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河南省自育烤烟新品种豫烟6号、豫烟7号和豫烟10号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其在自然条件下,生长发育关键时期(伸根期、旺长前期和旺长后期)土壤含水量、根系形态、根系活力、叶片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生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旺长后期,3个豫烟新品种的根系形态差异最大,其中豫烟7号的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最大,豫烟6号次之,豫烟10号最小;旺长后期的根系活力和土壤含水量最低时的叶片脯氨酸含量及各时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大小顺序均为豫烟7号豫烟6号豫烟10号。在河南省烟区,豫烟7号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豫烟6号次之,豫烟10号较差。  相似文献   

2.
高产花生新品种--开农3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农37是我所用豫花7号×豫化1号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该品种抗病、抗旱、耐瘠薄能力强.河南省两年区试平均产量3477.00kg/hm2,比对照豫花6号增产13.30%;河南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122.00kg/hm2,比对照豫花6号增产10.30%.2003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目前 ,我省烤烟生产正处于品种更新换代阶段 ,为了便于广大烟农进一步了解掌握新品种的特征特性 ,更好地发挥新品种的作用 ,现将生产上推广种植面积较大的几个品种介绍如下。1 豫烟 3号豫烟 3号 (NC89×G80 )系河南省农科院烟草研究所培育的烤烟新品种。 1 997年底通过了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0 0 0年底通过了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1 特征特性该品种植株筒形 ,打顶株高 1 1 0cm左右 ,单株着叶数 2 5~ 2 6片 ,可收叶 2 1~ 2 3片 ,叶椭圆形 ,叶面较皱 ,腰叶长 5 8.7cm ,宽 2 8.5cm ,上、下部叶片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4.
豫豆16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豆16号原名郑双交8607,系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1986年以豫豆10号作母本,豫豆8号作父本采用双列杂交选育而成。1994年4月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一、豫豆16号的特征特性 植物学特征:豫豆16号属有限结荚习性,植株直立,株高85cm上下,分枝2~3  相似文献   

5.
豫中浓香型烟区烤烟替代品种豫烟5号、豫烟7号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找到最具浓香型特色的烤烟替代品种,2008年在河南省襄城县种植了豫烟5号、豫烟7号。以常规品种中烟100作为对照,调查各品种长势长相、物理性状、化学性状、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及感官评吸质量,结果表明,豫烟5号、豫烟7号与对照相比,具有长势强,上部叶叶质重低,氯含量低,总糖含量高,钾氯比值大,产量高,外观质量好,评吸结果总分高等优势,但也有下部叶叶质重低,含梗率高,上部叶钾含量较低等缺点。综合比较,豫烟5号与豫烟7号烟叶品质优于对照中烟100,但豫烟7号不易烘烤,需要进一步研究配套烘烤技术。  相似文献   

6.
豫白菜11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白菜11号(又名豫早2号、豫春1号)是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育成的早熟大白菜新品种,1998年6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1特征特性豫白菜11号生育期59~63天。外叶12片,绿色,叶面平展、有毛,叶柄白色、较...  相似文献   

7.
<正> 豫薯6号系南阳地区农科所选育的食用型红薯新品种,经河南省红薯良种联合区试及国家北方片甘薯新品种联合鉴定试验,1990年4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薯5号。现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简介如下。一、选育经过豫薯5号系用野生种红薯作母本,南阳  相似文献   

8.
<正>洛旱7号于2007年同时通过国家和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国审麦2007018,豫审麦2007010。洛旱7号的突出特点:1.高产稳产。该品种一般  相似文献   

9.
<正>"豫烟9号"是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烟草公司)烟草研究所培育的烤烟一代杂交种,于2012年通过省级评定。一、主要特征特性"豫烟9号"生长势强,根系发达,氮素利用率高,耐旱性强;抗黑胫病,中抗青枯病,中感赤星病、根结线虫病、TMV和PVY,感CMV;成熟落黄特征比较明显,分层落黄好,易烘烤;综合农艺性状较好,产量较高,符合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符合红云红河烟草集团对豫中浓香型烟叶质量特色需求的烤烟品种.[方法]进行随机区组田间试验,对外引品种、河南省自育品种的农艺性状、抗病性、烤后烟叶品质、产值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烟100作为当前主栽品种,其叶片各项指标均较符合红云红河集团对豫中浓香型质量特色的需要,同时,豫烟7号、豫烟9号与中烟100质量差异较小.[结论]稳定种植主栽品种中烟100,豫烟7号、豫烟9号作为豫中基地单元的备用品种,并进行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1.
豫油5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成的高产、抗寒、抗病、优质油菜“三系”杂交种,1998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豫油5号特征特性豫油5号属甘蓝型半冬性油菜杂交种。该杂交种苗期发苗快,长势强,叶片中等大小...  相似文献   

