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摸索鲜食糯玉米在贵州不同生态区的丰产性,选择贵州省代表不同生态条件的6个区域,对苏科花糯2008、苏科糯3号、筑甜糯1328等12个鲜食糯玉米组合进行田间种植试验.试验结果经“DPS数据处理系统(V 15)”统计分析,得出鲜食糯玉米产量与主要农艺、经济性状的关联度排序为:穗行数>行粒数>穗长>穗粗>生育期>鲜百粒重>株高>穗位高>鲜出籽率>秃尖长;12个参试组合与对照黔糯868比较,在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蒸煮品质等方面综合考察,筑甜糯1328、筑甜糯2 M 1313、筑糯13A1具有产量高,品质佳,适口性好等特点,在生产中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
鲜食糯玉米新品种丰糯33的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色鲜食糯玉米丰糯33是黔西南州种子管理站选育的鲜食糯玉米新品种,2008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2008019号),由贵州省兴义市吉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独家经营(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公告号(CNA 004992 E),该品种是集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广于一身的鲜食加工兼用型糯玉米新品种,其营养丰富、糯性好、鲜食化渣、商品性好,为市场所欢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适宜贵州各地种植.  相似文献   

3.
苏琴英 《中国种业》2002,(10):38-38
为了促进鲜食玉米生产的发展、改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农民经济收入、调整种植业结构、优化玉米品种布局,我们引进了8个鲜食糯玉米品种:唐抗5号、中糯1号、中糯301、糯玉米、甜玉6号、甜糯1号、超甜玉米和黑珍珠,进行了适应性、抗逆性、经济性状、品质特生观察,试图从中选出高产、稳产、优质的鲜食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4.
1 选用优质高产品种糯玉米细分有鲜食型和加工型,鲜食型要求糯性好,果皮薄,口感柔软细腻,商品性好,果穗中等,适合蒸煮和速冻加工。加工型品种适合加工淀粉,要求支链淀粉含量高。通过对糯玉米新品种的引进筛选和试验,选出好的鲜食型品种有苏玉糯1号、中糯1号、中糯2号、郑黑糯1号等;加工型品种有农大白糯等。  相似文献   

5.
<正>陇糯1号是甘肃省农科院作物所2001年从甘肃省榆中县引进黑糯玉米杂交种,2002年从北京农学院引进白糯玉米杂交种,在兰州、海南三亚两地自交6代,选育出糯玉米自交系W202和W0702,二者粒色均  相似文献   

6.
为推进贵州省鲜食玉米生产,选择贵州省不同海拔和生态条件的6个区域,对桂甜糯218、京科糯928、黔糯768等15个鲜食玉米品种进行田间种植试验,分析各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并进行营养品质检测和外观、风味品鉴。试验结果表明,15个品种中丰产性最佳的品种是桂甜糯218,稳定性最好的品种是川玉花糯1号,适应性最佳的品种是京科糯2000;通过通径分析得出鲜食糯玉米产量与农艺、经济性状相关性为:行粒数生育期穗行数穗长鲜出籽率鲜百粒重穗粗穗位高保绿度秃尖株高;鉴品最佳的品种是彩甜糯、京科糯928、京科糯2000、川玉花糯1号;综合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和风味口感考察,京科糯2000、川玉花糯1号、京科糯928、桂甜糯218等具有产量高、品质优、风味佳的特点,具有较好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鲜食玉米的栽培面积逐年扩大,迫切需要各种生育期类型、品质优、适口性好的高产抗病糯玉米品种.为此,我公司玉米育种部经过多年研究,选育出了高产、优质、抗性好的鲜食黄糯玉米强糯 1号.  相似文献   

8.
<正>兴达糯玉1号是甘肃兴达种业有限公司用自育自交系ZN118为母本、自育自交系ZN10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10-2011年参加甘肃省鲜食玉米区域试验,兴达糯玉1号平均产量15225 kg/hm2,比对照垦粘1号增产8.3%。丰产性好、口感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该杂交种于2012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  相似文献   

