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发酵是六堡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水分、温度和通气量的掌握是该工序最重要的技术因子。结合生产实际,分析和总结六堡茶发酵工艺中相关技术措施的优劣和适度标准的掌控方法,以期促进广西六堡茶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和开发六堡茶渥堆发酵自动控制技术及其设备.[方法]针对六堡茶传统渥堆发酵的局限性,确定研发技术路线及其关键点,设计合适的机械操作设备及检测控制模板块,实现渥堆发酵自动控制联机操作.[结果]在茶叶加湿准确度、发酵茶叶含水量和温度、发酵环境湿度等方面均达到预期目的,并优于传统工艺控制效果,还改善了加工过程的卫生,提高了单位面积生产能力,减轻了劳动强度,取得4项专利成果.[结论]六堡茶渥堆发酵自动控制技术及其设备可行、可靠、可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发酵方式对六堡茶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双蒸双压、冷发酵2种不同发酵方式处理六堡茶,考察其对六堡成品茶品质及内含物质的影响。[结果]分析表明,不同处理的六堡茶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茶红素、茶褐素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其感官和理化成分都表现出不同的产品特点,双蒸双压处理的六堡茶发酵程度、物质转化程度均低于冷发酵处理。[结论]研究可为丰富六堡茶的基础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农技服务》2017,(20):114-116
六堡茶属于中国六大茶类中的黑茶类,从发酵工艺上可归类于后发酵茶,因其原产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以"红、浓、陈、醇"的品质特征为世人称道。本文从六堡茶的起源、六堡茶的加工工艺、六堡茶的微生物学研究、六堡茶的理化研究、六堡茶的医学研究、六堡茶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等六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六堡茶属黑茶类,是一种后发酵茶,既有不发酵杀青的加工工序,又有堆沤发酵的加工工序。其传统制法是茶叶初制经杀青揉捻后,必须堆沤发酵,并用松柴明火烘干,从而形成外形色泽黑褐光润、内质汤色黄红、滋味醇厚甘爽、有松烟味的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6.
六堡茶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梧州六堡茶是具有一定历史渊源的名茶。但迄今为止,关于六堡茶的研究报道甚少,极大地影响了六堡茶的发展。本文主要对六堡茶的研究现状进行探讨,并对六堡茶的发展前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六堡茶属黑茶类,是广西悠久的传统历史名茶,固长年盛销于各国特别是东南亚华侨聚居地,因而成为中国著名的“侨销茶”,它是以广西境内生长的群体茶树鲜叶为原料,经初制工序和精致工序两大过程制作而成的,其中的沤堆和陈化工艺是六堡茶特有品质风格形成的关键。重点介绍六堡茶的加工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8.
广西六堡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堡茶是一种后发酵紧压茶,品质特点是“红、浓、陈、醇”,传统工艺的特点是渥堆发酵、蒸压、陈化。渥堆发酵主要机理是湿热和微生物作用,由此形成了六堡茶特有的的品质风格。六堡茶加工品质的高低与茶树品种的内含生物化学成分及适制性密切相关。本文介绍六堡茶品质及加工工艺特点,阐述了适制六堡茶的主要品种特性,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产业效益,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不同工艺六堡茶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传统工艺六堡茶和现代工艺六堡茶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工艺六堡茶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传统工艺六堡茶和现代工艺六堡茶主要特征成分含量差别显著,传统工艺六堡茶的氨基酸含量、茶多酚总量、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均比现代工艺六堡茶高;而传统工艺六堡茶的咖啡碱、茶褐素含量显著低于现代工艺六堡茶.传统工艺六堡茶和现代工艺六堡茶共检出49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均为共有成分,其中传统工艺六堡茶香气成分以醇类、醛类和酮类为主,相对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为反-2-反-4-庚二烯醛、β-芳樟醇、β-紫罗酮、苯甲醛、3,5-辛二烯-2-酮、十四酸等;现代工艺六堡茶香气成分以醛类和酮类为主,相对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为反-2-反-4-庚二烯醛、β-紫罗酮、3,5-辛二烯-2-酮、水杨酸甲酯、二氢猕猴桃内酯等.  相似文献   

10.
