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旱作水稻产量和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半腐解秸秆 (稻草 )覆盖旱作、地膜覆盖旱作、裸地旱作和水作比较试验 ,着重研究了覆盖条件下旱作水稻(协优 6 3)的产量与品质表现。结果表明 ,旱作水稻较水作减产 12 4 6 %~ 32 5 9% ,以半腐解秸秆覆盖旱作减产最小。水稻旱种后籽粒长和宽变小 ,半腐解秸秆覆盖旱作处理稻米垩白度变小 ,碾磨品质得到改善 ,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 ,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和峰值时间低 ,回复值和糊化温度高于水作 ,米饭质地和口感下降。  相似文献   

2.
覆膜旱作对水稻生长发育及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覆膜旱作和常规水作对水稻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旱作稻比常规水作稻分蘖快且多,最高分蘖数可提高168%,差异极显著.覆膜旱作稻根系具有较高氧化力、还原力及硝酸还原酶活性,与常规水作稻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覆膜旱作稻产量可高达8 164 kg/hm2,常规水作稻产量为7 846 kg/hm2,增产幅度3.4%~11.9%,有效穗数的增加是其产量提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水稻不同旱作条件下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维国  王杨 《安徽农学通报》2004,10(3):21-21,38
通过水稻不同旱作比较试验,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旱作水稻的茎蘖动态,生育期及产量形成特征.  相似文献   

4.
水稻群体根系特征与地上部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大田试验与网袋法相结合,研究了目前生产上推广的10个典型水稻品种群体根系特征与地上部及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根质量在各生育期均与地上部质量、总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根活力与分蘖期地上部各性状和成熟期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抽穗期和成熟期的根冠比均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达-0.8616和-0.8890.以产量最大化为目标,根冠比大的品种存在根系的生长冗余.  相似文献   

5.
水稻深层根系对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在穗分化期和开花期采用切根方法,研究了土表15cm和30cm以下根系对杂交水稻组合65002和汕优63的生长和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与对照相比,在穗分化期切断土表15cm处根系,65002和汕优63穗长分别下降2.7和2.4cm,每穗总粒数下降36.0%和26.6%,对结实率影响不大;切断土表30mc处根系,对穗长影响较小,每穗总粒数分别下降17.2%和7.8%,结实率下降11.7%和5.%。开花期切根使结实率显著降低,切断15cm处根系使65002和汕优63的结实率分别下降17.2%和11.8%,切断30cm处根系使结实率下降14.4%。切根对大穗型品种籽粒产量的影响大于对小穗型品种的影响;在穗分化期切根的影响大于开花期。穗分化期根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倒3叶最显著。穗分化期和开花期切根还显著降低了倒1叶的光合强度。  相似文献   

6.
水稻深层根系对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在穗分化期和开花期采用切根方法 ,研究了土表 15 cm和 30 cm以下根系对杂交水稻组合 6 5 0 0 2和汕优 6 3的生长和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与对照相比 ,在穗分化期切断土表 15 cm处根系 ,6 5 0 0 2和汕优 6 3穗长分别下降 2 .7和2 .4 cm,每穗总粒数下降 36 .0 %和 2 6 .6 % ,对结实率影响不大 ;切断土表 30 cm处根系 ,对穗长影响较小 ,每穗总粒数分别下降 17.2 %和 7.8% ,结实率下降 11.7%和 5 .8%。开花期切根使结实率显著降低 ,切断 15 cm处根系使 6 5 0 0 2和汕优 6 3的结实率分别下降 17.2 %和 11.8% ,切断 30 cm处根系使结实率下降 14 .4 %和 7.3%。切根对大穗型品种籽粒产量的影响大于对小穗型品种的影响 ;在穗分化期切根的影响大于开花期。穗分化期切根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倒 3叶最显著。穗分化期和开花期切根还显著降低了倒 1叶的光合强度  相似文献   

