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粮食产后处理技术装备的分析与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综合调查测试和系统分析中国南方粮食产后处理系统现状的基础上,建立了粮食产后系统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及多层次多目标综合评估模型。从粮食产后处理成本、作业效率、数量损失、粮食品质等4个方面对现有的主要粮食产后处理环节进行了分析和评估。提出了粮食产后收获机械的经济适应性分析方法和模型,对浙江省6种典型的粮食产后处理方式进行了分析评估。研究结果可用来指导各地根据不同的技术经济状况及土地经营规模,进行科学合理地选用粮食产后作业方式。  相似文献   

2.
粮食产后处理系统损失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在对1987—1989年浙江金华、嘉兴、宁波三个试验基点进行早、晚稻损失测试基础上,采用方差分析和SSR法显著性检验,得到三种典型粮食产后处理系统和各处理环节的工程损失情况及其原因;证实了粮食产后处理系统的损失是十分严重的,减少这一损失是增加粮食有效产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文中提出了减少产后处理损失的若干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粮食产后处理模式的通用代数建模系统(GAMS)仿真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通用代数建模系统(GAMS)仿真方法,从粮食产后的损失率、作业效率、益本比、成本节约效果、增产减损效果等方面,对浙江省典型的3种粮食产后处理模式进行了仿真和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处理模式并进行仿真分析,可用于不同的粮田经营规模、不同的技术经济条件下,选用一种最适合本地区的粮食产后处理模式,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粮食产后系统评判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我国南方粮食产后系统的现状和特点,建立了产后系统多层次、多目标评判模型,并提出以产后处理损失、处理成本投入、系统处理效率和粮食品质变化等四个参数为系统评判的指标体系,对浙江省现行三种系统模式进行了综合评判,较全面地分析比较了各模式的性能,明确了适用条件和薄弱环节,为合理选用和改进完善粮食产后系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粮食产后系统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制开发,该系统包括粮食产后信息管理、粮食产量预测、粮食产后处理机械技术经济适应性分析及选型、粮食产后处理模式评估与优化、数据实时采集等子系统,为粮食生产经营和管理部门对粮食产量的预测、产后处理模式评估和优化、产后作业方式和作业机具的选型配备等问题的决策提供了有效的辅助决策工具。  相似文献   

6.
广东人口粮食动态模型的建立及土地生产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我省的人口发展和粮食生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广东人口将在2005年底达到8000万人,比过去人口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而粮食生产却不容乐观,到2015年最多只能达到年产2670万t的水平,人均粮食约280kg,比目前水平略低,从长远来考虑,我省的粮食问题将更显不足,而耕地又逐渐减少,故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水平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7.
8.
近年来,浙江省先后开展了全省水土流失遥感普查、样地年度调查、监测站年度监测等一系列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与新时期政府决策和社会服务需求尚有差距、监测基础设施和服务手段与现代化的要求不相适应、水土保持综合监管能力需进一步加强等方面。为解决这些问题,浙江省水利厅编制并印发了《浙江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规划(2018—2022年)》。规划从区域水土流失监测、监测站水土流失监测、水土流失年度消长情况分析评价、水土保持监管重点监测、水土保持监测数据整(汇)编与应用等方面明确了今后5年全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全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地表水联合调蓄是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维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由于地下水地表水调蓄问题具有时变性、阶段性或层次性,动态规划在调蓄模型构建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分析梳理动态规划模型应用进展及模型求解流程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对于由多个用户和多个供水点组成的联合调蓄问题,以供水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其中供水费用系数为阶跃函数,以地下地表供水点的蓄水量为状态变量,选取典型水文年,构建出可以进行调蓄评价和辅助决策的动态规划模型。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城市水土保持规划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天津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中的水土流失问题日渐突出。根据《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天津市城市防洪(潮)规划》与城市水土流失特点,从水土流失治理与预防监督角度出发,采用多种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综合规划,探讨了具有天津市特色的城市水土保持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11.
运用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构建人粮关系状态指数,分别按温饱型、小康型和富裕型粮食消费标准分析2000~2012年云南人粮关系状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未来粮食产量与人口数量进行预测,从而对未来人粮关系状态与粮食产能安全状况进行评估。研究表明:按温饱型粮食消费标准评价,人粮关系处于人粮平衡状态;按小康型粮食消费标准计算,人粮关系处于由人口超载向人粮平衡过度的状态;按富裕型粮食消费标准计算,人粮关系处于人口超载的状态;未来云南土地资源提供的粮食能满足全省居民温饱型和小康型的粮食消费需求,但提供富裕型粮食消费的压力较大。  相似文献   

12.
伊犁河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粒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有效地指导伊犁河谷水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河谷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进行采样,共获得14个剖面98个土壤样品。利用EASY SIZER20测定样品粒度,依据福克—沃德公式计算中值、平均粒径、标准偏差、峰度、偏度,采用Excel,SPSS 19.0等统计软件进行作图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粒级百分含量虽有不同,但都是以粉粒(2~50μm)、砂粒(50~2 000μm)为主。其中耕地的粉粒、砂粒百分含量均高于荒地,林地、草地的黏粒(2μm)百分含量相当。(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粒级的变异系数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耕地中粉粒、砂粒含量的变异系数普遍大于荒地,黏粒含量的变异系数则相反。(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粒度特征不同,耕地的平均粒径明显大于草地、荒地、林地,荒地的分选性明显优于耕地、园地。  相似文献   

13.
春风  银山 《水土保持研究》2012,19(5):100-104
在RS与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2000年和2007年两期TM遥感影像,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从景观类型水平和景观格局水平角度,选取景观斑块密度指数等7个指标对鄂托克旗2000-2007年间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景观类型水平上,除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有所减少外,其他类型的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草地景观,变化速度最快的是未利用地景观。在景观格局水平上,斑块密度、边缘密度都有所增加,说明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异质性越来越高,人类干扰影响也越来越大;景观周长-面积分维度指数的增加说明景观斑块的自我相似性减小,几何形状趋于复杂化;分离度的变化趋势说明人类活动对人工景观的干扰强于半自然景观;同时,区域景观异质性的增大,景观斑块的连通性降低,人类活动强度越来越大,表现为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增加,优势度指数减小。  相似文献   

14.
五陵原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支持计算景观多样性的有关参数,选取斑块大小及数量、分维数、斑块伸长指数、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和破碎度等指标,对五陵原地区近17多年来景观多样性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988-2005年,研究区总斑块数减少了67个,斑块增加明显的主要是耕地及林地斑块,分别增加90个和27个;斑块数减少明显的是水体、果园和建设用地,分别减少了11个、121个和51个。平均斑块面积及平均斑块周长,分别增加4.036hm2和966.69m;耕地、林地、水体及未利用土地分维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果园和建设用地景观的分维数有所上升。五陵原地区景观异质性特征表现为:均匀度指数上升了0.13,景观破碎度指数上升了0.001,景观类型多样性指数上升了0.27,优势度指数下降了0.27。研究期间该区景观空间格局从以耕地及建筑为主的景观生态系统,转变为以耕地、果园和建筑景观为主的高度异质化的景观生态系统,人类活动是其景观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