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分析可能影响宫颈细胞学检查(TCT)结果的相关因素及阴道镜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作用,以减少宫颈病变漏诊。方法对12例TCT检查正常患者,临床症状或体征可疑,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可能影响TCT结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如何减少和避免宫颈病变漏诊。结果 12例TCT检查正常患者,临床症状或体征可疑,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结果诊断为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CIN II~III 8例,原位癌1例,浸润癌3例。结论 TCT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重视病史及临床症状,必要时行阴道镜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环行电刀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5年9月在我院行LEEP治疗宫颈病变的130例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在炎症或赘生物病变外缘1~2 mm进出电极,切除全部宫颈移行区,切除组织全部送病检。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病人反应及术后修复情况。结果:LEEP平均手术时间5 min,出血量9.5 mL。LEEP标本病检比阴道镜下活检结果轻。结论:LEEP对包括炎症、损伤、癌前病变、HPV感染等宫颈病变是一种非常理想的诊断、治疗手段。尤其适用于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环行电刀切除术(U亚P)治疗宫颈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5年9月在我院行LEEP治疗官颈病变的130例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在炎症或赘生物病变外缘1~2mm进出电极,切除全部宫颈移行区.切除组织全部送病检。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病人反应及术后修复情况。结果:LEEP平均手术时间5min,出血量9.5mL。LEEP标本病检比阴道镜下活检结果轻。结论:LEEP对包括炎症、损伤、癌前病变、HPV感染等宫颈病变是一种非常理想的诊断、治疗手段。尤其适用于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柏氏液基细胞学联合电子阴道镜组织学检查在检查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应用液基细胞学联合电子阴道镜组织学检查的661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661例患者中,检出异常患者105例,占总检查人数的15.89%。结论液基细胞学联合电子阴道镜组织学检查是筛查宫颈病变的可靠方法,在改善宫颈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粤东地区生殖道HPV分型及其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19 178例宫颈样本作HPV分型检测,其中8 399例进行阴道脱落细胞液基细胞学检查,分析HPV亚型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 HPV阳性感染率为16.94%,其中高危型、低危型HPV分别占81.55%、18.45%;最常见高危与低危亚型分别是HPV52(16...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2例CIN患者采用LEEP进行治疗,对其临床疗效作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LEEP治疗的92例CIN患者术前术后病理诊断不变者占52.2%(48/92);术后病理诊断级别下降者占33.7%(31/92),上升者占17.4%(16/92),宫颈管受累18.5%(17/92),手术切缘阳性3例,术中出血达50 mL仅4例。术后病理报告切缘CIN残留3例。随访所有患者仅有2例在术后3个月复查细胞学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其余均为正常。结论LEEP是治疗CIN的安全有效方法,只要掌握手术指征,规范手术步骤,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患者孕前宫颈电环切除(LEEP)术对妊娠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分析年龄小于40岁有生育要求确诊为CINII、III级的82例患者(研究组)宫颈电环切除术后妊娠及结局,与同期年龄小于40岁有生育要求未作任何宫颈治疗且宫颈涂片阴性的82名妇女(对照组)的妊娠及结局进行比较。结果两组2a内受孕情况、妊娠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妊娠的76例在妊娠期间细胞学和阴道镜随访无复发。结论宫颈电环切除术是治疗宫颈CIN安全有效的方法,只要掌握手术指征、范围和技巧,对妊娠及结局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胡萍  文华 《长江大学学报》2006,3(4):283-283,285
目的:探讨高频电刀(Leep)在治疗官颈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不同类型宫颈疾病269例(官颈重度糜烂209例.官颈息内34例.宫颈肥伴纳氏囊肿11例.官颈尖锐湿疣8例.官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7例)呆用Leep手术治疗.切除组织全部送病检.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疗效。结果:Leep治疗宫颈疾病一次成功率为98.51%(265/269)。平均手术时间4min,平均出血量7mL。无继发感染和官颈管狭窄发生。结论:Leep治疗宫颈疾病.操作简单、安全,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成功率高,目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查在诊断宫颈病变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128例宫颈病变患者行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查,并与宫颈活检进行对比,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宫颈病变诊断的准确率。结果液基细胞学检查鳞状细胞癌(SCC)检出率与宫颈活检检出率相同,对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其检出率达100%。结论液基细胞学技术是筛查宫颈病变的可靠方法,在提高宫颈疾病诊断率,提高治疗效果及预后方面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阴道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病例1308例,将阴道镜检查结果与镜下定位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阴道镜对宫颈炎症、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8%(1125/1150)、94.9%(93/98)和100.0%(60/60)。