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曲萍  王琛 《农村百事通》2007,(15):38-38
一、发病症状 幼苗发病,子叶和茎基部出现水渍状褐色斑,不久茎部缢缩,其上密生白色菌丝,开花后发病。其发病过程如下:先在将要谢的花瓣上产生水渍状斑及白色菌丝,然后向嫩荚上发展,病花落在叶片或茎上引起发病。豆荚病斑呈浅褐色腐烂,成株发病茎基部有褐色水渍状病斑,然后变成灰白色,最后形成黑色菌核,腐烂不久整株枯萎死亡。  相似文献   

2.
一、发病规律 1.圆斑病 由子囊菌亚门真菌的柿叶球腔菌感染所致。该病主要为害柿叶,也侵害柿蒂。发病初期在叶片上表现为大量浅褐色圆形小斑,小斑边缘模糊不清,以后扩大形成深褐色圆斑,直径1~8毫米,而以2~3毫米大小的圆斑居多,边缘黑褐色。一片叶常有100~500个病斑。随后叶片渐变红色,病斑周围出现黄绿色晕环,外圈往往有黄色晕。从叶片发病到落叶仅需5~7天。发病后期,病斑背面出现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子囊壳。柿树落叶后,果实变红、变软,风味淡,迅速脱落。病菌在病叶中越冬,第2年从气孔侵入。8-9月份开始出现病斑,9月为盛期,10月中下旬渐停。雨量大.树势弱.则发病重。  相似文献   

3.
我县玉米普遍发生一种新病害,发病由下部叶开始,以叶片与叶鞘连接处病斑最多,并且病斑逐步向叶上部扩展;发病由叶尖开始,叶间褪绿,出现不规则、浅褐色小斑,叶肉褪色为红黄色,出现一大片的病斑;发病部位由叶中部开始,或是中部叶的叶中部开始,叶面先出现褪绿小点,再出现不规则的浅褐色小斑,叶肉褪色为红黄色,  相似文献   

4.
兰花圆斑病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5年,在深圳梧桐出兰圃发现一种新的兰花圆斑病,该病害在深圳对兰花造成很大危害。2月中旬开始发病,4-5月为发病盛期,高温,阴雨,高湿的天气条件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对该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12种药剂地其孢了了萌发的抑制效应也做了测定。  相似文献   

5.
一、症状与发病规律 该病在桃树叶片、新梢和果实上均能发病,以叶片受害最重。叶片发病初期为水渍状小圆斑,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整形病斑,直径2-5毫米,褐色,边缘有黄绿色晕环,以后病斑干枯、脱落、穿孔,故称“穿孔病”。严重时病班相连,造成叶片脱落。果实受害初为淡褐色水渍状小圆班,稍凹陷,以后病斑稍扩大,天气干燥时病斑开裂,果实失去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6.
杉木种子园叶枯病(Lophodermium uncinatum)及防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杉木种子园的杉叶枯病(落针病)为杉叶散斑壳(LophodermiumuncinatumDark)引起,4月开始发病,5月下旬至6月上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中旬分别出现发病高峰。病菌子囊盘内3-10月陆续形成子囊孢子,子囊盘破裂及其子囊孢子释放高峰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和7月中下旬。绿色针叶及其带茎皮的叶柄和绿色球果鳞片都能分离到病原菌。由松土、施肥、壅堆、修剪和甲基托布津喷雾等组成的综合防治方法,防治效果达88.8%。  相似文献   

7.
菠菜叶斑病又称白斑病,为真菌性病害。1.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下部叶片先发病.病斑为圆形至近圆形,边缘明显,直径为0.5-3.5毫米;发病初期病部中间褪绿,外缘淡褐至紫褐色,扩展后逐渐发展为白色斑;湿度大时,有些病斑上可见灰褐色霉状物。  相似文献   

8.
一、病害识别 1.猝倒病幼苗出土前染病引起烂种,出苗后发病,颈基部出现淡褐色水渍状病斑,病斑绕茎1周,后变软,表皮脱落,病部缢缩,茎呈线状。该病发病迅速,病斑上部未及表现症状便折断。  相似文献   

9.
2002年通过5个果梅品种的定点调查发现,果实黑星病发生从轻到重的次序为早白梅B、牛角坑1号、早白梅A、湘塘1号、青竹梅。发生消长观察表明:3月上旬叶片可见病斑(比以往福建省报道早近1个月),果实3月中旬现病斑,3月下旬进入发病高峰,流行期4月上旬至5月上旬。  相似文献   

10.
菠菜叶斑病又称白斑病,为真菌性病害。 1、发病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下部叶片先发病,病斑为圆形至近圆形,边缘明显,直径为0.5—3.5毫米;发病初期病部中间褪绿,外缘淡褐至紫褐色,扩展后逐渐发展为白色斑;湿度大时,有些病斑上可见灰褐色霉状物。  相似文献   

