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微度假”模式为背景,从多个角度讨论乡村旅游景观建设,重点分析与讨论了乡村旅游在景区空间结构建设、旅游资源项目开发、景区内部园林设计等诸多方面,以期改善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带动相关旅游产业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各地区结合实际,积极响应开展古村镇保护,众多专家学者也持续关注传统乡土景观的保护。绍兴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具有较为丰富乡村景观资源。通过整理分析绍兴乡土文化元素,凝练出适宜当地乡土景观发展的原则,结合中国传统美术理论著作《画品》与现代油画作品《鲁迅故乡》,总结出较为新颖的景观艺术表达手法,打造非传统意义上的乡村空间,探索乡村发展的新模式,带动多种经济产业的开发。  相似文献   

3.
肖懋汴 《现代园艺》2023,(12):73-75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景观的建设工作在全国迅速展开。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各地涌现出了一批“千村一面”的乡村景观项目,乡村传统文化被破坏,地域特色同质化。为了保护传统文化,弘扬地域特色,推进乡村景观可持续发展,结合十八洞村村容村貌提质工程景观设计实践,旨在探索从“精准”设计的角度,深入挖掘乡土文化,提炼乡村景观设计元素,构筑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全面的工程,要将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民俗文化相结合,使得植物景观与乡村名俗文化相辅相成。乡土植物可以彰显当地文化特点,因此乡土树种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进行乡土树种设计时,既要保证其在景观中的美化作用,还要考虑经济效益。通过探讨通州漷县梁家务美丽乡村建设中乡土植物的现状,分析乡土树种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以及配置要求,为进一步提升梁家务美丽乡村建设质量提出可供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美丽乡村建设是新时代下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乡土景观规划的棱镜,需要了解景观、文化、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从乡土景观的角度分析了美丽乡村的设计和建设,为美丽乡村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农村发展一直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党中央围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特别是在做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的优化和提升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乡村景观特色化提升研究亟待展开。乡土材料是乡村景观的重要构成元素,是保证“一村一景”乡村景观格局的重要部分。通过探究在传统乡土景观中乡土材料的应用情况,为当代乡村景观设计寻求更贴近乡土生活的景观符号,助力乡村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良好的旅游景观环境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全域旅游理念的引导下,以秦皇岛地区为例,分别讨论乡村旅游景观的开发利用、全域旅游对乡村旅游景观的要求、优化乡村旅游景观的方法,并且提出了促进乡村旅游景观发展的产业链建设、自然景观建设和加强综合管理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乡土植物适应性强,易繁殖,成活率高,养护管理简单,成本低,地方特色鲜明,是乡村绿化美化不可替代的植物材料。菏泽有乡土绿化植物300余种,对其景观配置进行研究,旨在促进原有乡土植物景观保护,加强乡土植物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有效利用,为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植物景观,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美丽新村"的建设以及乡村旅游的火热发展,让民宿旅游成为了热点词,然而国内民宿尚未形成成熟体系,粗放式的开发经营模式,加之建设经验的不足,导致出现了许多建设、保护和发展之间的问题。乡土民宿与城市中的民宿不同,除了提供食宿,还具有传承文化、保护地域景观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之前文献和资料的查阅、梳理后,对乡土民宿这个概念进行简要叙述,同时界定乡土民宿与城市中民宿,并总结出乡土民宿的三大基点,从平衡永续性的视角入手,希望在日后的建设中以经济、人文、景观3个点作为基础,在永续持久性的前提下,共同推进、平衡发展,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同时为民宿研究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面对高速经济发展下钢筋混凝土,城市居民内心的乡土情节被唤醒,他们向往乡村的田园生活,而乡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又迫切需要改变富,因此乡村旅游而生。乡村旅游景观是指在乡村在开发旅游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旅游景观格局,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表现。本着保护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体验历史、民俗,体验原生态乡村风貌。  相似文献   