结论:阴道镜检查对早期发现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亚临床人乳头状病毒感染(SP I)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源-汇"理论,利用"源"汇"景观指数分析方法,计算甘肃定西关川河流域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源"汇"景观指数(LWLI,Location-weighted landscape index),对比分析"源"汇"景观空间格局变化与土壤水蚀的关系。结果表明:(1)关川河流域从1995年到2010年的LWLIelevation、LWLIdistance和LWLIslope指数呈降低的趋势。在高海拔和距流域出水口较远的区域,"源"景观的贡献逐渐小于"汇"景观的贡献。林地主要分布在坡度较小的地区,而草地主要分布在坡度较大地区。(2)"源"汇"景观综合指数LWLI从1995年到2005年持续下降,但2010年的LWLI值比2005年又有所提高,说明由于地区人口的扩大和自然资源的限制,某些地区农地扩张的压力依然很大。(3)20年间流域大气降水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但河川径流量、径流系数和土壤侵蚀模数逐年减少。LWLI与土壤侵蚀模数(P<0.05)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LWLI能够较好地反映流域土壤水蚀规律,可作为流域水土流失评价的有效方法。对深入探讨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与流域水文过程的关系,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优化黄土高原的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变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98例ACS患者[不稳定心绞痛(UAP)36例、ST抬高心梗(STEMI)34例、非ST抬高心梗(NSTEMI)28例]发病20 h内血浆BNP水平,分析BNP变化与临床亚型和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对照、UAP、NSTEMI、STEMI组血浆BNP水平分别是(51.34±11.27)、(155.06±39.12)、(247.05±68.34)、(513.17±127.88)μg/L,多支、2支、1支、0支血管病变组的BNP水平则分别为(612.34±155.87)、(299.81±166.09)、(177.86±143.65)、(25.78±14.49)μg/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升高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ACS病情的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对31个柚类品种主要果实性状的变异情况及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主要果实性状变异系数的分布范围很广,在9.18% ̄82.59%之间。单果重和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汁率呈显著正相关,与正常种子数、风味呈显著负相关;维生素C与果实横径、果汁率和可滴定酸呈显著负相关;风味与维生素C、固酸比、糖酸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滴定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果汁率、可食率、单果重和果实横径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DHDPS)是赖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探讨DHDPS在不同植物中所受到的选择压力及其功能分歧,以期为阐明赖氨酸积累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并为植物逆境适应性研究提供线索。利用模式植物基因组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鉴定并获得水稻、拟南芥和大豆等11个物种的DHDPS基因的核酸和蛋白全序列;利用Clustal X、PAML和DIVERGE等工具剖析了21条DHDPS基因的序列、功能分歧、选择压力及进化关系,并计算了相关参数。系统进化树揭示了植物DHDPS基因能被划分为5个类群,其中,杨树的2个DHDPS蛋白单独形成了E类群,剩余的4个类群至少包括2个物种的DHDPS蛋白。基于位点模型的选择压力检测显示,M8模型虽然能签定出正选择位点,但这些位点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植物DHDPS基因主要受控于纯净选择。类群间功能分歧研究显示:类群之间存在Ⅰ型功能分歧,不存在Ⅱ型功能分歧;总共鉴定了273个功能分歧位点,其中,Ⅰ型功能分歧位点214个,Ⅱ型功能分歧位点59个;似然比检测表明,Ⅰ型功能分歧位点均达到显著水平,但Ⅱ型功能分歧位点均不显著。因此,在长期进化过程中,DHDPS基因类群间发生Ⅰ型功能分化,同时,单个类群内纯净选择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术式选择及p53基因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34例PT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危险因素、术前和术中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低危组102例,行功能性根治术;高危组32例,行扩大根治术联合核素辅助治疗.对照术后标本的免疫组化结果,判断术前分组的可行性;结合术后随访情况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术后免疫组化结果:102例低危组中,p53基因的表达呈强阳性者14例(13.7%);32例高危组中,强阳性者28例(87.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5a,低危组出现转移者11例(10.7%),高危组淋巴结转移4例(12.5%),淋巴结转移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危组有严重并发症出现,两组无死亡病例.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术前分组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p53基因表达与危险评估相一致,可作为判断PTC恶性程度的参考指标,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人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之间的关系。方法:用TRAP-ELISA检测法,对15例乳腺良性病变和7种乳腺癌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水平检测。结果: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5例端粒酶阳性,而15例乳腺良性疾病中仅2例端粒酶阳性,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此外,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端粒酶的激活在人类乳腺癌的发生过  相似文献   

17.
