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春引进油茶优良品种,栽植后对其进行地膜覆盖与不覆盖油茶幼林的生长量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地膜覆盖能够更好促进油茶的高生长和提高成活率,同时可以解决油茶生产中抚育管理投入大、劳动力紧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荒漠地带造林难的问题,2017年引进栽植了盐柳1号、新疆杨和速生杨,对这3个树种的生长情况进行比较,以选出适宜于本地栽植的优良树种。结果表明:盐柳1号适宜在荒漠地带栽植。盐柳1号的成活率、保存率、树高、新梢生长量和胸径均优于新疆杨,新疆杨优于速生杨;施肥对盐柳1号树高和胸径生长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对新梢长度生长影响很小,可以考虑不施肥。  相似文献   

3.
平衡根系无纺布容器苗造林试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应用平衡根系无纺布容器苗、塑料袋容器苗、蘸泥浆苗和裸根苗(对照)造林的8个树种的成活率、栽植初期生长量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采用不同类型苗木造林时侧柏苗的造林成本。结果表明:应用无纺布容器苗、塑料袋容器苗、蘸泥浆苗造林的8个树种的平均成活率较裸根苗造林提高151.9%~522.8%,栽植当年平均新梢生长量提高325.0%~1475.0%;应用平衡根系无纺布容器苗(侧柏)与塑料袋容器苗(侧柏)的造林成本相当,比裸根苗降低30.5%~32.1%,蘸泥浆苗与裸根苗的造林成本基本相当。应用平衡根系无纺布容器苗造林,不仅造林成活率高,在造林初期苗木的新梢生长量大,生长状况良好,其造林成本也较低。  相似文献   