12.
<正>天发黑无籽1号是由河南省庆发种业有限公司最新选育的黑皮无籽西瓜新品种,200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西瓜2009006)。特征特性:天发黑无籽1号属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105d,果实  相似文献   

13.
浓香型烤烟新品种豫烟7号和豫烟9号成熟及烘烤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观察、暗箱试验和烘烤试验研究了豫烟7号、豫烟9号和中烟100的成熟及烘烤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烟叶的成熟特性和烘烤特性差异较大。与中烟100相比,豫烟7号和豫烟9号田间生长旺盛、发育良好。豫烟7号品种落黄相对较晚,中上部烟叶能够分层落黄,成熟较慢,田间耐熟性较好,有利于上部烟叶养熟;烘烤特性表现为变黄相对较慢,前期失水较慢,"易烤性"不如其他两品种,中后期脱水速度加快,变黄和脱水速度同步性不易控制,但烟叶"耐烤性"较好。豫烟9号易熟性较好,田间较耐熟;烘烤特性表现为容易变黄,"易烤性"较好,易失水,变黄和脱水速度同步性易于控制,"耐烤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浓香型风格烤烟品种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豫中地区10个烤烟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抗病性、经济性状和感官评吸的初步筛选。结果表明,NC89、NC297、豫烟7号为适合豫中种植的浓香型烤烟品种。NC89在豫中地区表现比较突出,能体现浓香型特征。NC297为外引新品种,在香气风格上和NC89相近,比较适宜豫中地区。豫烟7号为河南省自育品种,经济性状、抗病性很好,具有浓香型风格。KRK26、Y041、NC102、豫烟5号、优选1号等品种在经济性状和抗病性方面也各有特点,但在不同试点表现不稳定,需要进一步试验验证。KRK28因抗病性差(感黑胫病),品质一般,可以淘汰。  相似文献   

15.
国审豫豆2号     
<正> 豫豆2号系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通过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由于其含有农家品种血缘,所以豫豆2号具有较强的稳产性和适应性。1981—1986年通过省、国家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是河南省大豆育种工作开展以来育成的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该品种1985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豆2号,1989年又通过国家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国审豫豆2号。该品种一般亩产150公斤左右,最高亩  相似文献   

16.
<正>驻豆9715是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97年用豫豆10号×科系7号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2005年6月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驻豆9715。  相似文献   

17.
豫谷8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国内第一个矮秆竖叶高产高蛋白夏谷新品种。它的育成有效地解决了谷子高产与倒伏的矛盾。1997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谷8号,同年获得河南省第九届发明博览会金奖。1特征特性叶片宽短厚实、上冲...  相似文献   

18.
豫花 15号 (徐 75 0 6 - 5 7×P12 )是河南省农科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优质早熟高产抗病花生新品种。1997~ 1999年参加河南省麦套花生区域试验 ,1999年参加河南省花生生产试验 ;1998~ 1999年参加安徽省花生生产试验 ;1998~ 1999年参加全国 (北方区 )早熟组花生区试 ;2 0 0 0年参加全国花生生产试验。 2 0 0 0年同时通过河南省和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产量表现1.1 河南省花生区域试验3年 2 6点次平均 ,豫花 15号亩产荚果 312 .85kg ,亩产籽仁 2 2 2 .43kg ,分别比对照种豫花 1号 (第 3年对照种为豫花 8号 )增产…  相似文献   

19.
"豫麦34"原名为"郑农7号",是郑州市农林科研所于1982年以"矮丰3号×盂201×牛株特"为母本,"豫麦2号"为父本,经杂交和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小麦新品种.1994年9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麦34",1995年3月被农业部鉴评为面包用优质小麦新品种,同年在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银奖,1997年通过全国黄淮区区试,1998年1月经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GS豫麦34号".1997年我场引进,经两年试验、示范种植获较高产量,1998年在新西分场25大队种植550亩,平均亩产达481.8kg,比同样栽培条件下的"豫麦29"增产3.8%、比"豫麦18"增产5.9%,表现丰产、稳产.  相似文献   

20.
郑育棉6号     
<正>审定编号豫审棉2009014品种来源Q1138-36(中植棉2号选系)×R94(新植1号选系)选育单位河南省郑州市友邦农作物新品种研究所特征特性"郑育棉6号"为双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春棉品种,生育期123天;出苗好,整个生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