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余汉清  顾力 《中国蔬菜》2007,(B08):95-97
苏南地区是二熟茭白的起源地。16世纪江南出现了以春季(或夏末)栽插,秋季收获秋茭,老墩越冬,翌年夏季再采收一次夏茭的茭白变异种类。经过不断的演化和积累,形成了夏茭为主型和夏秋兼用型两种二熟茭类型。起源于苏州的品种大多为夏茭,夏茭的代表收获期在5月中旬~6月上旬,每667m^2产量1200~1500kg(净茭肉,下同);秋茭的代表收获期在10月初~11月上旬,每667m^2产量400—500kg。  相似文献   

2.
四月茭是苏州地区名特优蔬菜之一,又是解决旱生蔬菜淡季的主要品种。四月茭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在1.4%以上,脂肪达0.3%,醣类3.5%,粗纤维1.1%左右,还富含维生素及无机盐类。其味鲜美,且耐贮存,很受消费者的青睐,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我地目前种植的四月茭,其实是一年两熟茭白,先是秋季(9月底至10月底)采收的第一熟茭白称为秋茭,然后是秋茭的老茭墩到第2年春季发芽放青的茭秧称为四月茭秧。因为四月茭的产量,尤其是经济效益在一年两熟中占绝对优势,所以人们常把它们笼统地称为四月茭。根据我地多年来大面积生产实践表明,要取得667m~2产3000kg优质四月茭,必须走“以种好秋茭为前提,种好四月茭为重点”的高产栽培路子,从而达到四月茭高产高效的目的。 一、以种好秋茭为前提 秋茭与四月茭两熟茭白的种植是连贯性的,秋茭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第2年四月茭产量的高低与品质的优劣。因此,种好秋茭是夺取四月茭优质高产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浙茭二号”茭白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华 《蔬菜》2001,1(2):15-15
“浙茭二号”茭白是由原浙江农业大学于1990年育成,经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的双季茭白,1993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我县于1998年引进示范,1999年推广,2000年种植面积达150hm2以上。一般秋茭产量1200kg/667m2,夏茭产量2500kg/667m2,比本地四九茭白增产35%。 一、生育特性 浙茭二号为双季茭白中熟品种。田间植株高度150cm,单株有50kg,土壤深耕20~25cm,耕耙要平整,灌水3~5cm。做到田平、泥烂、肥足,确保双季茭白生长需要。 (2)合…  相似文献   

4.
我们用二熟茭“无锡茭白”做试验,结果表明:茭白每亩栽植1100墩,基本苗以3.2万个较为理想。游茭多,产量高,品质好。基本苗少于2万或超过4万个时,产量急剧下降。夏茭的产量则取决于游茭的数量和有效分蘖的素质。  相似文献   

5.
漫话茭白     
茭白又名菰,肉质洁白鲜嫩,外形似笋或小儿手臂,故有“茭笋”、“茭手”之称,是原产我国和东南亚的水生蔬菜。目前,我国南北诸省均有种植,品种很多,可分为一热茭和两熟茭两大类。一熟茭又叫单季茭,每年只收获一次,一般在白露至寒露间采收。较好的品种有杭州的“一点红”、“象牙茭”,广州的“大苗茭笋”等。二熟茭又叫双季茭,每年收获两次,一次在5月前后,另一次也在白露至寒露间。优质品种有杭州的“梭子茭”,无锡的  相似文献   

6.
中低海拔山地双季茭白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地块及品种选择选择海拔400~600m,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的水田种植。中低海拔山地栽培双季茭可选用中熟类型的浙茭2号、梭子茭、浙茭911等品种。2整地施肥翻耕前要加固田埂,要求田埂上口宽40cm、高40cm,以利保水。667m2撒施优质猪牛栏粪3000kg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适宜浙北地区种植的双季茭白品种,对引进的4个优良品种和2个本地主栽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评价和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余茭4号、浙茭6号、浙茭3号、浙茭7号4个引进品种相比2个对照品种,均不同程度表现出商品性好、品质佳、产量高等特点,其中余茭4号有效分蘖数多、单茭壳和单净茭质量最大,产量最高,表现最突出;浙茭3号和浙茭6号比对照品种浙茭2号具有明显的生产优势,浙茭7号虽然产量不占优势,但成熟期较早,在销售和效益上具有明显优势,3个品种均可在浙北地区大面积推广。建议生产上结合市场需要,根据各品种的特征特性,科学进行品种搭配,错开上市高峰期,保证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8.
无锡茭白     
苏南是二熟茭白的起源地,无锡和苏州是起源中心。起源于苏州,而且目前栽培面积较大的品种大多属于夏茭为主型,夏茭的收获期在5月中旬到6月上旬,亩产1200~1500公斤(指净茭肉,下同);秋茭的收获期在10月初到11月上旬,亩产400~500公斤。起源于无锡,而且目前栽培面积较大的品种为夏秋兼用型,夏茭的收获期在5月下旬到7月中旬,亩产1200~1500公斤;秋茭的收获期在9月下旬到10月中旬,亩产1200~1500公斤。无锡茭白主  相似文献   

