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核不育系81 A(原118 A)与恢复系5958 R(又简称58 R)组配育成的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翔油1号(区试代号为油06 -3,下同)于2009年通过贵州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于2009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贵州省区试中平均单产185.91 kg/667 m2,比对照油研10号平均增产17.63%(极显著),分别居2008年B组第2位和2009年A组第1位,最低年份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2.05%,15点次试验,15点增产,增产8%以上点次达86.7%;平均产油量76.34 kg/667 m2,比油研10号(ck,下同)平均增产10.13%,最低年份比油研10号增产4.9%.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59.39 kg/667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8.95%.全生育期区试平均219.4 d,比油研10号早2.6d,生产试验全生育期223.3 d,比油研10号早熟4.5d.植株紧凑,株高适中,在贵州省生态和耕作栽培条件下,株高177.1 cm,一次有效分枝位68.5 cm,一次有效分枝数8.3个,主序长61.5 cm,主序有效角80.8角,着果密度1.34个/cm,单株有效角438.8个,角粒数20.9粒,千粒重3.9g.抗倒性强、抗寒性强,抗(耐)菌核病、病毒病能力与对照油研10号相当.含油率41.06%,芥酸平均0.4%,硫苷26.97μmol/(g·饼),种子蛋白质25.88%.是一个既适宜育苗移栽高产栽培又适宜免耕或半免耕直播(密窝点播、条播、撒播)等轻简高效栽培的典型的高效型杂交油菜新品种,也是目前油菜生产最需要和受欢迎的杂交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86 A与恢复系6958 R组配育成的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益油1号(原名NR 168,下同)于2009年通过贵州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在贵州省区试中平均单产180.88 kg/667 m2,比对照油研10号平均增产14.44%(极显著)分别居2008年B组第3位和2009年A组第5位,最低年份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0.18%,15点次试验,13点增产,2点减产,增产8%以上点次达80%;平均产油量77.34 kg/667m2,比对照平均增产11.57%,最低年份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油7.41%.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61.89 kg/667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0.65%.全生育期区试平均219.5 d,比对照油研10号早2.5d,生产试验全生育期222.8 d,比对照油研10号早熟5d.植株紧凑,株高适中,在贵州省生态和耕作栽培条件下,株高167.7 cm,一次有效分枝位64.3 cm,一次有效分枝数8.6个,主序长58.1 cm,主序有效角80.2角,着果密度1.4个/cm,单株有效角434.0个,角粒数19.95粒,千粒重3.74 g.抗倒性强、抗寒性强,抗(耐)菌核病、病毒病能力与对照油研10号相当.含油率42.76%,芥酸平均0.3%,硫苷28.3 μmol/(g·饼),种子蛋白质24.82%.是一个既适宜育苗移栽,又适宜免耕或半免耕直播(密窝点播、条播、撒播)等轻简高效栽培典型的高效型杂交油菜新品种,也是目前油菜生产上最需要和受欢迎的杂交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系86AB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以油研10号(82278 A×942 R)F1为基础,采用自交、测交的方法,并经连续夏繁加代选择,历经5年7代的选育于2003年育成稳定了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型系86 AB.其芥酸均在1%以下,硫甙20.6~26.8 μmol/g,含油量46.6% ~49.3%,种子蛋白质23.7%~25.1%.黄籽株率分别平均为98.9%,色级(粒色指数)在3.28 ~3.58之间,平均色级为3.5.全生育期在210 d左右,不育系株高适中,分枝多,分枝位较低,不育株天然结荚结实好,抗倒性强,在海拔386m的塘头地区10月上旬播种,密度8000株/667 m2的情况下,株高186.3 cm,一次分枝高度47.6 cm,一次分技数9.8个,单株有效角586.4角,角长5.3 cm,角粒数18.8粒,千粒重3.6g,单株产量25.1g.以该不育系组配的优质杂交油菜新组合NR 168于2006~2009年完成了贵州省预备区试、区试和生产试验,于2009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益油1号.  相似文献   

4.
陈静  饶勇  肖华贵 《种子》2002,(6):102-102,105
黔油 12号系用我所自育的双低隐性核不育系 SAB- 3作母本 ,与双低恢复系双 16 8作父本组配育成的双低半冬性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 ,于 1999年 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特征特性该品种幼苗半直立 ,苗期长势强 ,生长整齐一致 ,株型紧凑 ,开花集中 ,营养生长期长 ,不易早薹早花。植株高度 180 cm左右 ,一次有效分枝 9~ 14个 ,主花序长 85 cm左右 ,结角密度1.5个 / cm,全株有效角果 45 0左右 ,每角实粒数约 2 2粒 ,千粒重 4g左右 ,生育期约 2 10 d(直播 )至 2 40 d(育苗移栽 ) ,与油研 7号相当。该品种综合性状好 ,高产稳…  相似文献   

