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黄冠梨在衡水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但从2002年开始,果面出现不规则花斑,形似鸡爪,果农称“鸡爪病”,严重影响了果实外观品质。发病较重的果园病斑果达30%以上,严重者达80%左右,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2003—2005年对该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防治。  相似文献   

2.
黄冠梨是河北省农科院石家庄果树所。以雪花梨与新世纪梨杂交培育而成的早中熟梨新品种,该品种果形端正、果面光洁、肉质细嫩、松脆多汁、抗黑星病,深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发展迅速。该市现有栽培面积2666.7公顷,已成为梨主栽品种之一。但是近年来由于黄冠梨套袋后果面生理变化(果农俗称黑点病)的危害,给果农造成了严重损失,已成为黄冠梨生产的重大障碍。为有效减轻黑点病的危害,建议采用如下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2003年,在河北省赵县及周围地区栽培的黄冠梨发生了一种新的病害,病果果面出现黄褐色斑点,形似鸡爪印,当地人称为“鸡爪病”,也叫“花斑病”。2004年此病在河北省黄冠梨上大面积发生,个别地块病果率高达SO%o,严重影响了黄冠梨的商品价值,给果农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弄清该病的发生原因及发病规律,2004年7月10日至8月6日,我们在赵县的常新村、大安村、  相似文献   

4.
李华 《山西果树》2006,(3):51-51
黄冠梨外形美观、果形端正、皮薄肉细,且早果早丰、高抗黑星病,然而,果面有时会出现一些不规则花斑,形似鸡爪,果农称之为“鸡爪病”,严重影响了果实外观品质,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经调查研究,现将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黄冠梨因外形美观、果形端正、皮薄肉细,且早果早丰、高抗黑星病,在我市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但从2002年开始,果面出现一些不规则开裂的花斑,形似鸡爪,果农习惯称“鸡爪病”,严重影响了果实外观品质,发生重的果园病果可达30%以上,严重的达到80%,给果农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弄清其原因及发生规律,2003—2005年连续3年对此进行了大量调查与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孙蕊 《果农之友》2012,(6):25-25,30
黄冠梨鸡爪病又称"果面褐斑"或"果面花斑",它于2001年开始在我市不同程度发生。一般在7、8月份果实近成熟期发病,果面上出现一些不规则褐色花纹,形似鸡爪状,严重影响果实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7.
谢艳 《果农之友》2005,(6):26-26
河北省辛集市自1996年引进黄冠梨以来就有黑点病(俗称鸡爪病)发生,2004年发展最为严重,尤其是2004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雨季来临,果实正处在膨大期,鸡爪纹大量普遍发生,范围广,面积大,发展迅猛,危害严重,越接近成熟期,果实越容易发病,据调查,辛集市2004年黄冠梨鸡爪纹病果率一般达到40%-50%,严重者达到70%-80%,  相似文献   

8.
黄冠梨黑点病发病规律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冠梨黑点病因其形状似鸡爪,河北果农称之为“鸡爪病”。此病2003年尤其是2004年在河北、江苏等省黄冠梨主要种植区大面积暴发,给果农带来严重损失。我们自2002年8月开始,连续3年对此问题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黄冠梨高产稳产,果大质优,外形美观。但是,近两年来,黄冠梨果面出现鸡爪纹现象,2004年发生最为严重。据调查,一般果园黄冠梨鸡爪纹病果率达40%~50%,严重的果园高达60%以上,严重影响了黄冠梨的外观品质,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黄冠梨鸡爪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剪袋口、果实浸钙等措施对防治黄冠梨鸡爪病的效果。结果表明:剪袋口、果实浸钙均对黄冠梨鸡爪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套袋底部全剪的果实在田间发病率为0,对照发病率4·0%;在贮藏期发病率仅为14·3%,且病果发病很轻,对照发病率97·5%以上,且病果发病重。浸钙黄冠梨贮藏期鸡爪病发病率为10%,且病果发病很轻,对照发病率高达90%,且50%以上病果发病较重。  相似文献   

11.
黄冠梨"鸡爪病"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河北省黄冠梨大面积发生病害,其病斑形似鸡爪,故临时定名“鸡爪病”,有的地方称“斑点病”。该病严重影响了黄冠梨商品价值,给梨农造成较大损失。该病在泊头市首次发现,发病规律及致病机理不明。为此进行了“鸡爪病”的调查。  相似文献   

