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锯缘青蟹     
锯缘青蟹不仅两个钳子大,个头儿也很大,一只螃蟹足足有500g,在市场上能卖100元/500g。大青蟹除了好吃之外,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不仅能够鲜食还能药用。吃螃蟹时通常在调料里放姜末,祛除寒性,而大青蟹是温性食物,所以食用它不吃姜也不会闹肚子,这个优势是锯缘青蟹所独有的。  相似文献   

2.
锯缘青蟹血蓝蛋白酚氧化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为研究对象,运用亲和层析、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十二烷基璜酸钠(SDS)-PAGE、Western-blot以及酚氧化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了锯缘青蟹血蓝蛋白的酚氧化酶活性以及几种金属离子对其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锯缘青蟹血蓝蛋白在没有任何诱导物作用的情况下表现出酚氧化酶活性,胰蛋白酶对此活性有轻微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Ca2 和Cu2 能使血蓝蛋白酚氧化酶活性显著增强,增强率分别为281%和273%;EDTA可显著抑制Cu2 对血蓝蛋白酚氧化酶活性的激活作用,抑制率达78.5%.由此可知,锯缘青蟹血蓝蛋白确有酚氧化酶活性,且受Ca2 、Cu2 等金属离子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锯缘青蟹幼体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锯缘青蟹人工育苗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5.
6.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在盐度5.0,10.0,17.5,25.0,35.0胁迫0,12,24,48,72和96 h,锯缘青蟹血细胞总数(THC)、血细胞吞噬能力及其血清中溶菌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物酶(POD)、酚氧化酶(PO)、溶血素等免疫相关因子的活力变化。结果表明:各梯度盐度胁迫下THC明显下降,其他免疫指标均在12至24 h出现一个峰值变化,而后趋于平稳。在12 h盐度5.0和35.0组吞噬百分比(PP)、吞噬指数(PI)值高于对照组,盐度10.0和25.0组的LZM,PO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除盐度5.0组以外的ACK,APK活力均高于对照组;POD、溶血素活力在盐度10.0和25.0组显示随时间的延续而增高,分别在72和24 h达到最大值,且极显著高于对照组;SOD的变化不显著。说明盐度突变对锯缘青蟹各相关免疫因子均有影响,低浓度短时间的盐度胁迫能引起应激反应,适当提高其免疫力,而大幅度长时间的盐度胁迫可显著影响锯缘青蟹的抗病力。  相似文献   

7.
王宇 《世界农业》1994,(6):42-42
印太地区锯缘青蟹的养殖和育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信息所王宇锯缘青蟹(Seyllaserrata)在海味爱好者中已经普及。由于在主要消费国家和地区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省和香港需求量增加,而供应量减少。所以锯缘青蟹正在来源于印太地区国家,包括孟加拉国、印...  相似文献   

8.
9.
锯缘青蟹系列配合饲料饲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锯缘青蟹是我国主要的海水养殖蟹类之一,其养殖已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被视为我国海水养殖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对锯缘青蟹系列配合饲料进行饲养试验,经32d饲养的结果表明,饲喂配合饲料的幼蟹生长性能良好、存活率高;经90d饲养的结果表明,开发的系列配合饲料能满足锯缘青蟹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和摄食习性,促进锯缘青蟹正常蜕壳生长,且具有良好的诱食性、水中稳定性。Ⅰ期幼蟹饲养90d的最终存活率达75.9%,每只均重达205.0g。  相似文献   

10.
对虾与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Forskal)混养(下称虾蟹混养)国内、外尚未,凶有系统的理论研究资料,作者经过几年研究,证实虾触混养非保可行,而且可以提高海水池塘综合经济效益,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论述虾触混养的可行性及其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11.
笔者通过对温州36个锯缘青蟹养殖场实地走访、现场调查、及时取样、实验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生物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作图及分析,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锯缘青蟹黄水病与降雨有着高度显著相关性。该病的暴发和流行主要集中于5-6月的“梅雨季节”和8—10月的“台风季节”,且梅雨或者台风都会带来较大气温及降雨变化。因此,黄水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气温和降雨存在较大的联系。2、根据锯缘青蟹黄水病发生的时空分布、养殖密度、龄期和大小、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不同的月份对温州地区养殖锯缘青蟹的发病率有极显著影响,发病率最高的是9月份,其次是6—8月。在单养和混养两种养殖模式下,青蟹黄水病均随着养殖密度的增高,总死亡率有明显增加;青蟹最易患病的4个时期分别为放苗后半个月、脱壳期、繁殖时期和雌雄差异,成蟹易患黄水病,雌性个体发病率高于雄性个体;气温、降水量的变化将显著影响青蟹黄水病的消长。  相似文献   

12.
采用注射和浸泡的方式人工感染拟穴青蟹呼肠孤病毒,研究了其对拟穴青蟹血细胞密度以及血清中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碱性磷酸酶(AKP)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第Ⅱ组)和浸泡(第Ⅳ组)方式均能感染健康青蟹,病发死亡时间为7~9 d,死亡率达100%,血细胞平均密度在试验36~72 h间迅速上升并达最高值,其血细胞密度最高值分别为1.4008×107cells/mL与1.8243×107cells/mL;感染病毒的青蟹PO活性均大致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第Ⅳ组感染12 h青蟹PO活性相对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其值为(6.90±1.54),达实验所测PO活性最高值;各实验组血清SOD活性呈无规律的变化;AKP活性感染组与对照组表现不同.表明测定血细胞密度以及PO和AKP活性可用来辅助诊断青蟹疾病,而SOD活性变化不能很好地表征青蟹受病毒感染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于2000年6月至2002年10月,采用扫描电镜方法对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雄性附肢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青蟹雄体输精管在第八胸节通向一个短的肌肉质的阴茎开口。第一腹肢由一个基部原肢和一个延长的内肢组成,表皮环包,形成一个交接管。第二腹肢吻合这个表皮管,而阴茎则放在内肢的基部侧面。交配时,阴茎在肌肉作用下,精液射到第一腹肢的射精管中,射出物在第二腹肢的活塞样的泵作用下,沿着管腔向里推进。第一腹肢顶端侧扁状、具侧缝,前部表面具棘突状和腺体孔,弯曲部棘较大。侧缝处具细长的棘和羽状刚毛,刚毛基部为杯状凹陷。  相似文献   

