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适宜环境条件石榴贮藏的适宜温度为4~5℃,相对湿度为90%~95%。果实长时间处于0℃或低于0℃的环境中,会发生冷害。其症状为果皮表面凹陷、褪色,内部组织变色,腐烂。二、采收和采后处理红皮石榴的果皮颜色由绿变黄出现红色,黄皮石榴的绿色褪去呈现黄色,果面出现光泽,果棱显现  相似文献   

2.
石榴采后果皮褐变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榴采后果皮的褐变是限制石榴贮藏的主要因素。本文从石榴贮藏的温度、湿度、气体成分及石榴的采收期、果皮PPO活性、酚类物质含量等方面,综述了影响石榴果皮褐变的因素,并提出石榴采后果皮褐变的发生似乎有一个临界期。  相似文献   

3.
九、匍匐石榴的采收和贮藏 1.石榴采收 ①成熟标准果皮由绿变黄,果实充分着色,果面出现光泽;果棱显现;果肉细胞中的红色或银白色针芒充分显现,红粒品种色彩达到固有的程度。籽粒饱满,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17%以上,风味达到17%种的最佳期。石榴果皮色泽变化是果实成熟程度的主要标志,采收过早风味欠佳,过晚则易发生果皮开裂,籽粒外露,易受病菌侵染而腐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咪鲜胺对新疆喀什石榴的贮藏效果,为喀什石榴的贮藏选用合适的保鲜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喀什石榴为试材,通过咪鲜胺涂抹后辅以包装处理,比较各处理对低温贮藏期间新疆喀什石榴的品质、果皮色泽和腐烂率的影响.[结果]用0.17;的咪鲜胺溶液浸泡石榴果实,晾干后置于微孔袋Ⅰ、微孔袋Ⅱ、PE袋、PE袋加内衬纸4种包装方式下,均能延缓可溶性圆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减缓褐变指数升高和水分散失,能显著降低腐烂率.其中,PE袋加内衬纸处理效果最好,PE袋处理效果次之.贮藏80 d时,PE袋加内衬纸处理的石榴失水率2.41;,总糖含量15.37;,可滴定酸含量0.46;,腐烂率25;,果皮褐变指数0.29,石榴外观和内部籽粒品质较好,有较高的商品价值.采用微孔袋包装的石榴褐变指数较大,到后期褐变指数达到0.97,而且,失水率较大,其中微孔袋Ⅰ包装的石榴在失水率达到8.43;,较对照6.85;失水率高.[结论]通过调节咪鲜胺的浓度,选择PE袋包装或孔径大小适宜的微孔袋对石榴进行贮藏,可使其达到更好的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5.
涂膜处理对新疆石榴贮藏品质及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涂膜处理对采后石榴品质和生理的影响,筛选适合石榴贮藏保鲜的涂膜剂,为石榴贮藏提供理论依据及方法.[方法]以皮亚曼石榴和大籽甜石榴为试验材料,采用高分子化合物对石榴进行涂膜处理,贮藏于冷库中,研究涂膜处理对石榴失重率、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电导率、呼吸强度及乙烯释放的影响.[结果]涂膜处理显著降低石榴贮藏过程中的腐烂率,抑制果实失重及细胞膜渗透率的增加;涂膜处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可溶性糖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差异;涂膜处理抑制石榴乙烯的产生速率,对呼吸强度无显著影响.[结论]涂膜处理降低石榴腐烂率,抑制水分蒸发,保持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石榴采后易出现果皮褐变、籽粒劣变、软化腐烂等问题,导致贮期短,贮后质量差,商品价值降低。优选石榴复合保鲜剂的最佳配方,研究保鲜剂对石榴采后生理、贮藏品质及贮期病害的影响,为石榴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以‘净皮甜’石榴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复合保鲜剂组分比例,通过生理变化和感官鉴评确定最佳配方。用复合保鲜剂涂膜处理石榴,于温度(1.0±0.5)℃、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贮藏,以未经保鲜剂处理的石榴作对照。贮期测定各处理果实呼吸速率、相对电导率、果实硬度,果皮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籽粒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计算贮藏不同时期各处理褐变指数、腐烂指数、失重率和商品果率,贮藏160 d时对石榴果实的口感、色泽、气味等感官性状进行综合评定。对引起石榴贮期病害的病原菌进行科赫氏验证、形态学分析和ITS序列鉴定,测定复合保鲜剂对石榴贮期病原菌的抑制率、半致死浓度(EC50)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复合保鲜剂由壳寡糖、那他霉素、葡萄糖酸-δ-内酯、柠檬酸、抗坏血酸、六偏磷酸钠和酪蛋白酸钠7种组分配制而成。各项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复合保鲜剂涂膜处理能够降低石榴果实呼吸速率,减缓果皮褐变指数和相对电导率升高,抑制果皮PPO、POD活性,保持果皮CAT、SOD较高活性,有效地维持籽粒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总糖含量和果实硬度,降低果实腐烂指数和失重率,提高商品果率,保持良好的感官品质。引起石榴贮期主要病害的病原菌为葡萄核盘菌属的富氏葡萄核盘菌(Botryotinia fuckeliana)和青霉属的小刺青霉(Penicillium spinulosum);复合保鲜剂抑制病原菌生长作用明显。贮藏期可达160 d,褐变指数0.21,腐烂指数0.16,商品果率90.2%,贮后果皮色泽鲜艳,籽粒晶莹饱满,感官品质优良,保鲜效果好。【结论】复合保鲜剂的最佳配方为:壳寡糖0.2 g、那他霉素0.02 g、葡萄糖酸-δ-内酯0.08 g、柠檬酸3 g、抗坏血酸2 g、六偏磷酸钠0.1 g、酪蛋白酸钠0.6 g,各组分混合后加蒸馏水配制成浓度为160 mg·L-1的保鲜剂。石榴果实采后在温度(5.0±0.5)℃下预冷3 d,然后放入上述保鲜剂中浸渍10-20 s,取出自然晾干,单果套塑料袋包装,置于温度(1.0±0.5)℃、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贮藏。  相似文献   

