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付海超 《兽医导刊》2020,(4):198-198,217
乳房炎是奶牛养殖业中最常见、防治最困难、花费最多的疾病之一,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实验大肠杆菌是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本试验旨在对新疆昌吉州及周边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的乳房炎奶牛乳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调查其中的大肠杆菌在奶牛场的分布情况;同时,进行该菌的药敏试验和耐药检测,获得大肠杆菌对哪种抗生素敏耐药并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无菌采集奶样,冰盒保存,12h内送到实验室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对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和耐药监测。结论:通过分离鉴定的大肠杆菌,预期测定对大肠杆菌敏感的药物,对牛场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2.
1什么是奶牛隐性乳房炎奶牛隐性乳房炎是一种发病率高,没有临床症状,也就是奶水是白色乳状,乳房组织有肿胀和痛疼,但是乳汁的生物化学、乳汁成份则发生变化,肉眼看不到乳汁和乳房变化,所以叫做隐性乳房炎。隐性乳房炎有什么危害呢?最大的危害是隐性乳房炎能由于病情发展,变成显性乳房炎,乳汁出现絮状物(豆腐脑样子);乳房组织肿胀,痛疼,甚至病牛发烧,不出奶。其次是奶牛得了隐性乳房炎产奶量下降,一般要减少乳量10%左右。奶牛隐性乳房炎是怎样得的呢?隐性乳房炎由于现在检查方法有了,人们都开始重视这方面的问题,关于…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引起石河子地区规模化奶牛场隐性乳房炎奶牛源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及其耐药性,本试验采用兰州乳房炎检测板(Lanzhou mastitis test,LMT)对石河子地区11个规模化奶牛场进行了检测,同时对无菌采集的检测为阳性的乳样进行了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石河子地区11个规模化奶牛场的隐性乳房炎感染阳性率为44.56%(313/1950);对313份无菌采集的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08株,其中大肠杆分离率为14.81%(16/108);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6株大肠杆菌对氧氟沙星、头孢唑啉、克林霉素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链霉素中度敏感,对阿莫西林、四环素有耐药性.本试验为该地区大肠杆菌源性隐性乳房炎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肠杆菌性乳房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杆菌性乳房炎一般指由革兰氏阴性的肠道杆菌引起的乳房炎,其病原菌包括三个属,即:埃希氏大肠杆菌(Escherichia)、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和肠杆菌(Ente-robactor)、)。前二种较常见,尤以埃希氏大肠杆菌(E·Coli)最为重要。此病最早在1896年由kitt报道,到1935年至少已有35篇有关该病的报道。此后,对该病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Wilesmith等调查了英国378个牧场中的45000例乳房炎,发现埃希氏大肠杆菌是最普遍的病原菌。国内也有人在对奶牛细菌性乳房炎进行病原学研究中获得18.78%的  相似文献   

5.
奶牛隐性乳房炎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奶牛乳房炎是泌乳奶牛的一种严重的常发病,不仅影响产奶量而且严重影响乳品质,使产奶量与奶营养价值明显下降,既损害人畜健康又影响公共卫生,此外还缩短奶牛的利用时间,造成奶牛淘汰,给奶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分析了奶牛乳房炎的复杂病因,包括微生物、环境、奶牛健康状态等方面因素,并提出一些治疗奶牛乳房炎的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奶牛乳房炎特别是隐性乳房炎是奶牛乳腺发生的一种炎症,该病从发现至今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尽管已有多年的研究,但仍是危害奶牛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乳房麦诊断的方法比较多,为了进一步确定一个操作简便、反应迅速、准确率高,适用现场早期诊断的方法,我们将兰州乳房炎试验(LMT),BTB 法、4%苛性钠法及70%酒精法进行了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从本市幸福乡之路村、下二公村和二良种场,选黑白花奶牛50头,年龄为2—11岁,胎次为1—9胎,产后2天—8个月,日产奶量为5—35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采用CMT检测和无菌采样技术对广东省梅州市的5个奶牛场的隐性乳房炎进行了调查,并对CMT检测阳性奶样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CMT检测结果显示隐性乳房炎的平均头阳性率和乳区阳性率分别为56.94%和28.30%。奶样中大肠杆菌的平均头分离率和乳区分离率分别为29.83%和10.92%;在气温较低时,发病率低;在气温较高时,发病率高;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牛场,隐性乳房炎病例中大肠杆菌药物敏感性基本相同,各牛场所分离菌株均对头孢噻呋、多粘菌素、阿米卡星敏感。  相似文献   

11.
奶牛乳热是围产期奶牛营养代谢性疾病,对于奶牛乳热在病理方面少有血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本研究目的是探究奶牛乳热在蛋白质组学层面的变化。试验21头患有奶牛乳热的奶牛和59头健康奶牛作为试验动物。试验通过SELDI-TOF-MS技术检验得到24个差异肽段的峰值,其中10个肽段经过Swissport Protein数据库搜索鉴定为10种差异蛋白。结果相对于对照组,乳热组中表达上调的蛋白4个;表达下调的蛋白2个;还有既表达上调又表达下调的蛋白4个。结论本次试验应用SELDI-TOF-MS技术鉴定了几个在奶牛发生乳热时表达的差异蛋白质。这些发现也为以后揭示奶牛乳热代谢性改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临床型乳房炎奶牛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有效防治乳房炎以及进一步研究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危害性,本研究对呼和浩特市某奶牛场16头患临床型乳房炎的奶牛进行采样分析了致病性大肠杆菌。结果表明,在16份粪样、乳样中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00%和68.75%,血样中未检出致病性大肠杆菌。经动物试验表明,所检出的致病菌均有强致病力。在血清型鉴定中,粪样中分离鉴定出致病性大肠杆菌为O51、O55、O127、O7、O91、O101、O112、O92、O142血清型较多;乳样中分离出的致病性大肠杆菌为O55、O101、O112、O134、O51、O53、O78、O91、O126、O128、O158血清型较多。且粪样中分离出的致病性大肠杆菌42种血清型,乳样中分离出的致病性大肠杆菌33种血清型中具有25种血清型相同,分别为:O8、O35、O44、O51、O55、O61、O62、O65、O69、O80、O91、O92、O95、O96、O98、O99、O100、O101、O112、O120、O127、O134、O142、O153、O158。因此可见,作为环境性病原菌,大肠杆菌侵入乳房而引发了奶牛乳房炎。  相似文献   