4.
杉木连栽回心土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杉木幼苗盆栽试验表明,杉木逢栽0~20cm表层土,盆栽杉苗成活率只有24.4%,生长量比同层头栽土下降41.8%.经连栽与头栽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连栽林地杉木保存率比头栽下降13.2%,连栽杉木当年幼树高仅21.6cm,6年生树高也仅214.9cm,而头栽杉木当年、6年生树高分别达37.4cm和367.0cm.采用回心土造林,连栽杉木保存率提高16.8%,树高生长量提高37.9%~60.2%;营造1.53hm2回心土示范林,成活率和生长量均显著高于常规造林.研究认为,不利于杉木连栽生长的限制因子集中在0~20cm表土层,是导致杉木连栽成活率和生长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对89个黑杨无性系进行苗期试验测定,结果表明,大多数黑杨无性系适合在河南地区栽植,造林当年多数成活率在80%以上,不同无性系之间胸径和树高生长差异极显著,具有明显的遗传变异,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0.16%,8.57%,对胸径和苗高的生长进行多重比较,选出79-35,79-38两个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6.
刘槐东 《农技服务》2015,(3):129+139
按照不同的立地条件,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榆阳区南部山区栽植的侧柏容器袋苗与裸根苗造林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立地条件下,侧柏容器袋苗造林成活率、幼树高生长量均高于裸根苗,不同坡位间容器袋苗造林成活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对长林3号、4号、18号、40号、53号、166号油茶无性系采用6种基肥造林处理,连续观测造林后第1,2和3年各无性系树高、冠幅等生长量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肥处理对油茶幼林树高、冠幅等营养生长性状有显著影响,施用有机肥比复合肥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轻型基质容器苗造林早期生长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苗木类型和整地方式的马尾松幼林的造林成活率、生长状况、生物量和根系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容器苗可明显提高造林成活率、当年抽梢高和生物量;整地方式对造林当年的马尾松幼林影响不明显,而对3年生的幼林树高和抽梢高有着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江西省不同土壤条件下杨梅栽培技术,测定土壤含水量,观测发芽时间和数量、新梢生长量及生长速率、栽植成活率,探索沙地栽培杨梅的土壤改良方案,以期为杨梅的广泛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促进杨梅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厚荚相思无性系造林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厚荚相思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林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厚荚相思无性系造林的生长状况以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无性系造林的通直率比实生苗造林高;从树高年生长量、材积的年平均生长量和经济效益来看,无性系造林明显优于实生苗,但其年平均胸径生长没有树高生长明显。最后论述了厚荚相思无性系造林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分析厚荚相思无性系造林的若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不同抚育管理措施对油茶丰产栽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油茶林地采取不同的地形坡度、抚育方式、套种模式等措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油茶造林在10°-25°的栽培基地上油茶生长优势最強,在5°以下或25°坡度以上造林,油茶生长量均较小。(2)油茶林地套种豆科作物对油茶的生长发育非常有利。该试验中经过套种抚育2a后的油茶幼树平均高、平均地径分别为未套种抚育的油茶幼树平均高、平均地径的3.21倍和1.32倍。(3)运用"冬挖夏铲"式抚育措施能明显增加成年油茶结籽率、叶芽萌发数及花芽分化数。运用"冬挖夏铲"式抚育的油茶树在相同长度的枝条上茶籽数、叶芽数和花芽数分别比没有采取此种措施的油茶树增加了662.5%、657.1%、545.5%。冬要深挖,夏要浅挖,应"锄、挖、铲"结合,循环进行,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环割对油茶春梢萌发期营养生长及养分调控的影响及养分与春梢生长特性的关系,以7年生无性系油茶为材料,进行360°环割、180°环割和不环割3种不同环割量试验,于环割口愈合前后分别测定叶、根有机及无机养分,调查春梢叶片表型、新梢长度及粗度等性状特性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阐明油茶春梢生长与养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360°环割抑制了春梢生长,使单叶面积、新梢长度和粗度分别降低了9.47%、24.12%和20.55%,而180°环割对春梢生长影响不明显;(2)环割口愈合前,环割对油茶叶片氮的积累有抑制作用,对叶片磷、钾含量及根系氮、磷、钾的积累均有促进作用,环割口愈合后,环割对根、叶磷的积累影响不明显,但对氮、钾积累的抑制或促进作用仍然存在;(3)360°环割能明显促进油茶春梢叶片对可溶性淀粉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抑制春季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向根系运输;(4)油茶冬、春季叶片中氮、磷含量越高越有利于春梢生长,冬、春季根中氮、磷、钾养分含量高则始终不利于春梢生长,而春梢生长差会进一步影响根系有机营养的积累。可见环割促进了油茶叶片对磷、钾的积累,抑制了叶片对氮...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适宜在龙岩地区生长的油茶优良品种,分别对新罗、上杭、长汀等地引种的30个油茶品种进行2 a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30个油茶品种初期生长表现良好,各品种间地径、树高生长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红山1号地径生长量最大,平均可达1.42 cm;新罗2号树高生长量最大,平均可达101.5 cm;闽43号、赣9号2个品种在龙岩地区生长较好,适应性强,初期表现优秀,有望作为龙岩地区油茶栽植的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14.
造林密度对白杨杂种无性系初期生长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北威县毛白杨繁育基地,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造林密度(2 500、1 667、1 111、833、625、500、417株/hm2)对5年生毛白杨杂种无性系S86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影响,探讨造林密度对生长性状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造林后4年,造林密度对林分胸径、立木单株材积的影响效用突显出来并达极显著水平,对树高生长的影响仅在造林当年显著,对蓄积量的影响在前5年内的各年均呈显著水平;造林密度与胸径、单株材积的生长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蓄积量的生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树高生长呈显著负相关。造林密度对生长指标连年生长量的影响与造林密度和生长指标有关,一般造林密度超过1 111株/hm2时,连年生长量峰值出现较早,速生期持续期较短,低密度林分连年生长量峰值出现较晚;培育短周期S86无性系工业用材林,在造林后2~4年内是林分的快速生长期。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木麻黄无性系在闽南山地造林的可能性,分别在闽南沙地和山地两种立地类型土壤开展了木麻黄无性系平潭2#和A13造林试验,并在山地以当地普遍造林的桉树速生无性系DH32-29为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无性系平潭2#和A13在沙地和山地造林,成活率都较高,达90%以上,木麻黄无性系在山地生长量低于沙地,也低于山地速生桉树无性系DH32-29,但木麻黄无性系在山地造林当年高生长量达1m以上,表现出速生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潘世钏 《现代农业科技》2013,(16):146-147,166
初步调查分析了福建省内外14个油茶优良无性系在闽东福安种植当年的成活、生长表现及病害发生情况。油茶各品系造林成活率为50.0%~89.2%,以轻基质营养袋苗造林成活率高。不同品系的苗高、当年抽梢、冠径生长差异大;闽杂优15、闽杂优20、闽杂优16、赣州油2号、岑软2号、岑软3号、岑软11号生长快、冠径大;闽杂优26、赣州油18号等生长缓慢、冠径窄;闽杂优19、闽杂优1、赣州油14号、赣州油15号、赣州油7号等生长居中。各品系地径生长相近。受苗木病源、气候、林地等因子影响,参试品系均不同程度地感染油茶炭疽病,其中闽杂优品系感染率最高,89.07%中度受害;赣州油无性系病害感染居中,岑溪软枝油茶受害最低。岑软3号、岑软11号、赣州油18号3个品系抗病力较强。  相似文献   