7.
以石榴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期测定贮藏期间石榴果皮的褐变度(BD)、总酚、单宁、丙二醛、含水量、花色素苷、电导率、pH值、多酚氧化酶(PPO)及过氧化氢酶(CAT)的变化趋势,分析石榴果皮的褐变机制.结果表明:石榴在贮藏期间,果皮pH值、总酚、单宁、水分和花色素苷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与贮藏期间果皮褐变度的升高是相反的;丙二醛含量、电导率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呈上升趋势.与贮藏期间果皮褐变度的升高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石榴果皮褐变相关因素及其控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天红蛋、净皮甜、大红甜为样品,对石榴采后果皮褐变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褐变与品种及贮藏温度有显著的相关性;3个品种对果皮褐变的敏感性为大红甜>净皮甜>天红蛋;3个水平贮藏温度下果皮褐变指数由大到小的排序为(4±1)℃、(0±1)℃、(8±1)℃;用0.03mm厚PE袋单果包天红蛋石榴,对果皮褐变有显著地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石榴贮期果皮褐变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石榴贮期果皮褐变机理,探讨防褐变技术。【方法】以采后陕西临潼净皮甜石榴为试材,研究了贮藏温度、气体成分和pH对果皮褐变的作用,测定了引起果皮褐变的主要物质单宁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抗坏血酸氧化酶(AAO)、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与果皮褐变的关系。【结果】单宁是石榴果皮褐变的底物;AAO、PPO、POD活性与果皮褐变指数呈正相关性,CAT活性与果皮褐变指数呈负相关性。石榴在pH 4.0、(5.0±0.5)℃、5.0% CO2+8.0%O2+87.0%N2的气体成分条件下贮藏,每隔5 d在(15±0.5)℃下间歇升温处理24 h,贮藏120 d褐变指数仅为0.15。【结论】石榴贮期酶促单宁变性是果皮褐变的主要原因,在适宜的pH、贮藏温度和气体成分条件下间歇升温贮藏,防褐变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0.
以天红蛋、净皮甜、大红甜为样品,对石榴采后果皮褐变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褐变与品种及贮藏温度有显的相关性;3个品种对果皮褐变的敏感性为大红甜〉净皮甜〉天红蛋;3个水平贮藏温度下果皮褐变指数由大到小的排序为(4±1)℃、(0±1)℃、(8±1)℃;0.03mm厚PE代单盯包天红蛋石榴,对果皮褐变有显地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杨蕾  洪林  杨海健  王武  汪卉 《南方农业学报》2022,53(4):1088-1101
【目的】明确不同采收期及贮藏方式对杂柑爱媛28果实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为重庆地区爱媛28适宜的采收和贮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3个采收时期(2019年10月13日、10月28日和11月12日)和常温(20℃)、冷藏(4℃)通风贮藏条件下的爱媛28果实为试验材料,测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果皮色泽、硬度、失重率、腐烂率和采后病害发生情况等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爱媛28的适宜采收期和贮藏方式。【结果】随着成熟度的增加,爱媛28果实L值呈逐渐降低趋势,贮藏期间色泽无明显变化,采收期Ⅰ(10月13日)的L值为62.71±2.67,采收期Ⅲ(11月12日)的L值为56.87±4.28;随采收期延后,a/b逐渐增加,但在贮藏期间a/b无明显变化,采收期Ⅰa/b为0.51,采收期Ⅱ(10月28日)a/b为0.60,采收期Ⅲa/b为0.61。不同采收期的果实失重率和腐烂率均逐渐增加,通风冷藏明显低于常温贮藏,采收期Ⅰ冷藏条件下的总失重率为12.62%,采收期Ⅲ常温条件下的总失重率为33.57%。采收期Ⅰ果实病害种类较少,总病果率相对较低。不同采收期和贮藏方式下,果实硬度均表现为先升后降,常温贮藏果实带皮硬度较高,去皮硬度较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可滴定酸含量总体均呈逐渐减小趋势,不同采收期和贮藏方式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变化规律不一。对不同采收期和贮藏方式下贮藏15、30、45和60 d时果实10个主要品质指标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结果显示,早采的果实贮藏品质优于晚采,通风冷藏效果优于常温贮藏,采收期Ⅰ+冷藏组合方式的综合贮藏效果最佳。【结论】综合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结果,建议重庆地区爱媛28果实可适当提前至10月中旬采收鲜销或短期冷藏保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仲丁醇(2-butanol)对龙眼采后品质、抑制褐变和衰老的影响,为维持龙眼采后品质和延长贮藏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石硖龙眼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0.05%仲丁醇处理对龙眼低温(4℃)贮藏过程中果实失重率、果皮失水率、褐变指数、果肉自溶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定量酸含量、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等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仲丁醇处理能抑制龙眼果实失重和果皮水分损失;从贮藏的第5d开始,仲丁醇处理可延迟果皮褐变和果实自溶;在第15 d后,仲丁醇处理显著抑制可溶性固形物的分解和可滴定酸的产生(P<0.05);此外,仲丁醇处理能延缓龙眼果实呼吸作用和乙烯释放.[结论]适当浓度的仲丁醇有助于维护龙眼采后果实品质,延缓果实衰老褐变.  相似文献   

