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玉米食品的兴起,玉米深加工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传统玉米制茶是将玉米磨粉后,沸水冲熟而食之。虽然营养丰富,色泽美观,但口感欠佳。在传统加工基础上借鉴现代高新技术所加工的产品,运用低温浓缩、超微均质、低温造粒等技术,不但保持了鲜玉米的独特风味,而且色泽金黄,鲜香浓郁,口感细腻爽滑,食用方便。  相似文献   

2.
喜欢喝粥     
一周一粥,已成了我的习惯,姑且算是一种“稀饭情结”吧!一周一粥,就是一个星期必定熬一回粥喝——白米粥、黑米粥、荤粥、素粥、花色营养粥等等。一周一粥,不仅给生活增添了情趣,而且丰富了饮食,增加了营养。  相似文献   

3.
以桑黄、灵芝为原料,以冲泡液中黄酮含量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并结合模糊数学法研究桑黄灵芝袋泡茶制作及冲泡工艺。结果表明,桑黄灵芝袋泡茶的最佳配方及冲泡工艺为:桑黄与灵芝质量比为3∶2,冲泡时间20 min,冲泡水温75 ℃,茶泡袋材质为玉米纤维。采用该工艺配方制作的产品色泽黄润透亮,有桑黄及灵芝的独特香气,感官评分为(87.2±0.3)分,冲泡液中黄酮含量为(12.95±0.23)mg/L。本研究为桑黄、灵芝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方法,为其实际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玉米汁,清香可口、营养保健,男女老少皆宜饮用。玉米汁富含人体必需的、自身又不易合成的30余种营养物质。玉米汁中的营养不需胃酸分解,可直接被肠道吸收,更易满足人体营养平衡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玉米不同肥土比例肥球育苗移栽试验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营养球配制质量是夺取玉米高产的关键性技术措施,应用随机区组设计,摸索杂交玉米营养球育苗移栽中营养球的最佳肥料与土壤比例。结果表明,在杂交玉米球肥育苗的制作中,肥土比例以3:7~4:6为佳。过大、过小都不好。  相似文献   

6.
钾营养对玉米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研究了钾营养对玉米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钾营养有助于改善玉米叶片的水分状况,提高玉米叶片的渗透调节及气孔调节能力,增加原生质耐旱性,对细胞膜也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糯米、糜米、小米、玉米碴为原料,利用从内蒙古地区传统自然发酵酸粥中分离鉴定、筛选出的性状优良的乳酸菌,人工接种发酵生产酸粥。通过对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的研究,确定发酵酸粥生产工艺的最佳参数。结果表明,以糯米、糜米、小米、玉米碴的混合谷物作为原料(混合比例1∶1∶1∶1),以干酪乳杆菌NSZL-1和鼠李糖乳杆菌NSZL-2为发酵剂(NSZL-1与NSZL-2的混合比例为2∶1),接种量为5×106cfu/g,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30h,制得的酸粥酸度适口,谷香味突出,具有独特的风味。  相似文献   

8.
无公害爆裂玉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爆裂玉米是玉米种中的一个亚种.也是一种特殊的玉米类型.无需专门设备.在常压下高温加热就可以爆成玉米花。具有爆花率高、膨化效果好、膨爆体积大、皮薄、无皮渣、食之酥脆、香味浓郁等优点,因此成为玉米花加工的专用品种。又由于源自天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安全卫生、加工方便等优点,被视为21世纪的高级营养零食。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颖  张宪陶 《耕作与栽培》2002,(4):37-37,46
推广玉米育苗移栽,抓好营养土配制质量,改营养块双株能苗移栽和直播为营养球单株育苗定向移栽,可有效地降低空秆率,提高双苞率和改善株间光照和肥水条件,充分发挥个体和群体优势,提高玉米产量。试验表明:采用营养球单株育苗定向移栽的种植方式,667m^2产量比营养块双株育苗移栽、直播分别增产32.7%,43.2%。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直播玉米覆盖不同厚度生物降解膜的效果,2016年、2017年分别在播州区石板镇池坪村开展了直播玉米覆盖不同厚度生物降解膜试验,两年试验结果显示:覆盖0.012 mm厚黑色膜处理产量均居第1位,与其余处理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说明覆盖0.012mm黑色生物降解膜在玉米生产中增产效果最好;覆盖0.012mm厚白色膜处理产量居第2~3位,该处理增产效果次之。在生产中,黑色降解膜可抑制杂草的生长,但缺点是不易观察玉米播种后出苗情况,增加破膜引苗难度,因此,综合生产上应用和管理方便,在严格采取覆膜操作技术下,直播玉米建议选择0.012cm厚的白色降解膜。  相似文献   