11.
田间系统调查表明,李细菌性黑斑病(Xanthomonascampestrispv.pruni)叶病、枝病和果病分别于3月下旬、4月中旬、4月底至5月上旬开始显症,5~7月为流行期.枝干上病斑为主要初侵染源,经风雨、昆虫和果园农事操作传病,10℃以上开始发病,20~25℃即进入流行期,高湿度和降雨加重病情,干燥不利于病情发展,修剪频繁、田间荫蔽、排水不良、虫害严重的果园发病重,幼嫩的果实较膨大期的果实抗病,菌源对前期发病影响特别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一、发病症状 玉米小斑病从苗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生,以玉米抽雄后发病重。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上病斑比大斑病小得多,但病斑数量多。初为水浸状,以后变为黄褐色或红褐色,边缘颜色较深,椭圆形、圆形或长圆形,病斑密集时常互相连接成片,  相似文献   

13.
西瓜疫病又叫疫霉病。俗称“死秧”,是一种土传真菌病害,在西瓜幼苗及成株期均能发生,以西瓜生长后降水时间长、雨量大,则发病早、病情重、损失大,发病高峰往往紧接在雨量高峰以后。叶片发病时出现暗绿色水渍状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湿度大时腐烂像开水烫过一样,干燥时病斑淡褐色。易破裂。蔓基部发病时出现纺锤形水浸状暗绿色凹陷斑,包围茎部且腐烂。病部以上全部枯死。果实发病时形成暗绿色圆形水浸状凹陷斑,之后迅速扩及全果,致果实腐烂,发出青贮饲料的气味。病部表面密生白色菌丝。  相似文献   

14.
灰霉病 为害茎叶。4月初开始发病,叶片出现淡褐色病斑,病斑边缘有明显水渍状环,茎部发病病斑灰色。发病初期有1:1:100波尔多液或50%托布滓1000倍液喷雾。每隔10天左右喽1次,连续喷2-3次。  相似文献   

15.
一、症状区别 1.豇豆疫病症状主要为害茎蔓、叶和豆荚。茎蔓发病,多发生在节部,初呈水渍状,无明显边缘,病斑扩展绕茎1周后,病部缢缩,表皮变褐色,病茎以上叶片迅速萎蔫死亡。叶片发病,初生暗绿色水渍状圆形病斑,边缘不明显,天气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可蔓延至整个叶片,表面着生稀疏的白色霉状物,引起腐烂,天气干燥时,病斑变淡褐色,叶片干枯。豆荚发病,在豆荚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边缘不明显,后期病部软化,表面产生白霉。  相似文献   

16.
发病症状:主要侵染叶片和花蕾,也可危害茎和果实。叶片发病时多始于叶缘,有直径2—5毫米的褐色病斑,然后逐渐变成大病斑,严重时病叶卷曲,最后干枯脱落。花蕾发病时先在萼片上产生灰色斑.然后扩展到整个花器或花梗.引起花蕾干枯。嫩枝发病时病部变灰腐烂,病部以上枝叶凋萎。  相似文献   

17.
一、发病症状霜霉病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发病初期产生淡绿色水渍状小点,病斑边缘不明显.后期发展为黄色不规则病斑,湿度大时叶背产生灰白色霉层.逐渐变为深灰色。棚室内干旱时病叶逐渐变黄、干枯.空气湿度大时发病叶片霉烂。  相似文献   

18.
一、早疫病 1.发病症状 发病时常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下部叶片全部枯死。可危害叶片、茎秆和果实。叶片染病后,初呈针尖大的小黑点,后逐渐扩大为褐色轮纹斑。茎部病斑多发生在分枝处;青果染病,病斑多发生在蒂部附近和有裂缝的地方。病斑均为椭圆形,褐色,稍凹陷,均有同心轮纹。病果常提早脱落,湿度大时,病斑上长黑色霉。  相似文献   

19.
1 症状 受害植株上部叶色深,下部褪绿,叶片由下向上萎蔫、脱叶直至死亡。植株多从茎基部开始发病,植株木质化以前,茎基部明显缢缩,形褐色至黑褐色病斑,上部多从枝权处发病,形成褐色至深褐色病斑。果实多在蒂部首先发病,病斑水渍状扩展形,向果面和果柄发展,病果可干缩而不脱落,潮湿天气病果可产生稀疏白色霉层。  相似文献   

20.
一、症状特征:此病主要为害果实和新梢。果实发病初期,出现针头大深褐色斑点,后病斑扩大呈现近圆形、凹陷、病斑直径5~10mm。病斑中部密生灰色至黑色小粒点(分生狍子盘)。空气潮湿时病部涌出粉红色粘稠物(分生狍子团)。1个病果上一般有一至多个病斑,受害果易软化脱落;新梢发病初期,发生黑色小圆斑,后扩大呈椭圆形、褐色,中部凹陷纵裂,并产生黑色小粒点,病斑长10~20mm,宽7~12mm,新梢易从病部折断,严重时病斑以上部位枯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