12.
金硕梨业果园座落在泊头市交河镇五里庄村,面积14hm^2,5500株,树龄28年。2003年改接黄冠梨,授粉品种为圆黄。2005年产量350t,2006年5.40t。几年来,该果园从管理技术上重视了鸡爪病的防治,从而使黄冠梨鸡爪病发生很轻。改接后第2年基本没有鸡爪病;2005年采收时装1000箱果,鸡爪病病果不足1箱;2006年因6月下旬、7月上旬雨量大,到7月20日调查,  相似文献   

13.
谢艳 《烟台果树》2005,(1):55-55
我市自1996年引进黄冠梨以来就有鸡爪纹现象的发生,2004年发展最为严重,尤其是今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正值果实膨大期,鸡爪纹大量普遍发生,越接近成熟期。果实越容易发病。据调查,我市今年黄冠梨鸡爪纹病果率达40%~50%,严重者达70%~80%。  相似文献   

14.
孙蕊 《果农之友》2006,(5):37-37,42
黄冠梨果形端正,果面光洁,风味独特,逐渐成为辛集市的主栽品种,而且给果农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2005年通过调查,辛集市黄冠梨666.7平方米效益在4000~5000元,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但在生产中也发现一些影响果实外观品质的病虫危害,对此做了大量调查与试验,现总结如下,供生产中借鉴.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黄冠梨是我省梨果生产的主栽品种之一,特别是今年价格较高,亩产值在万元左右。但近年黄冠梨遭受鸡爪病危害较重,严重影响果品的外观质量。根据笔者多年生产实践,采取以下措施,能使生产的黄冠梨果面靓丽,没有鸡爪病危害,产量高。(1)在施基肥时,施用纯硫基复合肥+中微量元素肥,创造条件增施有机肥,增强土壤肥力。有机肥以深秋施入最佳。(2)萌芽前喷施5波美度石硫合剂,铲除树体病菌。(3)含苞未放时,喷一次乐斯本1 500倍液+硼钙  相似文献   

16.
正自2000年以来,通过引进新品种苗木及酥梨的大树高接,黄河故道地区黄冠梨(图1)的栽培面积已具相当规模,仅丰县、沛县、铜山、萧县、砀山5县栽培面积已近10万亩,该品种连年丰产、稳产,果实品质较好,但随着栽培时间的延长及一系列栽培措施的使用,鸡爪病的危害越来越明显(图2),给黄冠梨产业带来严重威协。该病是因栽培措施不当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发生在果实近成熟期及贮藏期,果面上出现一系列不规则褐色花  相似文献   

17.
随着黄冠梨栽培面积的扩大,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片面追求产量。由于黄冠梨售价高,果农重视提高产量,因而大量增施化肥、灌水,666.7m^2产达4000—5000kg,而质量明显下降。二是只重外观,忽视内在品质。果农为追求眼前利益,只从套袋、施化肥、灌水等方面加大投入,导致果实风味变淡。三是大量使用梨果膨大剂,过早采收。为使梨果早上市,在大肥大水的基础上,又使用梨果膨大剂等,促果长大、早熟。2004年黄冠梨从7月5日开始采收,较正常成熟期(8月中旬)提前了1个多月,导致果实品质低下。四是“鸡爪纹病”发生严重。  相似文献   

18.
苹果套袋技术在我国已应用多年,可明显地减少病虫危害,增进果实着色,提高果面光洁度和外观品质,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果园的套袋苹果出现病斑,即果面上发生黑点病,甚至腐烂,严重影响了果农的经济收入。为此,笔者结合套袋实践就黑点病发病原因与防治对策谈点看法,供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黄冠梨因其外形美观、皮薄肉细,且早果早丰、高抗黑星病,在我市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但从2002年开始,果面上出现一些不规则花斑,形似鸡爪,严重影响果实外观品质,发生重的果园病斑果可达40%~50%,给果农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弄清其发生规律,探索发生原因,2003~2004年连续2a(年)对此进行了大量调查与研究,现总结如下。1发生症状花斑主要发生在果实胴部,梗洼、萼洼很少出现,在低温下贮藏可扩展蔓延至萼洼部位,使皮下细胞变褐,但不深入果肉。其形状各异,有线形、月牙形、鸡爪形及其他一些不规则形状,初期发生多为黄褐至红褐色,到后期出现的花…  相似文献   

20.
苹果果面裂纹是近年普遍发生的生理病害,不少果农称其为苹果裂纹病。除元帅系苹果抗病性较强外,其它苹果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病现象,而以富士系品种发病较重,成为影响生产优质无公害苹果的制约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