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对于城市发展及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首先阐述了城市滨水空间的涵义、种类及特点,然后分析了滨水空间景观设计中的原则与思路,以期为我国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提供有建设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黄嘉隽 《花卉》2019,(12):68-69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城市土地的不断扩张,对环境造成严重压力。交通拥堵,城市生活空间受到挤压。而城市绿道系统以及城市慢行系统的设计理念的结合,为上述城镇化发展所产生的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本文结合国内外优秀案例的经验,通过对城市绿道慢行空间景观各设计要素的分析,对今后的城市绿道慢行空间景观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休闲绿道的建设在每个城市休闲开放空间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梅溪滨水休闲绿道台山大桥至溪口大桥段设计为例,探析滨水休闲绿道带来的社会效益及为城市滨水休闲绿道建设提供一个有参考价值的例案。  相似文献   

4.
慢行系统作为城市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以生态游憩型城市绿道慢行空间为着力点,阐述了生态游憩型绿道的功能,浅析了生态游憩型绿道慢行空间的景观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5.
游雨聪  杨洁 《现代园艺》2024,(10):11-13+16
绿视率是反映城市绿色空间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以宜宾市三江新区滨水绿道为研究对象,通过语义分割计算绿视率,结合环境要素及PRS-11量表,评价环境心理恢复效益,探究城市滨水绿道绿视率与环境要素、环境心理恢复效益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绿视率与环境要素中的绿化面积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水景质量为负相关。(2)绿视率为24%~34%的滨水绿道空间恢复效益并无显著差异。(3)环境要素:绿化面积、植物丰富度、地形层次及水景质量与环境恢复效益都呈显著正相关。(4)环境的心理恢复效益与绿视率、地形层次、水景质量之间存在正向的多元回归关系。同时,提出绿视率视角下城市滨水绿道的设计意见,希望能对城市绿道建设发展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滨水绿道设计为例,主要阐述基于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滨水绿道设计原则和营造方法,以期为国内其他地区滨水绿道的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东莞市绿道网建设为研究范围,阐述东莞市绿道网工程建设中要做好规划设计选线、完善绿道慢行道及绿廊系统的设计、提高使用频率、加强安全管理及后期养护管理等工作,才能保证绿道网工程真正造福于百姓。  相似文献   

8.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背景下公共空间所暴露出的诸多健康问题,提升滨水慢行系统的空间健康价值成为城市公共健康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杭州市昌化镇昌化溪滨水景观带建设实践为例,梳理分析了我国滨水慢行系统建设中影响健康价值的环境因素,从主题性、可达性、生态性、亲水性、人本性入手,构建了滨水慢行系统的健康策略,为城镇区域滨水区域的慢行系统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伦敦滨水空间的持续繁荣得益于长达百年的公共交通与慢行系统建设的支持。通过总结伦敦滨水地区公共交通与慢行系统的"贯通性""多样性""持续性""聚集性""一体性"五大特点,深入探讨公共交通与慢行系统如何作用于滨水地区的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活,为我国城市滨水空间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陈雪巍  李文 《现代园艺》2019,(11):115-116
提升绿道驿站景观设计质量,有助于促进其使用功能、文化传递效应的发挥,可以为绿道使用者提供丰富的游憩体验。通过对驿站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概况、作用、总体原则等方面展开论述与分析,得到相关的设计方法:进行景观设计时提前做好景观序列与功能空间规划,注重景观要素美感设计,以场地安全性与生态化的设计促进驿站景观设计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叶宏 《现代园艺》2014,(8):115-116
城市滨水区域是城市中重要的景观资源,它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城市滨水区域设计具体化须以滨水区域的实物环境为依托。以景观设计为手段,综合考虑水体本身、滨水开放空间以及滨水区域的地形地貌,形成多层次连续的城市滨水区域空间形态。本文以城市滨水区域为研究对象。从城市规划设计的研究角度,分析城市滨水区域构成的要素。总结滨水区域城市设计原则,探求滨水空间构成的形态要素与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绿色出行、城市慢行理念的逐渐形成,近些年,许多城市着力进行关于绿道与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城市道路景观提质改造迎来了新一轮的挑战。本文以城市道路慢行空间景观提质改造为对象,探讨了对这类空间的改造意义及现状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这类空间进行景观提质改造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和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3.
冶河公园作为县域滨河公园,其设计以“创造优美生态空间”为线索,以“开放型城市公共绿地,平山县标志性公共开放空间”功能定位为依据,规划设计除保留和继承传统的设计内容和方法外,还充分融入生态节约理念,在特色彰显、文化传承、滨水景观设计上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态绿道通常依托于风景道路规划绿色景观路线,具有完善城市慢行系统、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能够为市民提供休闲健身场所,推动着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简述了城市生态绿道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内容和作用,分析了城市生态绿道在园林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明确了乡村滨水绿道及植物景观的概念,分析了其空间构成;根据相关文献整理分析,提出了乡村滨水绿道植物景观设计时需满足生态性、地域特色、观赏性及以人为本等原则;并阐述了其对植物选择的要求以及植物景观设计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城市生活空间品质追求的不断提高,滨水慢行空间的优化设计成为当前城市建设及景观设计的重要任务。呼和浩特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城市,除了具有北方城市共有的特征之外,呼和浩特具有得天独厚的山水地形,整个城市背靠阴山山脉,大黑河、小黑河从城市南部穿流而过,带来了独特的地形特征和丰富的城市景观。通过分析呼和浩特市的慢行系统及小黑河滨河景观带的现状,针对滨水慢行空间的特点及呼和浩特的地域特色,提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慢行空间优化策略。为居民提供休闲、游憩、健身、娱乐的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7.
城市滨水步道界面滨水步道的空间界面包括水体、建筑、植物等,主要是指滨水步道与两侧的实体要素衔接的界面。本文从景观设计中的空间界面构成形式出发,着重探究城市滨水步道的空间界面的处理,以及城市滨水步道空间界面的特征,正确认识空间界面在景观设计中存在的意义及作用,结合城市滨水步道的设计手法和原则,推动城市滨水步道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以北京营城建都滨水绿道为例,探讨其作为满足休闲需求的绿色公共空间与生态保育及历史人文方面的结合,以期为更好地贯彻和建设绿道系统服务。  相似文献   

19.
伍叶丹  钟欢 《现代园艺》2022,(2):119-120+123
采用实地调研与文献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成都市极具代表性的滨水绿道景观植物,立足植物具体应用、形态特质、观赏价值、色彩、季相变化、珍稀濒危等级及毒性类型,探讨成都市滨水绿道景观植物应用特点。旨在丰富绿道相关理论,总结植物配置的应用方法、特点,以期为锦江绿道后期建设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山区小城市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给城市滨水绿道的优化提供了有利条件,但由于地形起伏等原因,增加了优化建设难度。以瓯江绿道龙泉市域段为研究对象,阐述绿道相关的概念与内涵,剖析绿道现状条件,提出相关优化策略,为优化提升同类型山区小城市滨水绿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