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0 毫秒
1.
几个月前,一位朋友突然给我挂来电话,说他不想在那个单位干了,得重新找过一份工作,并托我帮他留意点.当时,我一听就觉得很奇怪,应该说,他是我们这帮朋友中干得最出色的一个:当上了董事长助理,月薪四五千元,深得老板器重,时不时还可以得到老板的“红包”.这么好的工作,这么高的工资,别人可是求之不得,而他却为啥不干呢?难道是犯了错误被老板炒鱿鱼了?可他说,不干纯粹是为了想换个环境,他说在那个公司干了三四年,有点“老油条”了,一时半会儿又无法升职,再这样下去怎样行?……  相似文献   

2.
人称“南国西瓜王”的海南省文昌市西瓜技术协会会长梁亚宽,朴实厚道,一张被海南岛热带阳光炙得黑红的脸,一身同样被阳光晒得褪色发旧的衣服。当他开着他的“沙漠王子”行驶在瓜田旁的路上,不认识他的人,都认为他是给老板“揸车”的(司机)。但是瓜田里的人大多认得他,在海南,在文昌,他是有名的“南国西瓜王”。他不善言谈,他是一个用西瓜说话的人。  相似文献   

3.
高元法 《新农村》2008,(2):34-34
“老乡啊老乡,你在异乡生活得好吗?……”,这响亮而又动人的歌声经常在南阳上空荡漾。这是一首芮文团在舞台上演唱的拿手歌,也是他每次上台必唱的曲目。他一唱,总是博得台下阵阵掌声和喝彩。特别是外来打工者总是被他的歌声感动得热泪盈眶。  相似文献   

4.
学做生意     
有一个孩子,不喜欢读书,却想干一番事业。父亲告诉他:“要干成一番事业,没有知识不成。”他说:“我就做生意,知道2比1大、3比2大……就成了。做生意目的是要赚钱,贩1得2,贩2得3,这不就赚了吗?”父亲奈何不得他,反正家里有钱,赚不赚不在乎,就给他三匹马出去做生意,权当“学费”买个聪明。这孩子走到半路,碰见一个牛贩子。牛贩子对他说:“愿以四头黄牛换你的三匹马。”他想:三换四,我赚一呢,合算合算,怎么不干。这样,他的三匹马换成了四头黄牛。来到牲畜行,看见一群可爱的羊,便问羊主怎么卖。羊主看了看他的牛…  相似文献   

5.
阿巧 《陕西农业》2000,(6):23-24
这三百六十行,当民不如当官,要当官还是当村官最好。村官好当。别看咱小学毕业,斗大的字不识几个,如果有个亲戚朋友啥的在上面有点实权,或是在村里同族人多,或是谁选我我给他发袋洗衣粉什么的,这村官就是咱的了。比起那些寒窗苦读数载,大学毕业后被分到破产企业当下岗职工的人来说,是不是容易得多?  相似文献   

6.
在巴彦淖尔市,赵焕军是个传奇人物。从农民到一个拥有市中心最大的商业实体的老板,众多乡亲以他为荣。当他被称为“五原的李嘉诚”时,他却脱掉了西装,当起了“羊倌”。  相似文献   

7.
在有些地方为“西瓜打针”谣传而头疼、担心今年如何解决西甜瓜销售难的同时,上海金山区“珠丰”甜瓜、小皇冠西瓜、多利升西瓜等西甜瓜却供不应求,正愁拿不出货。珠丰甜瓜合作社负责人陈肖华的电话这两天一直响个不停,他接起电话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好意思,今年由于天气原因甜瓜成熟期晚了近半个月,要想尝鲜还得再等几天。”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龙南县渡江镇莲塘村曾是十里八乡无人不晓的“差乱贫困村”,而现在却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小康示范村”。村民们说,演绎这一巨变的就是他们的村支书曾纪棠。一颗热心发展600亩蚕桑产业莲塘村村民们种桑养蚕致富了,但他们怎忘得了领他们致富的村支书曾纪棠。莲塘村705户人家,2700口人,分布在13个村民小组。1997年曾纪棠看着村民没活干,收入无来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望着大片地块种水稻增产不增收,他动了调结构种桑养蚕的念头。他向县蚕桑站技术员请教技术,并掏出自己准备为儿子结婚买彩电的1000元钱,买来…  相似文献   

9.
“以前这些薯都当垃圾随处乱扔,现在家家户户拿着当宝贝了!”9月,笔者来到平度市蓼兰镇邢家村,正巧碰上村民邢昌明在往沼气池里投料。一番谈话后才明白,原来他口中所谓的“宝贝”,就是养蚕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蚕沙,“这可是个好东西,产气快,还干净!”  相似文献   

10.
正他曾是一名军人,在军队中屡立军功;他曾是一名商人,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他还是一名村党支部书记,为了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让乡亲们富起来,他舍弃小家利益,甘当铺路石。他就是河南省濮阳县户部寨镇许窑村党支部书记刘庆言。刘庆言1987年参军,在军营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足迹: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中校军衔。  相似文献   

