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丽仙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8):104-104,110
介绍了优质苹果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高标准建园、加强肥水管理、进行合理的整形修剪、加强花果管理,提高果实品质、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等。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近年来甘肃灵台县大量普及和应用苹果套袋技术,苹果果实的外观以及质量大幅度得到提升,但是伴随着外观质量的提升同样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花果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给果农带来了巨大的困扰。文章就苹果套袋前的花果管理技术进行分析,简要介绍花果套袋技术,探究现阶段花果管理技术现状与问题,并提出若干对应策略,以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优质红富士苹果生产管理技术,包括整形修剪、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等内容,以供苹果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4.
疏花疏果是苹果花果管理的重要环节,具有调节树体负载量、果树大小年、提高优质果实率等重要功能,从而使果树达到优质丰产效果。综述了国内外苹果人工疏花疏果、化学疏花疏果、疏花疏果剂种类和机理、疏花疏果对果实品质影响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展望了苹果疏花疏果发展前景,对苹果疏花疏果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旨在为苹果疏花疏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从品种、土壤条件、水肥管理、花果管理、树体管理、光照条件、病虫防治和贮藏条件等影响苹果品质的因素方面,作者对优质苹果生产管理技术进行了探讨,总结出了几项提高苹果果品品质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6.
作者分析了通渭县苹果发展前景,并从苹果园的建立、嫁接、果园的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及采后处理等方面提出了苹果种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红富士苹果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介绍了红富士苹果的栽培技术,包括土壤管理及改良、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和果实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红富士苹果的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华冠苹果树势衰弱、果实个小、品质差的不良现状,通过增施肥水、加强地下管理;高光效树形整形、培育健壮结果枝;严格花果管理;综合防治病虫害等综合管理措施,实现华冠苹果优质、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9.
张永明 《甘肃农业》2005,(10):185-186
陇东地区是苹果的优质栽培区。近年来,苹果作为振兴地方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而受到普遍重视,许多提高苹果品质的新技术被采用,尤其是套袋技术的普遍运用,对提高苹果品质、降低农药残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生产中还存在商品率低、果实着色不够、果面不光洁、易发生日灼等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通过对苹果套袋机理的研究,从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梨花果期管理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果期管理是梨生产中的关键环节,管理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梨园产量的高低和果实品质的好坏。花果管理包括人工辅助授粉、疏花疏果和果实套袋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24年生的红富士苹果为试材,在花序分离至铃铛花期、盛花期、盛花后7天和盛花后15天以间距20em进行一次性疏花疏果并定单果试验。结果表明:疏花疏果时间越早,坐果率和果实品质各项指标表现越好,以花序分离期至铃铛花期进行一次性疏花效果最为显著,其花序坐果率、单果重、着色指数、光洁度指数、果实去皮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6.8%、20.96%、14.44%、13.58%、4.55%、6.39%和13.87%;可滴定酸含量略高于疏果晚的处理和对照。  相似文献   

12.
