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实验研究证明亚低温(30~35℃)能减轻脑外伤后的损害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1],临床应用研究结果也表明亚低温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伤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2~5]。为积累临床资料,本文对28例重颅脑损伤患者作了疗效观察。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重型颅脑伤(GCS≤7分)患者64例(男46例,女18例,年龄8~70岁,平均35.4岁),随机分为(1)亚低温治疗组(简称治疗组)28例(其中脑挫裂伤10例,颅内血肿15例,脑干伤3例);(2)对照组36例(其中脑挫裂伤15例,颅内血肿19例,原发性脑干伤2例)。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脱水、止血、预防感染等基础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垂体后叶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效果.方法 感染性休克患者40例,随机分为垂体后叶素组和去甲肾上腺素组,每组20例.垂体后叶素组:垂体后叶素剂量为0.1 U/min,之后不再调整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初始剂量为0.05μg/(kg·min);多巴酚丁胺初始剂量为5μg/(kg·min).去甲肾上腺素组:去甲肾上腺素初始剂量为0.5μg(kg·min);多巴酚丁胺初始剂量为5 μg/(kg·min).两组患者输液量、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酚丁胺用量根据中心静脉压和平均动脉压调整.记录两组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后6、12、18、24h的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心率、平均动脉压、肌酐、尿量等数据.结果 在各个时间点,垂体后叶素组患者的心率、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均比去甲肾上腺素组低(P<0.01或0.05),而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肌酐值、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可明显升高血压,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减慢心率.  相似文献   

3.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人性化的护理模式[1],是在产妇床边对其进行切口、外阴及乳房护理、育儿知识辅导等。让家庭成员及产妇直接参与对新生儿沐浴、抚触、换洗尿布、预防接种等日常护理,并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这一护理模式同以往产妇与新生儿分开护理模式不同,对预防产妇切口感染及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增强新生儿体质、提高初产妇育儿能力、促进夫妻关系和谐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亚低温疗法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07年5月至2011年8月收治我院的7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33~35℃的亚低温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随访3个月均通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亚低温治疗组的治愈率和致残率分别为69.2%和20.5%,对照组则分别为43.6%和38.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采用亚低温疗法治疗效果确切,能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血管痉挛(CVS)改善和预防作用。方法:将8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亚低温组(43例)和常温组(42例),通过观察其患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变化来了解其脑血管痉挛程度。结果:亚低温组8h CVS发生率为65.1%,常温组为50.0%(P>0.05),痉挛程度分别为(134.0±21.2)cm/s和(129.05±20.8)cm/s(P>0.05);24h两组CVS的发生率分别为51.1%和80.9%(P<0.01),痉挛程度分别为(127.05±18.9)cm/s和(141.0±24.0)cm/s(P<0.01)。72h两组CVS的发生率分别为30.2%和83.8%(P<0.01),痉挛程度分别为(120.0±11.2)cm/s和(146.0±28.2)cm/s(P<0.01)。结论:亚低温治疗可减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和预防晚期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标准作业程序对新生儿脑病亚低温治疗护理质量改善的效果。方法 制定并实施新生儿脑病亚低温治疗护理标准作业程序,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的改善效果。结果 实施护理标准作业程序后护理质量总体改善,护理记录文书质量提高明显(P<0.05);护理工作效率显著改进,处置及时率明显提高(P<0.05);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标准化护理作业程序规范了新生儿脑病亚低温治疗护理过程中各环节内容、步骤,重点质量控制环节突出,明确了护理人员职责并提高了环节质量控制意识,从而可改善总体护理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碳酸镧联合Supra-HFR血滤吸附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MHD合并SHPT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口服碳酸镧+血液透析(2次/周)+Supra-HFR血滤吸附(1次/周),对照组给予口服碳酸镧+血液透析(3次/周).比较两组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亚低温输液疗法对失血性休克模型兔单核细胞HLA-DR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免25只,分为常温组,低温组和正常对照组.常温组、低温组每组各10只.正常对照组5只。常温组,低温组动物休克后分别输常温及低温液体.低温组肛门温度降至32~34C,维持。在休克期,复苏后12h、1d、2d,3d取外周静脉血用免疫荧光法测定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原的表达。正常对照组在上述同一时间取外周静脉血测定HLA-DR抗原作为参考值。结果:常温组、低温组实验动物失血性休克后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原表达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的参考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温组的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原表达于复苏后2d恢复到正常值.复苏后3d高于正常值;而常温组于复苏后3d才恢复到正常值。结论:亚低温输液疗法能增强失血性休克模型兔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及微创术联合亚低温脑保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54例,行内科保守治疗;微创治疗组53例,在内科治疗的同时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治疗组56例,行微创治疗加亚低温治疗。比较3组患者之间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组治疗效果和3组治疗后3个月随访Barthel指数。结果: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89.28%,高于微创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3个月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亦高于微创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亚低温具有脑保护功能,加快神经功能恢复。