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孔雀俗称凤凰,又称百鸟之王。我们英吉利实业有限公司从1987年开始引种,经过7年的保护、选配、扩群等饲养探索,总结出孔雀人工饲养的一套经验。 蓝孔雀是野味浓郁的肉用珍禽。产肉多,全净膛屠宰率达80%。孔雀肉的蛋白质含量约为28%,脂  相似文献   

2.
孔雀是具有营养、观赏、药用价值于一体的特种禽类.自1998年以米我国由南至北先后引进并进行饲养,为摸索其饲养经验,东北农业大学养禽教研室于1998年6月至1999年3月对0~10月龄的3只兰孔雀进行了饲养实践,结果全部成活.现将饲养效果初次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蓝孔雀又称印度孔雀,原产于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等亚热带地区也有分布。以前多为野生,随着人类对野生动物的滥捕滥杀,野生蓝孔雀越来越少。近几年,经过国外科学家的人工驯化饲养,蓝孔雀的人工繁育已获成功。蓝孔雀的羽色艳丽,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且蓝孔雀肉作为野味珍禽又被人们推上了餐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蓝孔雀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近几年来,我国南方从国外引种饲养成功后,我国已悄然兴起了饲养蓝孔雀的热潮。笔者曾接触过不少小型养殖场及个体养殖专业户。虽然他们饲养热情很高,但缺乏饲养经验,且种苗价格昂贵,一旦饲养失败,就会造成经济损失。故笔者把近几年我场饲养蓝孔雀的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绿孔雀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杀,而蓝孔雀属非保护动物,可饲养食用。其产肉多,全净膛屠宰率达80%,孔雀肉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为28%左右,脂肪1%,富含十多种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高蛋白和低脂肪的野味珍品。《本草纲目》载“孔雀避邪,能解大毒、百毒、药毒”。近些年,饲养范围、饲养数量逐渐扩大,相关疾病逐渐引起关注。球虫病就是对蓝孔雀养殖损害较大的一种疾病。笔者结合临床经验就蓝孔雀球虫病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孔雀属鸟纲、鸡形目、雉科,是世界上价值极高的特禽品种.我国饲养的孔雀有蓝孔雀(印度孔雀)、绿孔雀(爪哇孔雀)和变种的白孔雀.蓝孔雀数量最多,已进入商品化生产阶段,白孔雀次之,绿孔雀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养殖数量最少. 孔雀肉可供食用,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胆固醇、低脂肪食品,是高档珍贵佳肴.此外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能解毒,其解毒功效在穿山甲之上.饲养孔雀设备简单、饲养容易、投资少、产出多,集观赏、食用、保健为一体,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6.
蓝孔雀属鸟纲、鸡形目、雉科、孔雀属。蓝孔雀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其肉可食用,全净膛屠宰率达80%,肉蛋白质含量为23.2%、脂肪为0.8%、含有10多种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野味珍品。其羽毛华丽,可以制作工艺品、装饰品,孔雀开屏可供游人观赏。因蓝孔雀的利用价值、经济价值颇佳,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蓝孔雀具有适应性、抗病性强、耐粗饲、耗料少等特点,极易人工饲养。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是养好蓝孔雀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孔雀是世界上观赏价值极高的珍禽种类,在动物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本研究对甘肃省兰州市动物园的孔雀进行了调查研究,从孔雀的生物学特性,其中包括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食性,应激性,生殖习性;饲养环境及卫生状况;饲养管理;常见的疾病包括新城疫、组织滴虫病、痛风、禽痘、霉形支原体等的病因、症状、治疗措施等方面阐述了动物园中孔雀的饲养管理,以期提高孔雀饲养的动物福利水平,为逐步开展孔雀的饲养、繁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更好地将孔雀的行为生态学向公众展示,实现其观赏价值提供一些参考,使更多人参与到保护孔雀的队伍中来。  相似文献   

8.
辛光英 《中国家禽》2004,26(3):22-22
痛风是由于禽体内蛋白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一种营养性疾病。2002年10月,胶南市某养殖户饲养孔雀86只,突然发现有10多只孔雀羽毛松乱,精神不振,服用恩诺沙星、大肠杆菌灵等药物均无效,来我站就诊,经综合诊断为痛风。  相似文献   

9.
孔雀集观赏和食用为一身,因而不少地方在积极探索孔雀较大规模商品化饲养的路子。然而在人工饲养过程中发现,球虫病已成为危害孔雀养殖的主要病虫害,必须注意防治。 通过实践证明,防治孔雀球虫病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搞好环境卫生,堵绝病虫来源。孔雀的饲养期比一般家禽长,因而搞好环境卫生最为重要。育雏室等特别之处,应采用地面网架结构,即在网架子饲养孔雀,以避免粪便的污染。孔雀生长90天  相似文献   