苹果在我国果树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疏花疏果作为提升果园生产效益的花果管理技术尤显重要。本文从疏花疏果剂的种类和的作用机理两方面介绍了几种可应用于苹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以期为今后苹果生产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推广和使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刘升球  区善汉  梅正敏  甘海峰  张社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01-18702,18781
[目的]对Navelate脐橙(Citrus sinensisOsbeck cv.′Navelate′)的落花落果情况进行观察研究,为制定合适的保花保果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树势中庸一致的2株树,2008年从4月7日开始,2009年从3月24日开始,每天调查其落花落果数量,探讨其落花落果规律。[结果]2008年Navelate脐橙的落花从4月上旬开始,持续到4月下旬,2次落花的高峰期为4月12-14、16日。生理落果从4月下旬开始,持续到6月下旬,第1次生理落果从4月下旬持续到5月下旬,落果高峰为5月14、89日;第2次生理落果从5月中旬开始持续到6月下旬,落果的高峰期为5月16-20日。2009年Navelate脐橙的落花从3月下旬开始持续到4月下旬,2次落花高峰为3月28-31日和4月10-17日。落果从4月下旬开始,持续到6月中旬,第1次生理落果从4月下旬持续到5月下旬,落果高峰期为4月25-28日和5月5-10日;第2次生理落果从5月中旬开始,持续到6月中旬,落果高峰为5月10-18日。在2008、2009年,Navelate脐橙的坐果率为1.09%-2.30%,脐黄落果率为19.00%39.20%,裂果率为11.80%-14.80%。[结论]该研究弄清了Navelate脐橙的落花落果、脐黄和裂果规律,可为保花保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生产实践和统计分析,结合生产管理技术应用,掌握了导致芦柑落花落果的生理性和环境方面的具体原因,提出防止芦柑落花落果的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王林’苹果化学疏花疏果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年生‘王林’苹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药剂不同浓度对其花果疏除效应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期喷50-100倍石硫合剂、150—250倍疏花剂、30~50g/L花生油和橄榄油以及0.3—0.5g/L乙烯利,对‘王林’苹果花果均有不同程度的疏除作用,从坐果率、空台率、单果比例等多方面考虑,效果最好的为石硫合剂75倍和疏花剂1号200倍。药剂处理后单果重、果形指数、果面色泽、果面光洁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对果肉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影响不一,正负作用同时存在。综合比较所有的果实品质指标,效果最好的为石硫合剂75倍、疏花剂1号200倍和花生油、橄榄油40舄/L。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优质高档无公害苹果生产技术的关键,建园标准、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无公害病虫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解决在野外难以用普通数码相机拍摄出微小花果清晰照片的问题。[方法]先将普通数码相机的拍摄模式设置为"微距"(或"柔和人像"),关闭闪光灯。然后,用放大镜将要拍摄的花果放大,再用数码相机的镜头对着被放大的花果进行自动对焦。当液晶屏上显示出对焦完成的绿框,且此时液晶屏上的花果图像变得比较清晰时,则可按动快门按钮进行拍摄。照片拍摄好后,可在电脑上对照片进行选择、剪辑或放大等后期处理。必要时,也可以用专业的图片处理软件对照片进行处理。[结果]利用此方法,在野外对画眉草(Eragrostis pilosa)、金盏银盘(Bidens biternata)和蒺藜(Tribulus terrester)的花序或花进行拍摄,均能获得比较理想的照片。[结论]通过加置放大镜改变数码相机的光学系统,可以改善普通数码相机对微小花果的拍摄功能,能很容易地拍摄到微小花果的清晰照片。  相似文献   

18.
以丹霞、富士、乔纳金、嘎啦4个苹果品种为试材,用不同浓度的疏花剂施易乐(清水为对照)对其中心花及果实进行喷布,并对不同生长期的果实横径、纵径和成熟期果实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施易乐对幼果的正常膨大以及中后期的果实生长速度无不良影响;对果实品质指标果形指数、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亦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不同药剂喷施处理对海南油茶保花保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茶试验基地设定15个处理,分别在花期喷洒不同类型及浓度的药物进行保花保果处理,并以喷洒清水为对照;采收成熟果实,测定其产量和单果重、横纵径、籽粒重等果实指标,进行生物统计分析,并结合喷洒成本,计算经济效益,筛选出海南油茶最适宜的保花保果药物及浓度。结果表明:0.5%硼砂、20 mg/L GA_3、800倍爱多收和0.1%硼砂+800倍爱多收+800倍高美施处理的株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0.5%硼砂处理的果实横纵径显著高于对照组;20 mg/L GA_3、0.1%硼砂、800倍爱多收处理的单果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各处理的籽粒重和出籽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说明赤霉素、硼砂、爱多收、高美施等药物处理对增加油茶产量和提高单果重有显著性作用。这些药剂价格低廉企且易购买,对提高海南油茶的经济效益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从网站主页的总体布局情况、栏目建设情况和信息服务情况分析了目前水果信息服务网站建设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果信息服务网站建设的策略:(1)完善页面设计和维护工作;(2)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3)注重特色资源的服务;(4)充分利用已建的服务平台提供信息服务;(5)从供求信息的提供、特色产品的推介服务入手,为未来的电子商务做好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