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小麦D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小孢子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发现,D型不育系小孢子在“小液泡期”即表现出败育迹象。花粉败育过程中,小孢子液泡膜和细胞质膜断裂破碎,细胞质解体,线粒体、质体、内质网等细胞器解体或退化,绒毡层持续不解体,并缺少乌氏体的分泌。小孢子细胞解体顺序为:细胞膜首先断裂,细胞质分解变稀薄,然后是核膜断裂,细胞核降解,细胞质及细胞核降解物质充满整个药室,最后核仁解体。  相似文献   

2.
小麦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花粉发育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小麦83(21)35核背景下三种细胞质雄性不育系(T,V,K)及保持系的花粉发育过程进行了超微结构研究,发现T型和V型不育系花粉败育前和败育中,液泡膜处于解体状态,细胞质和液泡间的有效分隔被破坏,液泡对细胞质的吞噬细胞强烈,线粒体等细胞器解体或退化,V型不育系花绒毡层内表面缺乏乌氏体分泌,在K型不育系花粉败育前,没有观察到线粒体,质体等细胞器结构方面的异常变化,但见到一种同心圆复合膜状结构以很高  相似文献   

3.
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小孢子母细胞败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具有哈克尼西棉(Gossypiumharknessii)细胞质的显性无腺体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孢子母细胞发育过程进行了细胞学研究。不育系可以正常形成孢原细胞、造孢组织细胞以及小孢子母细胞,其药壁分化正常。但在减数分裂前期,绒毡层解体,小孢子母细胞液泡化而退化,减数分裂不能进行。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孢子母细胞败育可能与作为营养源的绒毡层提前解体有关。  相似文献   

4.
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孢子败育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丽梅  艾素云  周瑞阳 《作物学报》2007,33(6):999-1003
对同质异核的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L23A和K03A的小孢子发生和败育过程进行了细胞学比较观察。结果发现,2个不育系的败育过程有一定的相似性,败育都发生在四分体及单核小孢子时期;单核小孢子外壁发育都出现异常,小孢子原生质收缩变形或解体;花药壁的中层延迟解体,绒毡层出现细胞融合、液泡化、提前脱离药壁进入药室和过早解体等异常行为。但两者败育的过程又有一定差异,单核早中期,L23A的小孢子发育基本正常,而K03A的小孢子外壁发育不良,壁薄且质脆、易破损,刺稀少细小;L23A的小孢子外壁在单核后期解体成为念珠状,而K03A的小孢子外壁在发育过程中破损、逐渐溶解;小孢子外壁解体过程中,L23A的小孢子原生质收缩为核质不分的一团,而K03A的小孢子原生质逐渐解体。  相似文献   

5.
从细胞学角度研究番茄雄性不育系JL-2和可育材料小孢子的发育机理,进而研究雄性不育JL-2番茄败育的细胞学机理。结果表明:可育番茄小孢子发育主要包括小孢子母细胞时期、四分体时期、单核小孢子时期和成熟花粉粒时期,期间小孢子发育靠绒毡层不断自我解体而提供营养。番茄雄性不育系JL-2小孢子败育发生在小孢子母细胞时期、四分体时期以及单核小孢子时期。败育原因为绒毡层细胞发育异常,具体表现为在小孢子发育期间绒毡层细胞提前液泡化,不能正常提供营养物质给小孢子,在四分体期和单核小孢子期,绒毡层高度液泡化,径向膨大,挤压小孢子母细胞,从而使小孢子母细胞不能正常发育而导致花粉畸形而败育。  相似文献   

6.
两个萝卜雄性不育材料胞质的细胞学与分子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研究以晚抽薹萝卜雄性不育系及其相应保持系为试材,石蜡切片法显微观察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学结果表明:不育系NAURWA01、NAURWA13败育方式相似,在四分体之前的小孢子与保持系没有明显差别;单核小孢子早期绒毡层出现小液泡,逐渐汇集成大液泡,外粉壁变薄,绒毡层径向伸长异常膨大,挤压小孢子,细胞质紧缩,绒毡层延迟解体,不能为核有丝分裂提供能量,致使小孢子败育,最后一同降解.利用2对特异引物扩增Ogura相关基因,在不育系NAURWA01、NAURWA13中扩增出与Ogura相关基因分子量相同的特异条带,而在保持系没有任何条带出现.对特异条带回收克隆测序发现与orf138同源性很高,但是在编码区有3个碱基的差异.推测两个萝卜不育系属于Ogura CMS的变异类型.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棉花晋 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细胞学特征。结果表明 ,1晋 A不育系雄性败育的主要时期是在造孢细胞增殖——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时期。大部分小孢子母细胞在形成过程中退化解体 ;少数小孢子母细胞能进一步发育并开始减数分裂 ,但都仅停留在减数分裂前期 ,该不育系绒毡层提早解体与小孢子母细胞解体有关。 2小孢子母细胞和绒毡层细胞中的线粒体异常 ,对晋 A不育系小孢子败育有直接的影响。线粒体异常表现的特征为 :线粒体肿胀破裂 ,内嵴溶解、消失  相似文献   