5.
福油508是以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1923 A为母本,以双低恢复系18 R为父本配制的杂交油菜新组合.该组合在2009 ~ 2011年国家上游区试中,共22个试验点,有20个点增产.2年平均单产191.65 kg/667 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5.56%.2年产油量平均为85.69 kg/667m2,比对照油研10号(77.99 kg/667 m2)增加9.87%.2年芥酸含量分别为0.7%和0.0%,硫甙含量分别20.26μmol/(g·饼)和26.82μmol/(g·饼),含油量平均为44.71%,居参试组第1位.2011年11月通过国家上游区试审定并定名为福油508.  相似文献   

6.
何志华 《种子科技》2002,20(6):367-368
秦优 7号 (原名杂油 86 )系陕西省杂交油菜中心育成的甘蓝型雄性不育三系双低 (低芥酸、低硫甙葡萄糖甙 )优质高产杂交油菜品种 ,2 0 0 1年 4月通过了陕西省审定并命名 ,同年 12月通过国家审定。我市于2 0 0 1年秋播大面积推广种植 ,其产量表现、抗病、抗逆性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其它杂交油菜品种。1 特征特性秦优 7号为甘蓝型、半冬性中熟品种 ,全生育期2 4 5 d左右 ,一生长势较强 ;株高 180 cm左右 ,株型紧凑 ,叶片上冲 ,根系发达 ,根茎粗壮 ,一次分枝始节位平均在 4 0 cm以上 ,一次有效分枝 8.4个左右 ,单株有效角果数 30 0个左右 ,每角 2 …  相似文献   

7.
杜才富  侯国佐 《种子》1998,(5):13-16
双低杂交油菜油研7号杂种优势研究采用四种优势指标分析,结果表明:父本不同株系所配制的组合优势不尽一致,在11个性状中,产量、主花序有效角、千粒重、角长均有较强的优势;单株有效角、角粒数为负优势,杂种的分枝部位升高,这。个性状与三系杂种优势研究结果相反;通过选择新父本,有可能得到优势更强的新组合。油研7号在长江流域各省试验示范,表现出一定的增产潜力,且适宜棉油、稻油两熟和稻稻油三熟制种植,是双低油菜生产较理想的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8.
黔油18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双低、高产、抗(耐)病杂交油菜品种黔油18号(原代号“黔杂8009”)系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选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隐性核不育杂交油菜品种,于2003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1999-2001年两年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中表现突出,两年全省16个点次的平均产量为170.56kg/667m^2,较对照油研7号增产10.22%,比对照增产8%以上的点次为62.5%,最高产量213.00kg/667m^2。通过重庆市2002-2004年度区试,平均产量127.50kg/667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8.32%;已经进入重庆市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9.
秦优 7号 (原代号杂油 86 )油菜由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育成 ,组合为双低雄性不育系陕 3A×双低恢复系 K4 0 7。 2 0 0 1年 6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陕审油 2 0 0 10 0 1) ,同年 12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国审油 2 0 0 2 0 0 2 ) ,是我省和黄淮区第一个高油分双低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1 特征特性1.1 产量表现 :秦优 7号 1997- 1999年参加组合试验和预备试验 ,平均亩产 2 4 7.5 kg,比对照秦油 2号增产 14 .6 % ;2 0 0 0、2 0 0 1年参加陕西省油菜区试 ,两年平均亩产 2 0 8.4 kg,与对照秦油 2号持平 ,参加…  相似文献   

10.
通过以22 A、5862 A和YE-2共3个亲本材料复合杂交的方法,经历6年8代(含杂交当代)的选育,于2003年育成稳定了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型系7274 AB。其芥酸含量均在1%以下,硫甙20.6~26.8μmol/g,含油量42.8%~45.5%,种子蛋白质21.6%~24.1%。黄籽株率平均为95.7%。黄籽度在4.24~4.71之间。以该不育系组配的两个优质杂交油菜新组合油YL 050、油YL 053已通过贵州省2005~2007两个年度区试和生产试验,并都于2007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分别定名为油研50(油YL050)和金农油1号(油YL 053)。  相似文献   

11.
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599的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研599是贵州省油菜研究所用甘蓝型杂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9569 A与甘蓝型双低恢复系9059 R杂交配制而成的杂黄籽高油分双低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2008年12月9日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黔审油2008006号.  相似文献   