11.
他出生在上海市的一个普通家庭里,父亲是工人,母亲是居委会干部,他小时候生活幸福。不过好景不长,1957年“反右”斗争开始后,父亲被打成右派,蒙冤下狱,家中的生活一下陷入了窘境。不幸虽然降临到身上,但他却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当别人在执行“最高指示”时,他却把自己关在一间小屋里仔细临摹着图画本,这是他成为画家的启蒙阶段。  相似文献   

12.
有的人华而不实,吹牛拍马,左右逢源;有的人朴实无华。一心为民,勤恳做事。且不论这两种人的品质,其实每种人的处事方式,都是一种社会处境所造就。山西省壶关县百尺镇山上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王五国,是一个偏僻山村带民致富的小村官,他属朴实无华的那种人。记者采访时,他那种质朴的气质,让我感慨的同时忍不住问他:“你当村官是为了什么?”他腼腆地说:“村民信任我,我就要为村民当个好官。农村的老百姓就爱咬死理,我不为民办实事,还当什么村官?村民还选我干什么?”  相似文献   

13.
专利之战     
“当乔布斯2007年发布全新的iPhone后,三星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公平地在竞争中打败苹果,第二个选择就是抄袭。”美国当地时间2012年7月31日上午,苹果公司代理律师哈罗德。麦克尔希尼在加州圣何塞法院进行的庭审中,以这句话为开头,开始了他的原告陈述。鉴于苹果和三星这场官司的庭审结果很可能影响市场竞争的格局,所以,美国媒体称之为“世纪专利审判”。  相似文献   

14.
“这8年1分钱不见.我卖车、关了4个公司。但是不能停.就是砸锅卖铁也得往里投.往前走……”是怎样的谈话让位列“福布斯富豪榜”、身价20多亿的地产大亨禁不住潸然泪下?又是怎样的一份事业让他到了卖车、卖房、卖公司的地步?这得从头说起。  相似文献   

15.
浦东,就这么开放了?这么小的一个门洞,浦东能开放得多大?曾经的“工农商学兵”浦东在哪里?这不仅仅是个地理概念问题,而首先是必须先给个时间定位。如果定在上世纪50年代初,那么,我就看到过一条“战斗”新闻,“台湾蒋帮”轰炸机骚扰上海,被击落,其中一架坠落在浦东“塘桥地区的稻田里”。  相似文献   

16.
“哑巴”是个老实人,只是有点憨,可惜在村人的眼里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傻子。“哑巴”原先并不哑,他是在小学三年级辍学放羊二年后变“哑”的。 现在“哑巴”突然死了,而且是死于自杀,这是个让人不可理喻的事实。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需要创新。当杭州的一位早餐个体户把油炸食物做成两人并立状,并称之为“油炸烩”(油炸卖国贼秦桧夫妇)时,他的创新就成功了。如今,当玩具商们都把芭比娃娃做得越来越漂亮,甚至浑身珠宝、黄金时,有人出了以丑为美的椰菜娃娃,也成功了。创新当然要有逆向思维,打破常规,剑走偏锋的意识。当芭比娃娃越做越美时,椰菜娃娃的设计则抓住了消费者审美疲劳的心理,换个丑得可爱的娃娃,让你心头一振,自愿掏了腰包。他们的创新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成功了。  相似文献   

18.
徐黾 《农村百事通》2006,(20):11-11
在江苏省东海县白塔埠镇新元村,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就会有一辆中巴车停靠在村口,载上等在这里的30多位村民,向连云港的新浦方向驶去。早起的村里人都知道,这是村里的“补漏游击队”又出发了!提到这“补漏”的事,还得从村民张开俊说起。2001年,在外打工的他偶然发现,当地有人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弥补平房或楼房顶部漏雨,所用原料也很普通。他便萌生了利用这种手艺挣钱的想法,回村后在自家漏雨的平房上一试,效果真的不错。于是他和一个亲戚结成“施工队”,走出村子,靠补漏挣钱,收入可观。听说老张有一套挣钱的路子,有的村民便找…  相似文献   

19.
二叔气呼呼地拨电话号码。电话通了。二叔抓起电话:“喂芽我是你爹选”“我是你爷爷选”电话里声音比他更火。“奶奶的,这电话咋也骂人选”二叔气得把电话一摔,索性到床上蒙头大睡起来。二叔的两个儿子大牛和二牛都在城里工作,吃香的喝辣的。儿子孝顺,争着接二叔去城里享福,二叔也去了几次,可二叔在城里住不惯、憋得慌,鸡鸭鱼硬是吃不下去,儿子没办法,只好又把他送到乡下来。二叔在家闲不住,喂鸡养鸭,植花种草,滋润得很。两个儿子不放心,隔几个星期就开着“两头凹”来看他。年前,村里扯来了电话线,大牛和二牛一商量,就把二叔的电话给安上了…  相似文献   

20.
在陕西省渭北旱原的合阳县,只要你一打听谁家的杏务得好,人们就会不约而同的给你推荐新池乡北王庄行选民和他务的“端午黄”杏。提起行选民和他的“端午黄”杏,这里面还有一些动人的故事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