8.
红麻GMS与CMS小孢子败育过程的细胞学及组织化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琼  黎桦  赵嘉  周瑞阳 《作物学报》2010,36(8):1414-1424
以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GMS)L23A、保持系L23B及从该保持系中发现的细胞核雄性不育系(CMS)L23BS为材料,采用石蜡显微制片技术,在光学显微镜下比较观察了三者花药发育过程中小孢子的发育过程及组织化学变化。结果表明,L23A的花药发育过程中,小孢子发育的不同阶段均出现败育现象,最早的败育表现为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之前的退化解体,最终形成空的花粉囊; 有的因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异常而导致不能形成小孢子四分体;有的因小孢子在四分体中不能正常释放而败育,同时绒毡层细胞过度液泡化,并提早解体死亡; 花药发育早期含有少量蛋白质和淀粉,随着花药的发育逐渐变少。而L23BS小孢子败育的时期集中于四分体至单核花粉期间,表现为小孢子发育异常,有些小孢子不能从四分体里释放出来而影响其正常发育。在四分体以前与可育系类似,花药含丰富的蛋白质和淀粉。在败育的过程中,花药中的蛋白质和淀粉含量渐渐减少,但药隔组织中的在颗粒淀粉含量几乎不变。  相似文献   

9.
从细胞学的角度对小麦83(21)35核背景的T型、V型和K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花粉败育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三类不育系的小孢子发生过程基本正常,T型不育系的花粉主要在小孢子后期发生败育,以典败型和圆败型为主;V型不育系的花粉主要在小孢子后期至二细胞花粉期败育,以圆败型和浅染败型为主;而K型不育系的花粉主要在二细胞花粉后期至三细胞花粉期败育,以浅染败型和深染败型为主。药室合并现象普遍发生是T型不育系花药的一个突出特点,而V型和K型人育系花药各壁层的发育是正常的。核质发育关系不协调是不育系花粉败育的根本原因。细胞学观察结果可以作为不育细胞质类型划分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梁小红  仪治本  赵威军  段运平  崔贵梅  孙毅 《作物学报》2006,32(8):1107-1110,T0001
高粱凡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性(CMS)的细胞质来源于IS12662C,A2细胞质杂交种目前已用于生产。本文以A2/B2 V4为材料,对A2CMS小孢子败育过程作了细胞学观察,并对小孢子败育过程中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作了分析。研究发现,在A2雄性不育系A2V4的花药发育过程中,绒毡层细胞不形成或提前解体;绒毡层细胞畸形化;绒毡层细胞虽发育正常,但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异常;这些都导致小孢子退化。A2细胞质雄性不育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从后期Ⅰ开始出现异常,同源或姊妹染色体向两极分离时滞后或不分裂;染色体多倍化;一个细胞内出现多核和多核仁现象,最终导致小孢子败育。  相似文献   

11.
洋葱63A细胞质雄性不育与绒毡层的提早衰退有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园园  杨清  严继勇  陈敏 《作物学报》2006,32(3):369-372
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机理的细胞学研究在许多作物上已有报道,如拟南芥、大豆、水稻、小麦等,但在国内至今未见关于洋葱的此类报道。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洋葱不育系63A和保持系63B进行花药发育过程中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不育花药花粉母细胞时期,花粉母细胞发育正常,花粉囊形状不规则,绒毡层发育迟缓。四分体时期,四分体形成正常,中层严重退化,绒毡层与药室壁完全脱离,细胞质浓缩、空泡化。利用DNA梯度技术发现不育系绒毡层细胞提早发生程序性死亡。小孢子发育时期,小孢子细胞质发生浓缩、降解,绒毡层完全解体。推测不育系小孢子败育与中层、绒毡层提前衰退有关。  相似文献   

