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秋繁蚕种因气候恶劣、叶质差、病源多等诸多不利因素,往往导致收茧量、公斤茧制种量低而影响经济效益.我场80年代秋繁蚕种公斤茧制量仅l-2张,克蚁制种量也仅为3-5张,干部职工对秋繁蚕种产生了畏难情绪.近几年来,我场认真总结秋繁蚕种生产的经验教训,同时吸取兄弟场的生产经验,在秋繁蚕种上形成了一定的生产模式,秋繁蚕种收茧量、公斤茧制种量亦逐年提高.特别是1997年秋繁苏五、苏六,种茧调查良蛹率平均95%左右,公斤茧制种量全场平均4.2张,克蚁单产16.61张.  相似文献   

2.
<正> 我场普种生产占有相当大的比重。1990年制净种32.54万张,平均公斤茧制种4.5张,全部是在农村饲养原蚕收茧制种。为了使原蚕生产年年稳产、高产;制造出无病优质的蚕种,近年来,我们针对原蚕生产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加强了原蚕生产的管理,做到抓原蚕生产“四不放松”。即狠抓桑树的培护管理不放松;狠抓消毒防病,提高种茧质量不放松;狠抓技术培训,做到科学栽桑养蚕不放松:狠抓设备配套与经济扶持,建设规范化的原蚕基地不放松。因而原蚕生产在我场一直比较稳定。1990年春、秋两季,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仍创造了较好的成绩,超额完成了省公司下达的生产计划,蚕种品质达到和超过  相似文献   

3.
<正>在蚕种生产中公斤茧制种量的高低是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高低的重要标志。我场聚龙原蚕点,从1985年至1990年连续6个春秋都是饲养的苏5、苏6品种,春期公斤茧制种量一般都在5张以上,秋期在4张以上。克蚁单产春期达到20张左右,秋期15张左右,在苏南地区称得上是优质高产。总结聚龙原蚕点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我场于2007年春、夏两季在宁夏平吉堡建立原蚕区基地,开展种茧育制种工作.全年共计饲养原蚕120张,生产种茧5 000 kg,制造优质桑蚕一代杂交种1.5万张.平吉堡制种的一举成功,开创了在宁夏蚕区合作制造蚕种的先例.  相似文献   

5.
张原种收茧量是衡量原蚕饲养成功率高低的重要指标,而张原种制种量和公斤茧制种量则是制种成绩的主要指标,因此,如何提高桑蚕一代杂交种繁育系数即张原种制种量和公斤茧制种量是蚕种场所追求的一个主要目标。2010年很多蚕种场蚕种繁育系数比较低,质量差,张原种制种量在40张以下,公斤茧制种量3.0张以下,蚕种不受精卵及生种多。横县...  相似文献   

6.
<正> 如何掌握秋季制种特点,保证秋蚕生产稳产高产,提高养蚕制种系数是蚕种多年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场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公斤茧制种量仅2张左右。近几年来,我们认真总结历年的经验教训,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和办法,秋季养蚕制种成绩有了明显的变化,公斤茧制种量有了提高,其制种成绩如下表所示。  相似文献   

7.
对于蚕种场来说,一个原蚕点管理水平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取决于该点公斤茧制种量的大小,公斤茧制种量越高,张种成本越低,利润越高,反之,利润越低。因此,作为在原蚕点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必须通过各种途径要在茧量一定的情况下多制优良蚕种少淘汰,也就是如何提高公斤茧制种量。笔者通过几年在如东原蚕点工作,不断总结,摸索规律,坚持以防微为重点,以提高公斤茧制种量为目标的方针政策。连续几年公斤茧制种量都在4.5张以上(主要成绩见附表),种场和农户都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2001~2005年如东掘西原蚕点五年生产情况表年份饲养品种蚁量收茧…  相似文献   

