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水稻烂秧是在秧苗期发生的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水稻烂秧,可分为生理性和传染性两类。生理性烂秧主要是低温和秧田管理措施失误和不善所致;传染性烂秧是由病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主要有稻绵腐病、稻腐败病和稻立枯病。 相似文献
2.
水稻烂秧严重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烂秧是水稻育秧期间的常见病 ,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一般死苗率在15 %左右。2001年由于水稻育秧期间长期低温阴雨 ,秧苗素质差 ,死苗现象严重。县农业局于4月26~30日在全县各乡镇开展了多点调查统计 ,全县旱育秧苗、水秧苗及两段秧寄插秧苗普遍长势较差 ,部分秧田(土)烂秧严重。全县烂秧面积达334hm2,占秧田面积的25 % ,旱育秧地死苗率平均为25.3 % ,个别旱育秧地死苗率竟高达82 % ,水育秧田死苗率平均为32.4 % ,个别水育秧田死苗率高达76.8 % ,寄插秧田死苗率平均为19.7 % ,个别秧田死苗… 相似文献
3.
4.
5.
6.
7.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以下简称细条病)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之一。1993年秋我市郊区两个镇的四个村部分稻田发生水稻细条病,共计发病面积20.25hm2。嘉兴市是重要的水稻良种繁育基地,为保证我市水稻良种繁育以及粮食生产安全,嘉兴市植物检疫站会同郊区农技站,... 相似文献
8.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与防治刘新华,李玲燕(广东梅江区农牧局梅州市514031)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oryzicola)是水稻上的细菌性病。广东梅江区经5年10次调查,早、晚稻均有发生,虽是各季稻发生面积小,可是病情来势凶、发展快、... 相似文献
9.
10.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oryzicola)简称细条病,为国内植物检疫对象,近年来在我国部分稻区严重发生,一般减产10%左右,重病田高达50%~60%。一、为害特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主要侵害叶片,病斑初呈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斑点,后逐... 相似文献
11.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icola是国家规定的植物检疫对象。该病发生以后,一般病田可减产10%~20%,重病田可达4~6成。近年来,该病在我国南部稻区呈传播蔓延趋势,已危及水稻生产的安全。尤其在杂交水稻制繁种基地,一旦发现该病,则直接影响水稻种子的使用,其后果更为严重。实践表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可随带病种 相似文献
12.
水稻瘤矮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瘤矮病是水稻病毒病之一。近年来 ,广东兴宁市宁中、坜陂、龙田等镇先后不同程度发生水稻瘤矮病 ,给当地粮食生产造成较大损失。如 2 0 0 1年晚稻 ,龙田镇曲塘村近 2 0hm2 水稻因受病毒早期侵染 ,水稻瘤矮病发生严重 ,造成稻谷损失 9 5万kg ,平均减产 339 5kg/ 6 6 7m2 。该市宁中、坜坡等镇也有类似危害情况。针对水稻瘤矮病的严重发生危害 ,市农业局病虫测报站通过病虫测报 ,建立病虫跟踪档案和采取治虫防病等措施 ,收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1 症状受害病株普遍矮缩 ,分蘖减少 ,茎细小 ,一般比健株矮 1/ 3~ 1/ 2。发病轻的田块 ,禾苗… 相似文献
13.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1983年在我市双季晚稻上始发流行,此后每年在晚稻上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危害,且发病面积逐年扩大,危害加重,成为水稻上的主要病害。为了控制细条病发生,减少损失,笔者在摸索其发生流行规律的基础上也进行了综合... 相似文献
14.
自3个地区200余份感病小麦幼苗中分离出对小麦幼苗有致病力的真菌两属5个种。长蠕袍属两个种,占76.5%(Boolaris sorokiniana,B.Inticicola)。镰袍菌属3个种,占23596(Fsarumgraminiarum,,F.avenaeum,F.culmorum).表明当地小麦幼苗根病是多病原复合侵染造成。土壤与种子带菌量大、土壤含水量过高或过低、及播后覆土过深发病重。可用轮作、适期早播和种子消毒等方法防治。拌种剂以朴海因、卫福合剂和福美双(种子重量的0.2 %-0.3%)为好。 相似文献
15.
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近年来在湄潭县流行危害越来越重。根据该站及各镇(乡)农技站调查统计 ,全县平均每年流行面积550hm2~600hm2,严重年份达1000hm2,发病田块的病株率15%~30 % ,严重田块达100 % ,造成水稻减产绝收 ,严重影响全县粮食生产。一、发病症状水稻细菌性褐条病在苗期至穗期均可危害。但在湄潭县 ,发病主要在秧田期至抽穗前 ,5~7月为主要发病时间 ,水稻抽穗后很少发病。秧田期发病 ,叶片和叶鞘初期呈现水渍状长条 ,沿中脉上下发展 ,病斑逐渐变为黄褐色至黑褐色 ;但在田间只是零星出现病株。大田期发… 相似文献
16.
水稻叶黑肿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叶黑肿病又称叶黑粉病,近年来已成为我地的常发病害。过去对此病报道甚少,我们从1991年起,对其消长规律开展调查,并进行防治适期与药效试验,初步结果如下:一、试验方法1.病害发生与消长规律观察大田定点与普查结合,定点观察品种为武育粳3号。从水稻分蘖... 相似文献
17.
18.
甜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是近年来甜玉米常发病害之一。本文对近年来五华县甜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发生和传播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菠萝凋萎病又名菠萝根腐病 ,目前尚无特效药剂防治 ,当地群众称为“菠萝瘟”。此病害在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均有发生 ,海南省近期菠萝生产发展很快 ,引种、运种频繁防疫工作不好 ,栽培时对种苗处理不够 ,因而此病发展很快 ,发病率高。据了解琼海市中原一带有些菠萝园的发病株率高达50 %~90% ,菠萝园地发病率达60%以上。经济损失一般为25 %~30 %不等 ,甚至有个别地块毁种改种。1症状不同菠萝品种所表现的症状略有差异。但一般来看 ,发病初期植株基部叶片变黄发红、皱缩、失去光泽 ,叶缘向内卷曲 ,以后叶尖干枯、叶片凋萎、植株… 相似文献
20.
我县自1987年发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下面简称细条病)以来,经过5年综合防治,取得一定经验,效果显著。 1991年全县早晚稻种植面积50.31万亩,实行综合防治细条病面积26.7万亩、占53%。细条病发生面积从1990年8532.45亩,下降到1991年4891.75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