12.
玉米基因雄性不育系(ms2/ms2)小孢子败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季良越  季洪强 《作物学报》1997,23(5):545-549
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同一核背景的ms2不育花药和正常可育花药进行了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比较观察。结果表明,ms2不育花药小孢子在幼小孢子期至中小孢子期瓦解。小孢子从四分体释放后,原外壁上没有孢粉素沉积,花粉外壁不能发育。不育花药大多数绒毡层细胞在幼小孢子期显示出明显异常,表现为质体、线粒体等细胞器退化,内质网网络细而少,液泡膜内陷吞噬细胞质,细胞内侧没有乌氏体形成,细胞质内出现大量沉积有浓染颗粒的大  相似文献   

13.
萝卜胞质紫菜薹雄性不育系花药发育的细胞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2种细胞质紫菜薹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形态学观察表明,供试不育系的雄蕊都深度退化,花药内无花粉。改良不育系小孢子在四分体前发育正常,在单核小孢子期,绒毡层异常膨大挤压小孢子,造成小孢子发育营养不良,引起小孢子败育。Ogura不育系的小孢子发育有所不同,它在孢原细胞分化期之前就已有53%败育,不形成花粉囊;形成花粉囊的孢原细胞大多只形成2个体积很小的的花粉囊,其中的小孢子发育与改良不育系的小孢子发育相似:单核早期绒毡层膨大挤压小孢子,使小孢子败育。  相似文献   

14.
高粱非迈罗型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系A2V4,具有来源于IS12662C不育细胞质和Chicklett细胞核背景,以A2V4组配的杂交种已用于生产。以A2V4/B2V4为材料,对A2CMS的花药发育及小孢子败育过程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研究。结果发现,在A2V4雄性不育系的花药发育过程中有大量异常现象。药室的绒毡层细胞不形成或提前解体;药室内的花粉母细胞不发育或小孢子液泡化;绒毡层细胞发育异常,出现巨型化而挤满整个药室;绒毡层细胞虽发育正常,但花粉母细胞发育异常,在造孢细胞时期即开始出现变形现象,随后发生粘连退化;绝大部分花粉母细胞不能完成正常的减数分裂过程形成四分体,导致小孢子退化。  相似文献   

15.
利用活体荧光显微术,PEG切片荧光显微术,半薄切片光学显微术和透射电镜观察了粳稻台中65小孢子形成和发育过程中胼胝质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胼胝质最早于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期出现于花粉囊中。进入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胼胝质首先在小孢子母细胞靠近药室中央的初生细胞壁上沉积,并于减数分裂Ⅰ终变期形成完整的胼胝质壁;随后胼胝质在小孢子母细胞中央开始沉积,并向四周扩展形成第1个赤道板,随后形成第2个赤道板;减数分裂后,四分体周围的胼胝质解体释放出小孢子。小孢子早期,绒毡层细胞中积累胼胝质类物质,小孢子核周围也开始沉积胼胝质,逐渐形成完整胼胝质壁;小胞子晚期,绒毡层细胞开始解体,药室内壁细胞开始加厚,其加厚的物质为胼胝质类物质。二胞花粉早期,小孢子进行不均等分裂,形成营养细胞和具有胼胝质壁的生殖细胞,随后营养细胞的细胞质中积累胼胝质,生殖细胞的胼胝质壁开始解体;二胞花粉晚期,药室内壁加厚完成,营养细胞的细胞质中继续积累胼胝质,花粉成熟期,营养细胞的细胞质中积累了大量胼胝质。对胼胝质在小孢子形成和发育过程中的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辣椒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育及脯氨酸等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辣椒雄性不育系9601-A和保持系9601-B的小孢子发育过程及其脯氨酸、可溶性蛋白、粗蛋白的含量和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进行了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9601-A的雄性败育发生在减数分裂末期Ⅱ阶段,导致败育的主要原因是花药绒毡层细胞的高度液泡化,致使小孢子在发育过程中得不到正常的营养供给而死亡;不育系花药可溶性蛋白和粗蛋白(总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保持系,而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则高于其保持系。  相似文献   

17.
高粱A2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性(CMS)的细胞质来源于IS12662C, A2细胞质杂交种目前已用于生产。本文以A2/B2V4为材料,对A2 CMS小孢子败育过程作了细胞学观察,并对小孢子败育过程中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作了分析。研究发现,在A2雄性不育系A2V4的花药发育过程中,绒毡层细胞不形成或提前解体;绒毡层细胞畸形化;绒毡层细胞虽发育正常,但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异常;这些都导致小孢子退化。A2细胞质雄性不育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从后期Ⅰ开始出现异常,同源或姊妹染色体向两极分离时滞后或不分裂;染色体多倍化;一个细胞内出现多核和多核仁现象,最终导致小孢子败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