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2年北京市大兴县半壁店和红星两乡部分地区舞毒蛾猖獗,选用仿生农药伏虫隆及灭幼脲Ⅲ号于舞毒蛾幼虫初孵期进行飞机,低容量喷洒,防治面积332、6hm^2。喷药后第6天虫口分别降低87.3%和78.8%;当年越冬卵块数量比早春降低83.6%~91.8%。1993年5月对防治地段进行追踪调查,只发现少量幼虫和蛹,而对照地舞毒蛾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2.
舞毒蛾是世界性害虫。用2.5%溴氰菊酯乳剂、40%久效磷乳油和40%氧化乐果乳油,对舞毒蛾幼虫进行喷杀试验,平均死亡率分别为99.4%、98.25%及88.25%。用2.5%溴氰菊酯乳油制成毒绳,对舞毒蛾2~3龄虫和4~5龄幼虫进行扎毒绳试验,平均死亡率分别为96.7%及76.6%。扎毒绳田间防治示范,平均杀虫效果达91.3%。  相似文献   

3.
采用3种浓度的舞毒蛾NPV进行了舞毒蛾幼虫防治试验和柞蚕幼虫的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防治舞毒蛾的效果在93%以上,对柞蚕幼虫无毒性和致死作用。应用舞毒蛾病毒方法简单,效果好,为今后在柞蚕场区防治舞毒蛾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4.
臭椿皮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臭棒皮蛾在豫南南部地区每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以蛹越冬。该虫危害臭椿幼树及苗木叶片。成虫羽化期为4月下旬,6月下旬,8月下旬,主要天敌为舞毒蛾黑瘤姬峰,野蚕黑瘤姬蜂,臭椿皮蛾姬蜂。白僵菌,寄生率达58.4%,在幼虫期可用25%灭幼脲3500~4000倍液防治,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1993年在大邑县共收集到舞毒蛾天敌30种,其中寄生性昆虫19种,捕食性昆虫9种,病毒和虫霉菌各1种。卵期平均寄生率为27.06%±0.54%,大蛾卵跳小蜂是主要天敌。幼虫期天敌有病毒、斑痣悬茧蜂、毒蛾镶颚姬蜂和绒茧蜂等,平均杀死幼虫51.59%±6.48%。蛹期主要天敌有寄蝇、广大腿小蜂和脊腿囊爪姬蜂等,平均寄生率达32.91%±26.40%。在舞毒蛾卵-蛹期,累计约有87.62%的个体被天敌致死。  相似文献   

6.
在2003年,在内蒙古林区利用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BtMP-342、性引诱剂和植物制剂等多种生物措施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进行防治试验.利用两种浓度(2.632×106 PIB·mL-1 and 2.632×107 PIB·mL-1)的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舞毒蛾2龄幼虫进行喷洒试验,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0%和77.8%.BtMP0-342被用于舞毒蛾3、4龄幼虫的防治,防治效果达80%.性引诱剂在诱捕舞毒蛾成虫时也显示了良好的效果.自制的植物性杀虫剂是从大兴安岭地区有毒植物中提取的植物性杀虫活性物质,对舞毒蛾的幼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实验室内应用原液防治舞毒蛾3,5龄幼虫的效果达82%.  相似文献   

7.
两种卵蜂在舞毒蛾卵上的寄生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德富  严静君 《林业科学》1994,30(4):334-337
北京地区大蛾卵跳小蜂和舞毒蛾卵平腹小蜂在舞毒蛾卵上一年可以分别完成4-5代和2—3代。两种卵蜂对舞毒蛾的寄生率因采集时期不同而有差异,以8月采集的卵块寄生率最高。7月中旬至8月中旬采集的卵中大蛾卵跳小蜂的寄生率为2.26—4.18%。7月中下旬采集的,舞毒蛾卵平腹小蜂的寄生率为0.64—0.66%。大蛾卵跳小蜂当年羽化的占99.3%,次年羽化的占0.7%。舞毒蛾卵平腹小蜂当年羽化的占81.0%,次年羽化的为19.0%。为保护两种卵蜂,人工采摘卵块除治舞毒蛾的最好时期是9月下旬至次年3月下旬。  相似文献   

8.
舞毒蛾生命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3—1985年在大连市新金县花儿山林场连续三年进行调查研究,做出了舞毒蛾的生命表,搞清了天敌复合体的构成。对生命表进行分析得出NPV 对舞毒蛾种群数量影响很大;影响舞毒蛾种群消长的关键因子是寄蝇。用Price 的方法分析得出舞毒蛾防治在幼龄幼虫时期进行为最佳,这为舞毒蛾的测报、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室内饲养舞毒蛾的条件下,用刺槐种子凝集素处理的叶片喂食舞毒蛾幼虫,对幼虫取食叶片后的死亡率、消化率、转化率和利用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取食处理叶片的幼虫,有较高的死亡率,达59%;刺槐种子凝集素对舞毒蛾幼虫的营养代谢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应用柳毒蛾NPV病毒杀虫剂防治柳毒蛾,对蛹羽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证明,以3×1010PIB/667m2剂量防治柳毒蛾幼虫,防治率在85%以上,部分4、5龄幼虫感病后虽能正常化蛹,但因NPV死亡而使羽化率降低42.36%~62.34%。  相似文献   

