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症状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根腐和基腐性病害。幼苗被侵染后,表现为下位黄叶多,植株矮小,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褐色,严重时麦苗连片枯死;成株期其典型症状为黑根、白穗,在潮湿条件下,基部一、二节间形成基腐性"黑脚"。二、传播途径和发生规律小麦全蚀病病原是一种土壤寄居菌。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土壤中的病残体或混有病残体的粪肥及种子上越冬、越夏。引入混有病残体的种子是无病区发病的主要原因,残留有病  相似文献   

2.
小麦全蚀病概况: 1、症状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根病.病菌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形成"黑脚"症状.病株地上部矮化,变黄,重者枯死,造成白穗.发病严重时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3.
<正>1病症小麦全蚀病在小麦整个生育期中有2个侵染高峰,一是冬前小麦三叶期为主要侵染高峰期,二是春季拔节期为第二侵染高峰期。病菌侵染的部位只限于小麦根部和茎基部15厘米以下,地上部的症状是根和茎基部受害引起的,由于受土壤菌量和根部受害程度的影响,小麦抽穗前不显症状,至灌浆期略显成簇、早枯、白穗,重病地块于拔节后期即出现枯黄发  相似文献   

4.
小麦全蚀病,又名根腐病、黑脚病,此病最早在山东省境内发生传播,2006年河南也有零星发生的现象。1小麦全蚀病的病原及发病特征小麦全蚀病是由真菌的子囊菌亚门的禾顶壳菌侵染造成,病菌的越夏场所是麦茬。夏玉米根部及混杂的麦糠、场土、种子的病残组织、土壤中的病残体等是病菌的主要来源,带菌的粪肥传病是发病面积激增的原因,种子上附带的病菌是远距离传播到新区的主要来源。小麦播种后,菌丝体从胚芽鞘侵入,病菌侵染部位是小麦根部和茎基部  相似文献   

5.
1 危害症状 小麦全蚀病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是典型的根腐病害。所有地上部分的症状,均是由根和茎的基部腐烂所致,病菌侵染的部位只限于根和茎基部1-2节,一般不再向上延伸。新发病田块,病株常零星成簇分布,麦子抽穗前不表现症状,抽穗后表现零星白穗;老病田块,由于土壤中菌量积累较多,症状显现较早,田间常点片或大片发生,形成若干发病中心。  相似文献   

6.
正小麦全蚀病又名根腐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该病在我国不少省份均有分布。小麦感病后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往往穗期成片枯死,千粒质量下降,一般发病区产量降低20%以上,严重者产量降低50%以上。一、症状特征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根病。病菌侵染的部位只限于小麦根部和茎基部15 cm以下,地上部的症状是根部及茎基部受害所致。  相似文献   

7.
正开春后,随着温度的回升,小麦进入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各种病虫草害也进入发生危害期。春季小麦病虫草害主要有全蚀病、纹枯病、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吸浆虫、红蜘蛛、麦叶蜂、蚜虫、杂草等,针对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我们制定了其防治技术。1.小麦全蚀病:全蚀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具有传播快、防治困难、不易根除等特点,主要危害小麦根及茎基部,严重时植株生长迟缓,在5月下旬湿度大时在小麦茎基部形成  相似文献   

8.
小麦全蚀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全蚀病是近年来局部地区发生较快、危害严重的病害,是全国植物检疫的对象。小麦全蚀病是由小麦全蚀病菌侵染传播的,一旦传入,蔓延迅速,不易根除。除为害小麦、大麦外还可侵染玉米、谷子等作物和鹅冠草、看麦娘等一些禾本科杂草。症状表现为根腐和茎腐两种。一般苗期受侵染,地上部症状不明显,病株比健株稍矮,分蘖较少,基部叶片发黄,病根纤细,易拔起。至灌浆后,症状明显。根茎变色部分出现茎基腐性的“黑脚”症状,在潮湿情况下,剥开病茎基部叶鞘,可见到该病独特的“黑膏药”状物。到成熟期,植株枯死,形成白穗。发病规律病菌在病根、茎、土…  相似文献   

9.
一、主要症状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根病。病菌仅侵染小麦根部和茎基部1~2节。病株地上部矮化,变黄。重者枯死。造成白穗。  相似文献   

10.
小麦全蚀病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 ,山东、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和河南的部分地区发病较重。一般发病较轻的地块产量损失在 10 %~ 2 0 % ,严重地块损失达 5 0 %以上。小麦受害后 ,表现为分蘖减少 ,成穗率低 ,千粒重下降 ,有的后期形成枯孕穗、枯白穗。小麦全蚀病的寄主范围很广 ,除危害小麦外 ,还危害大麦、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1 主要症状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根部病害 ,病菌侵染部位仅限于小麦根部和茎基部 1~ 2节 ,不向上延伸。地上部症状 ,比如“白穗”、“黑脚”等 ,主要是根与茎基部受害而引起的。小麦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感病。…  相似文献   