9.
鄂茭2号是从中介茭的优良变异单株中选出的双季茭白品种,分蘖力中等,肉质茎竹笋形,表皮白色、光滑。肉质茎长18~20cm,直径3.5~4.0cm,单茭质量90~100g。秋茭极早熟,9月上中旬上市,667m~2产量1 250kg左右。夏茭中熟,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上市,667m~2产量800kg左右。已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四川、云南、广东等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茭白是桂林市主要水生蔬菜之一,近年来发展较快,但种植品种单一,且品种变异严重,造成产量、品质下降。为了丰富品种,增产提质,从浙江引进浙茭1号、浙茭2号、浙茭6号、浙茭8号4个品种,以本地大榕茭白为对照,观察、比较分析田间苗情、生育期、产量及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引进的浙茭系列苗情表现较对照大榕茭白优,株高偏矮,利于田间管理及采收,孕茭始期较早、产量高,品质好,可暂定为推广品种,其中又以浙茭8号表现最突出。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用量沼液对茭白生长、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沼液对茭白产量的影响以及合理用量,比较了不同用量沼液和常规化肥处理下的茭白生长、产量及效益,同时分析了茭白种植前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无论是秋季还是春季,施用沼液的茭白667 m~2产量均显著高于施用化肥的处理,茭白生长优于化肥处理,但施用沼液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不大;在秋季生产中,667 m~2施用沼液肥14 t的茭白产量最高,其667 m~2产量比施用化肥提高36.6%;在春季生产中,667 m~2施用沼液肥10 t的茭白产量最高,其667 m~2产量比施用化肥提高58.7%。试验证明沼液有利于茭白的高产种植。  相似文献   

12.
茭白纹枯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强  曹碚生 《长江蔬菜》2003,(11):35-37
综述了茭白纹枯病在病原物、影响病害发生的因素、病害对产量的影响及病害的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梁继农 《长江蔬菜》2002,(12):33-34
菌丝融合型测定结果表明,32个茭白纹枯病菌菌株隶属于两个菌丝融合群:30个属AG1群,占测定菌株的93.95%,其中AG1-IA、AG1-IC两亚群菌株依次为24与6,有两菌株为AG4,占6.25%。显然,AG1-IA为优势融合群,占测定菌株的75%。融合群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AG1-IA致病性强,AG1-IC弱,AG4基本不致病。茭白与水稻两种纹枯病菌交互接种,其发病基本一致。由此,作者认为这两种纹枯病菌为同一病原物,或者说茭白、水稻是同一病原物的两个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14.
对7个茭白品种的株高,第4叶叶鞘长、叶长、叶宽,壳茭单质量,净茭单质量及产量等10个主要形态学性状进行调查测量,并测定氮素、叶绿素和水分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款庄茭白产量较高,商品性好,口感甜脆,营养成分含量丰富,适宜云南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适宜的抗蒸腾产品,提高黄瓜抗旱性,选用2种代谢型、2种成膜型和1种生长调节剂型共5种抗蒸腾产品进行叶面喷施处理,以喷施清水作为对照,测定黄瓜植株生长、植株生物量和产量品质指标,将熵权法和TOPSIS法相结合,对11个评价指标及6个评价方案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代谢型国光抗蒸腾剂处理后黄瓜株高比CK提高1.64...  相似文献   

16.
菰黑粉菌不同菌株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野生茭、单季茭、双季茭及灰茭中分离7个菌株,比较了其冬孢子的萌发率、菌落的形态、在不同温度下该菌的生长情况。研究表明,从野生茭和灰茭上分离的菌株与正常茭的菌株存在较大差异。初步认为灰茭和正常茭是由黑粉菌不同生理小种引起。  相似文献   

17.
陈可可  方蒙熹 《长江蔬菜》2012,(16):144-147
通过分析黄岩茭白产业发展现状,发现其具有产业布局区域化、规模化,核心技术支撑力强、销售渠道持续拓展、采后冷链环节迅速发展等明显特点,但仍存在组织化程度低,秋茭潜力未发挥,废茎叶利用技术滞后,效益不稳定等问题,并对今后一个时期黄岩茭白持续发展提出了加大品种结构优化、加速技术创新、强化组织建设、加大冷链建设力度,推进废茎叶综合利用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人工罩笼、定量接虫的方法,分别研究了砂生槐2种种子害虫的虫口密度与砂生槐种子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及其防治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接虫量的增加,虫食率和虫荚率也随之增加,产量则随之下降,砂生槐种子产量损失率(Y)与豆荚螟和刺槐种子小蜂虫量(X)的关系分别为Y=6.2864+8.6907X,Y=5.1611+8.4325X,相关系数r分别为0.9792和0.9830,显示了砂生槐种子产量损失率和2种害虫的虫量相关性极显著。同时得到豆荚螟和刺槐小蜂单种种群防治指标分别为0.1140对/株和0.2509对/株。  相似文献   

19.
龙治坚  胡尚连  罗学刚  任鹏  曹颖  卢学琴  徐刚 《园艺学报》2020,47(Z2):3139-3140
‘西科1号’是由梁山慈竹(Dendrocalamus farinosus)通过甲基磺酸乙酯诱变,再进一步筛选出的新品种。一年生竹秆厚被少量白粉,多年生的主枝不明显,纤维素含量高(55.28%),木质素含量低(20.02%),良浆得率高(39.29%),硫酸盐浆的撕裂指数大(16.96 mN · m2 · g-1),耐折度强(2.1),竹材性能好,笋营养丰富,且具有一定观赏性,是优质的工业用、笋用和观赏用竹种。  相似文献   

20.
‘甬榨5号’是以茎瘤芥菜胞质雄性不育系09-05A为母本,以‘余姚缩头种’高代自交系为父本杂交育成的茎瘤芥新品种。全生长期170 d左右。早中熟。半碎叶,生长势强,株形直立,基部不贴地。瘤茎呈圆形,茎形指数约1.1,鲜样质量413 g左右,加工品质好。耐寒性较强,耐抽薹,产量高,空心率低,抗TuMV病毒病。适宜在浙江省春榨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