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库源关系对杂交水稻根系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杂交水稻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两优培九和汕优63为试材,在水稻抽穗期,剪去部分枝梗和叶片,研究不同的库源比与根系活力的关系。[结果]与汕优63相比,两优培九根系活力下降快,强势粒与弱势粒结实率差别大,灌浆高峰时差也较大,输出率高,成熟期可用糖含量较低,库容与有效群体指数之比高。两品种各处理根系32P的吸收量和运转率都随抽穗后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在正常情况下,两优培九32P的总吸收量和运转率都高于汕优63。剪去1/3枝梗后15d和30d,32P的吸收量都比未处理的增加,但运转率都降低。剪去倒3、倒2叶后15d和30d,两组32P的吸收量都比未处理的少。[结论]疏花明显延缓根系活力下降,剪叶处理促进根系活力下降。  相似文献   

2.
以两优培九和汕优63为材料,研究了水稻灌浆初期不同类型籽粒生理活性的差异及其对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汕优63和两优培九灌浆初期籽粒的生理活性存在差异;汕优63的结实率比两优培九高,灌浆初期汕优63籽粒库ATP含量、IAA含量和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均高于两优培九.水稻结实率与灌浆初期籽粒生理活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水稻灌浆初期籽粒生理活性对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两优培九和汕优63为材料,研究了水稻灌浆初期不同类型籽粒生理活性的差异及其对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汕优63和两优培九灌浆初期籽粒的生理活性存在差异;汕优63的结实率比两优培九高,灌浆初期汕优63籽粒库ATP含量、IAA含量和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均高于两优培九。水稻结实率与灌浆初期籽粒生理活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高产杂交稻增产潜力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丽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4869-4871
以两优培九为材料,以其亲本及汕优63、培两优288为对照,采用不同的施肥水平处理,分析比较生育期动态、3片功能叶总叶面积、干物质积累等特征与产量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条件下两优培九全生育期最长(尤其是籽粒灌浆期较长)、最后3片功能叶叶面积最大;两优培九生物产量高于亲本,高肥条件下,两优培九生物产量最高、有效穗数最多;高、中肥条件下,两优培九平均一次枝梗数、每穗实粒数最多、有效穗数多于汕优63。说明株叶形态好、光合面积大、最后3片功能叶功能期长、物质积累多、籽粒灌浆期长,在肥水较充足时,能较好地协调穗粒数和有效穗数间的关系是高产杂交稻高产的重要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光合产物的运转特性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14 C、3 2 P同位素示踪技术 ,研究了籼粳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Ⅱ优 16 2、两优培九的光合产物运转特性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 ,两组合在籽粒形成期的各个阶段 ,其14 C 光合产物的单株生产总量明显高于汕优 6 3,但光合产物运输至穗中的速度皆不如汕优 6 3快 ,最终分配至穗中的比率也比汕优 6 3低 ,且14 C 光合产物在这两个组合的茎鞘中有明显的积累和滞留现象发生。随稻穗发育进程 ,供试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和根系活力由齐穗期、乳熟期、蜡熟期逐步大幅度下降 ,这种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和根系活力下降的特性与光合产物运转分配效率较差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的群体生长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探明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的生长特性,1999年和2001年进行了两优培九与"汕优63"的群体生长动态比较及两优培九4种种植密度、2种施肥处理的生长分析.比较结果显示,两优培九收获期生物学产量比汕优63高9.7%~12.2%;全生长期作物生长率比汕优63高6.5%~6.6%,其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生长前期和中期;净同化率生长前期比汕优63高10.2%~16.4%,生长后期则偏低;叶面积指数增长率生长前期和中期高于汕优63,后期衰减率低,全生长期叶面积持续时间比汕优63高25.8%~35.6%,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生长后期.在密度肥料试验中,两优培九在施肥条件下,中等密度处理(1 m2 27穴)的生物产量为2 079 g/m2,分别比低密度(1 m2 22.5穴)和高密度(1 m2 31.5穴)处理高5.6%和6.9%,对照(密度为1 m2 27穴不施肥处理)的生物产量仅为1 m2 27穴施肥处理的72.9%;全生长期作物生长率以中等密度施肥处理最高,达14.85 g/d*m2,比对照高37.1%,密度处理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水稻生长前期和后期;在施肥条件下,3种密度处理的相对生长率差异主要表现在水稻生长前期;全生长期叶面积持续时间从长到短依次为1 m2 27.0穴施肥处理、1 m2 31.5穴施肥处理、1 m2 22.5穴施肥处理、1 m2 27.0穴不施肥处理,处理间差异主要表现在生长后期;密度施肥处理间的作物生长率差异主要缘于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持续时间.从保持适宜叶面积指数和防止生理性早衰等方面可以提高两优培九生长后期的净同化率和相对生长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高温胁迫对水稻物质分配及产量结构的影响,以两优培九和南粳46为供试材料,于孕穗期和灌浆期设置不同强度和持续天数的高温处理,分析水稻光合速率、物质分配及产量结构对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高温的相应特征。结果表明:孕穗期和灌浆期高温处理后,两优培九和南粳46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出现了不同程度降低,且降幅与高温强度、持续时间密切相关。表现为温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净光合速率降幅越大。与CK相比,孕穗期35℃/7 d处理下,两优培九和南粳46的净光合速率降幅分别为28.33%、28.74%,而灌浆期35℃/7 d处理下,以上2个水稻品种的净光合速率降幅分别为24.27%、27.45%。其中,两优培九的净光合速率降幅小于南粳46。在物质分配和经济系数方面,高温处理后,水稻穗部所占植株生物量的比重明显减小,茎与叶所占植株生物量的比重逐渐增加。水稻经济系数所胁迫温度的增加与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在产量结构方面,2个生育期高温胁迫后,水稻产量和结实率下降明显,而穗数、穗粒数与千粒重幅度下降较小。同一温度处理下,两优培九的净光合速率、经济系数及产量结构下降幅度小于南粳46,表明两优培九的耐热能力强于南粳4...  相似文献   