10.
蓝孔雀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动物园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本文着重对动物园蓝孔雀的饲养管理进行了探讨,以期促进孔雀饲养的动物福利水平,为逐渐开展孔雀繁殖、饲养的研究工作以及提高其观赏价值提供有效参考,并向公众更好地展示孔雀行为生态学,让更多人投入到保护孔雀的队伍之中。  相似文献   

11.
2006年7月下旬,在本市一动物园饲养的9只孔雀中,发现2只成年孔雀患上皮炎,疑似真菌感染,经过涂擦克霉唑软膏治疗,效果不佳。至9月初又有4只成年孔雀不同程度地被感染上,发病率高达57%。患病孔雀羽毛蓬乱、消瘦,多在腿部、胫部覆有鳞片,有的呈灰白色痂皮,个别冠部皮肤增厚。  相似文献   

12.
包头市某公园饲养孔雀42只,1999年冬季3只孔雀发病。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不产蛋,头、颈部脱毛,皮肤角化并出现脓肿。经笔者采取孔雀羽毛皮囊进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孔雀膝螨病。由于确诊准确,对症治疗的及时,3只孔雀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13.
温度对圈养蓝孔雀行为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孔雀属亚热带动物 ,在寒冷的北方冬季饲养具有一定的难度 ,国内外也未曾见报导。 1998年我们对蓝孔雀舍外越冬驯化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并获得舍外安全越冬的成功。通过两年的跟踪观察 ,经数理统计分析 ,得出温度对圈养蓝孔雀行为模式影响的一般规律 ,以期为同类地区蓝孔雀的饲养与繁殖提供参考依据。1 饲养概况用于实验的动物为夏季在哈尔滨市动物园内散放的蓝孔雀 ,留取 14只成年个体于孔雀园内进行舍外越冬。园内面积为 330 0m2 ,内设用彩条布等搭设简单的无取暖设备的越冬棚 ,面积为 16m2 ,供孔雀躲蔽风雪 ,御寒之用 ,并设有通往运动…  相似文献   

14.
孔雀的饲养与繁殖刘马根(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公园动物园225001)孔雀养殖业目前正在国内悄然兴起,使得这一以往仅饲养展出于动物园中的观赏鸟类身价陡增。下面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谈谈孔雀的饲养、繁殖及疾病防治方面的技术要点,供养殖者参考。一、孔雀的生物学...  相似文献   

15.
绿孔雀和蓝孔雀属鸟纲、鸡形目、雉科。绿孔雀被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国人工饲养的蓝孔雀,高蛋白、低能量、低脂肪、低胆固醇,做为高档珍馐佳肴,得到食客们的赞赏和好评。目前,中国孔雀在广州、珠海等地的规模养殖实践证明:人工饲养孔雀是一项设备简  相似文献   

16.
组织滴虫病是一种寄生原虫病,主要感染火鸡、鸡、稚科野禽等。孔雀是稚科野禽,是易感动物,幼孔雀最易感染发病,呈急性经过,死亡率高;成年孔雀感染,呈慢性消耗而造成死亡。仅2008年上半年,贵州省都匀市西山公园饲养的孔雀感染此病而造成死亡幼孔雀7羽,死亡率高达95%;  相似文献   

17.
晓旭 《饲料研究》2001,(11):36-37
刚出壳的雏孔雀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消化机能弱,抗逆能力差,而代谢旺盛,生长快速,所以,育雏期的饲养管理、卫生消毒和疾病防治等工作十分重要,提高育雏期的成活率是提高孔雀养殖效益的一个重要环节,山东省曹县王泽铺珍禽养殖场积极探索孔雀养殖新技术,通过多年的养殖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孔雀育雏成活率达到95%以上,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一、育雏舍的消毒  育雏前,先将雏舍及用具全面消毒,舍内用2%的烧碱容液全面喷酒,用0.1%新洁尔灭溶液对舍屋用具进行消毒,用2%~3%的来苏尔对食槽、水槽等用具…  相似文献   

18.
我县某孔雀饲养场共饲养大小孔雀557只,2000年7月12日到8月8日,相继发生多种疫病,给该孔雀场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特种养殖业饲养管理者在长期饲养孔雀过程中,已掌握其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规律,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疫病防疫体系。依靠严格的卫生消毒、疫苗免疫接种,驱虫及药物预防,大大降低了孔雀因传染病、寄生虫病引起的死亡。但笔者在长期孔雀饲养与疫病防治的实践中发现,孔雀内科病尤其营养代谢病在当前临床越来越多见。2009年11月份,  相似文献   

20.
我县国家森林公园共饲养绿孔雀50只,2003年5月23日发现10余只病孔雀,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少、软脚、拉水样及胶冻样血便等症状,经口服氟哌酸等多天无效,发病达20余只,占40%以上,并逐渐死亡,后经我县门诊部综合诊断,确诊为孔雀球虫病,并改用“三字球虫粉”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