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化螟是铜仁市低海拔地区为害最重的螟虫种类,主害代第3代发生为害时,常因防治不力,造成白穗、枯心,直接威胁水稻生产,损失惨重。为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控制三化螟的为害,本文对3代三化螟发生期进行预测,并验证它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武宣县水稻三化螟各代发生期的复回归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对武宣县1993~2002年间三化螟的各代发生期与相关气象因子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各代发生期的复回归预测式,经X2检验表明,各代预测式的理论预测值与实际值相符,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可有效充实该县现行的测报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广西植保》2021,34(2)
本文通过分析2011—2017年记录的气象资料和越冬代三化螟螟蛾发生情况,利用有效积温法则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是广西武宣越冬代三化螟螟蛾发生始盛期(从3月26日算起的日期天数)与从3月11日起累计到3月25日≥16 d·℃有效积温有线性关系,而盛发期长度与从2月18日至3月3日≥16 d·℃有效积温有线性关系。由此建立对应积温预测模型为:Y_((3/26-始盛期,d))=27.189 1-0.245 6X_((3/11-3/25积温,d·℃))(r=0.927 4),Z_((盛发期,d))=2.806 3+0.335 1X_((2/18-3/3积温,d·℃))(r=0.943 0)。根据模型计算2018年和2019年越冬代三化螟螟蛾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出现的日期,结果与实际发生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4.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灾变预测方法,1976~1995年三化螟发生面积作用预测因子,对南宁三化螟的偏重发生程度建立GM(1,1)模型,进行长期预测,回测准确率达100%,并用该模型预测了1995年之后的两次灾变年为1996年和2001年。 相似文献
5.
水稻螟虫发生期在年际间常呈现一定的周期规律,本文以武平县病虫测报站资料,采用逐次方差分析周期外推法,找出一代三化螟蛾高峰期(高峰日)发生变化的周期性,从而作出长期趋势预报。 相似文献
6.
棉铃虫发生期的预测,多数地方应用期距预测法或发育历期预测法。前者需要多年而准确的历史资料,而且准确率不高,历史较短的测报站难以应用;后者因棉铃虫在土中化蛹,发育进度调查困难,若用幼虫历期推算,则因时效太长也难以测准。为了使棉铃虫发生期预测简单易行而且准确率较高,近年来,我们根据外地资料介绍,应用了积温预测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谈点积温预测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利用每年2、3月份影响第1代三化螟蛾羽化峰期的有效积温值及第1代螟蛾峰期对2-5代螟蛾峰期的相互制约关系,组建崇左县各代三化螟蛾发生期预测模型,对全年各代三化螟蛾发生期实施一次长期预测,省工省时,统计验证31a资料各代蛾峰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率达83.9%-96.8%。 相似文献
8.
9.
11.
三化螟曾是嘉兴市水稻主要害虫。但从七十年代起,由于水稻向纯双季稻发展。不利于二代向三代过渡,加之药剂的防(兼)治,发生量逐年下降,全年灯下诱蛾量仅20只左右,田间螟害株很难查到。近年起,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务农劳动力减少,水稻生产上已经或即将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冬种改为免耕法,稻根基本外露,降低了越冬虫源的死亡率,增加了一代的虫源基数;扩大单季稻面积,提高混栽程度,同时,爪翻稻面积增加,栽培技术上改为地膜育秧和本田前期复盖,成熟期提早,瓜翻稻移栽期也相应提早半月左右,成为桥梁田,有利于发 相似文献
12.
13.
我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水稻生产是我县优势产业。三化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 (Walker)是我县水稻生产的大敌,它在60年代、70年代曾间歇性暴发过几次,而1994年又升为重发生年。2002年再次突增,第4代为害程度比1994年同代更严重,它在大部分丘陵山区和局部平原稻区的白穗率一般都在10%~30%,高达80%。为此我们想谈谈三化螟的发生与防治,供同行和农民朋友在植保工作中参考。 1 三化螟生活习性 三化螟只为害水稻,称为单食性害虫。以幼虫在禾蔸中越冬,春后期在禾蔸中化蛹羽化。蛾子白天潜伏在禾蔸下部不动,黄昏以后飞出活动,有趋光性,趋青绿… 相似文献
14.
简易稻瘿蚊发生期预测法──拔葱管法蔡成敢(福建大田县病虫测报站,366100)常规预测稻瘿蚊发生期是采用查幼虫、蛹的发育进度法,但受测报人员技术力量限制,一般乡、村测报员、广大农民不易掌握。若用拔葱管预测稻瘿蚊发生期简便易行,值得推广。1拔葱管预测法... 相似文献
15.
在小地老虎幼虫三龄以前突击用药,是防治小地老虎的关键时期,但一、二龄幼虫在田间极不易发现。因此,必须作好测报工作,准确掌握虫情。 一、虫情观察围预报:在容易发生小地老虎的地方,种植小地老虎喜食的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16.
17.
根据1979~1993年的15a观测结果,组建了三化螟年发生量(Y)与越冬代始蛾期(X,以4月10日为零)的回归预测方程,即Y=6.442-0.201X。该方程回测符合率达100%,1994~1996年预测结果与实际相符,能够应用于测报工作。文中并分析了三化螟越冬代始蛾期与年发生量相关关系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三化螟的发生与防治效果调查王述明徐锦贤汤铎(江苏省通州市兴仁农技站226371)(通州兴仁成人中心校三化螟在我市发生历史很久,五、六十年代发生面广量大,曾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但至七十年代中后期,由于耕作制度的改革,三化螟的种群数量逐年下降。八十年... 相似文献
19.
三化螟是我县主要害虫之一。据1976年—1986近十一年的统计,我县受病虫鼠害所造成损失的稻谷为111.5万担,其中三化螟造成的损失20.3万担,占总损失的18.2%。抓好三化螟第一代的防治,就能更主动更有效地预防全年各代的为害。研究早春四旬气候对第一代三化螟发生期和发生程度的影响,为今后测报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有着现实意义.一、十一年(76—86)的历史资料及其分析:根据我们多年的观察,早春四旬的气温和降雨量是直接影响第一代三化螟发生期和发生程度的至关因子。从统计表1初步可以看出早春四旬温度高,三化螟发育进度加快,发生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