8.
我场于1986年秋开始制种,7年间共制种52万多张。平均50kg茧制种量为162.61张。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种场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迫切要求提高50kg茧制种量,提高原种繁殖系数,提高经济效益。根据我场历年的繁育成绩,提高50kg茧制种量是有潜力、有可能的。从表1可以看出,在我场的蚕种生产历史中,曾出现过令人满意的成绩,如黄洞1991年秋繁高丝量品种“芙蓉×湘晖”的成绩。通过几年的实践,我对提高50kg种茧制种量,有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正> 随着我省蚕桑生产的不断发展,蚕种需求量的增加,我场于1980年开始发展农村原蚕区,使我场蚕种生产量从1979年的4.7万张,发展到1992年春一期生产18万张。目前,我场同时存在四种制种形式,即场内养蚕制种、原蚕区回场制种、原蚕区就地集体制种和原蚕区就地联户联产制种。原蚕区就地制种起步较晚,但效果较好,只要加强管理,有利于提高蚕种产质量。一、就地联户联产制种是一个好形式我场原蚕区大丰县新丰镇裕南村,从1985年起实行就地集体制种。目前一期能饲  相似文献   

10.
张明君 《江苏蚕业》2001,23(4):41-42
公斤茧制种量是种茧质量的体现,是制种能力和制种水平的标志。提高公斤茧制种量是降低张种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几年来我们对此作了探索和努力,取得明显成效。全场平均从1998年的公斤茧制种4.2张,增加到今年的5.3张;张种生产成本下降4.23元。 提高公斤茧制种量是个系统工程。它关系到整个生产过程的方方面面,除正常的生产操作之外,我们认为以下几个问题更要值得重视,合理解决。1蚕体健壮、茧质优良是基础1.1桑叶优质无污染 桑叶是蚕的粮食,优良的桑叶才能蚕体健康。桑叶污染是蚕种生产的大敌,它严…  相似文献   

11.
一年来,在上级的领导下,场党支部坚持集体领导,在工作上,不断对职工、干部进行教育,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在生产上,以狠抓防病灭毒为中心,调动全场人员的积极性,养好原蚕,制好种,保证种质,稳定蚕种供应。今年我场饲养了原种6904张,生产蚕种91483张。其中饲养二化原种671张,制种21314张,全年二化平均单张产种31.8张,担茧制种157.3张。春制二化平均单张产种37.3张,担茧制种164.4张,比1981年担茧制种155张提高了将近  相似文献   

12.
<正>我场地处徐州市西郊,年制种能力25万余张.1993年前生产蚕种基本是无毒种,曾多次受到省蚕种公司的表彰.但由于近几年我市蚕桑生产的迅速发展,加之个别用种单位只为一己之利,不顾蚕农利益,致使外地超毒蚕种乘隙而入,导致农村丝茧育发生微粒子病并呈蔓延趋势,也严重威胁了我场的蚕种生产和蚕种质量.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我场保持清醒头脑,始终坚持对蚕农高度负责的态度,依靠科技进步,强化质量管理,认真  相似文献   

13.
<正> 如何提高秋蚕公斤茧制种量,特别是原蚕区公斤茧制种量,保证秋蚕生产稳产高产是我们蚕业工作者多年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场从一九七九年到一九八二年四年间秋季原蚕区公斤茧制种平均仅二张左右,自一九八三年以来我们认真总结了历年的经验教训,采取了分组承包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办法,使秋季原蚕制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一九八三年到一九八六年三年间公斤茧制种成绩有了进步、提高,连续三年超过了春季,其成绩比较表如下:  相似文献   

14.
陈荣娣 《江苏蚕业》2003,25(4):29-30
<正> 原蚕生产的目的是要生产蚕种,在注重提高蚕种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克蚁单产和公斤茧制种量是蚕种场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要提高公斤茧制种量,就必须认真掌握养蚕制种各阶段的关键技术措施,提高原蚕造卵数,提高发蛾率和单蛾产卵量。  相似文献   