13.
玉米机械粒收质量现状及其与含水率的关系   总被引:58,自引:2,他引:58  
【目的】机械粒收技术是现代玉米生产的关键技术,是国内外玉米收获技术发展的方向和中国玉米生产转方式的关键。明确当前中国玉米机械粒收质量的现状,研究影响收获质量的主要因素,推动玉米机械粒收技术发展。【方法】利用2011—2015年在西北、黄淮海和东北和华北玉米产区15个省(市)168个地块获得的1 698组收获质量样本数据,分析当前中国玉米机械粒收质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结果表明,籽粒破碎率平均为8.63%,杂质率为1.27%,田间损失籽粒(落穗、落粒合计)为24.71 g·m~(-2),折合每亩损失16.5 kg,平均损失率为4.12%,破碎率高是当前中国玉米机械粒收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收获玉米籽粒平均含水率为26.83%,含水率与破碎率、杂质率及机收损失率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破碎率(y)与籽粒含水率(x)符合二次多项式y=0.0372x~2-1.483x+20.422(R~2=0.452**,n=1 698),在一定含水率范围内(含水率大于19.9%),破碎率随籽粒含水率增大而增大。【结论】当前中国玉米机械粒收时破碎率偏高,而籽粒含水率高是导致破碎率高的主要原因。对此,建议选育适当早熟、成熟期籽粒含水率低、脱水速度快的品种,适时收获,配套烘干存贮设施等作为中国各玉米产区实现机械粒收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用硅橡胶薄膜制成气调窗进行温州蜜柑气调贮藏效应的观察,初步探讨了贮藏尾张品系最适宜的硅窗面积。根据两年的试验结果,认为用D_(15)M_(2-1)型硅橡胶薄膜制成气窗的面积以20~25cm~2/公斤果为宜。  相似文献   