11.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根部病害,从小麦的播种到收获均可侵染。主要发病部位在小麦的根部及茎基部的1~2节。病菌侵染后引起根部变黑、腐烂,失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致使地上部分干枯死亡,造成"白穗"。  相似文献   

12.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根部病害,病菌以种子传播为主,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感染。小麦播种后,菌丝体从麦苗种子根处侵入,使根、次生根和地下茎变黑,表现为内部腐烂。冬前和小麦返青后,菌丝沿根扩展,向上侵害分蘖节和茎基部。分蘖前后基部老叶变黄,分蘖减少,生长衰弱,严重的枯死;拔节后根部和茎基部腐烂加重,植株矮化;抽穗灌浆期茎基部变黑腐烂愈益明显,形成典型的黑脚症状。由于根部和茎基腐烂,植株早枯,形成“白穗”,穗不实或秕粒。剥开染病植株基部叶鞘,可以看到“黑膏药”状物。近收获时,在潮湿条件下,根茎处可看到黑色点状突起的子囊壳。  相似文献   

13.
小麦根病发生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由于种植结构的调整及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小麦根病的发生呈逐年加重的趋势。根病种类小麦根病主要由以下几种病原菌引起:小麦纹枯病菌、小麦全蚀病菌、小麦根腐病菌,其引起的相应根病为小麦纹枯病、小麦全蚀病、小麦根腐病。  相似文献   

14.
小麦内生细菌对全蚀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土壤浇灌法检测了37株小麦内生细菌对盆栽小麦全蚀病发生情况及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生细菌GL4、GS1和GR13对小麦根系及茎基部发生全蚀病的防治效果达50%以上,其中GL4和GR13对小麦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说明利用小麦内生细菌防治全蚀病发生将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内生细菌GL4和GR13对小麦全蚀病的实际防治效果有待进一步的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15.
<正>小麦全蚀病是小麦生长中一种毁灭性病害,主要危害小麦根部和茎秆基部。现已成为小麦生产的大敌,可达30%~70%甚至绝产,小麦感病越早,产量损失越大。1发病特症病菌只侵染根部和茎基部15厘米的1~2节处。幼苗  相似文献   

16.
<正>1症状识别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根部病害,整个生育期均可染病。病菌侵染部位仅限于小麦根部和茎基部15cm以下,使种子根、次生根大部变黑腐烂,形成典型"黑脚"症状,极易从土中拔出;麦株矮化、稀疏,叶片自下而上变黄,似干旱缺肥状;抽穗灌浆期病株成簇或成片出现"枯白穗"。  相似文献   

17.
<正>河南省新乡市是国家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常年种植小麦面积500余万亩,但是纹枯病、茎基腐病、全蚀病等小麦根茎部主要病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全蚀病三者均属于土传病害,病原菌在土壤中能够长期存活,整个生长季节病菌都可以造成侵染,并可在同一植株上发生。小麦收获后,病残体留在田间和土壤里,第二年可以继续造成侵染,严重时造成小麦整株枯死,后期形成白穗。根据总结多年的调查  相似文献   

18.
<正>一、小麦全蚀病的危害特征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根病,又名根腐病、黑脚。其病原菌为禾顶囊壳小麦变种。病菌只侵染小麦根部和茎基部15cm以下,而地上部分的表现症状是因根部受害引起。小麦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以快成熟时病株症状最为明显,表现点片麦芒回麦穗发白,地上部无明显症状,仅重病的显示稍矮,基部黄叶多。拔节期,病株返青迟缓,黄叶多,拔节后期重病株矮化、稀疏,叶片处由下向上变黄,  相似文献   

19.
<正>小麦全蚀病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以近成熟时病株症状最为明显。幼苗期病原菌主要侵染种子根、茎基部,使之变黑腐烂,部分次生根也受害。病苗基部叶片黄化,心叶内卷,分蘖减少,生长衰弱,严重时死亡。病苗返青推迟,矮小稀疏,根部变黑加重。拔节后茎基部1~2节叶鞘内侧和茎秆表面在潮湿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黑褐色菌丝层,称为"黑脚",这是全蚀病区别于  相似文献   

20.
小麦全蚀病是毁灭性病害,一般造成小麦减产10%~20%,重病田可达50%以上,甚至绝收。近年来,我县小麦全蚀病发生面积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给广大农民带来严重的损失。1症状小麦整个生育期都可感病,为根腐和茎腐性病害。苗期发病,种子根及部分次生根变成黑褐色,植株矮小,下部叶片发黄,分蘖减少,类似干旱缺肥状。抽穗后,重病株早枯,可见田间出现白穗,尤其灌浆—成熟期症状明显,“黑脚”和“白穗”是成熟期所特有的症状。2发病特点小麦收获后遗留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为主要初侵染源,施混有病残体的粪肥也可传播病菌,在新病区种子传病是传播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