12.
油研599是贵州省油菜研究所用甘蓝型杂黄子双低隐性核不育系9569A与甘蓝型双低恢复系9059R杂交配制而成的杂黄子高油分双低油菜新品种,2008年12月9日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黔审油2008006号.  相似文献   

13.
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7号是由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选育,于2003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在2000-2002年连续2年贵州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62kg/667m2,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9.64%;在2002-2003年贵州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比对照增产17.13%.  相似文献   

14.
甘蓝型高产高油分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50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7274 A与恢复系6215 R组配育成的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50(原名油YL 050),于2007年通过贵州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在贵州省区试中最高产量达244 kg/667 m2,平均单产186.47 kg/667 m2,比对照油研10号平均增产13.83%(极显著),分别居2006年B组第1位和2007年A组第1位,两年16点次试验,13点增产,3点减产,增产8%以上点次达75%,平均单产油量84.64 kg/667 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6.71%。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85.8 kg/667 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5.84%,居A组第1位。全生育期平均221.0 d,比对照油研10号早1.5 d。植株中等偏高,在贵州省生态和耕作栽培条件下(区试平均),单株有效角400.02个,角粒数20.8粒,千粒重3.56 g。抗倒性强、抗寒性强,较耐菌核病。含油率45.39%,芥酸平均0.2%,硫甘含量18.04μmol/(g.饼),种子蛋白质21.11%。  相似文献   

15.
曾兵  饶勇  陈静  肖华贵  王沁 《种子》2007,26(8):99-101
黔油18号于2003年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系我所用蜀杂1号F2代分离的不育株与双低品种R-8杂交选育的双低不育系SAB-3作母本,与杂交选育的双低恢复系双19作父本育成的半冬性、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根据黔油18号母本基本特性提出了相应的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6.
秦优7号高产保优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优 7号 (原代号杂油 86 )油菜由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育成 ,组合为双低雄性不育系陕 3A×双低恢复系 K4 0 7。 2 0 0 1年通过陕西省审定 ,是我省和黄淮区第一个高油分双低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1 特征特性1.1 产量表现 :2 0 0 0年、2 0 0 1年参加国家黄淮海片区试 ,产量、品质和抗 (耐 )菌核病名列首位 ,两年平均亩产 2 11.6 kg,较对照秦油 2号增产 2 .9%。2 0 0 1年参加国家长江下游区试 ,比对照增产 8.1%。两年在黄淮长江流域六省区 2 5个点大面积示范 ,平均亩产 2 10 .0kg,比秦油 2号等品种增产 11.4 % ,说明秦优 7号是一个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陈启武  周伟  李其义 《种子》2007,26(7):87-89
利用引进的杂交油菜组合89-50中的不育株为母本与双低品系Z 68作父本与之杂交、回交,育成不育株与可育株比例为1∶1稳定的双低隐性核不育两用系89-68 AB。与恢复系987测配,得到强优势组合裕油3号(黔优油408)。贵州省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单产172.57 kg/667 m2,较对照(156.90 kg/667 m2)平均增产9.99%,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在贵州省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146.3 kg/667 m2,较对照油研10号减产1.81%。该品种综合性状好,丰产、稳产性好,抗病力量强,适应性广。芥酸含量2.5%,硫甙含量123.12μmol/g,含油量40.80%,适于贵州省及邻近省份相同生态区域甘蓝型油菜适宜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沪油杂1号(沪118A×沪油15)是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隐性核不育杂交双低油菜新品种。2003年通过上海市审定.2005年通过国家长江中下游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油2005012)。该品种全生育期232d,株高160cm左右.分枝类型为中(匀)生分枝,一次有效分枝9~11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28个左右,每角粒数21粒左右,千粒重3.8g,子粒黑褐色。  相似文献   

19.
饶勇  肖华贵  陈静 《耕作与栽培》2002,(6):15-15,23
黔油 12号是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自育的双低隐性核不育系SAB 3为母本 ,与双低恢复系双 16 8为父本组配的双低甘蓝型杂交油菜组合 ,在贵州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 ,分别比对照油研 7号增产 13 98% ,14 6 5 % ,于 1999年 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般大田生产中 ,单产 2 70 0kg/hm2 左右 ,最高单产 370 0kg/hm2 左右 ,品质双低 ,抗 (耐 )病力强 ,适应性广。为加快推广应用 ,实现良种良法的配套应用 ,进行了系列配套栽培技术研究。1 材料和方法表 1 在相同施肥条件下 ,密度设计水平处 理密度(万株 //6…  相似文献   

20.
《种子》1992,(5)
1992年6月,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油研2号,黔油双低1号、油研3号、贵油7号,蜀杂1号、秦油2号共6个油菜新品种,现将部份品种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