11.
朱钦震 《现代园艺》2021,(5):123-125,127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风貌正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但许多村庄在建设过程中难以寻求适宜自身的发展途径,难以营造具有差异性的特色景观,无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作为自身发展的契机,“千村一面”的情况屡见不鲜。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步伐的不断推进,在一些具有丰富农业资源的村庄,“田园农业旅游”模式成为了破局之策。以乡村振兴示范村——鲁家村为调研对象,总结凝练出乡村田园农业旅游模式下鲁家村的乡村景观发展路径和经验,并为资源条件相似的乡村景观建设提供一套完善且科学的景观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强调乡土文化传承的指导思想下,通过实地考察、群众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江苏苏南地区近年来新建的美丽乡村中选取了6个代表乡村,从规划建设理念、所引用的乡土景观元素、乡村重点区域的乡土景观营造等方面做出综合分析评价,进而总结出6种乡土特色表达手法,以期对美丽乡村建设中乡土特色的表达与传承方式进行探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乡土文化是景观营建的重要基础,具有重要的社会和人文价值。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土文化的重塑和再生是建设文化自信的大国的关键。从乡土文化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乡土文化景观营造之间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乡土文化景观营建模式,以杭州市百丈镇半山村为实践案例进行研究,进一步阐明乡村景观营造中乡土文化的应用手法与思路。最后,探讨了保护乡土文化的时代价值,对乡村景观营建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邓从双  戴聪  刘斌  孙虎 《现代园艺》2024,(1):147-150
“旅游+”在我国进入服务业引领的新型城镇化新形势下应运而生,建设旅游项目目的地作为地方政府发展农村经济、完善基础设施、解决农民就地就业问题的优先途径。其中,基于自然风光和农村风情,打造山水型特色小镇成为乡村建设的一种主流方向。以广州市从化区南平静修小镇为例,通过分析其景观现状,依托南平村优美的山水景色和古朴的乡村风貌,挖掘农业特色产业和本土民俗文化,从生态景观、生产景观、生活景观和文化景观4个方面阐述“旅游+”视角下的山水特色小镇景观规划策略,从而从多角度提升南平静修小镇的景观效果,以期为中国乡村景观规划理论体系与实践应用技术等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5.
刘娟秀 《花木盆景》2024,(1):103-105
<正>随着我国乡村振兴事业全面落实,践行乡村振兴成为各地农村发展的主要任务。国家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森林康养产业是一个新兴多元生态服务产业,融合了森林资源、景观资源、旅游资源、服务资源、药食资源、医疗养生等诸多领域内容,可以为不同需求的群众提供差异化森林康养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事业发展。作为“两山”理论的实践成果,森林康养产业不仅可以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还可以融合乡村生态资源。  相似文献   

16.
魏维轩 《现代园艺》2023,(8):82-84+88
大都市近郊乡村受到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形成了较多以工业发展为主的产业特色村落。近年来,在城市低效建设用地减量腾退政策举措下,腾退空间与城镇化空间乡村风貌建设问题突出。减量腾退背景下,乡村景观风貌空间特征由生态环境特征、产业文化特征、生活场景特征共同构成。以上海市嘉定区北管村为例,提出乡村景观风貌设计实践中三大设计策略:通过乡土植被近自然造景结合,平衡场地生态与社会功能进行生态环境修复;结合乡土元素的再利用,风貌宣传助力产业文化重塑;以人口结构调整下的公共空间转型,建立用地腾退后乡村社区生活圈,实现生活场景再生。  相似文献   

17.
漓江流域丰富的人文及自然资源通过保护性开发,依托当地民族特色景观,开发与之相关的旅游生态产品。立足乡土自然与人文环境,合理开发乡村文化景观、非物质文化景观、村落自然景观及建设高素质旅游管理服务队伍。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我国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的背景下,分析乡村景观营造中乡土植物的应用与配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景观营造原则以及不同地段植物配置模式2个层面对乡村植物景观的营造进行探讨,旨在为乡土植物景观的营造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步道在各地园林景观中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是一个城市的亮点,但乡村步道多年来一直不被人们重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建设被作为重点,生态宜居作为乡村旅游最大的卖点,设计应推动乡村特色生态保护、传统村落、自然风貌等的有机结合,反映到景观步道设计中就需要其有艺术特色和一定文化内涵,要深入挖掘乡村本土文化,不断提升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旅游吸引力,目的是以文化传承及休闲旅游型模式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古村落景观改造设计项目,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将进坑村改造设计为传统村落乡村旅游景观项目。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我国大力开展美丽乡村景观建设的背景下,分析乡村景观营造中植物的应用,从乡村植物的要素、特色、营造原则及方式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为乡土植物景观的营造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