8.
超级稻两优培九的农艺性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对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杂交稻汕优63的株型特征、农艺性状和光合产物的积累动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优培九的单产显著高于汕优63,主要原因是前者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多、结实率高、功能叶的叶面积和比叶重大、光合产物的积累能力强。  相似文献   

9.
超级杂交水稻扬两优6号结实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代表性杂交籼稻品种为材料,研究超级两系杂交籼稻扬两优6号的结实特性.结果表明:扬两优6号的产量较两优培九和汕优63分别提高15.05%和16.63%;与汕优63相比,扬两优6号的总颖花量高19.11%;与两优培九相比,扬两优6号的结实率和千粒重高7.86%和3.27%.扬两优6号与两优培九相比,起始灌浆势大,灌浆速率快,到达最大粒重的时间短,米粒背、中、腹部的淀粉粒排列紧密.不同年份不同地点间扬两优6号平均受精率比两优培九高5.86%~9.51%,结实率高9.63%~15.55%,充实度高8.21%~16.63%.上述结果表明扬两优6号不仅具有高产量潜力,而且具有高结实特性,结实率高而稳定,籽粒充实度高,有利于发挥超高产优势.  相似文献   

10.
大中穗型水稻品种灌浆期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运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Ⅱ优107(大穗)和汕优63(中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2个品种灌浆结实期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运转特征.结果表明,灌浆前期Ⅱ优107比汕优63具有较强的光合物质生产能力,齐穗期汕优63叶鞘和茎秆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均高于Ⅱ优107.在物质主要输出期(齐穗后10 d内)和齐穗至成熟期间,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输出量汕优63除倒1鞘略低于Ⅱ优107外,倒2、倒3鞘均高于Ⅱ优107,汕优63茎秆输出量要远高于Ⅱ优107.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对于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人们也从多放面给予“绿色”与“生态”的关注。但对于“绿色”与“生态”内涵的理解,某些生态学概念与原理的运用还有待探讨。就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认为真正的绿色、生态图书馆不只停留在理论上,而是应从建筑、能源、环境等方面入手,在现实中建成。  相似文献   

12.
从参考馆员制度与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历史入手,从内涵、服务对象与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性质、服务模式、角色与职责、素质能力等方面分析比较了参考馆员与学科馆员的异同,提出在当今网络资源庞杂浩繁,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建立和完善学科馆员制度,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的必然要求,也是图书馆服务创新.提高信息服务质量与水平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利"与"弊"     
有一次,著名人际关系交往专家卡耐基曾经长期租用红约一家饭店的大舞厅,用来举办一系列的讲座. 但是在某一季度开始的时候,他突然接到通知,饭店让他付出比以前高出三倍的租金.卡耐基当然不想付这笔增加的租金,可是他知道跟饭店的人争论是没有用处的.  相似文献   

14.
15.
中华文化有两种精神相对峙,一种是刚健的,一种是柔顺的。《易经》"生生"学说所代表的正是中华文化的刚健精神。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以熊十力、张岱年等为代表的一批哲学家注重吸收《易经》"生生"学说,将生生与创造联系起来。他们从不同的视角论证创造与人的本性的关系,人应如何发挥创造性等重要命题,赋予中国哲学新的精神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6.
魏晋"名士风度"与宋代"圣贤气象"是不同的理想人格类型,它们在价值取向、思想资源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但是,它们均是古代士大夫人生哲学的体现,故而在士大夫主体意识、名教可乐、性情结构、超越境界等问题上有诸多共同点,着重论述了二者承传发展的关系与思想逻辑的脉络。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在我国,地氟病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地球化学疾病。研究表明,发病人群与地下水中氟的分布紧密相关。该研究将以山东省高密市为典型研究区域,对比现有的除氟降氟方法,提出"原位驱氟"的设想,进行室内模拟试验,并且论证该设想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