14.
于2000年6月至2002年10月,采用扫描电镜方法对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雄性附肢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青蟹雄体输精管在第八胸节通向一个短的肌肉质的阴茎开口。第一腹肢由一个基部原肢和一个延长的内肢组成,表皮环包,形成一个交接管。第二腹肢吻合这个表皮管,而阴茎则放在内肢的基部侧面。交配时,阴茎在肌肉作用下,精液射到第一腹肢的射精管中,射出物在第二腹肢的活塞样的泵作用下,沿着管腔向里推进。第一腹肢顶端侧扁状、具侧缝,前部表面具棘突状和腺体孔,弯曲部棘较大。侧缝处具细长的棘和羽状刚毛,刚毛基部为杯状凹陷。  相似文献   

15.
PCR-DGGE技术分析不同地区野生锯缘青蟹肠道菌群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CR-DGGE技术对7个地区的锯缘青蟹肠道菌群进行了群落结构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7个地区的锯缘青蟹肠道菌群的结构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相似性指数在30%~70%之间,且同一地区雌雄样本的肠道菌群相似性也存在差异。对DGGE图谱中的12条主条带进行回收、测序,结果经Blast比对,发现12个条带代表的细菌分别属于3个细菌类群:变形细菌(Proteobacterium)、厚壁菌(Firmicutes)和棍状厌氧菌(Anaerorhabdus),其中有7个条带代表的细菌为不可培养的种类。  相似文献   

16.
通过急性毒性实验确定了体重(43.5±2.13)g的锯缘青蟹24 h、48 h氨氮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分别为179.99 mg/L、129.99 mg/L和20.34 mg/L。体重(20.8±1.55)g的锯缘青蟹24 h、48 h氨氮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分别为175.55 mg/L、131.35 mg/L和20.06 mg/L。锯缘青蟹耗氧率随温度的而增大,在30℃左右达到最大值。体重为(31.6±2.23)g的青蟹,窒息点在15℃时最低为0.17 mg/L,25℃时最高为0.34 mg/L。  相似文献   

17.
采用酶学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盐度(分别为5、15、25、35)胁迫下锯缘青蟹鳃、肌肉和肝胰腺中腺苷三磷酸酶和磷酸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盐度降低,青蟹鳃中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均升高,随着胁迫时间延长,Na^+,K^+-ATPase活性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且趋于平缓。青蟹肌肉中ACP活性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呈小幅度下降,而肝胰腺中ACP活性则呈小幅度升高,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胁迫时间同一盐度组青蟹肌肉中的ACP活性有升有降。青蟹肌肉、肝胰腺中AKP活性随着盐度升高而升高;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同一盐度组青蟹肌肉中AKP活性均呈升高趋势,肝胰腺中AKP活性有升有降。由此可见,盐度对青蟹生理生化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晏容  刘流  刘晖  贺莉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16-21817,21821
[目的]探讨大肠杆菌感染后家蝇三龄幼虫血清中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的机制。[方法]家蝇三龄幼虫离体培养血细胞中加入大肠杆菌菌液,于离体培养后48、1、2、16 h测定血细胞及培养上清中ACP、POD活性的变化。[结果](1)大肠杆菌感染后各时间组培养上清和离体血细胞中ACP活性显著高于CK(P〈0.01)。其中培养上清和离体血细胞中ACP活性分别在感染12 h8、h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2)大肠杆菌感染后各时间组培养上清和离体血细胞中POD活性显著高于CK(P〈0.01)。其中培养上清和离体血细胞中POD活性分别在感染12 h4、h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结论]家蝇幼虫血细胞脱颗粒释放ACP、POD是引起感染后血清中这2种酶活性升高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以溶解氧(DO)变化值为评价指标,研究Cu2+对活性污泥微生物毒性的影响因素(MLSS、HRT、p H、温度及COD负荷),以期为重金属废水处理及污水厂进水冲击预防提供参考和依据。结果表明:提高MLSS能够显著提高微生物对Cu2+冲击的抵抗作用。当系统遭受8 mg/L Cu2+冲击时,MLSS从500 mg/L增大至3000 mg/L时,DO突变从0.65 mg/L减小至0.13 mg/L,抑制性减少了80%;增加HRT,Cu2+对系统的冲击作用增大。当HRT从0.5 min增加到3 min时,反应器DO从0.42 mg/L增至0.76 mg/L,冲击作用增加80.9%;弱酸性条件与Cu2+毒性呈协同效应,弱碱性条件Cu2+可能产生Cu(OH)2沉淀而使其毒性降低。一定范围升高温度Cu2+毒性效应增强,当温度为36.6℃时Cu2+的毒性作用最大;一定范围内增加COD,有利于系统对Cu2+毒性的抵抗作用,当COD大于537 mg/L时,溶解氧变化程度逐渐降低,抵抗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