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安全、有效、经济地防治大豆豆秆黑潜蝇,于2003年进行了不同药剂品种、不同剂量、不同防治时间对比试验,已取得初步结果,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防治 试验田位于八巨镇前案村,前茬为大麦.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乐至县套作大豆田豆秆黑潜蝇发生偏重,引起大量死苗,部分田块损失较重。通过田间调查,分析了豆秆黑潜蝇偏重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豆秆黑潜蝇在莆田市严重发生为害,造成较大损失,成为威胁当地豌豆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为此,本文通过对豆秆黑潜蝇的为害症状、发生特点、严重发生原因进行了初步研究探索,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
樟湖镇各村素有种植大豆的习惯。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豆科作物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虫源不断积累,豆秆黑潜蝇逐年严重,对豆科作物造成一定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6.
在1985—1990年,对584个大豆品种(系)进行了抗蝇性研究。经初筛、复筛,最后筛选出4个抗性较好的品种,以豫豆2号抗性最好。并测定了大豆品种(系)对豆秆黑潜蝇的扰生性、耐害性。分析了17种氨基酸与抗性的关系;对大豆不同品种主茎进行切片检查发现,髓部直径与主茎直径比值(X_1)、木质部厚度与主茎直径比值(X_2)与侵入虫量(Y)关系密切。其多元回归方程为:log■=1.3499+0.1694X_1-2.0719X_2  相似文献   

7.
潘学锋 《植物保护》1996,22(1):22-24
通过大田调查和在夏大豆田采用尼龙网笼罩人工接种法观察大豆秆黑潜蝇发生为害及其虫口密度、虫株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豆秆黑潜蝇在安徽霍邱县沿淮地区1a发生5代,以第3~4代为主害代,对产量损失最大、分别为33.4%、28.1%;其防治指标应根据大豆市场行情和单产而定,以产量100~150kg/667m2,单价2.40元/kg为淮,防治指标第3代虫口密度可定为4~10头/100株,虫株率为16%~18%;第4代虫口密度为8~12头/100株,虫株率为21%~23%。  相似文献   

8.
稻秆潜蝇的发生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秆潜蝇(Chlorops oryzae Matsumura)又称稻秆蝇、稻钻心蝇、双尾虫, 属双翅目,黄潜叶蝇科.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浙南山区发生危害以来, 一直是山区单季水稻的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9.
陈伟燕 《广西植保》1999,12(1):23-24
3%米乐尔颗粒剂1.2kg/666.7m2防治豌豆豆杆潜蝇,方法是拌成毒土堆放于豌豆苗基部,施药后淋透水,药后10d,20d,30d的防效分别为89.09%,95.01%和97.08%,显著优于3%益舒宝颗粒剂和3%甲基异柳磷酸颗粒剂,米乐尔不只药效高而且持特长。  相似文献   

10.
稻秆潜蝇是鄂西武陵山区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宣恩1a发生3代,以第3代幼虫在禾木科杂草心叶内越冬。第1代幼虫危害稻苗心叶,轻者植株生长弱小,重者心叶枯萎,生长点腐烂,不能成苗;第2代幼虫危害水稻孕穗,造成穗形扭曲,抽穗后,部分或大部颖花残缺不实,单穗损失20%~60%。湾槽田、阴湿田的杂交稻受害最重。在稻秆潜蝇卵孵始盛期至高峰期用40%乐果乳油200~250ml/667m对水60kg喷雾,或3%呋喃丹颗粒剂2~2.5kg/667m拌细土50kg撒施,防效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1.
豆秆潜蝇是融水县一种严重为害豌豆幼苗期的害虫。过去只有零星发生为害的情况,因为农民种豆大多属于自家食用而种的,面积少且零星分散,不成规模,为害轻,而且人们对虫情也不了解。近几年来,随着种植计划的改变和调整,人们生活的需求,使豌豆容易畅销,价格看好。因...  相似文献   