7.
氮肥运筹方式对旱作水稻衰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总施氮 (尿素 )量 6 0 0kg·hm-2 条件下 ,研究了氮肥运筹方式对旱作水稻衰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降低基蘖肥的氮肥用量 ,增加穗粒肥用量 ,可以延缓旱作水稻衰老 ,增加每穗实粒数和粒重 ,提高旱作水稻产量。当旱作水稻的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粒肥之比按 3∶1∶0 75∶0 75∶0 5施用时 ,齐穗期有效叶面积指数较全部作基肥施用的提高 8 4 6 % ,开花后 30d剑叶叶绿素含量提高 1 6 8mg·g-1,开花后 2 4d剑叶丙二醛含量降低 16 2nmol·g -1,每穗实粒数增加 14 3粒 ,千粒重提高 2 3g ,增产 14 %以上。  相似文献   

8.
水稻根系与产量构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研究了早造水稻,采用不同施肥处理,3次重复的小区试验,探讨了水稻根系与产量构成的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产量差异极为显著,而重复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小区产量经多重测验,施氮、磷、钾肥区产量最高,不施肥区产量最低. 研究表明:小区产量高低与施肥有关外,还直接受到水稻根系发达程度所制约,从回归分析可看出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短根数、长根重,最小是伤流量. 研究还表明:在高温多雨的水田生态系统中,通过人控施肥调节、促进水稻根系发育,是夺取水稻高产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秸秆覆盖旱作对稻田甲烷排放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较全面评价秸秆覆盖旱作水稻栽培模式的生态意义,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常规淹水(F)、秸秆覆盖旱作(NF-M)和无覆盖旱作(NF-ZM)3种栽培模式稻田甲烷排放、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种水稻栽培模式的甲烷排放均集中在水稻生育期的前20 d;在水稻生育期内,秸秆覆盖旱作稻田甲烷的排放总量为11.12 g·m-2,显著高于常规淹水稻田的7.78 g·m-2和无覆盖旱作稻田的4.23 g·m-2.秸秆覆盖旱作稻田的水稻产量为8.60 t·hm-2,与常规淹水处理没有显著差异,但二者均显著高于无秸秆覆盖旱作处理的6.78 t·hm-2;与常规淹水处理相比,秸秆覆盖旱作还可以提高水稻单株生物量10 g以上.秸秆覆盖旱作还可以显著提高稻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维持和改善表层土壤养分状况,对实现农业可持续性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水资源缺乏地区,秸秆覆盖旱作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替代传统淹水栽培的水稻栽培模式,同时秸秆覆盖旱作还田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稻田秸秆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1.
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常规水稻和覆草旱作水稻两个处理,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水稻根系生长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旱作水稻根冠比较常规水稻高23.2%。常规水稻最大根深为28cm,旱作水稻为35cm。水稻旱作后根系呼吸强度有明显增加。早造常规水稻断根后产量下降15% ̄23%,而旱作水稻断1/4根产量增加约20%。晚造常规水稻断根处理之间产量没有显著性差异,而旱作水稻断3/4根处理产量较不断根处理下降20.4%。早造水稻断根不利于水稻贮存物质输出而有利用于净光合产物积累。断根后旱作水稻穗增重增加,而常规水稻断根后穗增重下降。晚造旱作水稻断根后贮存物质输出减少,断1/4根处理水稻净光合生产量有升高趋势,但断根过多则引起净光合生产量下降,最终导致穗增重下降。常规水稻断根后对贮存物质的输出影响不大,断1/4根水稻净光合生产量有升高趋势,但断根过多则导致净光合生产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12.
魏雪娇  吴建富  方加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785-11786,11788
概述了水稻根系的形成与分布、根系的功能以及根系与地上部的关系,提出了影响根系生长发育的几个主要因素及其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13.
轻型栽培和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根系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轻型化栽培技术和秸秆还田是水稻生产的发展趋势。为研究轻型化种植和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根系分布的影响,利用设立于2008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系统分析了耕作、种植方式和秸秆还田与否下连续3年的早稻产量和根系干物质、根系形态等指标。结果表明:浅耕处理的早稻产量为8000 kg/hm2,比传统深耕处理降低了23~241 kg/hm2,降幅较小。虽然直播、抛秧和插秧的基本苗数不同,但是3种种植方式早稻产量没有明显差异。而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与秸秆移除的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处理的产量3年间平均增加了365 kg/hm2。在水稻根系方面,根干重、总根长、根系表面积和根尖数均集中在表土层(0~5 cm),且呈现出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的趋势。与深耕处理相比,浅耕处理在表土层的总根长和根尖数分别提高了23.34%和1.49倍,但3种种植模式没有显著规律。而秸秆还田措施显著增加了表土层的根系干物质,尤其是在浅耕条件下,秸秆还田可以显著增加表土层的根系总长、根系表面积和根尖数。这说明,在江西地区推广轻型化种植模式和秸秆还田措施有利于水稻根系发育,能够达到水稻高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大苗抛栽秧龄对杂交中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抛栽秧龄对杂交中稻秧苗素质、分蘖发生及成穗率、干物质积累、产量因素及产量等均有较大影响;长秧龄各处理的产量均较短秧龄的对照(21d秧龄)增产,其中,E(49d秧龄)、D(42d秧龄)、F(56d秧龄)、G(63d秧龄)处理较对照分别增产933.4kg/hm^2,857.8kg/hm^2、775.5kg/hm^2、544.5kg/hm^2,增幅分别为11.2%、10.3%、9.3%、6.6%。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稻鱼综合种养水稻品种的适应性和丰产性,对生产上审定推广的水稻新品种及新组合进行观察和鉴定,结合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及品质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在500kg/667m2以上的品种有黔优35、泰丰A/QR35、495A/QR151、宜香2115、千乡955A/QR79、川优6203、泰丰A/QR79;综合稻米外观品质、加工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品质较佳为泰丰A/QR79、盛韵香红、凯香1号,其次为川优6203、T香优557、宜优1611、千乡955A/QR79、泰丰A/QR35、495A/QR151。结合产量和品质均较优的有泰丰A/QR35、泰丰A/QR79、495A/QR151、千乡955A/QR79,适宜在稻鱼综合种养中种植。  相似文献   