15.
青椒果实低温贮藏及冷害生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试验研究了辣椒果实采后在10℃、7℃、4℃、1℃四个不同温度下的生理生化变化、贮藏效果、以及低温下冷害发生的规律。结果表明:10℃是辣椒果实冷藏的安全温度,采后初期的低温虽明显地抑制了辣椒果实的后熟,但随贮期的延长,7℃及以下的低温均对果实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冷害,表现为果实的呼吸强度、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异常开高;冷害指数的变化与腐烂指数的变化是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4℃处理的辣椒果实冷害发生更早,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16.
羧甲基魔芋精粉用于柑桔贮藏保鲜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室内常温条件下,采用3种不同保鲜剂处理温州蜜柑尾张果实,能显著减少贮藏期损耗率,并可降低贮藏期间果实的呼吸强度,保持其品质。其中羧甲基魔芋精粉处理与魔芋精粉处理之间差异显著,尤以羧甲基魔芋精粉+多菌灵+2,4-D的处理损耗率最低,为17.4%。  相似文献   

17.
檀香橄榄果实适当早采比中、晚期采的较耐藏,第一批(10月25日)采收的橄揽果实耐藏性最好,在室温下贮藏87d,好果率为80.2%,果实仍鲜绿、饱满、肉质脆嫩,具有新鲜果实的原有风味、颜色和品质.贮藏期间果实呼吸强度变幅小,呼吸率低,各营养成分变化小,细胞膜透性变化小.表明供贮藏用的橄榄应适当早采约九成熟时采收为宜.  相似文献   

18.
Recent investigations on pomegranate products hav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successfully drawn consumers’ attention to nutritional and medicinal values, promoting the pomegranate industry's development worldwide. However, little information on pomegranates grown in China is available. Morpholog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s of fruits and arils from 20 pomegranate cultivars in six regions of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Combined with overall scores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Yushiliu No. 1’, ‘Taishanhong No. 2’, ‘Tunisia’ and ‘Mollar’ were promising cultivars, and Chinese researchers bred the first two. It was surprising that ‘Mollar’ had bigger fruit size and more aril moisture grown in China than in Spain. Cultivars with higher anthocyanin content in arils were ‘Turkey’, ‘Moyu’ and ‘Red Angel’, which might be used as the source of natural red food colourants. While red husk ‘Hongruyi’ and ‘Hongshuangxi’ with higher vitamin C, aril moisture and lower titratable acid in arils, might also be promising cultivars for further various utilization. Furthermore, the comparison of ‘Tunisia’ fruits from four regions revealed that cultivation locations had more influence on fruit traits than genotypes. Maturity index classification was established for Chinese pomegranate cultivars. Therefore, the results would provide a valuable guide for agricultural cultivation, industrial utilization, and breeding.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适宜贵州机械粒收的春玉米品种,并明确玉米机械粒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贵州春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方法】以32个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17—2019年在贵州遵义和安顺进行玉米适宜机械粒收的品种筛选试验,收获时测定籽粒含水率、破碎率、杂质率、损失率和产量等指标,利用相关分析和双向平均作图法进行宜机收玉米品种筛选。【结果】贵州春玉米机收时籽粒含水率、破碎率、杂质率和总损失率均值分别为30.45%、11.71%、1.79%和12.58%,产量均值为8251.49 kg/ha,且品种间差异明显。当前贵州春玉米机械粒收存在收获时籽粒含水率高、破碎率高、损失率大的问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籽粒含水率偏高是引起机械粒收破碎率偏高的主要原因,通过降低收获时籽粒含水率可降低破碎率、杂质率和损失率,提高机收质量。以籽粒含水率和产量为指标进行筛选,其中11个品种收获时籽粒含水率较低、产量高,比较适宜机械粒收;进一步以籽粒破碎率与总损失率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先玉1171、新中玉801和兴玉3号具有收获时籽粒含水率低、破碎率低、产量高和总损失率低的特点,适宜机械粒收。选择生育期稍短的品种,同时适当推迟收获期,可有效降低收获时籽粒含水率,提高机收质量。【结论】籽粒破碎率高和总损失率大是贵州春玉米机械粒收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籽粒含水率高是导致机收质量差的主要原因,适当延迟收获时间可降低收获时籽粒含水率,提高机收质量。筛选出先玉1171、新中玉801和兴玉3号可作为贵州春玉米适宜机械粒收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