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茶树害虫病毒大田应用效果目前,在大田做过防治应用试验的有茶小卷叶蛾和茶卷叶蛾颗粒体病毒及扁刺蛾、茶毛虫、茶尺蠖、油桐尺蠖和云尺蠖等核型多角体病毒,其中,茶小卷叶蛾颗粒体病毒,扁刺蛾、茶毛虫、茶尺蠖、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  相似文献   

2.
作者于1971年7月将人工饲料饲育的茶小卷叶蛾(Adoxophyes fasciata)子代用苹果叶饲养时,发现一种细胞质多角体病毒。将这种多角体病毒的悬浮液搀合到人工饲料中,使幼虫吞食感染,取感染的幼虫进行病理组织学研究。将感染幼虫的中肠用固定液固定,包埋在石蜡中,作成  相似文献   

3.
一、卷叶虫类的颗粒体病毒茶小卷叶蛾(Adoxophyes SP)的颗粒体病毒(略称AoGV)已经搞清了它的形态、性质、病原性以及大量饲养方法等。以苹果小卷叶蛾为对象也在苹果园进行了防治试验,并且显示出其实用价值。被AoGV感染后的茶小卷叶蛾幼虫,体色变成白至黄白色,在化蛹前致死,但是,没有彻底死以前此虫与健康虫一样,继续进  相似文献   

4.
茶尺蠖的克星——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一种重要的病原微生物,可以感染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幼虫致其死亡。文章介绍了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发现、形态特征、作用机理和使用技术等,为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茶小卷叶蛾(Adoxophyes orana F.& R.)是为害新梢的一种重要害虫。1979年我省分离到一株对茶小卷叶蛾毒力较强的颗粒体病毒(AoGV),1980—1983年曾进行了一系列田间试验,以探明其用于生产防治的可能性及应用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茶小卷叶蛾第一代卵孵化期,应用低剂量 AoGV 常量喷布茶树(每亩用病毒12.5—25毫克,加水125斤),幼虫感染死亡率达87.5—93.8%。用病毒治虫不仅方法简便易行,而且持效期长,喷施一次可控制小卷叶蛾为害16代,持效达3年以上,充分发挥了病毒治  相似文献   

6.
茶小卷叶蛾颗粒体病毒大田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小卷叶蛾(Adoxophyes orana F.& R.)是为害新梢的一种重要害虫。1979年我省分离到一株对茶小卷叶蛾毒力较强的颗粒体病毒(AoGV),1980—1983年曾进行了一系列田间试验,以探明其用于生产防治的可能性及应用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茶小卷叶蛾第一代卵孵化期,应用低剂量 AoGV 常量喷布茶树(每亩用病毒12.5—25毫克,加水125斤),幼虫感染死亡率达87.5—93.8%。用病毒治虫不仅方法简便易行,而且持效期长,喷施一次可控制小卷叶蛾为害16代,持效达3年以上,充分发挥了病毒治  相似文献   

7.
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茶虫组的指导下,我们应用了颗粒体病毒防治茶小卷叶蛾,并进行了不同剂量防治效果的试验。初步认清了当代幼虫发病率与病毒用量的关系,现将试验情况与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茶尺蠖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尺蠖是茶树上一种重要的食叶性害虫,分布于我国各茶区,经常在局部茶园暴发成灾,对茶叶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茶尺蠖病毒是控制茶尺蠖自然种群消长的重要因子,主要包括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和茶尺蠖小RNA病毒。本文综述了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生物学特性、扩繁、制剂的研发与应用、定性定量检测技术的建立、重组NPV病毒和茶尺蠖小RNA病毒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为更好的利用病毒防治茶尺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陈宗懋 《中国茶叶》2005,27(1):28-30
46.电击型自动计数性信息素诱捕器的开发 近年来,害虫防治的趋势是"保护天敌"和"减轻环境负荷",由此开发了昆虫生长调节剂、BT制剂和GV(颗粒体病毒)等高选择性的防治资源.在茶树害虫防治上,日本国立试验场、病虫害防除所和农协等采用性信息素诱捕器进行茶小卷叶蛾、茶卷叶蛾和茶细蛾发生消长情况调查和药剂使用适期的确定.  相似文献   

