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西藏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地生态监测指标体系,帮助管理部门及时而准确地了解该地区的生态状况与变化,以1996,2000,2005和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定量评价地区可持续发展情况,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构建生态监测指标体系.结果表明:1996年西藏地区人均生态足迹与承载力分别为1.444和6.628 hm2,2010年分别为4.051和5.350 hm2,生态盈余迅速减少;耕地和草地生态足迹占总生态足迹的绝大部分比重;1996-2005年,耕地生态供给一直处于盈余状态,而到2010年,耕地的生态足迹达到其承载力的近3倍,2000年以前草地承载力明显大于足迹,到2010年草地资源人均生态赤字为0.055 hm2.西藏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在逐年下降,草地资源利用、社会经济发展规模扩大和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的生态压力不断增大,与此同时,草地、森林和农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却在下降.  相似文献   

2.
着重探讨了草地生态水文物理过程、草地水文化学过程和草地生态效应等草地生态水文过程主要内容的研究进展,并简要分析了草地生态水文过程研究中未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3.
从草地生态质量涵义出发,分析草地生态质量研究的范畴、内容及相应的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简要阐述草地生态质量、草地生态环境质量、草地生态健康及草地持续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从草地生态质量涵义出发,分析草地生态质量研究的范畴、内容及相应的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简要阐述草地生态质量、草地生态环境质量、草地生态健康及草地持续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从草地生态质量涵义出发,分析草地生态质量研究的范畴、内容及相应的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简要阐述草地生态质量、草地生态环境质量、草地生态健康及草地持续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草地生态补偿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兴元 《草业科学》2012,29(2):306-313
草地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已经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随着人类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可替代性的深入认识,通过生态补偿使草地生态服务的受益者支付消费成本,以促进草地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生态服务价值增值。在总结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草地生态补偿的内涵、理论基础、生态补偿机制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总结,分析了目前草地生态补偿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甘孜州草地生态环境现状和草地生态恶化原因的分析,提出强调草地管理原则,治理与保护、建设与管理并重;强化草地生态保护与建设意识,依法保护草地生态;提高科技含量,加大畜牧业实用技术的推广等建议,实现草地生态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玛曲县是稳定与维护青藏高原和黄河上游生态系统的重要屏障。研究其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玛曲县2007-2016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及可持续发展指数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年间研究区人均生态足迹显著增加,由2007年的4.26 hm2增加到2016年的5.91 hm2,增幅达到38.73%,草地在该区域人均生态足迹中占98.83%;生态承载力从2007年的3.74 hm2下降到2016年的3.04 hm2,降幅达到18.72%,草地和林地占到了人均生态承载力的88.04%;该区域10年均呈现生态赤字,总体生态安全形势较弱,处于弱不可持续发展状态。草地是玛曲县主要生态足迹消耗资源,且草地消费需求和草地退化之间的矛盾突出,应加强对该区域草地生态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田富强 《草地学报》2018,26(5):1235-1240
为评价草地面积与生态能值占补平衡对占补两地的生态功能与生态服务的影响,构建并利用系统性生态功能放大系数、有效生态功能与有效生态服务占补平衡分析法,对四川若尔盖与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西藏札达县与当雄县、内蒙古察右中旗和甘肃阿克塞县占用草地后的生态功能与生态服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即使实现草地面积与生态能值占补平衡,也很难实现质的维度的占补平衡。单位面积草地生态能值相等条件下,要实现质的维度的占补平衡,新建草地面积必须大于占用草地面积。考虑系统性生态功能放大系数的占补两地生态功能平衡所需新建草地面积最小,占补两地生态服务水平加权平均值平衡与占补两地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平衡所需新建草地面积较大,占用地有效生态功能平衡与占用地有效生态服务水平平衡所需新建草地面积最大。系统性生态功能放大系数、有效生态功能与有效生态服务占补平衡分析方法,是评价面积与生态能值占补平衡下草地生态功能与生态服务是否平衡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0.
草地生态补偿机制与补偿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不仅是畜牧业的生产基地,而且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与草原文化传承的基础。然而,在人为和自然因素影响下导致草地日趋退化,严重削弱了其生态服务功能与区域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遏制草地退化趋势,维护草地的生态服务功能,提高草地生产能力,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草地生态补偿机制。本研究根据草地类型、利用现状、生态屏障重要性和生态环境脆弱性等因子对草地进行功能分区,将其划分为生态保护功能区、生产功能区和适度利用功能区,建立以政府部门、评估机构、监督机构和牧民四位一体的草地生态补偿组织管理体系和技术流程,设计针对不同功能区特点的生态补偿方案。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3版《草原法》为基本依据,结合酒泉市2010~2011在基本草原划定过程中工作实际,概括提出了生态草地这个新概念,并且从概念的提出、范围的界定、存在的争议、区划中的应用、监管保护效果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述,最后得出生态草地是指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功能为主的、无放牧利用价值的、严重沙化、退化、荒漠化、必须封育保护的、盖度在5%以下的草地.生态草地概念的提出应用使多部门管理的边缘模糊地类管理权限得到明确,为生态草原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促进了草原生态保护和恢复,概念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2.
康定县草地生态保护和建设策略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强草地生态保护和建设,笔者结合十几年来参加草地保护和建设工作的实际,阐述了草地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草地生态破坏的原因,提出了草地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新疆阜康市草地生态赤字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态足迹法研究了新疆阜康市总体生态安全以及草地生态安全状况,剖析了阜康市草地生态赤字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981年到2004年,阜康市总的可利用人均生态承载力降低了13%,而总的人均生态足迹升高了180%,生态赤字逐年加大,总体生态安全形势严峻.其中,草地生态赤字问题特别突出,草地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981年的0.2486 hm2减少到2004年的0.1374 hm2,减少44.8%,而草地人均生态足迹则从1981年的0.2456 hm2增加到2004年的1.2186 hm2,增加500%,草地生态严重赤字,已成为最主要的生态不安全因素.造成草地生态严重赤字的原因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必须通过提高草地资源利用效率、增加草地生产用地的面积、提高草地的质量、控制人口数量等措施最终实现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草地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地生态系风险评价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对草地生态系统中风险受体、风险源、暴露和危害的分析,从系统的危险性和脆弱性两方面构建了草地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为生态危险性和生态脆弱性;为科学反映草地生态风险变化特征,进一步科学合理进行草地生态风险评价奠定基础,也为提高草地生态系统抵御风险的能力,实现草地利用与生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草地生态系统安全及其评价研究   总被引:9,自引:20,他引:9  
探讨了草地生态安全及其评价的概念与内涵,认为草地生态系统安全判断与度量准则应该是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生态风险与管理的科学统一。同时尝试提出了草地生态系统安全评价的"健康-服务功能-风险与管理(health-service-risk and management,HSRM)"模型,构建了HSRM评价模型的指标体系,提出草地生态安全评价中草地生态安全度计算公式和安全状态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三江源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源的生态问题对全国生态和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研究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三江源2000–2012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2年三江源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各土地利用类型分配不均,其中耕地供给率最大,其后依次为林地、水域、草地、化石燃料用地和建筑用地。人均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按降幅由多到少依次为建筑用地40%、草地29.95%、耕地20%、林地14.81%、水域2%。另外,草地对生态承载力的贡献最大,年均贡献率达41%,其次为林地,为38%。三江源整体呈生态盈余,但盈余有下降趋势,且不同土地类型生态盈亏也存在差异,其中草地和林地为生态盈余,耕地和化石燃料用地为生态赤字,水域和建筑用地开始由生态盈余转为生态赤字。  相似文献   