13.
亚细胞蛋白质组的优点在于对低丰度蛋白的研究,运用亚细胞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策略,可以提高低丰度蛋白质在双向电泳中的检出数量.通过分析奶牛乳腺炎乳腺与正常乳腺核蛋白组差异表达情况,为奶牛乳腺炎发病机理研究寻找尽可能多的生物标记分子.经超速离心法分离细胞核,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蛋白,用PDQuest7.4软件分析寻找差异蛋白质斑点,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离子阱质谱鉴定蛋白质.从核蛋白组2-DE图谱中筛选出22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斑点,质谱鉴定出17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2个蛋白质在乳腺炎发病过程中下调,7个上调,5个只在正常情况下表达,3个只表达在乳腺炎组织中,筛选出的差异表达蛋白质涉及细胞骨架构成、代谢调节及凋亡调控等许多方面.表明奶牛乳腺炎发生时乳腺组织核结构和代谢状态都发生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二维电泳技术构建了临床型乳房炎奶牛和健康奶牛的乳腺组织全蛋白表达谱,运用PDQuest7.4软件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健康奶牛的乳腺组织蛋白表达图谱可检测到(480±27)个蛋白点,临床型乳房炎奶牛可检测到(453±31)个蛋白点,二者存在17个差异表达的蛋白斑点,6个蛋白斑点在临床型乳房炎奶牛组织中呈量度,4个呈质变。表明临床型乳房炎奶牛和健康奶牛的乳腺组织蛋白存在差异表达的蛋白斑点,本研究为发现新的乳房炎调控分子和潜在的医疗目标蛋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奶牛粪样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埃希菌血清型众多,一些具有特殊血清型的大肠埃希菌对人和动物有致病性。本试验从包头市侯家营奶牛场77头外表健康成年泌乳荷斯坦奶牛采集新鲜粪样,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共分离到疑似大肠埃希菌69株,经过形态观察、生化鉴定、动物致病性试验和血清型鉴定,其中12株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均为强毒株,占分离菌数的17.4%,另57株为非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占分离菌数的82.6%。同时对12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进行了"O"血清型鉴定,分属7种血清型O78、O6、O9、O98、O1、O8、O149,分别占定型菌株的25.0%(3/12)、8.3%(1/12)、16.7%(2/12)、8.3%(1/12)、8.3%(1/12)、8.3%(1/12)、25.0%(3/12)。  相似文献   

16.
蛋白质组学及其在奶牛乳房炎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蛋白质组学是功能基因组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疾病等相关研究领域。二维凝胶电泳、质谱和生物信息学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三大关键技术。文章概述了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的最新进展和白细胞蛋白质组学、微生物蛋白质组学、差异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以及蛋白质组学在奶牛乳房炎发病机理、诊断和防治等相关研究中的应用与前景。  相似文献   

17.
18.
奶牛乳蛋白的合成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奶牛的品种、基因、泌乳特征和环境等因素。本文主要介绍了乳蛋白生理、评估乳蛋白的参数,论述影响乳蛋白生产较难控制和较易控制的因素及应对措施,为牧场乳蛋白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某奶牛场在被明确要求将布鲁氏菌病检测阳性奶牛依法隔离的情况下,将一头意外死亡的布病阳性牛运出奶牛场,北京市海淀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对此违法行为进行了立案查处。本文通过对此案查处过程的叙述和分析,对此案的某些细节表达了笔者的看法,与大家共同交流,为以后类似案件的查处积累成熟经验。  相似文献   

20.
Composition of follicular fluid to which the preovulatory follicle is exposed may be one of the major factors determining subsequent fertility, as fatty acids are a precursor of hormones involved in dominance, ovulation and atresia mechanisms.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observe fatty acid profiles in various lipid classes according to estrogenic activity of follicles. For each of the 18 cows, we analysed plasma and follicular fluid fatty acid profiles of phospholipids, non-esterified fatty acid (NEFA), cholesteryl esters and triglycerides fractions. Follicles were classified as active (ratio oestrogen to progesterone E2/P4 > 1) and inactive (E2/P4 < 1). For seven cows, we get both types of follicles, six had only one active follicle and five cows had only one inactive follicle. The NEFA profile for palmitic acid, stearic acid, oleic acid, linoleic acid, C20:3n6, arachidonic acid and docosapentaenoic acid (DPA; p < 0.001) is different between inactive and active follicles and plasma. Compared with active follicular fluid and plasma, follicular fluid of inactive follicles showed lower stearic acid, higher oleic acid, arachidonic acid and DPA (p < 0.05) in phospholipid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the cholesteryl ester fraction, which is composted mainly of linoleic acid. Triglyceride concentrations were too low to get reliable result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follicles have a specific fatty acid metabolism depending on oestrogen activ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