9.
莆田市种子管理站于2014年以苏玉糯5号为对照,对5个糯玉米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农科玉301、晶彩花糯5号、南粤花糯玉米新品种具有丰产稳产,整齐度好,糯性较好,籽粒排列整齐,食味感好,未发生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锈病等特点。以上3个品种分别比对照增产2.4%、6.6%、12.6%,可进一步试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0.
鲜食糯玉米新品种金都糯1号系贵州省兴义市吉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07年用自育自交系JF糯88作母本,自育自交系JF糯075作父本组配选育而成.经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表现稳产、优质、多抗等特点,具有香、甜、嫩等风味,适宜蒸煮或烧烤,口感好,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市鲜食糯玉米的生产呈逐步上升之势,尤其是紫黑色糯玉米因其市场价相对较高而成为部分种植户之首选。根据几年来的试验,表现较为优质、高产的一些品种主要有田黑糯1号、粤紫糯3号、粤甜紫糯、京甜紫花糯、粤彩糯1号、五彩香糯等,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06~2008年全国糜子(糯性)区域试验产量汇总资料,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回归系数等多种分析方法对黍子新品种晋黍8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晋黍8号3年平均产量3167.3kg/hm2,较对照冀承黍1号增产11.04%,具有较高的丰产性。其稳产性、适应性也明显优于对照,是适宜大面积推广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几个玉米新杂交种的丰产性与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多点试验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几个玉米新杂交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表明:陇单016、陇单012明显优于对照杂交种沈单16(对照1)和豫玉22(对照2),其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小区折合产量分别为13766kg/hm^2和13311kg/hm^2,比对照1分别增产16.4%、12.5%,比对照2分别增产17.7%、13.9%,陇单016比对照1和对照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陇单012比对照1和对照2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4.
玉米品种陇单6号丰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资料为基础,对玉米品种陇单6号的高产稳产性、生产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陇单6号是一个适应性较广、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的晚熟玉米新杂交种.在甘肃晚熟区各点比对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推广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5.
黔糯668是由贵州省旱粮研究所选育,于2009年审定的丰糯玉米新品种.为加速黔糯668的推广,本文利用2007年、2008年区域试验资料分析了该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2007年平均产量为837.2 kg/667 m2,比对照增产6.5%,变异度为8.305 7%,较对照变异度13.025 5%小,7个试验点中6个点增产;2008年平均产量为899.2 kg/667 m2,变异度为8.927 3%,较对照变异度13.103 3%小.黔糯668在2007年的回归系数为0.1106,综合评价一般,最适宜地区是铜仁、兴仁等为代表的生态区域;2008年的回归系数为1.2006,综合评价好,最适宜地区是贵阳、毕节、遵义、铜仁、贵定、安顺、兴义等为代表的生态区域.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黔糯668的丰产性、稳产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糯玉米不甜,甜玉米不糯的缺陷,培育出在同一玉米果穗上的子粒中既有糯质的,也有甜质的,糯、甜子粒随机相间排列的优质鲜食玉米,根据谢孝颐(1990)提出的选育糯甜玉米的方法,我们利用在糯玉米中出现的糯质甜玉米基因突变体材料,选育出了加甜糯鲜食玉米品种"都市丽人"(原名加甜美玉(糯)1号).该鲜食玉米组合的母本糯质,父本甜质(糯超甜) ,杂交种表现为纯白糯质.F1植株果穗上3/4的子粒是糯粒 ,1/4是甜粒.为了区别现有的糯玉米和甜玉米,我们把这种在同一个果穗上既有糯粒又有甜粒的玉米称之为加甜糯玉米.  相似文献   

17.
鲜食玉米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富含膳食纤维,是果蔬型休闲保健食品。晋甜加糯2号是甜加糯型玉米新品种,由山西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选育,甜糯玉米籽粒比1:3,具有果穗均匀形态好、香甜软糯口感佳、丰产稳产抗性好的特点,2019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晋审玉20190083),适宜山西省鲜食玉米主产区及其近似生态区种植。本文介绍了晋甜加糯2号特征特性并对其栽培种植技术及其制种要点进行了详述。  相似文献   

18.
玉糯258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最新选育而成的鲜食糯玉米新品种,于2015通过国家审定,本文介绍了玉糯258的特征特性及其丰产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多点试验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几个玉米新杂交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陇单016、陇单012明显优于对照杂交种沈单16(CK1)和豫玉22(CK2)。其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其中陇单016和陇单012折合667m2产量分别为917.7kg和887.4kg,比CK1分别增产16.4%、12.5%,比CK2分别增产17.7%、13.9%,陇单016比CK1和CK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陇单012比CK1和CK2增产显著,应尽快提请审定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晋糯8号(晋鲜糯8号-黑糯玉米)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甜糯玉米研究室翟广谦、陈永欣等人选育的又一个糯玉米新品种,属早熟黑色糯性玉米(黄色种子,黑色F1玉米果穗)。2008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晋糯8号,审定编号为晋审玉2008020。晋糯8号属早熟糯性玉米,加之抗病性强,尤以采鲜穗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