榨菜人工接种发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明确榨菜后熟机制、质量控制和工艺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人工接种发酵菌株试验,采用感官评定和理化指标比较方法确定榨菜腌制过程中较为理想的发酵剂组合。[结果]不同因素对榨菜产品品质影响顺序为:菌种比例〉含盐量〉接种量。榨菜腌制过程中较为理想的发酵剂组合:接种量4%,菌种比例为肠膜明串珠菌∶植物乳杆菌∶乳酸乳杆菌3∶1∶1,含盐量6%。该发酵条件在保证榨菜产品品质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榨菜生产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并使榨菜发酵周期大大缩短。[结论]该研究为榨菜微生物发酵剂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缩短六堡茶陈化时间,同时获得理想的品质,进行不同的渥堆发酵程度对梧州六堡茶陈化效果的试验研究,及干湿交替适度加温的仓贮方法对六堡茶陈化效果的试验研究。试验获得"陈化"工艺的改进和技术方案,达到较短时间内即获得"陈香"的品味,并总结出相应的工艺技术参数,为推进梧州六堡茶标准化、高效益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六堡茶茶褐素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英姿  逯钊琦  陈艳芳  刘艳妮  黄小燕  郑维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301-17303,17310
[目的]为六堡茶茶褐素的提取及生物活性的测定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考察了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六堡茶茶褐素产率的影响,优化了从六堡茶中提取茶褐素的最优工艺,并对所得茶褐素进行了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试验得出,提取次数和提取温度对六堡茶茶褐素产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影响不显著。六堡茶茶褐素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 g/ml、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80 min、提取次数4次,在此条件下茶褐素提取率为22.92%。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茶褐素对羟自由基清除能力高达74%,并且在低浓度时消除效果明显高于VC;对亚硝基的清除率达73%,与VC差别不大;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率虽较VC差些,但仍可达60%以上。[结论]六堡茶茶褐素含量较高,且茶褐素具有非常好的抗氧化活性,在抗氧化应用方面前景良好,也为六堡茶的深度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六堡茶具有减肥、降血糖及抗氧化等保健功能。本文就六堡茶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2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展望了六堡茶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人工接种黑曲霉、青霉、酵母3种真菌固态发酵普洱熟茶的饮用安全性,以普洱生茶、自然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为对照,采用茶汤灌胃昆明种小鼠法分别对3个茶样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实验测得普洱生茶、自然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人工接种真菌固态发酵的普洱熟茶的LD50分别为:12.21,13.99,12.58 g/kg体重;对应的LD50的95%可信限分别为14.06~10.61,15.80~12.39,14.32~ 11.00 g/kg体重.从食品毒理学的标准来看,3个茶样都属于实际无毒范围的物质.上述结果表明:人工接种真菌固态发酵的普洱熟茶具有很高的饮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以梧州六堡茶群体种为对象,筛选了有效积温、干燥度、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等气象数据,构建了六堡茶群体种气候适宜性区划的空间分析模型,绘制出六堡茶群体种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图。结果表明,梧州市大部地区是六堡茶群体种种植的最适宜区和适宜区,说明梧州市的气候非常适宜六堡茶群体种的生长。研究结果可为梧州市茶产业的种植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陈化年份分别为1、3、6、9年的传统工艺六堡茶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陈化年份传统工艺六堡茶品质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陈化年份传统工艺六堡茶感官品质特征、品质化学成分、香气主要成分均有差异。随着陈化年份增加,茶叶色泽由黑褐光润—黑褐—灰褐色转变,茶叶条索逐渐松散;茶叶汤色呈橙黄—橙红—红—红浓的变化趋势;茶叶最初的栗香消退,逐渐呈现陈香、参香;茶叶滋味最初的苦涩味消退,由浓厚转变为浓醇;叶底颜色由嫩绿—红褐—棕褐转变。9年陈的传统工艺六堡茶品质化学成分比1年陈的水浸出物降低16.2%,茶多酚含量降低34.1%,咖啡碱含量增加10.5%,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74.1%,茶氨酸含量降低98.9%,茶红素含量降低17.1%,茶褐素含量增加了248.2%,茶黄素变化不大。3年陈传统工艺六堡茶香气成分组成种类比1年陈明显下降,从56种下降到45种。1年陈、9年陈的香气成分以醇类、碳氢化合物为主,3年陈的香气成分以醛类、碳氢化合物为主,6年陈的香气成分以酮类、碳氢化合物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六堡茶毛茶感官品质的影响,为六堡茶毛茶加工标准的建立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直接露天日晒、萎凋棚凉晒、萎凋棚凉晒的同时辅以全程鼓风、提香机70℃干燥4个处理3种不同干燥工艺,研究对六堡茶毛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直接露天日晒干燥的六堡茶毛茶汤色较萎凋棚内晾晒干燥的六堡茶毛茶汤色黄,随着晒青时间的延长,露天日晒和萎凋棚内晾晒的六堡茶毛茶汤色均逐渐加深,同时随着晒青时间的延长,对比试验的六堡茶毛茶样的滋味渐次淡薄。【结论】不同干燥工艺对六堡茶毛茶品质影响各不同,以萎凋棚晒4h辅助鼓风工艺为佳,其次是提香机烘干工艺和露天日晒工艺,建议在有阳光的条件下优先采用萎凋棚晒4h左右辅助鼓风干燥。  相似文献   

18.
六堡茶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悦娟  孔祥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388-21390
分析了六堡茶的质量特色及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关键要素,包括社会环境、气候特点和生态地理环境、生产加工工艺三大方面,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深入开展六堡茶品质风味的研究、进一步研究品质与原产地的关联因素、制定六堡茶国家标准、建立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六堡茶是广西传统大宗土特产商品。文章介绍"广西六堡茶"公共品牌的发展历程,加工工艺的沿革与创新情况,提出培育广西六堡茶成为广西农业的优势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