12.
王芙兰 《植物医生》2003,16(1):16-17
豌豆潜叶蝇 [Chromatomyiahorticola (Goureau) ]属双翅目 ,潜蝇科 ,俗名夹叶虫 ,是古浪县豌豆上的常发性害虫 ,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尤以 2 0 0 2年为重 ,此虫遍及古浪县油菜、豌豆所有田块 ,虫株率达10 0 % ,虫叶率 6 6 .7% ,百株虫量高达 12 32 0头 ,百叶有虫 10 70头。豌豆潜叶蝇的发生 ,严重影响该县 0 .8万hm2 豌豆的正常生长 ,受害豌豆田轻者减产 10 %~2 0 % ,重者达 4 0 %以上 ,甚至绝收。为减轻该虫危害 ,确保古浪县优质小杂粮基地建设 ,笔者在多年的防治工作中 ,对其发生与防治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13.
赵书文 《植物医生》2007,20(4):9-10
针对近年来粟秆蝇在忻定盆地危害上升的问题,对其生活史、生活习性、发生为害规律分别进行了论述,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压低虫源基数、选用抗虫品种、抢时早播、搞好预测预报、施用对路农药和及时拔除枯心苗等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剑河县稻秆潜蝇发生面积较大,为害较重,通过室内饲养和田间调查,摸索出该虫的生活习性、为害规律,以便更好地防治稻秆潜蝇。  相似文献   

15.
桐梓县稻秆潜蝇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秆潜蝇在桐梓县 1996年以前是零星发生的一种次要害虫。近年来 ,发生面积不断扩大 ,60 0~12 0 0m海拔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全县每年发生 2 667hm2 左右 ,一般为害损失 10 %左右 ,为害重的达 4 0 %以上 ,已上升为桐梓县中、高海拔稻区的主要害虫之一。为了切实掌握稻秆潜蝇在桐梓县的发生和为害规律 ,有效的开展稻秆潜蝇防治工作 ,桐梓县植保植检站进行了系统的监控和调查 ,基本掌握了该虫发生、发展为害的规律 ,现将监控、调查的结果总结如下 :1 生活习性稻秆潜蝇属双翅目、秆蝇科 ,又名稻秆蝇 ,是一种为害禾本科植物的钻蛀性害…  相似文献   

16.
闽东山区稻秆潜蝇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秆潜蝇(chlorops oryzaeMatsumura)又称稻秆蝇,稻钻心蝇,双尾虫,属双翅目,黄潜蝇科,是我县山区单季稻的主要害虫,近年来危害呈上升趋势,每年发生面积6660hm2,占水稻播种面积58.8%,每年造成粮食损失2000t以上。为了摸清闽东山区稻秆潜蝇发生规律,控制稻秆潜蝇的发生为害,确保水稻增产。笔者于2002~2006年对稻秆潜蝇的发生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1发生规律1.1年生活史稻秆潜蝇在南屏县1年发生3代,其中水稻上发生2代,以幼虫在田边禾本科杂草上越冬,越冬幼虫3月下旬至4月上旬化蛹,第1代成虫于4月下旬、5月初陆续迁入单季稻秧田产卵,4…  相似文献   

17.
小麦黑潜蝇发生情况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黑潜蝇为偶发性害虫,2003、2004年在翼城县偏重发生。通过2年的观察,初步了解了该虫的发生随海拔高度不同,呈现两代区、两代混发过渡区和一代区之分。伏耕深翻面积减少、发生期用药少、天敌控制作用小是其重发的主要原因。防治上应抓好深翻灭茬、早中耕、施用腐熟有机肥等农艺措施,以及在成虫羽化出土前毒土封闭和成、幼虫盛发期进行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8.
19.
稻秆潜蝇是寿宁县中稻的主要害虫之一。通过多年的田间观察与调查,基本掌握了该虫在本地的分布情况、为害特性、发生规律,并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测报方法和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防控稻秆潜蝇Chlorops oryzae的发生危害,于2017—2018年在湖南省11个县(市)定点系统调查稻秆潜蝇的寄主、田间发育进度、发生世代数及产卵选择性,并进行3种常用药剂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稻秆潜蝇的夏寄主有水稻、游草和稗,越冬寄主有看麦娘和冬小麦。在湖南省1年发生5代,即早稻上发生完整的第1代,中稻上完成第2、3代,晚稻上完成第4代,在看麦娘上完成第5代(越冬代)。不同水稻品种上稻秆潜蝇总着卵量差异显著,其中在丰两优6348品种上最多,为120.5粒,同一生育期内不同水稻品种上稻秆潜蝇着卵量之间差异显著,同一品种不同生育期的稻秆潜蝇着卵量之间有差异;不同水稻品种上稻秆潜蝇初孵幼虫平均钻蛀成功率之间差异显著,除破口初期,同一生育期内不同水稻品种上稻秆潜蝇初孵幼虫钻蛀成功率之间差异显著。所有供试药剂的中稻晒田前施药的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晒田后的防治效果;在晒田前施药中,0.1%呋虫胺颗粒剂的防治效果最好,在黄土店镇和朱亭镇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7.6%和93.6%,显著优于70%吡虫啉和40%毒死蜱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