17.
进行了南酸枣截干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截干与不截干造林当年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以及主干分叉数差异明显,同时造林第2年春截顶与不截顶其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及主干分叉数也表现出显著差异,以截干造林且第2年春再截顶较好。南酸枣生长对立地条件较敏感,营造南酸枣林时应选择水肥条件较好的立地。  相似文献   

18.
钭培明  卢良珍  樊青爱  龙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855-13856
[目的]研究油茶黑膜覆盖栽培技术以提高造林效果。[方法]研究黑膜覆盖和不覆膜2种处理对油茶苗木成活率、地径、苗高、分枝数、新梢长度的影响,并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调查油茶种植户的收入和成本。[结果]黑膜覆盖与对照相比,苗木成活率提高了5.94个百分点,苗木平均高增幅为13.06%,苗木地径增幅为17.31%,平均分枝数增幅为13.55%,新梢平均长度增幅为17.06%。[结论]黑膜覆盖能显著提高油茶苗生长量和存活率,促进油茶苗木的生长;与未覆膜相比,黑膜覆盖在造林成活率、苗高、地径、分枝数及新梢长度等方面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和木荷不同类型苗木造林后幼林生长建成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马尾松和木荷容器苗、裸根苗造林后幼树的生长建成差异,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开展其1年生容器苗和裸根苗造林对比试验。造林3 a后,对其保存率、生长量、根系特征及N、P养分质量分数等幼树生长建成指标进行调查、测定。结果表明:马尾松容器苗林分4年生幼树平均地径、树高及调查当年新梢生长量分别为35.52 mm、200.59 cm和105.59 cm,分别比裸根苗显著大31.71%、18.25%和21.13%;相对裸根苗,木荷容器苗林分生长量亦表现出较大优势,其地径和树高分别较裸根造林大4.36 mm和26.72 cm,并且调查当年的新梢生长量和保存率分别显著较裸根造林大19.68%和33.73%;两树种容器苗林分平均单株干质量均近等于裸根苗的2倍;容器苗林分根系发育均较相应裸根苗林分优,马尾松容器苗林分幼树平均主根长、根幅和一级侧根数分别比裸根苗相应指标大6.02 cm、14.30 cm和4.13条,木荷容器苗林分幼树平均根幅和一级侧根数分别比其裸根苗幼树相应指标显著高出14.24 cm和6.75条;两树种容器苗林分幼树N、P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裸根苗。因此,从马尾松和木荷不同类型苗木造林初期幼树的生长等相关结果看,容器苗根系的完整性保障其林分幼树根系的较好拓展和发育,利于造林初期其对养分的吸收进而促进地上部分生长;容器苗造林效果不仅体现在当年的成活率高、缓苗快,造林第3年幼林的生长建成及养分吸收优势仍在。  相似文献   

20.
不同立地条件下木荷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好、中、差3种立地条件下,选用木荷Schima superba容器苗与裸根苗进行成活率、树高和胸径生长量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处理木荷成活率、6年生树高和胸径生长差异极显著,立地条件与苗木类型间的互作效应也极显著。采用容器苗造林成活率、6年生树高和胸径生长量极显著大于裸根苗造林:不同立地条件下造林成活率、6年生树高和胸径生长量表现为:好的立地条件〉中等的立地条件〉差的立地条件,差异达极显著:经造林成本比较。容器苗比裸根苗造林成本低14.6%。研究认为,采用容器苗造林,木荷成活率高,生长量大,造林成本低,防护效果较好.在绿化造林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