10.
茶尺蠖是茶树上一种重要的食叶性害虫,分布于我国各茶区,经常在局部茶园暴发成灾,对茶叶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茶尺蠖病毒是控制茶尺蠖自然种群消长的重要因子,主要包括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和茶尺蠖小RNA病毒。本文综述了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生物学特性、扩繁、制剂的研发与应用、定性定量检测技术的建立、重组NPV病毒和茶尺蠖小RNA病毒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为更好的利用病毒防治茶尺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几种生物农药对茶黑毒蛾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生物农药对茶黑毒蛾的防治效果,试验以苏云金杆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苦参碱为供试药剂,对茶黑毒蛾进行田间防效试验。分析比较几种药剂对茶黑毒蛾的防效差异和药剂成本,建议生产上交替使用苏云金杆菌350倍液、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400倍液防治茶黑毒蛾3龄前幼虫。  相似文献   

12.
温度、光、pH值对茶尺蠖病毒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结果表明,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多角体悬液经80℃(水浴)、干多角体经120℃(烘箱)恒温处理15分钟时,多角体失去活性。夏季,干多角体薄层经阳光直射24hr后几乎失去活性。病毒悬液的pH值在4~8之间对病毒活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商建农  叶恭银 《茶叶》1999,25(2):80-82
本文测定了茶尺Huo核型多角体病毒与几种杀虫剂混用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我国茶树害虫病毒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洪北边 《中国茶叶》1991,13(1):28-29
据报道,到1987年止,全世界已发现的昆虫病毒约900种,其中,约300种鳞翅目昆虫发现有核型多角体病毒,70种发现有颗粒体病毒,200种发现有细胞质多角体病毒。利用昆虫病毒防治农作物害虫已成为当前病虫害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十分重视昆虫病毒的应用研究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由于人工饲料的逐步完善和病毒生产的  相似文献   

15.
灰茶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7年在武昌县茶园中采集的灰茶尺蛾(Ecxtropis grisescens Warren)死虫标本,分离出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通过对该病毒的形态结构、病症及侵染虫体的组织部位的观察,发现属一种新的杆状核型多角体病毒,其分离观察结果如下: 将茶园中采集到的病死虫用0.1摩PBS  相似文献   

16.
茶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与其它杆状病毒关系的基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茶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IragoidesfasciataNucleopolyhedrovirus(IrfaNPV)是新分离的一种杆状病毒。本研究克隆和分析了IrfaNPV的AcORF47同源基因和VP80基因。AcORF47同源基因与苜蓿丫纹夜蛾多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californicamultiplenucleocapsidnucleopolyhedrovirus,MNPV,AcMNPV)的ORF47和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mori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的ORF38有42%的同源性,与薄荷灰夜蛾多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Rachiplusiaoumultiplenucleocapsidnucleopolyhedrovirus,RaouMNPV)的ORF44有40%的同源性。IrfaNPV的VP80C端222氨基酸与17种NPV特有结构蛋白VP80/P87有25%~58%同源性。在18种VP80/P87分子进化树上,IrfaNPV与AcMNPV、BmNPV和RaouMNPV的亲源关系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7.
作者根据研究试验结果,对茶毛虫病毒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应用技术分四个问题作了介绍:一、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一种什么病毒;二、昆虫病毒是怎样使昆虫致病死亡的;三、茶毛  相似文献   

18.
正茶毛虫病毒是从田间病死的茶毛虫虫尸中分离获得的一种核型多角体属的杆状病毒,而杆状病毒是无脊椎动物专一性病毒,只能在活体内生存和繁殖。病毒的颗粒十分小,需要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杆状病毒由核型多角体和颗粒体两个属组成,其专一性非常强,作用于昆虫的杆状病毒只对昆虫有效,一种病毒一般只能感染一种昆虫,对其他昆虫是安全的。茶毛虫病毒也是一样,它只感染茶毛虫,并只能在茶毛虫幼虫的活体内才能生存繁殖。茶毛虫幼虫取食带有病毒的  相似文献   

19.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Warren)是苏浙皖茶区的主要害虫之一,用病毒防治茶尺蠖,是一种既能减轻化学农药所引起的环境污染,又能保持茶园生态平衡的生物防治措施。病毒防治茶树害虫,目前已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为了证实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益虫有无影响,我们对家蚕、蓖麻蚕及蜜蜂进行了感染试验,研究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组织细胞是否发生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20.
通过确定不同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obliqua nucleopolyhedrovirus,EoNPV)毒株对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和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毒力水平的差异,为有效提高茶尺蠖病毒的防效提供理论基础.采用浸渍法,测定EoNPV浙江毒株(E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