阴山北部土地荒漠化与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内蒙古阴山北部地区地处农牧交错带,是土壤风蚀、土地荒漠化和区域环境恶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低丘陵区平均土壤侵蚀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52.65%,高平原区平均土壤侵蚀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93.13%。影响土地荒漠化的因子很多,自然气候是很重要的影响因子,分析自然气候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十分有意义。以阴山北部7个旗县多年降水量、地温、风速、观测和对沙尘暴日数的记录资料为重要参考,以武川县、四子王旗地表土壤风蚀试验数据为基本依据,短尺度分析自然气候对土壤风蚀影响的结果表明,土壤风蚀具有十分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即冬、春季是土壤风蚀的重要时期,尤其春季是土地荒漠化的最强烈时期。得出阴山北部地区风蚀平均侵蚀模数与风速、沙尘暴日数呈正相关,与地温呈负相关,与降水量的关系较复杂。阴山北部轻度风蚀地区的自然气候变化有增强风蚀作用的趋势,需多加关注;而风蚀作用强烈地区,地温的升高有增强风蚀作用的趋势,但年降水量的增加,年平均风速的减小,有减弱风蚀作用的趋势,并且沙尘暴日数有下降的趋势,土地荒漠化有减缓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烤烟中总挥发碱含量与其他化学成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考察了276份烟草样品中总挥发碱与总挥发酸、总植物碱、还原糖、总氮、糖碱比和氮碱比等6个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总挥发碱与总挥发酸和氮碱比呈幂指数负相关,与糖碱比呈三次曲线负相关,与总植物碱和总氮呈线性正相关,与还原糖呈线性负相关,且方程均达到0.01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经济林营建后基于~(137)Cs示踪法的土壤侵蚀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侵蚀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深入探究土壤侵蚀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利用~(137)Cs核示踪技术,在赣榆区针阔混交林以及由针阔混交林改造而成的山楂林、苹果林和板栗林四种林分进行采样分析,对该地区的土壤侵蚀特征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①针阔混交林土壤~(137)Cs含量为546. 92Bq/m~2,经济林营造降低了土壤~(137)Cs含量。针阔混交林土壤年均流失厚度为0.79 mm,苹果林、山楂林和板栗林的土壤年平均流失厚度分别是针阔混交林的2.92倍、2.33倍和1.10倍。②研究区的土壤~(137)Cs与土壤全氮和土壤有机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碳氮比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其他土壤理化性质无显著相关关系。土壤~(137)Cs与粒径0.25 mm、0.25~0.5 mm及0.5~1 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粒径1 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经济林营造使得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在影响土壤侵蚀量的同时,也在影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部分养分指标和团聚体有机碳。  相似文献   

20.
三门峡水库控制运用以来,潼关高程持续抬升,渭河下游仍在淤积发展,究竟是潼关高程抬升引起渭河下游淤积发展,还是渭河下游淤积发展造成潼关高程的缓慢上升,一直是三门峡问题的焦点。在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对渭河下游与潼关断面两者间水位变化和河段冲淤变化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渭河下游与潼关河段水力泥沙要素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及一致性。潼关河段(或潼关断面)若发生冲淤,通常会引起华阴以下河段发生沿程冲淤,并随之引起华阴以上河段发生较大范围的溯源冲淤;此外,潼关高程与渭河下游泥沙累计淤积量及河床比降减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