11.
柳毒蛾NPV对柳毒蛾蛹羽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柳毒蛾NPV病毒杀虫剂防治柳毒蛾,对蛹羽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证明,以3×10^10PIB/667m^2剂量防治柳毒蛾幼虫,防治率在85%以上,部分4、5龄幼虫感病后虽能正常化蛹,但因NPV死亡而使羽化率降低42.36% ̄62.34%。  相似文献   

12.
卵孢白僵菌防治舞毒蛾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竹节虫卵孢白僵菌粉剂和松毛虫卵孢白僵菌粉剂对舞毒蛾3~5龄幼虫进行了室内、室外感染试验和野外防治试验的结果表明,室内外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竹节虫卵孢白僵菌粉剂对舞毒蛾幼虫的致病力更强,比松毛虫卵孢白僵菌高8.2%,使用活孢子含量为50亿个/g的菌粉,2 g/m2,施菌16天,可使舞毒蛾3~5龄幼虫室内外感染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88.9%和85.0%;野外施用竹节虫卵孢白僵菌粉剂防治舞毒蛾3~5龄幼虫的感染率达80%以上,确定野外防治舞毒蛾的施菌量为30 kg/hm2,防治时期为雨季。  相似文献   

13.
灭幼脲Ⅲ号防治蜀柏毒蛾试验刘良才,周波,唐献春(中江县林业局)前言应用灭幼脲Ⅲ号对蜀柏毒蛾的室内和林间试验,分析出灭幼脲对蜀柏毒蛾3龄幼虫致死中浓度为5.03±0.159ppm,10ppm~20ppm处理3~6龄幼虫取食量减少22.54%~38.47...  相似文献   

14.
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毒力生物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昆虫病毒毒力生物测定方法[1],以舞毒蛾 2 龄幼虫为对象,对大邑株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毒力进行测定,其 L C50 = 182×104 P I B/m l,95% 置信限上限为 241×104 P I B/m l,下限为 122×104 P I B/m l;用浓度 16×106 P I B/m l 和 16×105 P I B/m l 进行感染, 其 L T50分别为 738 天、824 天。  相似文献   

15.
多点小面积和大面积防治试验证明,由室内及林间增殖的NPV配制病毒制剂防治柳毒蛾幼虫是有效的。一旦将病毒引入林内,即可引起流行病发生并导致柳毒蛾密度锐减。其喷洒剂量应在6.0×1011~7.5×1011PIB/hm2,最高不超过1.5×1012PIB/hm2。防治适期应在3~4龄幼虫占80%左右时为宜,也可提前在2~3龄幼虫占85%左右时进行。喷洒时间在16∶00以后为好  相似文献   

16.
油茶毒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茶毒蛾,一年二代,以卵越冬,5月底到6月中旬和9月中、下旬出现二次危害高峰期。幼虫共7龄,一条幼虫一生可取食油茶叶38.84m^4。气温为20-25℃,相对湿度80-85%时,最适宜其生长。2.5%溴氰菊酯和白僵菌喷雾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舞毒蛾天敌昆虫及其自然控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1996~1997年在北京地区进行了调查,通过采集舞毒蛾在室内饲养,共得到舞毒蛾天敌昆虫23种,其中寄生性昆虫17种,捕食性昆虫6种。卵期天敌有大蛾卵跳小蜂、舞毒蛾卵平腹小蜂;采集地最高寄生率为52%~109%。幼虫期天敌有绒茧蜂、斑痣悬茧蜂、寄蝇类等;7个采集地平均寄生率为955%。蛹期天敌有寄蝇类、广大腿小蜂、舞毒蛾黑瘤姬蜂、脊腿囊爪姬蜂等;7个采集地平均寄生率为1908%,不包括捕食性天敌昆虫捕食和病毒致死率,在舞毒蛾卵-蛹期,累计约有301%的个体被寄生性天敌昆虫寄生而致死。  相似文献   

18.
浅谈舞毒蛾预测预报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1998年伊春地区的红星等林业局相继发生舞毒蛾大面积危害,为了尽快控制该害虫的危害将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作者对该害虫的发生规律、预测预报和防治技术等进行了研究,查明舞毒蛾在该地区为1年1代,以卵越冬,以幼为害,其幼虫喜食柞树、杨柳等阔叶树和部分针叶树;郁闭度小,窝风向阳干燥的林分受害重。通过对舞毒蛾的调查,确定了幼虫卵量等预测公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喷雾、烟剂、灯诱和人工采卵等防治措施,其防治效果在50%~89%。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741杨对舞毒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7种不同系号的转抗741叶片为材料,对舞毒蛾幼虫进行逐龄分别饲养,系统测定各系号抗虫杨叶片对舞毒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死亡率,体重增长速率,发育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抗虫杨叶片对1龄幼虫均表现出较高的毒杀作用,其中处理3d的死亡率均达到35%,处理5d死亡率达80%。对2,3龄幼虫除具有一定的毒杀作用外,主要表现为对其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影响其正常的取食,降低体重增长速率和减慢发育速率。  相似文献   

20.
柳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林间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点小面积和大面积防治试验证明,由室内及林间增殖的NPV配制病毒制剂防治柳毒蛾幼虫是有效的。一旦将病毒引入林内,即可引起流行病发生并导致柳毒蛾密度锐减。其喷洒剂量在6.0×10^11-7.5×10^11PIB/hm^2,最高不超过1.5×10^12PIB/hm^2。防治适期应在3-4龄幼虫占80%左右时为宜,了可提前在2-3龄幼虫占85%左右时进行。喷洒时间在16:00以后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