15.
我场在蚕种生产上,曾遭受过严重的微粒子病危害,单从1985~1986年这两年来说,共计有原蚕饲养户270个,其中病毒户70个,占25.9%,总产种茧16375.05公斤,其中病毒种茧937.4公斤,占34.6%;共生产蚕种62586张,其中病毒蚕种38334张,占G1.25%。因受微粒子病危害,淘汰病毒种茧和蚕种共损失资金达124000多元。由于微粒子病分布广泛,严重污染原蚕村,使原蚕村无法养原蚕,蚕种场无法制种,以致蚕种生产停滞不前。然而,后来在省、市、县丝绸公司特别是省蚕研所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全面推广使用次氯酸钠消毒,使微粒子病危  相似文献   

16.
原蚕生产的目的是生产蚕种,在提高蚕种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克蚁单产和公斤茧制种量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提高公斤茧制种量,应认真掌握养蚕制种各阶段的关键技术措施,提高原蚕造卵数,提高发蛾率和单蛾产卵量.  相似文献   

17.
<正>以原蚕区种茧生产为依托,生产繁育一代杂交种是现有蚕种场普通种生产的主要途径。凉山州蚕种场年生产普通种40多万张,全部来自于农村原蚕区收茧制种。从目前蚕种的生产状况看,原蚕区的种茧生产水平,完全决定了蚕种生产的质量高低和经营效益。当前,在农村蚕桑经营体制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蚕种生产经营者必须考虑面对蚕茧市场的变化,从  相似文献   

18.
将一代杂交种生产安排在温度、湿度较适宜的月份进行,有利于提高蚕种的产量与质量。在高温季节如5月中旬至8月中旬这个时期出库原种饲养,因叶质差、温度高、湿度大等因素不利于养蚕制种,生产上如果采取常规的技术措施,蚕种产量与质量将难以保证;广西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普通种场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技术对策,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虽然在高温季节产量相对低一些,但单张原种产种达58.4张,公斤茧制种量达3.45张。  相似文献   

19.
原蚕区就地制种是解决蚕种生产劳动力紧张一个十分重要方法,为进一步比较就地制种与种场制种两种模式在生产成本、㎏茧制种量和蚕种质量等指标的差异,2016年,笔者选择了规模适中的4户原蚕户进行对比试验。通过对比发现就地制种后期死蛹率、kg茧制种工资下降;良卵率与kg茧制种量提高;杂交彻底率略有下降,进一步证明推广就地制种是蚕种生产一项利大于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优良的蚕品种是提供优质原料茧的基础,近年来,大量推行了多丝量蚕品种,其杂种优势强,产茧量高、茧层厚、丝长长、解舒好、出丝率高。一般茧丝质优良的蚕品种,原蚕体弱,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差,繁育系数低。我省引进的菁松×皓月公斤茧制种2.14—3张;青蕾×镇珠公斤茧制种3张;八字号种公斤茧制种2张;苏花×春晖公斤茧制种1.5—2张。日_3×中_(5.6)制种也较困难,公斤茧制种2.66—3.47张.无论春用品种和夏秋用品种,蚕种场都要求具有较满意的制种性能,制种能力薄弱即使一代杂交种表现再好也难于推广,特别是在大量蚕种依赖农村原蚕区繁殖的地区,制种性能的高低,已成了审定合格种能否快速扩大的一决定因素,从而影响到育成品种的推广。这就要求育种工作者,在培养过程中,必须对蚕品种的制种性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掌握品种特性,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措施,是可以提高和稳定繁育系数的。如菁松×皓月,浙江省有的种场公斤茧制种春5.26张,克蚁制种20.18张;秋5张/公斤茧,15张/克蚁。同样的品种,山东省有的种场克蚁制种21—22张。四川西昌黑沙河种场菁松×皓月,八字号品种也能制4—4.5株/公斤茧。为此,我们1991年秋季就日_3、中_(5.6)原蚕的制种性能再一次进行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公斤茧制种4.10张,克蚁制种12.8张,现将繁育试验材料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