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生物学特性、分类、繁殖、种质资源多样性以及遗传育种等几个方面概述了鸢尾属植物的研究现状,指出了鸢尾属植物在我国现代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价值和前景,并对今后鸢尾属植物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ITS序列的鸢尾属植物部分种的系统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引物设计、PCR、基因克隆、测序,获得了10种鸢尾属植物和1个外类群种的ITS序列。鸢尾属植物ITS1区长度219~243bp,5.8S序列长度均为165bp,ITS2区长度变异范围为196~239bp。5.8S序列过于保守,保守位点占81.9%。ITS序列对于区分鸢尾属植物组级的较大分类等级较好。用近缘属射干属的Belamcandachinensiss作为外类群,用邻位相接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了较一致的系统树,且分析表明,ITS序列对于建立属间的分类等级更加有效。结合Genebank中的中国鸢尾属植物的序列,比较支持赵毓棠建立的中国鸢尾属植物组以上的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3.
野鸢尾染色体的核型分析及其分类地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两种不同花色的野鸢尾进行核型分析,确定其染色体数目为2n=32,其中白色花的核型类型为2A型,紫色花为2B型,并明确了两者间不存在倍性的关系,推测白色花野鸢尾可能是紫色花野鸢尾的一个种内变异。通过分析野鸢尾与射干属植物射干以及与其同亚属植物中甸鸢尾的核型差异,从细胞学角度探讨了野鸢尾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4.
中国鸢尾属植物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繁殖和繁殖技术方面对我国鸢尾属植物进行了论述,概述了我国鸢尾属植物的研究状况及其广阔的应用价值和前景,并针对打破鸢尾属植物种子休眠、合理开发利用、育种等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鸢尾属植物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鸢尾属植物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提出了鸢尾属植物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鸢尾属17种植物叶片表面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对其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并作了分类上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叶表皮的表皮细胞形态、气孔及表皮上的乳突在种间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鸢尾属植物表皮细胞多为菱形,表皮细胞短菱形的为原始类型;气孔器为不规则形;气孔及垂周壁存在下陷或隆起2种;垂周壁式样为平直或弓形;下陷气孔周边的表皮空隙口形状为椭圆形、方形或菱形;有些种表皮上具有乳突,并存在多态性;这些性状与鸢尾属植物生境不存在直接联系。本文还依据叶表皮微形态特征探讨了属内亚属间及一些近缘种间的分类关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鸢尾属(Iris)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并以其绚丽的花色、广泛的适应性和相对简易的管理需求,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中.本文通过对伊宁市鸢尾属野生资源进行实地调查,概述鸢尾野生种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分析鸢尾属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现状,为鸢尾属野生资源的科学开发提供可靠的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引种的3种鸢尾属植物(鸢尾、黄菖蒲、有髯鸢尾)的生长习性、引种栽培及繁殖技术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这3种鸢尾属植物在乌鲁木齐地区生长良好,适应性强;在栽培方面,具有管理粗放,省工省力,成活率高的特点.随着乌鲁木齐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鸢尾属植物将在未来的城市园林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国华  周兴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572-5573
[目的]对鸢尾属植物的适宜栽植的光照强度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研究不同遮荫条件对5种鸢尾属植物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随着遮荫强度的加大,Fv/Fm、Fv’/Fm、qP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方差分析来看,在各鸢尾属种类之间,Fv/Fm、qP差异在0.01水平显著;而遮荫处理对Fv/Fm、qP的影响不明显。[结论]5种鸢尾属植物利用光能的效率顺序为日本鸢尾、鸢尾、德国鸢尾、溪荪、马蔺。  相似文献   

10.
鸢尾属植物的抗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抗旱性、耐盐性、耐阴性、重金属胁迫、抗病性及富营养化水体净化几个方面论述了鸢尾属植物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在鸢尾属植物抗逆方面的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张春宇  孙权  孙晓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496-4497
对沈阳市分布的野生草本花卉资源进行了调查和筛选。结果表明:沈阳市早春草本开花植物共14科37种。其中,堇菜科紫花地丁、鸢尾科的细叶鸢尾、毛茛科的白头翁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进一步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12.
11种地被植物固碳释氧与降温增湿效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择青岛市城阳区11种主要地被植物,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进行了光合生理生态指标的测定,对其固碳释氧与降温增湿效应进行了量化研究。结果表明,11种地被植物的固碳释氧量较高的有火棘、黄花鸢尾、鸢尾,较低的有金叶女贞、五叶地锦和大叶黄杨。降温增湿能力较高的有五叶地锦、金银花、金焰绣线菊,较低的有金叶女贞、大花萱草、鸢尾。  相似文献   