11.
玉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粮食作物,有着很好的医疗与保健作用。因此,玉米制品在城乡市场非常畅销。  相似文献   

12.
玉米秃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鲁磊  赵俊峰 《种业导刊》2011,(11):33-33
1造成玉米秃尖的原因 一是不当的栽培措施。如有的品种对种植密度非常敏感,种植密度过大时,由于个体营养发育不良,灌浆期田间郁闭,通透性差,使得果穗顶部籽粒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形成秃尖。二是营养元素缺乏,例如缺磷钾,也会加重玉米秃尖,或玉米生长后期缺肥,籽粒发育到中途停止生长,  相似文献   

13.
黑玉米与黑小麦、黑米一样,具有成分复杂、含量丰富、结构合理的营养成分,是优质的黑色食品来源之一。现代科学测试表明,食品的营养与其天然颜色相关,天然颜色相对较深的黑色食品含有较合理的营养和有利延年益寿的特殊营养素。据测试,黑玉米的营养成分明显高于黄玉米,蛋白质、氨基酸、脂肪和粗纤维的含量比黄玉米分别提高10.9%、30.3%、56.6%和6.1%,  相似文献   

14.
通过随机区组试验表明,玉米营养芯育苗比营养袋育苗活棵率高,农业性状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15.
发明人:王华法律状态:公开/公告(公告号:1110518)该发明是一种以南瓜、玉米为主要原料经特殊加工的食品。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南瓜粉占15%~45%,玉米粉占30%~70%,小米粉、燕麦粉、红枣粉、黑芝麻粉、蔗糖共占15%~25%。经过精细加工,混和而成纯天然南瓜玉米香粥粉,用沸水调和成糊状,即可食用。本产品香甜适宜,口感细腻,质好味佳,营养价值高,具有食补、食疗之功效,市场前景看好。南瓜玉米香粥粉@赵斌  相似文献   

16.
优质蛋白玉米又称高赖氨酸玉米或高营养玉米,富含多种必需氨基酸,其中赖氨酸、色氨酸的含量比普通玉米高1倍以上,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饲料报酬率比普通玉米提高20%~30%,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开发潜力。实践证明,要实现优质蛋白玉米优质高产目标,需抓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每年夏天,家人都会不同程度地呈现出“苦夏”症状来。这时,奶奶就会下厨为家人熬粥。她熬的粥品种很多,都具有防暑降温、驱除“苦夏”症状的保健作用。这些粥包括绿豆粥、银花粥、薄荷粥、莲子粥、荷叶粥、藿香粥等。  相似文献   

18.
叶绿素仪在玉米氮营养诊断及推荐施肥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叶绿素仪由于具有方便、灵巧、快速测定、准确,以及非破坏性的特点,近年来在氮素营养诊断及推荐施肥中越来越得到重视。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表明,叶绿素仪测定值与玉米叶片全氮含量、玉米子粒产量以及施氮量之间均有显著相关性。对叶绿素仪测定值的预测精度进行初步研究,经过矫正后,叶绿素仪测定值推荐施肥预测玉米产量的精度为68%,预测玉米的最佳施氮量为175kg/hm2。  相似文献   

19.
鲜食玉米优质高产栽培综合实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希省 《种子科技》2008,26(6):66-68
鲜食玉米是指以收获青嫩玉米果穗当水果食用或经烹饪、蒸煮食用的一类玉米,或者说是指在未完全成熟时采摘作为食物的一类玉米。鲜食玉米具有独特的口感、丰富的营养及一定的防病保健效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鲜食玉米深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市场鲜食玉米需求量不断增加,人们不仅要求鲜食玉米能周年供应,而且要求生产出的玉米鲜穗无污染,  相似文献   

20.
玉米花生间作氮磷营养间作优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玉米花生单作为对照,主要研究了玉米花生间作对玉米和花生氮磷营养吸收的影响,及玉米花生间作复合群体氮磷营养间作优势。结果表明:玉米花生间作极显著地降低了玉米和花生氮磷营养的吸收量,但间作复合群体却表现出明显的氮磷营养间作优势,其大小分别为N:61.5~85.9kg/hm2和P2O5:36.6~51.6kg/hm2,增施氮肥能提高氮营养间作优势,增施磷肥能提高磷营养间作优势;玉米对花生氮磷营养竞争比率CRmp均大于1,表明花生处于氮磷营养竞争劣势,而间作花生全株氮含量略有降低,磷含量明显升高,证明玉米对花生氮磷营养的竞争并不是间作花生生长的限制因素;增施氮肥可提高间作玉米和间作花生全株氮含量,极显著提高间作玉米氮营养吸收,而间作花生氮营养吸收变化不明显,增施磷肥均明显提高间作玉米和间作花生全株磷含量,极显著提高了间作玉米和间作花生磷营养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