16.
水稻灌浆期间土壤含水量对根系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在可控条件下设计水稻灌浆期间灌溉稻田旱作的不同灌溉方法,形成了3种土壤含水量,观察对水稻根系生理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灌溉方式的异同(土壤含水量异同)都不能改变随水稻花后生长中心转移、籽粒逐步灌浆、稻株渐熟及其伴生的根系生理活性的下降趋势,且水稻旱作此过程更强烈。在本试验条件下水稻始穗至收获约有45d,此间增灌1次——齐穗后21d即灌即排,使土壤基本达到饱和田间持水量,对根系呼吸强度与根系伤流量下降的缓解作用十分显著,但对根系伤流液中玉米素含量的下降趋势影响甚微。增灌1次的生理效果在于延缓根系的衰老,由  相似文献   

17.
水分胁迫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水分胁迫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对小麦单株次生根数和穗粒数影响最大的时期发生在拔节孕穗期 ;对千粒重影响的最敏感时期是灌浆成熟期 ;而对有效穗数的影响是灌浆成熟期最小 ,分蘖期最大 ;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 ,根系干重下降 ,株高和穗长降低 ,穗粒数的减少量增大 ,根冠比增大 ,各处理根冠比均随生育期的推进而下降。生育后期水分胁迫对产量的影响较为显著 ,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T3处理减产率分别达 41.2 %和 3 1.0 %。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钵苗机插、毯苗机插和人工栽插3种栽培方式,比较水稻的发育进程和产量的差异,为指导实际生产应用提供科学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栽插苗数较少,全生育期提前;钵苗机插的成熟期较毯苗机插提前2d,生育期缩短6d。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均产生一定影响,钵苗机插的实际产量最高,人工栽插居中,毯苗机插最低;在产量构成方面,人工栽插要主攻有效穗数,毯苗机插和钵苗机插要主攻每穗总粒数。  相似文献   

19.
旱育壮秧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水育秧的烂秧和秧苗不壮两大难题,具有省水、省种、省工、省肥等特点,且秧苗矮壮,根系发达,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合理稀植,扩大行距,减小墩距和墩苗数,更利于增加水稻有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减少病虫害发生,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