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在大豆收获中,割台损失一般占总损失的80%以上.控制割台损失应从减少漏割、掉枝和炸荚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1.控制割台损失。在大豆收获中,割台损失一般占总损失的80%以上。控制割台损失应从减少漏割、掉枝和炸荚3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在大豆收获中,割台损失一般占总损失的80%以上。控制割台损失应从减少漏割、掉枝和炸荚三方面入手。(1)减少漏割。现行垄距一般为65-70cm,以3060型联合收割机为例,大豆挠性割台割幅为2.75m.每幅正好收割4垄,所以漏割的主要原因出在割茬高度上。  相似文献   

4.
一、正确调整减少损失 1.控制割台损失。在大豆收获中,割台损失一般占总损失的80%以上。控制割台损失应从减少漏割、掉枝和炸英3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在小麦收割作业中,小麦联合收割机常会发生一些故障,有许多故障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或是操作不太熟练,或是经验不太丰富.对此机手可通过诊断,尽早发现和排除故障,以确保机收顺利进行.主要故障诊断及排除方法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浙江农村机电》2007,(2):27-27
“碧浪”牌油菜联合收割机,设计了油菜专用割台和脱粒凹板筛,较好地解决了普通割台收割油菜时容易造成堵塞、割台损失大以及脱粒清选损失大等关键问题。采用的油菜专用割台、专用凹板筛和双层可调振动动筛等装置为国内首创。整机具有总体设计新颖、合理,结构紧  相似文献   

7.
一、普通收割机对倒伏小麦的机收方法。一般的倒伏小麦用常规方法收割会增加15%以上的损失,因此收获倒伏小麦时必须对联合收割机进行有效的改装和调整,并采取合理的作业方法,才能使损失降低到最小。  相似文献   

8.
9.
改制小麦联合收割机为小麦玉米两用收割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改制为小麦、玉米两用联合收割机,主要是根据机器收获作物对象的不同及农艺农机要求特点,分别对割台部分、脱离装置和复脱、筛选、分离部分等重要工作部件进行改制。  相似文献   

10.
11.
12.
联合收割机籽粒损失包括割台损失、脱粒损失、清选损失及漏粮损失。现以“新疆-2”联合收割机为例,分析籽粒损失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以供参考。 一、割台损失 1.切割器前部拥堵作物引起丢穗、掉穗 其原因是:①割刀切割速度低;②切割间隙大;③动、定刀片中心线不重合;④  相似文献   

13.
总损失率包括割台损失和脱粒机体损失,脱粒机体损失分为脱粒损失、分离损失和清选损失。  相似文献   

14.
一、收割部分的调整 1.拨禾轮的高低位置。拨禾轮位置过高,拨禾板打击穗头,引起落粒损失;拨禾轮位置过低,割下的禾秆随拨禾轮转动被甩出机外,造成翻草损失。作业时应根据小麦禾秆高矮程度,及时调整拨禾轮高度,使其拨板作用点在小麦切割线上方2/3处为宜。对矮秆和倒伏小麦,拨禾轮高度还应低些。  相似文献   

15.
联合收割机是一种集收割、脱粒、分离、清选等功能为一体的作业机械。具有作业工序少、省工、省力等优点,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联合收割机割台部分主要由以下机构组成。拨禾轮:由弹齿、弹齿轴、曲柄、拨禾轮升降油缸组成;切割器:由定刀片、动刀片、护刃器、刀杆以及割刀驱动机构组成;割台推运器:由带螺旋叶片的滚筒、伸缩扒指及其调节机构组成。  相似文献   

16.
罗文球  罗湘平 《湖南农机》2003,(4):19-19,22
对全喂入履带式水稻联合收割机改装油菜籽收割装置,可满足油菜籽收割的农艺要求。改进设计的重点是:加装立刀分禾装置、更换脱粒机的凹板筛、更换螺旋输送器的输送搅龙、重新设计清选装置。  相似文献   

17.
18.
<正>1合理调整,减少损失1.1控制割台损失在大豆收获中,割台损失一般占总损失的80%以上。控制割台损失应从减少漏割、掉枝和炸荚等3方面入手。(1)减少漏割。现行垄距一般为65~70 cm,以3060型联合收割机为例,大豆挠性割台割幅为2.75 m,每幅正好收割4垄,所以漏割的主要原因出在割茬高度上。割茬过低,易出现割台前积堆;割茬过高,易留马耳茬和切割底荚。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海林市华海收获机厂于1998年研制成功第一代小型背负式4L-0.65大豆联合收割机。同年10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业机械管理局试验鉴定,1999年3月获国家  相似文献   

20.
约翰·迪尔佳联联合收割机有限公司生产218挠性割台是专为收获大豆配备的先进工作部件,割台使用与调整的正确与否,对作物收获的损失率影响很大。用户要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不同作物状态进行正确使用与调整,可以有效地降低收割损失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