微创术和亚低温联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明显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大剂量地塞米松和(或)亚低温治疗重度颅脑损伤(附28例报告)汪永强,崔中泰(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湛江524002)如何提高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治愈率和好转率,降低病死率是神经外科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对2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降温毯对高热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的效果及相应的护理.方法 将46例高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3例,治疗组采用降温毯进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采用冰袋冷敷、酒精擦浴和湿敷进行亚低温治疗.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平均体温为(37.3±0.3)℃;对照组为(38.7±0.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术中的护理措施。方法对4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PTCA术,术前做好完善的准备,术中密切配合。结果4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因护理配合不当影响治疗,住院8~16 d后均康复出院。结论PTCA术能有效提高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存活率,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疾病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190例血循毒类毒蛇咬伤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成立蛇伤专科17a来救治的190例血循毒类毒蛇咬伤的护理过程.结果 通过认真做好抗毒血清用药过程的护理、心理护理、伤肢护理、保护重要器官功能的护理,本组190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抢救迅速、快速准确使用抗毒血清,细致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是毒蛇咬伤治疗成功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微创血肿清除术后醒脑静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外伤性脑内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116例外伤性脑实质出血患者均接受微创血肿清除术,术后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醒脑静+局部亚低温,42例)、醒脑静组(36例)及局部亚低温组(38例),采用多田公式和Scandinavian中风量表(SSS)评估治疗前后的血肿大小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降低血标本不合格率。方法:选取山东省肿瘤医院普外科2013年6月-12月入院患者的血标本,对不合格血标本进行原因分析,2014年1月-6月针对分析的问题进行改进,计算血标本不合格率。结果:通过分析上半年不合格血标本的原因并实施相应措施,下半年血标本不合格率由0.83%降低到0.54%。结论:根据检验科室筛选的不合格标本分析,规范护理人员操作,缩短物业人员运送标本的时间,避免途中剧烈震动,可以有效降低血标本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降低血标本不合格率。方法:选取山东省肿瘤医院普外科2013年6月-12月入院患者的血标本,对不合格血标本进行原因分析,2014年1月-6月针对分析的问题进行改进,计算血标本不合格率。结果:通过分析上半年不合格血标本的原因并实施相应措施,下半年血标本不合格率由0.83%降低到0.54%。结论:根据检验科室筛选的不合格标本分析,规范护理人员操作,缩短物业人员运送标本的时间,避免途中剧烈震动,可以有效降低血标本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1月-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5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其中10例显效,5例有效,平均住院时间为(20.9±4.5)d,治疗期间,无1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均好转后出院。结论:临床上在治疗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时,再给予针对性护理,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休克指数预测肝/脾破裂患者失血量对指导急救与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诊住院且初步诊断为肝/脾破裂患者56例,根据血压数值计算休克指数(SI),再根据SI预测出血量并判断休克程度,并以此结果进行针对性急救、护理及手术。结果根据SI计算方法,本组56例患者中SI1者1例(1.8%),SI=1者42例(75.0%),SI1者13例(23.2%)。根据手术前SI预测出血量与手术中收集实际出血量比较,基本符合者54例(96.4%)。56例肝/脾破裂患者根据SI进行了急救与护理后,均及时采取了手术治疗,术后未发生并发症,且均痊愈出院。结论采用SI评估肝/脾破裂患者出血量及休克程度,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度较高,以此为依据对肝/脾破裂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急救、护理及手术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ICU血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减少ICU血行性感染发生率。方法对ICU31例血培养阳性患者的病原菌、基础病、深静脉置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诱因以及体温、血白细胞等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31例血培养阳性患者共培养出39株病原菌,总感染人次为37人次。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构成比分别为48.7%、43.6%。31例中为恶性肿瘤患者11例、术后患者8例、接受血液净化患者5例、糖尿病患者4例、其他患者3例。行深静脉置管术31人次(占83.8%),气管插管24人次(占64.9%),机械通气23人次(占62.2%);体温38.5℃及以上者30人次(占81.1%),血白细胞≥12.0×109/L者18人次(48.6%)。结论 ICU血行感染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相当,病原菌来源存在环境因素及宿主易感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ICU血行感染便可防可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的影响.方法85例肝硬化患者分为Hp阳性组62例,阴性组23例.两组都给予口服乳果糖15 mg/次,3次/d,一般治疗5 d,治疗前后分别测空腹静脉血氨.随后将Hp阳性组随机分两组,A组31例,给予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0 g,替硝唑1.0 g;B组31例,给予奥美拉唑20 mg.A,B两组药物用法均为口服,2次/d,疗程2周.治疗结束及停药1个月后测空腹静脉血氨.结果肝硬化Hp阳性组血氨浓度为(104.4±8.2)μmol·L^-1,明显高于Hp阴性组的血氨浓度(81.7±7.5)μmol·L^-1(P〈0.05).Hp阳性A组根除Hp治疗后血氨浓度为(54.9±10.2)μmol·L^-1,A,B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Hp感染能导致肝硬化患者血氨升高,可能为肝性脑病的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