13.
黄花鸢尾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利用黄花鸢尾(Irispseudoacorus)对含盐和氮磷较高的水体进行富营养化控制研究。结果表明,黄花鸢尾对于总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营养盐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水体中的硝酸盐变化趋势与溶解氧相同,氨氮变化趋势与溶解氧相反。黄花鸢尾可以有效地控制水中的叶绿素a,种植黄花鸢尾的水体中叶绿素a仅为对照的1/168,说明黄花鸢尾可以有效抑制藻类的繁殖生长。同时,种植黄花鸢尾能抑制水体pH值的提高,降低盐度,提高透明度,对改善水质有很好的效果。黄花鸢尾对营养盐的去除主要是通过植物根际微生物的作用。通过MPN(mostprobablenumber)法测定黄花鸢尾植物群落的分布可以看出,其根际的氮循环菌最为密集,由根际向外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4.
采用镝灯人工光源, 在温室下对盆栽的14 种地被植物进行了光-光相应曲线和二氧化碳(CO2)相应曲线的测定, 对比分析了14 种地被植物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最大表观量子效率、CO2 补偿点和RuBP 羧化酶的相对活性, 并对14 种地被植物最大光合速率和最大表观量子效率与植物耐阴性的相关关系及14 种地被植物CO2利用能力与耐阴性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①14种地被植物光能利用特性不同。崂峪薹草Carexcapillaries var .pohushanensis , 荚果蕨Mattesccia struthiopteris , 宽叶麦冬Liriope latyphylla , 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 黄花菜Hemrocallis citrina , 紫花地丁Viola phillipica , 玉簪Hosta plantaqinea 具有低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 能够充分利用弱光并具有较强的耐阴性;马蔺Iris lactea var .chinensis , 野棉花Anemone hupehensis , 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 雪叶菊Senecio bicolor , 地被菊Dendranthema grandiflorum 具有较高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 均为喜光地被植物。②14 种地被植物的光补偿点与净光合速率呈正相关, 与表观量子效率呈负相关。③地被植物表现出对CO2 利用能力的复杂性, 光补偿点与CO2 补偿点、RuBP 羧化酶相对活性的相关性不显著。④具有耐阴能力并由强到弱植物顺序为崂峪薹草、荚果蕨、萱草、宽叶麦冬、黄花菜、紫花地丁、鸢尾Iris tectorum 和玉簪。表3 参23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水生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吸附与富集能力。[方法]选用美人蕉、黄花鸢尾、旱伞草、再力花4种湿地植物进行盆栽试验,比较其对土壤中4种重金属Cu、Zn、Pb、Cd的富集特性,分析4种水生植物体内重金属的富集与迁移特征,研究4种水生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重金属的动态分布,评价其对土壤中重金属的综合去除能力。[结果]干湿交替处理不仅降低了植物的迁移系数也改变了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干湿交替处理促进了美人蕉、黄花鸢尾、再力花对Cu、Zn、Pb、Cd的富集,抑制了旱伞草对4种重金属的富集;水淹处理4种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迁移系数明显高于干湿交替处理。[结论]对于Cu、Zn、Pb、Cd污染的土壤利用美人蕉、黄花鸢尾和再力花进行修复时适合水淹种植,利用旱伞草进行修复时水淹和干湿交替均可。  相似文献   

16.
鸢尾属植物部分种幼苗发育形态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鸢尾属植物从种子到种苗发育过程的观察,确定了区分种的稳定性状,发现胚芽鞘膨大的形态与子叶联结的位置存在相关性,并得出所研究的鸢尾属植物系统演化关系。鸢尾属植物种子胚的苗端发育较好,根端发育较弱,突出表现为:子叶节以上长于子叶节以下,根端短而钝,结构上分化不明显。种子萌发时,部分个体早期初生根紧邻根尖分生区之上产生环状膨大生毛区。这些个体性状与单子叶沼生目和双子叶睡莲目多数水生植物相似,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鸢尾属植物从水生到旱生的系统发生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