕食系数分别为0.365、1.276和1.390。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加州新小绥螨对截形叶螨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对猎物卵和幼若螨的控制能力最强。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加州新小绥螨的捕食能力随温度升高呈先增后减趋势,28℃时最强,对截形叶螨雌成螨、若螨和卵的攻击系数(a)最大,分别为0.639、0.730和0.842;处理时间最短,分别为0.126、0.075和0.039d;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7.943头、13.405头和25.575粒。加州新小绥螨的捕食作用存在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大,平均捕食量逐渐减少,捕食作用率也相应降低,捕食作用率与其自身密度的关系为E=0.423P-0.7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