17.
西部草地退化的原因分析与生态恢复措施探讨   总被引:31,自引:14,他引:31  
通过分析西部草地退化的原因,提出了退化草地的生态恢复方略。研究表明:脆弱的生态环境是西部草地退化的自然内营力,人为干扰和不合理利用是西部草地退化的主要驱动力,气候变暖变干是加速西部草地退化的辅助外营力;草地改良是轻度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的主要途径,草地封育是中度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的主要措施,人工草地建植是重度和极度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农牧交错区草地生态安全进行量化研究,为该区域构建草地保护新格局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榆林市草地资源为研究对象,以 PSR (Pressure-State-Response) 模型为基础,从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选取 12 个草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构建榆林市草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对该市 2019 年的草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并对 12 个县(区)草地资源进行生态安全等级确定,最终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结果】榆林市各县(区)草地生态安全多处于临界安全状态,全市平均生态安全指数为 0. 435 8,生态安全状态为临界安全。【结论】草地生态安全保护治理措施是榆林市各县(区)草地生态安全状态产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采用社会经济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模式,开展分区域生态调控,实行“一区一策”。  相似文献   

19.
草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态资源,它为人类提供了多种畜牧产品以及多样化的生态服务,由于我国长期重利用、轻保护,草地资源逐渐退化,本文从草地在生态功能、粮食问题、食品安全、生物能源和社会安全等方面分析草业在中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我国生态安全促进牧区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日益严重,而草地类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因此,对草地类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开展动态评价,对我国草地类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集成分析草地生态系统生态环境质量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我国草地类自然保护区的特征,构建了包含16个指标(14个一般性指标和2个限制性指标)的草地类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指标体系,并将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情况(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指数)分为7个等级,以期为科学客观地评价草地类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通过案例研究看出,2010-2015年间,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指数为-0.7,评价等级为"显著变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